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详细探讨了数字电视时代数字电视联网的需求及比较,结果表明:1 550光纤传输技术结合光色散补偿技术,在数字电视联网应用中有很强的技术和成本等综合竞争优势。对1 550光纤传输技术在数字电视联网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是否需要色散补偿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1 550光纤传输技术在数字电视联网应用中色散补偿是很有必要的。最后介绍了1 550数模混合传输网络应用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2.
数字电视时代1 550光纤传输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旭明 《中国有线电视》2005,(19):1897-1902
详细探讨了数字电视时代数字电视联网的需求及比较,结果表明:1 550光纤传输技术结合光色散补偿技术,在数字电视联网应用中有很强的技术和成本等综合竞争优势.对1 550光纤传输技术在数字电视联网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是否需要色散补偿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1 550光纤传输技术在数字电视联网应用中色散补偿是很有必要的.最后介绍了1 550数模混合传输网络应用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3.
普琼 《电视技术》2020,(1):74-75
光纤传输技术有效提升了电视信号传输质量。从基础视角来讲,优化光纤传输技术在有线电视信号传输中的应用方案,必须着重优化光纤传输方式,健全电视信号系统安全传输保障机制,完善信号传输系统功能,做好有线电视信号传输配备工作。  相似文献   

4.
高瞻  王孝周 《通信技术》2012,(2):73-75,83
随着光网络的快速发展,系统的传输码率逐渐提升,传输技术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光纤传输系统中的各种因素造成的影响程度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针对偏振模色散(PMD)对高速光纤传输系统造成的损害,对目前光域和电域的PMD补偿技术进行详细的阐述。通过比较各种方案,指出高速光纤传输系统中PMD的光域补偿技术更适用,发展空间大,而且性能好。其中光纤光栅补偿技术应用广泛,对单信道和多信道传输系统都适用。因此,光纤光栅技术最具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雷达各子系统之间,雷达和指挥中心之间需要传输的信息量都大幅度增加,而且信号的种类增多,传输要求增高,传输距离变长。光纤通信系统中的波分复用技术符合新型雷达传输的这些要求,使得光纤传输系统在雷达中的应用正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着重介绍了光波分复用技术在雷达领域的重要应用情况,并对某些雷达中已经使用的光波分复用系统进行了相关介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Internet业务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现有的网络应付大量的数据业务和各种类型的服务业务已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为了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并针对IP业务的主导地位和光传输技术的发展,下一步不仅要提高传输链路的带宽和利用率,还要提高光网络的智能性,以满足IP业务对传输和交换系统的要求。因此我们提出发展以IP层和光层融合的下一代智能光网络(OTN)。并针对下一代光网络的发展和关键技术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基于LVDS的高速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翠虹  文丰  姚宗 《通信技术》2010,43(9):59-61,64
针对数据传输系统速度、距离和稳定性等要求的不断提高,提出了一种基于低振幅差分信号技术(LVDS,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的长距离高速串行数据传输系统。该系统结合LVDS技术速度快、抗干扰性强、功耗低的特点以及光纤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远的特点,采用光纤来传输LVDS信号,解决了数据传输系统遇到的这些难题。对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分别从设计方案、硬件实现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和描述,并解决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遇到的采集速度、LVDS传输速度、光纤通信速度和USB传输速度不匹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仁德 《中国有线电视》2005,(16):1596-1598
目前有线电视光纤传输大多采用1 310 nm技术.就离中心机房较远的乡镇广电站如何运用1 550 nm光纤传输技术方案进行探讨,从经济效益角度和技术方案的可行性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王光全 《电信科学》2002,18(2):7-11
目前我国各运营商都在建设自己的光长途骨干传输平台,光纤类型的选择已成为光缆建设的焦点。本文首先介绍了G.652和G.655光纤的特点,对波分复用技术应用于不同光纤的性能进行了比较,介绍了光传输网技术的发展对未来光纤的要求以及新出现的一些光纤,然后提出了在目前情况下长途光缆的光纤选型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由于其良好的传输性能成为近年来光传输领域的研究热点,波分复用技术可以在光纤中通过增加并行波长的数量来提高系统的容量,将CO-OFDM和WDM技术结合,可以构造出高速率、大容量、低成本的光传输网络。文章首先对基于CO-OFDM的WDM传输系统的理论模型和基本原理进行了研究,然后对基于CO-OFDM的100Gb/s×32-信道WDM传输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并研究了该系统的传输性能。结果表明:在没有任何光纤的色散及非线性补偿的情况下,当信号速率为3.2 Tb/s时,系统的Q因子高于16.0 dB,在标准单模光纤中的传输距离可达1500km。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日本NTT公司最近实现成功用一根光纤传输3Tbit/s信号40km无误码的超大容量光纤传输系统及在该系统中采用波长复用大功率连续光源和宽带光纤放大器两个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光通信技术具有许多其他传输技术所不可比拟的优点,因此自问世以来就得到人们的充分关注,如今已经成为通信网络中最主要的传输技术之一。我国光通信技术的发展起步较早,发展非常迅速,并仍在继续快速发展。笔者作为我国光通信技术发展的参与者,目睹和经历了我国光通信技术发展的全过程。文中从光纤光缆技术、光电子器件技术、光传输设备和系统等方面简要回顾我国光通信发展的主要历程,介绍目前技术的状况,并展望光通信进一步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高阶偏振模色散的抑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纤通信线路的偏振模色散已成为高速、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目前大量的研究集中在对一阶偏振模的研究,本文分析了高阶偏振模色散的抑制原理和抑制方案。  相似文献   

14.
罗鸣  贺志学  胡荣  刘武  杨奇  余少华 《电信科学》2015,31(10):49-56
随着信息社会对通信需求的急剧增长,运营商对骨干网传输容量进行扩展的需求日益迫切。首先对单纤100 Tbit/s容量的光传输技术的背景进行了简单介绍;接着对近年来国内外超大容量单模单纤光传输实验进行了比较;之后详细分析了实现单纤100 Tbit/s容量光传输系统的技术路线,并重点介绍了在国内首次实现的C/L 波段100.2 Tbit/s 超大容量双偏振DFT-S 128QAM OFDM 信号传输 80 km G.652 光纤的系统实验;最后,对面向单纤100 Tbit/s容量的光传输技术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用Bayes网络对光纤接入网供电系统故障的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电是光纤接入网中的一个重大技术问题。文中讨论了供电的两种方式,即网络供电方式和本地供电方式。对于光纤接入网,本地供电结构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案,但对本地供电网络监控则又是一个技术难点。文中设计了一种采用Bayes网络的电源监控系统网络结构,对网络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给出具体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6.
电力通信系统下一代光网络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目前电力通信系统光传输网的现状展开分析,提出制约网络发展的难题和业务发展的需求,结合智能光网络(ASON)的技术优势,针对电力通信系统下一代光网络的发展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对通信系统网络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现有的光信号处理技术、网络技术以及OTDR等设备设计并实现光传输网实时监测系统,提出基于双向OTDR测试来解决OTDR在长距离测量光缆线路时动态范围受限的问题,同时结合采用GIS等技术开发的光缆线路管理系统(FMMIS),进行对光传输网络的实时监测,实现了光纤中断故障的自动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18.
光纤通信是电力输电线路保护和控制信号的重要传输手段,遥泵放大技术是电力系统光纤传输的一种新兴技术形式,由于发展比较晚,在当前如何设计可靠的超长距离遥泵放大光纤线路是电力系统通信亟待完善的课题。文章在阐述电力超长距离光纤通信实施意义的基础上,结合遥泵技术原理,并就基于遥泵技术的电力超长距离光纤通信遥泵放大系统设计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9.
首先对相干光OFDMWDM系统理论模型和基本原理进行了研究,然后基于Opt i syst em仿真软件,对相干光OFDMWDM传输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并研究了该系统的传输性能,发现基于相干检测的光OFDM技术和WDM技术结合,可以有效抑制光纤色散和非线性影响,提高系统的性能。将此系统与传统的NRZ WDM光传输系统进行比较,发现系统性能较NRZ系统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码型调制格式是提高通信传输质量的一项关键技术,针对高速光传输系统中码型调制格式及其传输性能进行理论分析,重点研究了强度调制格式在高速光传输系统中的性能;通过光通信仿真软件搭建强度调制格式的产生装置,得到各种调制格式的光谱,对强度调制格式在系统中抗色散能力和抗非线性能力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