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故乡的酒风     
我的家乡宿迁是苏北著名的酿酒之乡,所酿之酒闻名中外。在南来北往的客人中,凡提到对宿迁的印象时,都少不了要谈到酒。家乡的人爱喝酒,这在苏北是出了名的。婚丧嫁娶要喝酒,老人祝寿要喝酒,婴儿满月、开张大吉、迎来送往、乔迁志喜等,全都离不开喝酒。在家乡,来了客人若不喝酒,那就是怠慢了客人,对不起朋友,这可是家乡沿袭下来的习俗。家乡的人不但爱喝酒,而且极讲究喝酒的礼数。首先是座位。喝酒时,大家按着主宾、上下之位团桌四坐,即便圆桌也要如此。若哪个不知礼数的毛头小子胡乱坐下去,不但要惹出麻烦,而且喝酒时也会受…  相似文献   

2.
由之 《中国酒》2014,(4):50-51
(一) 我愈来愈爱着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了。 就像酒乡的空气中都弥漫着酒因子一样.就像酒乡的孩子一出生就受到这些酒因子的熏陶而长大了便多了一重家乡的记忆一样.作为一个酒乡的孩子.我打心眼里爱着我的家乡.爱着家乡的绍兴酒。这种爱.是铭刻于骨子里的.从心田流出,常常就化作了文字。甚至觉得,我的生命.我的笔命.就是那绍兴酒哩。我一写酒.似乎思路就开了.文笔也活了.汩汨而出的不是墨香.是酒香。  相似文献   

3.
曾祥斐 《新食品》2012,(6):148-152
自从跟做酒行业的人打交道后,记者很快就发现这是一个极其折腾的行当。然而做酒的人自己对酒则饱含热爱与激情。很多人认定了一个品牌,就会一直这么做下去,跟随一个品牌的成功而成功的经销商更是数不胜数。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每个人都非常热爱自己的故乡,特别是年轻时就离别故乡的人,这份思乡之情就更加深沉,更加执著。因此常言道:“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人们总觉得家乡的水是甘甜的;家乡的酒是香醇的;家乡的月也是明亮的。因为那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呵! 我对自己的故乡——湖南宁远县更是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5.
生于酒乡,长于酒乡的著名导演谢晋,除辗转天南地北拍电影之外,还有一个爱好是喝酒,他从小就爱喝酒,年轻时喝得多,有时候一顿能喝不少黄酒,后来虽喝得少一些了,但也是经常喝上几口。在上影厂里吃中饭,他很少买菜,总是从包里摸出一包花生米,倒上一杯酒,再加几个馒头,就算完成了一顿午餐。在家里,他的下酒菜多是夫人徐大雯为他制作的盐水虾,以及家乡的卤水毛豆和霉百页。对酒的品种,他也从不讲究,白酒、葡萄酒、啤酒、外国的威士忌、XO都爱喝。但他说他最喜欢喝的还是家乡的绍兴黄酒,他还常常作宣传劝别人,说绍兴酒营养好,家乡人生孩子坐月子,都喝绍兴老酒。以至许许多多与谢晋接触多的人,对此都已耳熟能详。  相似文献   

6.
《中外食品工业》2010,(12):48-52
春子是江西人,聊起她的家乡,她会滔滔不绝地讲述家乡的风土人情和家乡的特色菜肴。每一道菜她都能说得绘声绘色,就如同摆在你面前一样逼真,让听的人想立刻拿起筷子尝一口春子所描绘的赣菜。春子还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女人,在她眼里食材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都是带着情感生存在自然界里。秋天桔子熟了的季节,她喜欢做一道清爽又精致的小菜--腌桔皮,她会这样形容桔皮:桔皮深爱桔瓣,  相似文献   

7.
酒:红莓可可酒 这是一杯高雅诱人的马天尼,只不过把基酒换成了白可可酒,并以软心朱古力取代传统的橄榄作为配饰,让一个人的情人节夜晚在巧克力与酒精的独特味道中,变得醉人。  相似文献   

8.
向爱杰 《新食品》2005,(5A):10-10
卖酒应该做“面”,还是应该打“点”?这是卖酒人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9.
漫谈饮酒上头与酒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文杰  卢建春 《酿酒》1998,(6):46-47
自从老祖先发明酒以来,就了解了它的一个脾气:它既能使人忘乎所以,无法无天,甚至胆大包天;又能使人产生力拔泰山的英雄气概。中国有句俗话:酒壮英雄胆。即使在平常是一个非常懦弱的—比如《水浒》里宋江,几杯酒下肚之后,倾刻间就象换了一个人,一反往日的懦弱与谦...  相似文献   

10.
熊凤祥 《新食品》2010,(17):80-80
最近,我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定制礼品酒包装的人少了。从做包装设计人的角度看,礼品酒强调包装的华丽,相对来说包装成本比普通单支酒的包装成本要高很多。因为过去消费者认可礼品酒,也愿意为这样的包装买单,所以那时来定做礼品酒包装的酒厂和经销商都不少。从去年开始,礼品酒包装的定制开始大幅减少,今年更是比去年减少了一半。  相似文献   

11.
胡明辉 《新食品》2013,(24):136-137
很难想象,能与从未谋面的西安城森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小龙通话长达1个半小时,更难想象可以在电话里痛快地领略他豪阔爽朗的胸襟与一个陕西汉子做家乡酒的骄傲与自豪。郭小龙,就像一曲秦腔,甘冽醇厚,像油泼辣子一样过瘾,又透出一股浓浓的凤香。  相似文献   

12.
邂逅卡瓦酒     
了解一种酒就像了解一个人, 第一感官和深入的交往是不可缺少的, 那我们邂逅卡瓦酒就从它的前世今生开始吧……  相似文献   

13.
父亲与酒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父亲很少喝酒,整天忙忙碌碌,那时大多数的人也是如此。那个年代酒是奢侈品,要常喝酒,首先经济条件要好,其次还要不怕惹上游手好闲的名声。大家不常喝酒的原因还有一个,那是一个精神亢奋的年代,思想机器超负荷运转,整个社会已经飘飘欲醉了,很多人又害怕酒后吐真言——毕竟吃饭才是大事。父亲与酒结缘也有诸多原因。  相似文献   

14.
蒋磊 《中国酒》2006,(7):56-57
张博,北京麒展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初,茅台液北京总代理,家乡王北京总经销。主要经营产品:茅台液系列产品,家乡王以及饮料等。渠道:餐饮以及分销。消费者会越来越理性,酒的好坏与价格是成正比的,口碑是最好的广告,质量是最有力的竞争武器,我要用作电子产品售后服务的要求去做酒。  相似文献   

15.
(一)咏酒诗丰富多彩 明代著名诗人、书画家唐伯虎,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和酒结有不解之缘。酒,可以说是他的一个重要生活标志。 唐伯虎的代表作《桃花庵歌》,自述了他在桃花坞的酒事:“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唐伯虎在家乡生活拮据,有时买酒无钱,非常难堪。他有一首咏酒诗《贫士吟》:“贫士瓶无一斗醪,愁来拟和屈平骚,琼林醉倒英雄队,一展生平学钓鳌。”唐伯虎甚至为了喝上酒而多次把衣物典当,一再作诗吟咏:“沽酒衣频典”;“典衣不  相似文献   

16.
茶悟     
酒烈而茶温。酒需要三五知己好友推杯换盏,方可把酒的烈表现得淋漓尽致。否则酒就成了闷酒,而饮闷酒的人也就有可能成为酒鬼。茶则不同,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方可在氤氲之中品到茶味的极致,否则茶就成了人间凡品.而饮人间凡品的人也就参悟不了茶中的真意。  相似文献   

17.
《新食品》2012,(7):50-50
记得在某公益广告中听过这样一句话:酒不会犯错,但人会:车不会犯错,但人会。就在舆论的矛头都指向“酒”这一物质时,也许大多数的人都忘了,犯错这个动作的发出者是人。千百年前,先人以酒祭神,而如今祭祀之物却成为某些社会问题产生的诱因。其实,酒还是酒,就看要怎么喝。  相似文献   

18.
神虫宴     
天字下面一个虫,就是个蚕字。望文生义,蚕是上天赐给人类的神虫。蚕吃的是桑叶柞叶,吐的金丝银线,而蚕丝又可以制成华丽的衣服。此外,蚕的蛹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我的家乡湖北远安是全国著名的蚕乡,也是人类栽桑养蚕的始祖———嫘祖的故里。每到初夏时节,在我的家乡都可以吃到美味的蚕蛹。不久前,一个在蚕茧收购站工作的后生给我送来了一包金灿灿、活鲜鲜的蚕蛹。用手一捉,个个都在蠕动,掂了掂,怕有一千多克重哩。我高兴得手舞足蹈,马上打电话呼来几个酒朋诗友,大家一齐动手,调动锅碗瓢勺,调和鼎鼐,以蚕蛹为主料,最终…  相似文献   

19.
刘贵洪  彭伟  张岳  曾祥斐  王瑛 《新食品》2012,(10):52-59
非主流能否成为主流? 在刚结束不久的成都春季糖酒会上,不少人都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越来越多的“非主流”容量的酒——大酒(公斤级酒、坛装酒,  相似文献   

20.
刚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尤其是离开家乡到另一个城市工作的人,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住的问题,现在提供宿舍的工作几乎是没有了,自己一个人住,又贵,女孩子就格外担心安全问题,而且一个人住难免孤独寂寞,思乡情怯,生病了身边也没人照顾,父母也很担心,于是最普遍的搭伙就是合租房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