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酿造酱油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是我国独特的传统产品,是开门七件事之一。酱油文化与茶文化一样,自唐朝传至日本。在中国、日本、东南亚乃至西欧各国酿造酱油享有悠久的信誉。烹调中国菜离不开酿造酱油。目前我国年出口的酿造酱油约2万多吨。世界各国也纷纷建设起酿造酱油厂。所以酿造酱油已逐渐成为世界共享的东方文化。但  相似文献   

2.
王亭 《中国调味品》2014,(3):132-135
以色泽、气味、粘度、有无沉淀物作为感官指标,以氨基酸态氮、香气成分、氯丙醇和乙酰丙酸作为化学指标,对有关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的区别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配制酱油中酿造酱油添加比例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勇  倪永年  朱惠芳 《食品科学》2007,28(6):116-119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配制酱油中乙酰丙酸的方法,并提出了测定配制酱油中酿造酱油含量(以总氮计)的公式。对测定酱油中乙酰丙酸含量的两种液相色谱法进行了比较,有机酸柱法在线性范围、回收率、精密度和样品前处理的简便性等方面均优于C18柱法。利用计算公式对市售配制酱油中酿造酱油的含量(以总氮计)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4.
5.
提出了制定酿造酱油食醋和配制酱油食醋统一完善的标准的必要性。阐述了酱油类通过氨基酸态氮与全氮的比值比较法和食醋类通过总酸、不挥发酸等成分百分比比较法确定酿造、配制酱油、食醋的依据及具体制定方法,对新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传统酿造酱油中是否含有氯丙醇的考证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氯丙醇的生成机理进行分析,并对国内九个厂家的酱油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及模拟试验,得出以下结论:天然酿造酱油在发酵过程中没有发现有氯丙醇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食品中氯丙醇污染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食品安全问题,被列为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优先评价的项目。文章主要介绍配制酱油中氯丙醇污染情况,产生机理,毒理学评价及各国限定标准等风险评估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8.
邱丹丹  刘嘉  于春焕  王超  赵国华 《食品科学》2010,31(24):322-324
采用傅里叶变换远红外光谱结合最小偏二乘法(PLS),对酿造酱油、酸水解植物蛋白液(HVP)以及添加不同比例(10%-50%)HVP而得的配制酱油进行类别分析。结果发现,酿造酱油、酸水解植物蛋白液及配制酱油在以PLS主成分为坐标的二维线性投影图中分布差异明显;通过模型相关系数(R2)和交互验证标准差(RMSECV)比较,筛选出建模光谱波段为4000-500cm-1;通过残余方差(RVV)分析,确定了最适主成分数为10。利用模型成功对21份盲样进行鉴定,证明利用PLS建立的模型能有效地检测配制酱油中HVP的添加量,且最大偏差小于3.5%。  相似文献   

9.
研究建立了四种不同品牌酱油的配制酱油电子指纹库,建立的指纹库能够正确识别原酿酱油、配制酱油和劣质酱油.在市场上任意选取两种不知名酱油去验证建立的指纹库,这四种指纹库均判别一种为原酿酱油,一种为配制酱油,其中老才臣和龙菲黄豆酱油配制酱油指纹库还能准确判定此两种酱油中酿造酱油添加的比例.  相似文献   

10.
《中国调味品》2004,(9):47-48
一直以来 ,国内外市场的酱油产品系列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添加了酸水解植物蛋白液(HPD) ,不同程度地含有氯丙醇 ( 3-MCPD)系列化学物质 ,在每公斤酱油中含量超过0 0 1毫克 ( 0 0 1mg/kg) ,1 991、1 992、1 994、1 997年欧洲卫生组织针对华人中餐的烹饪酱料进行抽检 ,声称均发现氯丙醇超过该卫生组织的 0 0 1mg/kg标准。 1 999年 7月 ,法国、荷兰、瑞典、西班牙、德国等欧盟成员国相继照会我会外经贸部门 ,又声称由我国 (主要是广东 )进口的酱油发现了氯丙醇系列化学物质含量超标 ,随之颁令市场查封或禁售广东某些大型食品企业的酱油产品…  相似文献   

11.
12.
应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和气质联用技术对对酿造酱油、配制酱油和酸世界植物蛋白调味液共17个样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筛选其特征挥发性组分进行比较。发现酿造酱油特征组分以醇类、醛类、酸类为主,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特征组分以醛类、酚类、杂环化合物为主,而配制酱油挥发性成分则兼有前两者的特征组分。以17个样品的挥发性成分及其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建立了区分酿造酱油、配制酱油和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的识别模型,为建立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鉴别技术打下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酱油、酸水解植物蛋白、焦糖色素中乙酰丙酸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酱油、酸水解植物蛋白(HVP)、焦糖色素中乙酰丙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其中,酱油中乙酰丙酸含量较低,酸水解植物蛋白中乙酰丙酸含量较多(最高含量为15.79%),而焦糖色素中也测出含有乙酰丙酸(最高含量达8.02%)。故此认为采用乙酰丙酸指标来判定酿造酱油还是配制酱油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4.
生物防腐剂用于酱油保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酿造酱油中G+、G-菌组成情况的分析,研究了天然生物防腐剂Nisin对酿造酱油中腐败细菌的抑制效力。对腐败细菌在不同Nisin含量的营养肉汤培养基及酱油原液中培养试验的结果显示:在腐败菌最适生长温度36℃下培养,当Nisin的含量达到100μg/mL时,营养肉汤(pH4.60)中腐败细菌的总数急剧减少;当Nisin的含量达到50~100μg/mL时,即能有效地抑杀酱油中的腐败细菌。这表明Nisin可替代化学防腐剂用于酱油的防腐保鲜,以减轻酱油的巴氏灭菌强度,保持酱油原有营养成分、风味、色泽,延长制品货架期。  相似文献   

15.
用有机溶剂从生抽酱油中提取酱油色素,研究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酱油色素的得率为17.8g/100mL,其为棕褐色带有浓郁酱香味的固形物。紫外和红外光谱扫描结果显示酱油色素是美拉德反应和酶促褐变的产物。酱油色素容易被H2O2氧化,而亚硫酸钠、蔗糖、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对色素的影响很小,说明酱油色素稳定性良好。色素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可达88%,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达80%,抑制亚硝胺合成的抑制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16.
苏媛媛  郭慧 《中国酿造》2019,38(11):125
探讨甜油和酱油中两种关键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还原糖的含量差异,分析原料不同、工艺相近的两种调味品特征指标存在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甜油和酱油存在的优势和缺点。结果表明,甜油中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谷氨酸低于酱油,甜油和酱油中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5.86~23.21 mmol/L和31.69~46.04 mmol/L,其中谷氨酸含量分别为2.94~7.54 mmol/L和20.62~35.34 mmol/L;但每类氨基酸含量差距不大,比较协调;甜油中甜味氨基酸比例较大,为49.41%,酱油中的鲜味氨基酸比例较大,为71.19%;甜油中还原糖含量(14.24~27.53 g/L)高于酱油(4.80~8.26 g/L)。因此,酱油因高氨基酸和谷氨酸含量鲜味明显、口感厚重,适合烧制菜肴,而甜油口感协调、丰满,适合炒菜和凉拌菜;另外,甜油中高含量的还原糖含量能够改善菜肴质量、色泽和口感。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探讨了酱油中氨基酸态氮测定的两种方法:酸度计法和比色法。因两种方法间有无差异尚未有定论,依据GB 5009.235-2016《食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标准,通过探讨影响测定结果的关键因素和操作注意事项来保证方法的准确性,再抽取市售10种酱油,分别用两种方法测定其氨基酸态氮含量,试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