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渤南油田义941块油藏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开发难度比较大。在总结渤南低渗透油田开发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身油藏特点采取了小井距、一套井网逐层上返、早期注水等开发技术;对开发过程中暴露出的油层污染、受效油井含水上升快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实施了水力压裂、复合酸酸化、大炮弹重复补孔和不稳定注水等技术措施,充分发挥了油藏的生产潜能,获得了较好的控水稳油效果,实现了义941块高速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2.
渤南油田义34块特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混相驱实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特低渗透油藏物性差,注水开发见效难,为了探索合理的开发方式,采用渤南油田义34块特低渗透油藏地层原油,进行了二氧化碳(CO2)混相驱实验研究.通过细管实验确定了CO2驱的最小混相压力,采用长岩心物理模型对完全水驱、完全水驱后持续CO2混相驱及初始持续CO2混相驱3种方式的驱替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油藏最小混相压力为30.76 MPa,在目前地层温度和压力下,3种驱替方式下的最终采收率分别为42.15%,75.0%和69.21%.研究表明,CO2混相驱油可以获得比水驱更高的原油采收率,应尽早在渤南油田义34块油藏开展CO2混相驱矿场试验.  相似文献   

3.
低渗透油田的高效开发一直是采油工程技术人员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在总结渤南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合大王北油田人52块低渗透油藏生产特点的6项整体配套技术,既大孔径、深穿透射孔完井技术、油井水与压裂技术、水力泵深抽技术、高压注水技术、水井增注技术和油层保护技术,充分发挥了低渗透油田的生产潜能,基本实现了该断块油田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4.
曹刚 《特种油气藏》1996,3(3):24-27
胜利油区渤南油田三区是一个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的低渗透油藏,常规注水开发效果较差。通过对周期注水机理及适用条件的研究,针对该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采现状,提出应用周期注水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方案。实施周期注水一年多来,取得了控水稳油的良好效果。说明对一个非均质性严重,尤其是裂缝发育的低渗透油藏,应用周期注水可以提高注水的波及系数,改善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大庆杏西油田南块为例,介绍间歇注水在开采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效果。文中就间歇注水原理、间歇注水最佳时机的确定、合理注水周期、周期内注水量、抽油井泵挂深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杏西油田南块实行间歇注水5年多,油田产量增加,含水上升速度减缓,提高了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和水驱最终采收率,油田开发效果较好,为低渗低产油田注水开发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根据新滩油田油藏较浅,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参数,以及与孤岛油田的渤21断块,陈家庄油田等相似油田的类比分析,认为其主力砂体易采用常规注水开发,非主力砂体宜采用蒸汽吞吐引效方式开发,提高了最终采收率,减少了开发时间。  相似文献   

7.
通过注水受效分析优化油井产液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层的平面非均质是影响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依据注水后油井见效、见水的时间和特征,计算出两井间非均质系数,并据此调整油井产液量,使井组内不同井距、不同油层厚度的油井,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内见注入水,最大限度地克服了平面非均质性给油藏注水开发造成的影响。将此方法用于渤中25-1 南油田的动态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涠洲12-1 油田北块储层连通性复杂,非均质性较强,稳定注水开发存在原油产量低、采出程度低、稳产难度大等问 题。为了提高该油田综合开发效果,为油田下一步开发调整提供依据,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该油田进行了注水方案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优化的不稳定注水方案比常规注水方案原油采收率可提高3 个百分点左右,为类似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渤南油田六区剩余油分布状况为研究目标,在油藏地质、开发特征再认识的基础上,将流动单元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成功地实现了油田开发历史的拟和,从而预测出渤南油田六区剩余油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0.
周期注水已被公认为是一种提高注水波及系数的有效方法,周期注水能有效的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文章详细论述了胡七北块油藏周期注水的有利条件,胡七北块实行周期注水,能有效地改善纵向非均质性油层的水驱油效果,大大提高原油采收率。通过对胡七北块油藏周期注水可行性的研究,将有力的指导胡七北块油藏今后的开发。  相似文献   

11.
樊107块特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芦湖油田樊107块为扇三角州前缘滑塌浊积形成的岩性油藏,具有埋藏深、渗透率低、油水关系复杂等特点.通过合理选择注采井网、恰当选择注水及层间、井间的接替时机,以及整体压裂改造、控制注采比注水等技术措施,实现了特低渗透油藏的成功开发.樊107块注水开发取得了良好效果:采出程度高、含水率低、刺余可采储量的采油速度高、地下存水率高.主要开发指标高于同类型油田,可为类似油藏的开发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系统分析方法评价注水开发油田的水驱效果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根据油田开发动态系统分析方法,结合安塞油田注水开发实际,将油藏作为一个整体,利用油井的生产特征参数(产油量、产水量、含水率等)和注入井的注入量、注入压力等参数,建立描述油藏系统注入与产出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评判利用模型计算的每口生产井的驱油、驱水相关系数的信息,刻画整个油藏系统注入与产出关系,从而对全区块进行水驱效果的评价。通过对安塞特低渗油田王窑区开发区块的试算,结果与实际较吻合,揭示出该区块北部长期产量较低,水驱能力低,应从加大其注水量、改变水线方向出发,使注入水能沿其砂体分布的方向自北而南,达到增强水驱能力、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油藏水侵计算公式已被普遍地认识。然而,在边底在水油藏水体能量大小估算中存在的许多实践问题限制了它的应用。本文基于胜利油区孤岛油田渤21断块20a注水开发历史,对区水体能量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边底水能量评价的程序与方法。同时,对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新立油田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技术实践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马福军  胡景春  庄健  石清龙  吴琼 《特种油气藏》2005,12(3):47-49,52,109
针对新119区块低渗透、低丰度油藏递减快、稳产难、采收率低的特点,采用了超前注水技术开发。在油藏研究基础上进行井网优化设计,应用储层整体改造技术保证油井产能发挥,及时进行油藏监测、动态跟踪评价及注水方案调整保证注采关系协调。经新立油田试验区块18个月的生产实践,与相邻的储层性质相同的区块对比,开发同期超前注水区块平均单井产能是滞后注水区块的2.3倍。超前注水开发试验的成功,对同类油田或区块的开发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储层敏感性强的低渗透油藏有效注水一直是油田开发的难题,国内外此类油藏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较少。低渗透油藏Q1块储层敏感性强,注不进去水,开发难度大。为此,针对Q1块敏感性储层,在室内敏感性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整体防膨注水设计,现场试验注水获得成功,使得90%的油井见到注水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新沟咀组油田为江汉油田产能接替的重要方面,但新沟咀组油藏物性差,开发难度大。分析了影响新沟咀组油藏注水开发的原因,从井网、注水、油层改造工艺对新沟咀组油藏开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对于注水开发油藏,选择合理的注水方式进行开采,实现油田的稳油控水是关键。运用油藏工程、数值模拟结果结合生产动态,通过对低渗透油田罗1区块注水时机、注水方式、注水强度及水井分注等方面的研究,总结出适合该类油藏的注水方式,有效提高水驱效率、补充地层能量、减缓递减,实现油田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8.
马厂油田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南部,自投产以来始终保持高速开采。从1995年开始,油田含水急剧上升、产量大幅度下降,生产形势日趋严峻。针对油藏特点,对油田马12中块实施以换向注水为主,进行注水结构调整的先导试验。生产实践表明,换向注水可以使中高含水期非均质油藏降低含水、稳定生产,达到提高采收率目的,换向注水为同类非均质油藏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姬塬油田罗1长8油藏合理注水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注水开发油藏,选择合理的注水方式进行开采,实现油田的稳油控水是关键。运用油藏工程、数值模拟结果结合生产动态,通过对低渗透油田罗1区块注水时机、注水方式、注水强度及水井分注等方面的研究,总结出适合该类油藏的注水方式,有效提高水驱效率、补充地层能量、减缓递减,实现油田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20.
渤南油田高温注水井欠注层伤害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渤南油田五区沙三段九砂组油藏属中等水敏性和速敏性的地层;油藏为轻质油—稀油油藏,原油具有低密度、低粘度和高凝固点等特点,组分含硫量低;地层水总矿化废较高.一般为l100—19900mg/L,水型为NaHCO3型。研究了渤南油田注水并伤害机理,从地层特性、注入水水质、悬浮物堵塞、游离油和乳化油滴、结垢、细菌及以往增产措施等方面评价了可能对储层造成的损害及损害程度。渤南油田地层的水敏性、速敏性和低渗透特性是注水井损害的内在因素,注入水中悬浮固相颗粒、含油量和细菌严重超标,水质不合格是注水井损害的外在因素;注入水中悬浮固相颗粒和油的含量高,易形成盐酸不溶垢和有机垢;细菌和油质的共同作用增加管路的腐蚀.形成铁垢,逐渐降低地层的渗透率.严重时堵塞地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