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解圣麻纤维纯纺纱捻系数及圣麻/Modal纤维混纺纱的混纺比对成纱力学性能的影响,将圣麻纤维以不同捻系数纯纺及圣麻与Modal纤维以7种不同混纺比混纺成纱,测试了成纱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等力学性能指标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圣麻纤维纯纺纱捻系数及圣麻/Modal混纺纱的混纺比与成纱断裂强度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圣麻纤维纯纺纱的·临界捻系数。指出对于不同类型的圣麻纤维混纺纱,可从生产成本角度和纱线的最终用途及混纺纱的混纺比与强度之间的关系出发来考虑选择合适的混纺比。但纺纱生产时圣麻纤维含量应避免70%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捻系数与混纺比对大豆蛋白纤维纱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将大豆蛋白纤维以不同捻系数纯纺及分别与细旦涤纶、棉以不同混比混纺成纱 ,并对其成纱分别进行了拉伸性能试验分析。探讨了纯纺纱捻系数、混纺纱的混比与纱线强度之间的关系 ,确定了大豆蛋白纤维与棉混纺时的最佳组分比及大豆纯纺纱的临界捻系数。  相似文献   

3.
探讨捻系数和混纺比对纳米银抗菌涤纶纯纺纱及纳米银抗菌涤纶精梳棉混纺纱成纱强伸性能的影响。将纳米银抗菌涤纶纤维以不同的捻系数纯纺,并与精梳棉以不同的混纺比混纺成纱,对其成纱强伸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当纳米银抗菌涤纶/精梳棉混纺比分别在41/59和44/56时,混纺纱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达到最低值;纳米银抗菌涤纶纤维纯纺纱的临界捻系数在372.3附近。认为:在实际工艺设计中,应参照临界捻系数372.3合理配置细纱捻度;应从最终功能及成本出发,综合考虑选择纳米银抗菌涤纶精梳棉混纺纱的混纺比。  相似文献   

4.
圣麻纯纺及混纺纱力学性能的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探讨圣麻Modal纤维混纺纱的混纺比及圣麻纤维纯纺纱捻系数对成纱力学性能影响,将圣麻纤维以不同的捻系数纯纺及圣麻与Modal纤维以不同的混纺比混纺成纱,并对其成纱性能进行拉伸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当圣麻纤维的含量为70%左右时,混纺纱的断裂强力最低;当圣麻纤维含量在30%~40%时,圣麻纤维含量对成纱断裂强力和成纱伸长率的影响具有同时性,纺纱生产时应避免圣麻纤维含量为70%的比例。圣麻纯纺纱的临界捻系数为420左右。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Modal、涤纶及羊绒混纺纱的成纱性能,采用不同混纺比纺制出Modal细特涤纶羊绒混纺纱,并分别对不同混纺比的成纱性能进行了试验分析.在羊绒含量确定的情况下,可根据纱线与面料的性能要求,Modal与细特涤纶可按任意比例混和.如以强力要求为主和充分体现细特涤纶的特性,涤纶比例可偏高;如对强力要求不太高,而要充分体现Modal纤维的优良性能,Modal纤维比例可适当偏高;在Modal/细特涤纶/羊绒混纺比为75/15/10时,成纱断裂强度最低,此为临界混纺比,生产中应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Modal纤维和细旦涤纶的性能,确定了纺纱工艺流程和纺纱主要工艺参数,提出了保证成纱质量的措施,经过试纺,成纱质量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7.
探讨Modal/细特涤纶纤维混纺成纱的可纺性,设计纺制14.8tex针织纱的工艺流程及各工序的主要工艺参数,探究Modal/细特涤纶纤维混纺纱的断裂强度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以期为Modal混纺纱的生产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玉米纤维纯纺纱捻系数、玉米纤维混纺纱混纺比对成纱强伸性能的影响,纺制了13种捻系数的18.2tex玉米纤维纯纺纱,不同混纺比例的18.2tex玉米纤维腈纶纤维混纺纱、玉米纤维大豆纤维混纺纱,测试了成纱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断裂功及初始模量等强伸性能指标。结果表明:玉米纤维纯纺纱的临界捻系数在405.9附近;在玉米纤维腈纶纤维混纺纱中,随着玉米纤维含量从0增至100%,成纱强力呈非线性关系逐渐下降;对于玉米纤维大豆纤维混纺纱,随着玉米纤维含量的增加,成纱强力逐渐下降,当玉米纤维含量在90%左右时,强力处于最低谷,且低于玉米纤维纯纺纱。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纺纱条件对成纱性能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在不同的纺纱工艺参数下,应用嵌入式复合纺技术,对亚麻/Modal/棉35/35/30与涤纶长丝进行混纺,并对其强伸性能、条干、毛羽进行了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各项成纱性能指标,在其他工艺参数相同时,最佳成纱工艺条件为长丝与长丝间距12 mm,粗纱与长丝间距2 mm,捻系数范围400~420,预加张力10 g.  相似文献   

10.
微细旦涤纶纺纱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纯涤纶纱为例,根据工艺试验和测试,就细旦涤纶纤维性能,纺纱工艺等因素地细旦纯涤纶纱的质量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提高成纱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测试3种捻系数、6种混纺比18个品种的腈氯纶/棉混纺纱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研究该混纺纱的混纺比和捻系数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腈氯纶含量的增加,混纺纱强力先降低后增加,存在强力最小的混纺比;小于强力最小混纺比时,混纺纱断裂伸长率较小且变化不大,反之,随腈氯纶纤维含量增加而急剧增大;小于强力最小混纺比时,混纺纱断裂强力随捻系数的增加而增大,反之,随捻系数的增加而减小,相同混纺比条件下,随捻系数增大,混纺纱断裂伸长率减小。  相似文献   

12.
大豆蛋白纤维的纺纱性能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大豆蛋白纤维的可纺性以及纺纱过程中的问题,探讨大豆蛋白纤维纯纺纱的捻系数与强度的关系以及大豆蛋白棉混纺纱的强度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确定了临界捻系数和最佳混纺比。  相似文献   

13.
选用细度为650tex的棉粗纱为鞘纱,3.33tex的涤纶长丝为芯纱,改变其混纺比及捻系数,设置不同的工艺参数,在环锭细纱机上进行纺纱。将纺制好的几组纱线进行条干不匀率、毛羽、单纱断裂强力等测试,并将纱线做切片分析。通过实验,分析各种影响包芯纱性能的因素,给出了一组工艺参数来提高包芯纱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木棉与棉混纺转杯纱捻度及强伸性能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了解木棉与棉混纺转杯纱的捻度变化情况及强伸性能与捻度的关系,对木棉/棉50/50 36.5tex混纺转杯纱捻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强力、断裂伸长率随捻度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木棉棉混纺转杯纱具有退捻现象,捻度随放置时间增长而变小;强力随捻系数的增大而先增大后降低,捻系数为480时强力达到最大;断裂伸长率随捻度增大而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15.
探讨磁性改性丙纶纤维混纺纱性能及混纺比的优化.通过测试多种混纺比的磁性改性丙纶纤维混纺纱的断裂强力、断裂伸长、捻度、毛羽等指标,分析了纤维含量与纱线性能之间的关系,得出拟合关系式;进而根据多目标理论,利用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对拟合关系式进行计算,选择纱线断裂强力、断裂伸长、毛羽数的权重系数,得出当权重系数为[0.5,0.2,0.3]时,磁性改性丙纶纤维竹浆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的适宜混纺比为67:20:13.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提升锦纶/棉混纺纱质量,针对捻度与锦纶/棉混纺纱质量指标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其它工艺相同的条件下调整细纱工序捻度的设置,纺制了16种锦纶/棉混纺纱,对其质量指标进行测试,并通过SPSS软件对捻度与混纺纱质量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与回归分析,建立了混纺纱质量指标随捻度变化的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捻度与锦纶/棉混纺纱强伸性能、粗细节和毛羽指标显著相关,测试组数据与预测值间残差绝对值均在3倍残差标准差以内,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捻度大小直接影响锦纶/棉混纺纱的强伸性能、粗细节和毛羽指标,预测模型反映了捻度对混纺纱强伸性能、粗细节和毛羽指标影响的数量相关关系,为锦纶/棉混纺纱生产中捻度设计和快速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芳砜纶芳纶1313混纺纱的性能.测试并分析了芳砜纶纤维的摩擦性能和拉伸断裂性能,并根据纱的最终用途和性能要求,设定不同的混纺比和成纱捻系数进行试纺.通过测试成纱性能认为:随着芳纶1313含量的增加,芳砜纶芳纶1313混纺纱的可纺性能提高,断裂强力增加,毛羽减少,最优混纺比为70/30;随着捻系数的增加,断裂强力增大,但强力增大到一定数值后会随着捻系数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8.
为开发出抗菌混纺针织纱,利用海藻纤维所具有的抗菌性,将其与彩棉纤维、牛奶蛋白纤维进行混纺,通过优化设计混纺比保证了混纺纱的抗菌性、强力及可纺性,并采用汉密尔顿转移指数分析了混纺比和细纱捻度对成纱结构的影响.纺出的海藻纤维精梳彩棉牛奶蛋白纤维混纺针织纱质量符合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