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里湾油田于1996年试采评价长6油藏,1998年逐步规模开发,2002年建成年产油60×104t以上的整装油田.伴随时间推移、采出程度提升,含水上升逐步加剧,2014年油田含水突破60%、步入高含水开发阶段,目前综合含水达到76.6%,新的接替层系探查和开发技术政策方案制定是现阶段工作方向之一.近年在区块勘探发现长6...  相似文献   

2.
特低渗均质型五里湾长6油藏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后,平面上水驱波及半径增大,剩余油分布复杂,剖面上注入沿高渗层段突进、低渗层段难动用,常规的注采调控技术手段挖潜难度大。针对油藏进入高含水期如何稳产及提高最终采收率的核心技术难点,本文在深入剖析开发矛盾基础上,立足一次井网水驱,通过对聚合物微球驱的矿场实践及应用效果总结,形成了较为成熟和完善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对同类油藏高含水期稳油控水具有较强的技术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靖安油田是鄂尔多斯盆地发现的2个最大特低渗油田之一,是继安塞油田后的又一整装大油田。该油田五里湾一区1996年投入试采,1997年11月转入注水开发,该区注水开发已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油井见水后采液、采油指数迅速下降,采油速度降低[1],地层吸水能力下降,采用的酸化、低密度洗井及增产改造措施基本无效等。  相似文献   

4.
通过应用油藏工程分析法结合数理统计深入研究五里湾长6油藏中低含水阶段含水变化规律,找出控制含水上升的主控因素,对科学制定五里湾长6油藏开发技术政策,实现油田持续、高效、稳定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靖安油田长6油层地质特征及裂缝形态的认识,提出长6油层的整体改造模式,对裂缝的几何尺寸和导流能力进行了优化,对改造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认为靖安油田长6油层只有形成长而宽的裂缝及实施一层多缝的分层压裂工艺技术才能增大泄油面积,提高单井产能。  相似文献   

6.
五里湾长6油藏1997年投入开发,1998年全面注水开发,但是随着注水开发的深入,油藏含水逐渐上升。本文研究总结了长6油藏见水井的开发规律,适时开发调整,为油田的进一步稳产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为后期开展措施挖潜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针对五里湾长6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加快,水驱状况变差,水驱油效率降低等问题,对五里湾长6油藏复合空气泡沫驱可行性进行探讨,通过室内实验对泡沫剂的发泡性、稳泡性、抗盐性进行评价,优选最佳方案,并通过矿场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创造了经济效益,为同类油藏提高采收率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上世纪90年代采油三厂油藏开发重点由侏罗系向三叠系转移以来,相继快速有效地开发了五里湾、盘古梁、吴仓堡等三叠系长6油藏,目前三叠系长6油藏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厂储量的73.7%,占全厂产量的66.3%。重点总结对比了五里湾、盘古梁、吴仓堡等已开发长6油藏的递减规律、含水上升规律、压力上升规律等开发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6油藏的稳产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9.
盘古梁长6油藏为构造—岩性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已进入油田开发中含水阶段,综合含水上升,油井水侵严重,影响油藏开发效果.本文针对长6油藏储层物性、储层层内层间非均质性,储层平面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总结了长6油藏注水开发的注采矛盾,分析了控水稳油技术在盘古梁长6油藏注采系统的适用性,进行了控水稳油前后产量变化监测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虎狼峁长6油藏水淹井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虎狼峁区长6油藏属于典型的特低渗透油藏,层间储物性差,非均质性强以及小层多且复杂,加之多层同时开发,水驱不均现象较严重,油井还未见效就水淹,给油藏开发带来很大难度。主要从地质特点、开发特征入手,深入研究储层物性特征、水淹井见水原因特征等,对目前水淹井的治理技术进行研究,并系统性总结了近年来在水淹井治理的成功做法。  相似文献   

11.
缑海兵  刘政帅  鲍志琳 《石油仪器》2011,25(3):64-66,102
根据在川口油田46井区进行了5口井的非交联正电胶水力压裂工艺技术先导性现场试验,从现场压裂施工到压后增产效果来看,该试验取得了显著的增产稳产效果。文章还结合地质特征、施工情况和参数拟合模拟分析探讨了各类因素对增产效果的影响,评价了该项技术对地层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傅波  蹇军  张鹏  刘庆  李洪畅 《石油化工应用》2015,34(2):45-48,64
在小层精细研究、注水结构调整、水驱评价方法、技术适应性等方面目前尚没有形成成熟的技术,距离大庆油田六分四清的水平仍有比较大的差距。本文就分层开发历年来所作的工作及一些新的研究方法进行探讨,以逐步完善分层开发油藏精细注采调整方法及技术方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华庆油田长6油藏砂体分布范围广、油层厚度大。由于储层物性差、油水关系复杂,造成测井油水层解释符合率低,部分油井出现高阻产水,影响油田高效开发。通过沉积、成岩以及成藏等研究,认为储层孔隙结构、胶结程度、流体成分等微观特征差异是形成高阻水层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以传统交会图版法为手段,提出了综合沉积、成岩、成藏因素的微元网格分析法,并将研究区划分为11个区域,量化了全区油水层物性下限。微元网格交会图版油水层识别方法现场应用效果良好,经试油、生产动态资料验证,综合解释符合率在86.9%以上,解释精度能满足油田开发需要。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五里湾油田进入开采中后期,油田含水逐渐上升,以及该区95%以上的油井多为定向斜井,抽油机井井筒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对历年上修井的分类对比,制定出一系列井筒治理的技术对策,在延长油井免修期的同时,也提高了油井采油时率。  相似文献   

15.
石道涵  张昊  刘锦玉  王永昌 《钻采工艺》2002,25(6):39-41,45
长6油层是安塞油田的主力油层,天然微细裂缝比较发育,注水开发以来,采微裂缝影响,部分区块主向油井见效后含水上升快甚至水淹,而侧向油井难以见效,造成区块内产量和压力分布严重不均,影响了开发效果。蜡球暂堵端部脱砂压裂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地增加油层泄油面积,提高填砂裂缝导流能力,在现场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长6油藏侧向油井的重复压裂改造摸索出一条新的路出。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特低渗透长6油藏开发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上世纪90年代长庆油田采油三厂油藏开发重点由侏罗系向三叠系转移以来,相继快速有效地开发了五里湾、盘古粱、吴仓堡等三叠系长6油藏,目前三叠系长6油藏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厂储量的73.7%,占全厂产量的66.3%;总结对比了五里湾、盘古梁、吴仓堡等已开发长6油藏的递减规律、含水上升规律、压力上升规律等开发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6油藏的稳产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7.
F油田长6超低渗油藏主要开发问题及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油田长6油藏是鄂尔多斯盆地内较早开发并具规模的超低渗油藏。为了提高开发效果,解决开发中的问题和矛盾,通过矿场开发实践,较为系统地总结了长6油藏开发中所应用的8项技术,并对各项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通过这些技术的矿场应用,油藏的开发达到了较为理想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油藏投入注水开发以后,其地层原来的润湿性将发生改变,亲油地层逐渐向亲水地层转变,油水相对渗透率也将发生一定变化。因此,通过对注水开发后油水相渗曲线变化特征以及渗透率级差与渗流速度关系的研究,总结出靖安油田五里湾一区长6油藏在注水开发水驱油过程中渗流变化规律,从而科学指导油藏开发调整。  相似文献   

19.
精细油藏描述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并逐渐发展起来的。其主要的目的是随着油藏开采程度的加深和生产动态资料的增加所进行的精细储层地质特征研究和开发动态特征描述,最终提供三维可视化、数字化储层预测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20.
耿83区长4+5、长6油藏属于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相对较差,平均渗透率低(长4+5层为0.39mD,长6层为0.40mD)。本文对长4+5、长6油藏的压力、含水、见效及递减等开发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同时在开发实践基础上,对储层地质特征研究、精细注采调控、合理流压优化、精细分层注水及注水井深部调剖等技术进行了研究,在提高长4+5、长6油藏开发水平的同时,为油藏的长期持续稳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