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唐山热力公司供热现状,简要分析了控制供热系统失水量、加强一次网和二次网的平衡调节、采用水泵变频调速技术及改变大流量、小温差的运行模式等节能技术.  相似文献   

2.
讨论中央空调系统实例应用中的能耗和运行费用情况,探讨和分析空调水系统中定流量调节和变流量调节的技术应用特点和节能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水泵变频调速技术在空调水系统中的应用和相应投资、运行费用的详细分析,阐明了中央空调水系统采用水泵变频调速技术的可行性和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一次泵空调冷水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水力特性与节能方式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末端为空调机的一次泵水系统易出现大温差小流量的情况,而末端为空调机与风机盘管组合形式的系统易出现小温差大流量情况。在冷负荷减少时,为更好的确保一次泵空调冷水系统节能运行,采用定水量系统调节冷水机组出口水温时应减少水系统的旁通水量;采用水泵变频调节且水泵所占空调水系统能耗比大于0.3,当系统的水力特性越接近末端为空调机形式的水力特性时,采用水泵变频调节效果越好(节能率大于10%)。在采用调节冷水机出水温度和变频调节冷水量匹配冷负荷时,冷水过量情况仍然存在,需旁通水量,水泵定频和变频时,可分别根据单台冷水机水流量的1.2~1.8、0.2~1倍来选择旁通管径。  相似文献   

4.
空调系统能耗与水泵变频调速技术应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中央空调系统实例应用中的能耗和运行费用情况,探讨和分析空调水系统中定流量调节和变流量调节的技术应用特点和节能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水泵变频调速技术在空调水系统中的应用和相应投资、运行费用的详细分析,阐明了中央空调水系统采用水泵变频调速技术的可行性和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集中空调循环水系统变频调节节能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变频控制技术在楼宇集中空调水系统应用中 ,在不同季节、不同气温下电能消耗情况进行了分析 .同时 ,研究了一备两运行设备状态下 ,在一台还是两台设备投运的临界状况时变频方式的特色与优点 .结果表明 ,通过变频技术来控制空调循环水流量可达到节能和调节温度目的 .并经实际工程实践证明 ,楼宇集中空调水系统采用变频自动控制可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6.
某集中供热系统运行调节方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单介绍了各种集中供热运行调节方式的特点,针对3种典型的运行调节方式,推导出相应的参数调节模型;以某集中供热系统为例,结合当地气象条件,计算出3种调节模型在该区采暖期运行调节中的具体数值;最后对各调节方式在经济性,包括运行费和初投资方面作了比较。通过分析,指出质调与流量改变的调节方法在电耗、经济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推荐采用流量改变的调节方式,尤其是质-量并行的量调节方式更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7.
变频技术在电厂泵与风机系统中应用的节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泵/风机在不同工况下运行的性能与特点,分析变流量运行时,泵/风机流量、扬程(压头)、功率与转速间的关系,提出了变流量运行时,泵/风机采用变频技术的节能原理及经济效益.以某电厂鼓风机系统为例,分析比较了电厂鼓风机采用变频调节时的特性、耗能情况及其经济性.  相似文献   

8.
船用压水堆核动力装置采用双恒定运行方案,蒸汽发生器一次侧冷却剂流量必须随着装置负荷按照一定规律而变化。本文对冷却剂流量调节的几种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指出最为理想的调节方式是采用主泵变频调速。  相似文献   

9.
室内流量阶跃变化时热网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采用电动阀通断式调节的供热系统,通过计算机模拟系统在室内流量阶跃性变化时的管网运行工况,分析得出调节用户的调节会引起未调节用户和整个管网的工况的波动,不利于系统的运行;采用立管热力入口安装自力式压差控制器,循环水泵采用近端变频定压的控制方式能够维持管网工况的稳定,并降低运行成本,适合室内流量阶跃性变化时管网的运行.  相似文献   

10.
就变频控制技术在楼宇集中空调水系统应用中,在不同季节、不同气温下电能消耗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一备两运行设备状态下,在一台还是两台设备投运的临界状况时变频方式的特色与优点。结果表明,通过变频技术来控制空调循环水流量可达到节能和调节温度目的。并经实际工程实践证明,楼宇集中空调水系统采用变频自动控制可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公共建筑集中供热系统能耗高、自动调节和实时监控难度大的问题,将数字温度传感器、芯片控制技术及CAN总线技术结合到一起,设计了一种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神经网络控制的公共建筑集中供热系统.系统具有降低遗传算法复杂性、快速收敛的优势,且自适应能力较强,能够实现供热流量自动调节和网络实时监控.为了验证该系统的节能效果,与传统节能控制系统的供热消耗进行了试验比较,结果表明,该系统最低平均节能10.1%,最高节能16.3%,节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热水供热管网采用分阶段改变流量质调节可以减少循环水泵耗电量.采用动态规划方法对分阶段改变流量质调节的阶段划分进行优化,并对几个不同地区的不同供热系统的电耗进行模拟计算,给出我国北方几个主要城市2、3、4-个阶段的分阶段点.计算结果表明,同一地区划分相同阶段的分阶段点相同.  相似文献   

13.
根据Fanger热舒适方程,分析了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因素;根据通风效率、能量利用效率,分析了室内气流分布.将夏季、冬季的机械通风方式分成4种,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对室内气流进行模拟,模拟室内气流的速度、温度、CO2浓度分布,并应用模拟结果分析不同气流组织形式下的空气品质、人体热舒适及空调能耗情况,指出不同的气流组织形式与空气环境、能耗有着密切的关系;且冷风工况与热风工况的气流分布不同,送冷风的置换通风方式与送热风的上送下回方式能获得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和有效的能源利用.  相似文献   

14.
分布式热泵调峰型热电联产烟气余热回收系统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尽可能地提高燃气供热能力,分布式热泵调峰技术在热力站处二次网侧采用热泵进行供热调峰,同时利用热泵原理降低一次网回水温度,为热源处低温余热回收创造有利条件,进而提高系统供热效率.为了评价分布式热泵调峰技术在集中供热系统中的可行性和应用效果,以一套二拖一大型9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背压供热机组为例,对分布式热泵调峰型燃气热电联产烟气余热回收供热系统和常规燃气锅炉调峰供热系统在设计工况及运行工况下进行比较.在系统输入燃气量不变的前提下,新系统较低的回水温度有利于回收更多的烟气余热,在提高系统供热能力、降低供热能耗方面具有优势.节能性和经济性分析表明,该系统供热能耗降低6%,动态增量投资回收期为3.1 a,可实现良好的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为验证计量收费及调控节能的可行性,针对供热监测系统的现状,设计了一种基于RS485总线的多通道温度、电量、流量、日照量及远端数据的实时监测系统,系统整体设计分为前端数据采集与后端数据管理。经过验证,系统可长时间稳定运行,为确认计量收费及调控节能的有效进行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重点探讨了供暖锅炉节能运行的正确途径及相应的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51系列单片微机和高性能马达变频器结合的设计方案,对锅炉运行中的温度、压力、流量、煤耗、锅炉出力、热效率等十二项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和巡回显示。根据供暖质量要求,自动调节鼓风、引风及炉排速度。以合理的风煤配比,实现对锅炉燃烧状态的最佳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17.
通过供暖水系统和空调冷热水系统的实例计算,将重力循环压力、冷热源在系统中的位置及系统的质调节与量调节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冷热源的空间位置影响重力循环的形成和水循环方向;在系统质、量调节运行中,因冷热源的空间位置的不同,重力循环压力对管网系统垂直失调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集中供热系统适量供热调节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中供热的采暖用户实行计量收费并且具有自调节能力以后,必须要有与用户调节相匹配的运行调节手段,才能实现系统的适量供热.结合集中供热常用的系统形式,分别分析用户、热网及热源在各种运行方式下的调节特性及节能潜力,得出室内系统变流量、循环水泵变转速运行时节能量最高,并给出循环水泵定转速运行及变转速运行下的控制系统方框图.最后指出,应该针对新型供热系统和旧有供热系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整体综合调节策略,才能实现节能最佳.  相似文献   

19.
三元流技术可用于对14Sh-9A型循环水泵进行技术改进。改造后的水泵既能满足供暖锅炉负荷调整需要,又能减少甚至消除水泵出口节流损失,降低了水泵电能消耗,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基于商业软件CFX4.3和自编程序,建立了三维非稳态HTAC加热炉内热过程的CFD仿真系统,并以国内某HTAC加热炉为对象,分析了不同的换向燃烧组织方式对HTAC加热炉内多烧嘴喷射射流的卷吸、燃烧现象以及钢坯在炉内的加热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分段同侧换向控制的HTAC加热炉能获得很好的流场和温度场分布,基本满足高质量的钢坯加热需要,但该炉在生产条件下的温度制度存在不合理之处,在今后设计和操作中应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全同侧换向控制的火焰布置方式不利于钢坯的均匀、快速加热;而采用交叉换向控制的火焰布置方式可以改善加热炉内的流场和温度分布,更有利于满足钢坯的加热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