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溶液除湿空调系统中叉流再生装置热质交换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晓华  江亿  常晓敏  易晓勤 《暖通空调》2005,35(12):10-15,83
再生器是溶液除湿空调系统中的重要传热传质部件。搭建了叉流再生器性能测试的实验台,并建立了叉流再生器中传热传质过程的数学模型。以溴化锂溶液为除湿剂,采用总换热量、全热效率描述再生器的热质交换总体效果,采用再生量、再生效率描述传质效果,实验测试了溶液和空气的进口参数对再生器性能的影响,并与逆流再生器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以实验得到的量纲一传质系数作为数学模型的输入条件,数值计算结果与73组实验数据吻合很好,全热效率和再生效率的偏差均集中在±15%以内。  相似文献   

2.
溶液除湿过程热质交换规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除湿器和再生器是溶液除湿系统的重要传热传质部件。建立了一个测试叉流除湿、再生模块性能的实验台,以溴化锂溶液为除湿剂,用除湿量、除湿效率和体积传质系数描述除湿效果,实验测试了溶液和被处理空气的进口参数对除湿器性能的影响。由实验数据得到的准则关联式,可供叉流除湿器设计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金属填料型吸收式除湿器的除湿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和讨论了空气和溶液的进口状态参数对出口状态参数的影响.依据双膜理论建立了该除湿器的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并进行了理论研究.实验测试与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溶液的状态参数对除湿器传热传质的影响较大.实验过程中除湿器运行稳定,具有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氯化锂除湿转轮传热传质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秦朝葵  徐吉浣 《暖通空调》2004,34(11):135-138
建立了预测氯化锂除湿转轮工作性能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在不同转速下转轮的除湿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氯化锂除湿转轮而言,转速调节不是一个有效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5.
除湿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冬生  剧霏  李鑫  汪南  刘超 《暖通空调》2007,37(4):35-40,23
介绍了冷凝除湿设备、固定床除湿器、转轮除湿器、热泵和电化学除湿器、液体除湿设备、膜除湿器、HVAC除湿系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除湿设备的原理、应用领域及优缺点。指出了除湿设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热力学和传热学理论,考虑因水蒸发或凝结而引起的喷淋水量和空气含湿量沿蒸发式冷凝器高度的变化,建立蒸发式冷凝器的热质传递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合理简化,推导出描述这一热质传递过程常微分方程组的分析解。所得分析解给出了蒸发式冷凝器高度上空气含湿量、比焓、温度和水温等各参数的分布情况,并讨论了空气质量流量、喷淋水量等参数对蒸发式冷凝器换热性能的影响。蒸发式冷凝器数学模型的解析解可用于蒸发式冷凝器传热传质性能的理论分析及设计校核计算,具有较高的理论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液体除湿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徐学利  张立志  朱冬生 《暖通空调》2004,34(7):22-26,59
介绍了液体除湿原理、除湿剂的选择、液体除湿器的工作原理和传质模型,以及液体除湿空调系统的优势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8.
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中,除湿剂再生过程的效率和稳定性决定空调系统运行效率和稳定性.探讨了液气比、除湿剂喷淋温度、除湿剂的溶质质量分数及再生空气状态对除湿剂再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多孔介质理论和体积平均法概念分析规整填料内部结构.提出基本假设并建立多相流相变数学模型,结合商业软件编写源项、通过分析引起源项驱动力的因素,来选择数值计算工况,从溶液的温度和浓度的角度来分析填料层内各参数的变化情况.最后分析汽化潜热影响的主要区域,同时为后续的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多孔介质理论和体积平均法分析填料内部结构,提出三相流作用于填料内部的基本假设,建立相应的填料除湿器数学模型,结合软件编写源项程序,通过数值计算得出溶液和被处理空气的出口参数,与文献实验值进行比较并分析出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得出此数学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吸湿剂与空气直接接触的热湿传递过程,得到了溶液与空气热湿传递过程中传热、传湿阻力表达式,比较了溶液-空气不同进口状态的传热、传湿不匹配系数.在溶液进口状态等浓度线上进行的热湿传递过程传热、传湿不匹配系数最小,而等焓线上发生的过程的传热、传湿不匹配系数较大.在构建溶液与空气的热湿处理流程中,应尽可能使除湿与再生过程贴近溶液等浓度线进行.固体吸湿剂与溶液之间的性质差异使得固体吸湿剂与空气间的热湿传递过程一般沿着等焓线发生.  相似文献   

12.
溶液-湿空气热质交换过程的匹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震  江亿  陈晓阳  刘晓华 《暖通空调》2005,35(1):103-109
吸湿性溶液与空气的热质交换过程既有热量的交换又有质量的交换,提高该过程的可逆程度是提高溶液除湿空调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在对溶液的性质进行合理简化的基础上,分析了溶液与空气的热质交换过程的流量比和过程需要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得到在不同工况下,可逆过程所要求的流量比和应该补充或带走的热量。认为这一结论有助于溶液除湿空调流程的设计和相关参数的选取。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溶液除湿装置。综合利用太阳能、天然水源、热回收和溶液除湿技术,对新风进行分阶段除湿,同时,利用太阳能和室内排风对溶液进行再生,克服了传统溶液除湿空调技术在高温高湿地区应用过程中的局限性。结果表明,与传统溶液除湿方案相比,该系统的溶液循环量减小,运行能耗降低,对太阳能的依赖程度降低,溶液的吸湿效率和再生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4.
多孔建筑材料热湿传递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会娟  陈滨 《暖通空调》2004,34(11):24-29
从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等方面对国内外多孔建筑材料的传热、传湿及热湿耦合传递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了目前多孔建筑材料热湿传递过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湿空气在肋片表冷器上的传热传质及肋片效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宋翀芳  李安桂 《暖通空调》2001,31(4):96-97,106
分析了肋片式表冷器在湿工况下的传热传质过程,认为表冷器对空气进行冷却减湿过程中不遵循路易斯关系式,推导出在湿工况下的冷却能力及肋片效率,计算表明当肋表面出现凝结时,会增加表冷器的冷却能力并影响片效率。  相似文献   

16.
向阳  杨露露  吕怿非  卢军  袁琳琳 《煤气与热力》2021,41(3):29-34,10043
针对制热工况,建立横流热源塔传质传热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的计算准确性进行实验验证。选取重庆、长沙、杭州、西安、南京、青岛6座城市作为计算对象,分析计算热源塔显热换热量、潜热换热量的影响因素以及一定计算条件下的显热换热量、潜热换热量。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偏差很小,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可信。进口防冻液温度的影响:当防冻液、空气质量流量一定时,6座城市的显热换热量、潜热换热量均随进口防冻液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口防冻液温度相同时,显热换热量、潜热换热量由大到小的城市均为重庆、长沙、杭州、南京、西安、青岛。防冻液质量流量的影响:重庆、长沙、杭州、南京、西安、青岛的进口防冻液温度分别选取-4、-8、-9、-11、-12、-14 ℃,空气质量流量一定时,6座城市热源塔显热换热量、潜热换热量均随防冻液质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潜热换热量增大幅度非常小。空气质量流量的影响:重庆、长沙杭州、南京、西安、青岛的进口防冻液温度分别为-4、-8.-9、-11、-12、-14℃,防冻液质量流量一定时,6座城市热源塔显热换热量、潜热换热量均随空气质量流量增大而增大。空气质量流量对重庆热源塔潜热换热量的影响最明显,其次分别为长沙、杭州、南京、西安,对青岛热源塔潜热换热量的影响微弱。一定计算条件下,6座城市热源塔显热换热量差别比较小,而潜热换热量差别明显,室外空气含湿量越大的城市热源塔潜热换热量越大。  相似文献   

17.
利用蒸发式冷凝器再生除湿溶液时传质系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煜  张欢  由世俊  尚莹 《暖通空调》2012,42(1):65-68,50
建立了溶液再生式蒸发冷凝器实验台,利用冷凝热再生氯化锂除湿溶液,对影响空气与除湿溶液之间传质系数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验测试.在大量实验数据基础上,分析了除湿溶液质量流速及空气迎面风速对空气与液膜之间传质系数的影响,并回归得到了传质系数的经验公式,为利用低品位热源再生除湿溶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