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凝油油藏普遍采用注水开发方式,但冷水驱替会对储层产生伤害,影响水驱油效率。为完全模拟实际储层条件,采用含气原油进行水驱油室内实验,分别研究温度、渗透率、注水倍数、注水速率和润湿性对高凝油油藏水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温度主要通过改变原油黏度和析蜡来影响驱油效率,驱油效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具有明显的3个阶段;渗透率在原油析蜡前对驱油效率影响较大,但随着温度降低,析出的蜡质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空间网状结构堵塞渗流通道,导致渗透率的影响逐渐减小;随着注水倍数的增加,驱油效率呈上升趋势,但注水后期上升缓慢;相同注水倍数下,注水速率在析蜡前后对高凝油油藏的影响规律不同,针对不同储层温度合理选择注水速率对提高驱油效率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2.
渭北油田延长组长3油藏属于低-特低渗透油藏,针对该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储层微观孔喉结构与流体可动用性关系不清楚、渗流机理不明确等问题,利用真实砂岩微观水驱油实验,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及物性分析等测试手段,分析渭北油田延长组长3油层组储层微观孔喉结构特征、水驱油渗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长3油层组储层的储集空间以粒间孔、粒间溶孔及粒内溶孔为主,发育片状、缩颈状喉道;孔喉结构可分为Ⅰ,Ⅱ和Ⅲ共3种类型,其对应的储层渗流特征及水驱油效率差异明显,Ⅰ和Ⅱ类孔喉结构孔道内以活塞式驱油为主,Ⅲ类孔喉结构主要为非活塞式驱油;孔隙网络中Ⅰ类孔喉结构的驱替方式主要为均匀状、网状-均匀状,Ⅱ类孔喉结构为网状驱替,Ⅲ类孔喉结构主要为指状-网状驱替;由Ⅰ—Ⅲ类孔喉结构对应的储层物性逐渐变差,小孔喉含量增多,最终驱油效率依次降低。储层物性、孔喉结构、驱替压力和注水倍数等均对水驱油渗流特征和最终驱油效率产生影响。储层物性越好,孔喉结构越好,水驱油效率也就越高,适当增加注入压力以及注水倍数,可以提高水驱油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3.
生产中含水率的变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水驱油效果的好坏。见水早、含水上升快、水驱油效率低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低渗透油藏开发。水驱油藏含水率的变化问题属于岩石中油水两相渗流的范畴,含水变化特征必然决定于岩石物性、油水特征和驱动力等因素。针对胜利油田低渗透水驱油藏,通过大量实验数据分析了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原始含水饱和度、应力敏感性和驱替压力等因素对含水率变化和水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孔隙的连通性是影响含水上升规律的重要因素,而初始含水率主要是由原始含水饱和度决定,适当的控制驱替压力有利于控制含水率,提高水驱油效率。考虑到低渗透储层渗透率的应力敏感性,建议实施超前注水,避免压力下降造成的渗透率伤害,从而利于提高水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4.
胡尖山油田H区长4+5油藏为鄂尔多斯盆地典型低渗透油藏,低孔、低渗、低压。长4+5油藏为多期河道叠加复合砂体储层,隔夹层发育、非均质性强,多层合采、多层分层注水。经多年开发及井网加密调整后,注水沿高渗带及诱导缝突进,油井多方向见水,水驱开发矛盾突出,水驱开发效率低。通过梳理影响H区长4+5油藏水驱效率提高的关键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理对策,达到提高低渗油藏水驱效率的目的。结果表明,影响研究区油藏水驱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为储层砂体连通程度、储层非均质性、水驱后诱导裂缝及高深渗带发育、水驱后储层物性变化及分注井分层注水有效性等。通过采取油水井补孔、单层增注、深部调剖调驱、均衡平面采液、优化分注工艺等治理技术对策,油藏水驱效果得到改善,油藏最终采收率提高,油藏向良性开发转变。  相似文献   

5.
因具有自乳化特征,吉7井区稠油油藏常温注水开发水驱特征不同于稀油油藏和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开发驱油效率更高。基于吉7井区自乳化成因及乳化液特性分析,明确吉7井区水驱特征,认为吉7井区中含水期含水率长期稳定的主要原因是油包水自乳化使水油比接近1。进一步提出稳定水油比是适用于稠油油藏水驱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保持水油比稳定在1可使稠油油藏采收率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吐哈油田低渗透稀油油藏注水开发进入高含水期后,水淹程度高,水驱调整措施效果较差,亟需寻找后续提高采收率方法。针对低渗透油藏注入能力差、不适合注聚合物等高黏度流体的特点,利用水驱、氮气泡沫驱和水驱后氮气泡沫驱开展室内实验研究,探讨驱油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驱驱油效率随渗透率的增加而升高,与渗透率呈较好的对数关系;氮气泡沫驱驱油效率为67.66%,较水驱驱油效率提高10.62%;氮气泡沫驱可在水驱的基础上提高驱油效率约9.63%。实验用泡沫的残余阻力系数大于1,表明氮气泡沫驱通过堵水调剖,提高了水驱后油藏的采收率,从机理和实验提高驱油效率程度判断,氮气泡沫驱适用于吐哈油田低渗透稀油油藏。  相似文献   

7.
针对滨南水驱常规稠油油藏综合含水快速上升、低产低效注水开发的特点,选择滨31-11井组开展WD体系驱替技术研究,通过对5种不同驱替浓度的驱油体系效果评价,筛选了适合于该区块的体系。通过WD驱油体系溶解性、配伍性、在岩石矿物上的吸附量以及药剂对脱水的影响等实验,证明该体系能有效降低原油粘度,提高驱油效率,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8.
稠油油田油水相对渗透率和水驱油效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南堡35-2油田是海上稠油油田,具有原油粘度高、油层岩石渗透率高、胶结疏松和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水驱开发过程中指进现象严重,难以获得较高的水驱采收率.为了更好地了解稠油油藏水驱开发特点,为提高采收率技术决策提供依据,针对油藏地质特点和流体性质特征.利用理论分析和仪器检测评价方法,研究了稠油油藏油水相对渗透率和水驱油效率,分析了稠油油藏水驱开发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原油粘度增加,岩心束缚水饱和度降低,残余油饱和度升高,油相相对渗透率降低,水相相对渗透率升高,水驱采收率降低.在相同原油粘度条件下,通过提高驱替速度来增大生产压差,可以减少指进现象发生,增加水驱无水采收率和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9.
何文祥  杨亿前  马超亚 《岩性油气藏》2010,22(4):109-111,115
为研究特低渗透率储层水驱油规律,文中选取鄂尔多斯盆地3个井区的57块岩心进行水驱油实验分析,并研究了特低渗透率条件下水驱油效率与渗透率大小、注入倍数、注水压力等参数的关系。岩心主要为特低渗透率岩心,渗透率大小为研究区长4+5储层、长6储层和长8储层渗透率范围。实验结果表明:驱油效率随着渗透率增加而提高,而且在渗透率低值阶段,驱油效率提高更快;随着注水倍数的增加,驱油效率提高,直到含水100%为止,但含水越高,增加幅度越小;在同样的水驱速度下,渗透率越大,驱油效率越高,如果水驱速度不同,采收率会产生波动,但存在一个最佳驱油速度,且渗透率越大,最佳驱油速度变大;随着注水压力增加,无水期驱油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含水期驱油效率随着注水压力增加而逐渐提高,当达到一个最佳注水压力后,驱油效率又呈下降趋势;层内非均质性越强,驱油效率越低。  相似文献   

10.
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对水驱油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储层的非均质性是影响油气藏油、气、水渗流及油气采收率的主要内因,所以进行储层非均质性对水驱油效果的影响实验研究,找出其影响规律,对搞清油藏剩余油的分布,采取合理性措施,提高采收率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采用天然岩心串联组合方法,进行了平面非均质性对水驱油效果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驱替顺序及岩石非均质程度是影响平面非均质油藏采收率的主要因素,高渗区注水低渗区采油可获得更高的采收率,该结论可以直接指导油藏开发和剩余油挖潜。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LFP区块中生代油藏油气资源较丰富,在低孔、低渗的前提下为提高采收率采用了注水开发技术。本文对该区各主要层段的注水开发应用状态及效果进行了分析,同时从勘探成果与开发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角度针对各层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建议。本文是用勘探与开发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一个探索。  相似文献   

1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changed after waterflooding.Thin-section analysi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of core samples from inspection wells indicated that calcite and barite were formed in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during waterflooding operations.Some asphaltene precipitates on the surface of formation rock would influence the reservoir porosity,permeability,wettability,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In this paper,the changes of physical,electrical,and fluid properties of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during waterflooding operations were analyzed.This provides important information to improve waterflooding performance in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相似文献   

13.
吉林乾安油田水驱开发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基于物质平衡方法的水驱前沿驱扫面积计算方法,并提出将水驱前沿驱扫面积与水驱控制程度分析相结合,研究分层评价水驱开发效果的方法。运用该方法评价了乾安油田Ⅰ区各层水驱开发效果.得出乾安油田Ⅰ区主力层Ⅶ砂组的23、24、25小层具有较高的水驱控制程度,水驱开发效果较好。同时该方法在乾安油田的运用也证明了分层评价水驱油藏开发效果比笼统评价能更真实地反映油藏开发状况,能取得更好的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14.
油田注水系统最优控制数学模型及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玉连  高胜  郭俊忠 《石油机械》2001,29(12):24-26
由于常规的人工管理方式无法保证油田大规模注水系统在优化工况下运行,注水系统效率较低,注水单耗较高。以大系统优化控制理论为依据,注水单耗最小为目标函数,实时采集数据及生产数据为边界条件,建立了油田注水系统最优控制的数学模型,设计出注水最优控制系统。系统由中心控制室内的控制主机接收各控制终端采集的注水站实时运行数据,完成注水系统实时运行参数的优化计算并下达系统控制指令,由各控制终端控制指令的执行。控制系统现场应用表明,注水单耗比运行前下降0.16kW·h/m3,降低幅度2.68%,每年可节约成本168万元。  相似文献   

15.
探边测试技术在文209南块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中原油田在滚动勘探中发现了一些复杂小断块,由于开发初期构造认识程度低.给注采完善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阐述了在复杂小断块油藏利用试井分析新技术,将井口高精度综合参数测量仪取得的温度、压力、液面、实时时间等参数成功地应用到探边解释理论中,从而实现了无井下作业、低成本、高精度掌握地层动态参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喇萨杏油田油层多、非均质性严重、开发时间长、层系井网复杂的特点,以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和渗流理论为基础,首先提出了一套油水井注采关系的自动划分方法,实现了多套层系不同开发阶段油水井注采关系划分的自动化;其次研究形成了改进的水驱控制程度统计方法,并提出了水驱控制程度构成的概念,最终形成了水驱砂岩油田注采关系的自动评价技术。提出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实用、效率高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水驱砂岩油田的注采关系评价和油层动用状况研究。通过喇萨杏油田11个水驱区块的应用,水驱控制程度统计精度达到98.6%,极好地满足了油田需要。  相似文献   

17.
水驱油田基于液量的分结构开发指标预测方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根据油田开发实际资料分析提出了油田开发指标分析中的几个结构分析指标(结构含水、产液结构含水上升率、含水结构含水上升率及结构递减率)的概念,研究了由多个不同结构构成油田的开发指标的变化规律。通过数值模拟和前缘驱替理论计算以及实际开发指标的结构分析,论证了油田开发指标预测应采用分结构的预测方法,并根据水驱特征曲线、产量递减曲线等油藏工程方法建立了水驱油田基于液量的分结构开发指标预测模型。经检验该预测模型达到了较高的预测精度,可应用于年度规划、长远规划的编制以及年度配产工作中的开发指标预测。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定量分析泵的能耗,利用单耗和注水泵运行参数,建立了注水泵运行参数优化的数学模型。以减小单耗为注水泵节能运行的目标,给出了注水泵优化的约束条件,根据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推导出注水泵单耗的计算公式。实际算例表明,注水泵可以实现最小单耗,泵的最合理运行工况是:在满足工艺压力或排量的前提下,泵压尽可能最低而泵效又在高效区。要实现机泵运行管理的最大节能,合理的压差应保持在0.3MPa内;在注水工艺设计时,应最大限度地降低注水压力,选用水力性能与工艺完全耦合的高效泵,运行于最佳工况区。  相似文献   

19.
底水油藏水平井水淹动态和水淹模式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不同水平井的水淹动态特征存在显着差异,而油藏类型、储层物性、流体性质、水平段长度、水平段位置和开发方式等因素都会对水平井水淹动态产生重要影响。以塔里木油田TZ402CⅢ油组水平井为例,根据其生产动态和历史拟合数值模拟,分析了水平井水淹动态特征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塔里木油田底水油藏水平井的3种水淹模式,即线状见水整体水淹模式、点状见水整体水淹模式和点状见水局部水淹模式。可为水平井新井设计、完井方式选择、后期措施工艺选井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双河油田水驱单元开发技术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初阳  李超 《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27(1):102-103,121
针对双河油田水驱单元注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在注采井网基本完善的情况下,重新探索采取多种注水调整措施,使双河油田水驱单元开发可采储量不断增长,含水、递减等主要开发指标控制较好。其做法可指导水驱开发油田在特高含水后期阶段的注水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