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对一种耐高温泡沫体系(COL-3)的驱油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起泡剂浓度的增加,泡沫驱油效率逐渐增大,最后趋向平稳,且起泡剂最经济、有效的使用浓度为0.3%;起泡剂采用段塞注入,泡沫的驱油效率最大;随着渗透率极差的增大,泡沫驱油效率变小。  相似文献   

2.
石亚琛  戈薇娜  孙超  李进 《当代化工》2016,(12):2852-2855
针对传统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等驱油体系在中后期油田开采中采油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高效空气泡沫驱驱油技术。为验证高效泡沫驱的驱油效果,以延长油田1#地质条件为背景,探讨不同起泡剂浓度、矿化度下对空气泡沫驱的性能影响,从而筛选出空气泡沫驱的最优综合性能,通过驱替实验,对高效泡沫驱驱油机理进行观察。最后通过封堵能力评价验证了空气泡沫驱的性能与驱油机理。  相似文献   

3.
周志军  周福 《当代化工》2016,(4):756-758,762
根据敖南油田M区块的开发特征,对比分析了各种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提高采收率方法优缺点,开展了M区块高含水期的空气泡沫驱技术研究。针对现场应用参数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缺乏参数定量值等问题,本文运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对比方案进行预测,首次以增油量和投入产出比作为评价指标,对敖南油田M区块空气泡沫驱注入参数进行优化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敖南油田,注空气效果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大小依次为气液比起泡剂浓度注气速度≈起泡剂注入量。注入参数最优方案为气液比为3:1;起泡剂浓度为0.3%;注气速度为40 m~3/d;起泡剂注入量为0.5 PV。对敖南油田空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开发方案的制订及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白江 《当代化工》2023,(4):981-984
在提高采收率技术中,泡沫驱因其堵大不堵小、堵水不堵油的特性,兼具气驱、表面活性剂驱的特点,成为了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技术手段,但泡沫驱目前仍面临着泡沫耐盐性与耐温性不足、稳泡剂价格较贵等问题。过复配起泡剂与无机颗粒类稳泡剂,配制出耐盐271 301.78 mg·L-1、耐温90℃的泡沫体系,通过起泡实验考察高盐环境、矿化度、温度与稳泡剂浓度对体系泡沫性能的影响。通过驱替实验研究体系泡沫调剖以及驱油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室内配制体系为0.5%(质量分数)TGG+1.0%(质量分数)稳泡剂LAO-30+1.5%(质量分数)钠基膨润土,该体系在矿化度271 301.78 mg·L-1、温度90℃的环境下,泡沫的析液半衰期均超过1 200 s。泡沫体系随着矿化度的升高、温度的降低、稳泡剂浓度的升高,起泡能力逐渐减弱,泡沫稳定性逐渐增强。驱替实验表明:泡沫体系在适宜渗透率的岩心中具有良好的调剖和驱油性能。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针对河南油田双河北块IV1~(-3)层系开展泡沫驱油技术室内实验及参数优化研究。通过泡沫剂性能评价,筛选出性能较好的泡沫剂ZK~(-1),发泡体积251m L,泡沫消泡半衰期41min,界面张力5.7×10~(-3)m N·m。确定了最佳泡沫剂浓度0.4%,最佳气液比1∶1,注入速度0.5m L·min~(-1),注入段塞尺寸等关键参数。在六倍渗透率级差的非均质物理模拟岩心驱油实验中,聚合物驱后再进行泡沫驱油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8.5%。优良的泡沫剂能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大幅度提高洗油效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开展室内长岩心氮气泡沫驱替实验,研究了在不同的注入方式、注入速度、气液比和注入量条件下的驱替压差和原油采收率,分析了低渗油藏氮气泡沫在不同注入条件下驱替时泡沫的封堵能力和驱油效率,为低渗油藏氮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方案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泡沫的封堵能力和提高采收率效果与泡沫的注入参数联系紧密,经过综合对比分析,优选出了低渗油藏氮气泡沫驱替注入参数:在注入速度为0.20 mL/min、气液比为1︰1的条件下进行驱替,泡沫的封堵能力和提高采收率效果最好,且随注入量的增大,封堵能力和驱油效率都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不同清水聚合物体系和污水聚合物体系的粘度稳定性、粘弹性、注入能力,通过岩心驱油实验将清水体系和污水体系驱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污水体系随着保留时间的增长粘度降解率低,粘弹性好,注入能力强。同浓度污水体系聚驱采收率低于清水,同粘度污水体系聚驱采收率比清水高2%。同采收率污水体系比清水体系注入液成本增加9%。  相似文献   

8.
文中通过对三元复合驱注入指标、采出指标驱油效果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与聚合物驱进行了详细对比。对比认为,注入三元体系后,注入压力大幅度升高,上升幅度大于聚驱;视吸水指数大幅度下降,比采液指数和综合含水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均大于聚合物驱;采油速度、采油强度、增油倍数和提高采收率值均高于聚合物驱。本项研究对认识三元复合驱的注采指标变化趋势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低渗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对储层微裂缝简单调驱后,注入水易沿高渗条带发生绕流造成开发效果严重受限的问题,评价了泡沫体系起泡、稳泡性能和一种改性淀粉凝胶成胶性能,开展了泡沫微观调驱和裂缝性低渗岩心复合体系协同驱油实验,并利用径向流模型模拟油藏实际井网对复合体系协同驱油适应性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起泡剂和稳泡剂最佳质量分数分别为0.5%和0.1%,改性淀粉凝胶体系成胶后具有较高强度和突破压力;注入泡沫体系后水驱,小孔隙微观驱油效果较前期水驱提高14.21%,其在渗透率级差约为30时具有更好的调剖性能;裂缝性低渗油藏水驱过程中,采用改性淀粉凝胶联合泡沫协同驱油效果最佳,其较注入单一改性淀粉凝胶或泡沫体系后水驱采收率可分别提高22.17%和46.07%,且径向流模型验证实验表明该协同驱油方法在裂缝性低渗油藏的适应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聚/表二元复合驱技术在油田中的应用逐渐普及,如何迚一步提高二元复合驱后采收程度成为亟待探究的内容。通过室内实验表明二元复合驱后剩余油依然达到40%以上,剩余油主要附存在驱替剂未波及的岩体内。通过继续注入驱替剂扩大波及体积以及封堵过水通道达到开采剩余油的目的,同时也探究了油井停止生产后油水重新分布对后采收程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收程度在二元复合驱的基础上注入不同驱替剂能迚一步提高1.4%~5.6%,二元复合驱后采收程度主要受到聚合物的浓度、聚合物注入量影响,二元复合驱后是否静置一段时间对采收程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王凤启  陈海峰 《当代化工》2016,(8):1704-1707
随着油田逐渐进入高水淹阶段,迫切需要进行岩心样品的水淹实验测量和水淹机理研究。从油驱水、水驱油和油水混驱三个过程进行室内驱替实验。研究束缚水饱和度与孔隙度、渗透率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元素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拟合,准确得到含水饱和度与产水率、电阻率之间的关系;分析岩电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渗透率对岩心束缚水饱和度影响较大;含水饱和度与产水率、电阻率高度线性相关,可通过回归方程测量水淹程度;孔隙度相近,渗透率差别较大的岩心可以具有相近的地层因素;相同孔隙度岩心的束缚水饱和度大小与m值并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垂直管中的液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鸿鼎  谷俊杰 《化工学报》1989,40(5):513-520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垂直管中的液泛现象,从液泛机理出发,明确定义两种不同的液泛——爬膜液泛和架桥液泛。并侧重研究了管子直径、管口几何形状对液泛的影响。提出平切口管,斜切口管的液泛关联式。指出提高液泛速度的途径。通过实验对所提论点及关联式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俊  潘一  李东胜  李晓鸥 《当代化工》2014,(8):1495-1497,1501
三次采油是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而化学驱油则是三次采油的主攻技术。化学驱油是向地层中注入化学物质,改变地层渗透率、岩石润湿性和驱替相黏度,因此注入液既能减小流度比又能增大毛细管数,从而使驱油效率和波及系数增加,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主要介绍碱驱、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复合驱四种驱油技术的机理、研究进展、应用现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并对化学驱油技术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目前石油开采过程中常见的聚合物驱油剂种类,包括耐高温耐盐聚合物驱油剂、生物聚合物(黄原胶)、交联聚合物、疏水缔合聚合物、星形聚合物、两性聚合物等;以此为基础介绍了四种聚合物驱技术类型,包括热驱、混相驱、化学驱和微生物采油;并简单介绍了聚合物驱油技术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所带来的负面矛盾及目前的主要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液泛提取法的分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液泛提取法的分离效果王杰,宋锡瑾,任仲皎,袁誉洪,伍明(中南民族学院化学系)关键词液泛提取器;固-液萃取;传质1引言从天然产物中获得有效成分的传统提取方法主要有浸渍、渗漉、煎煮、回流提取和连续回流(索氏)提取等几种方法。这些方法或溶剂用量大、浸出率低...  相似文献   

16.
The primary results of measuring the flooding velocity in tubes 24, 28, and 50 mm in diameter in the air-water and air-dibutyl phthalate systems are presented. A partial empirical relation for the flooding velocity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17.
随着聚合物驱油技术在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阶段,油田三次采油技术又面临新的挑战,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技术成为油田下一步稳产重要接续方法。本文针对聚合物驱进入高含水阶段后进行三元驱的可行性展开了研究,利用达到超低界面张力条件的三元体系,在室内开展聚合物驱达到极限驱油效率后进行三元体系驱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聚合物驱达到极限采收率后,开展三元体系驱油能够进一步提高驱油效率。随着三元体系中聚合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聚驱后三元体系驱替至含水100%时可以获得一定的采收率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随着三元体系中弱碱质量浓度的增加,聚合物驱后开展的三元体系驱极限驱油效率均有增值,且在弱碱质量浓度接近0.5%时驱油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马婧  张文  刘淑芬 《当代化工》2016,(2):387-389
对于低渗透油藏,边底水不活跃,天然能量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充,因此开发难度较大。注水开发能够及时补充地层压力,是目前针对低渗透油藏的主要开发技术。而注水开发油田开发效果的评价对于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提高最终采收率尤为重要。给出了两种评价指标,存水率以及水驱指数的理论计算公式,并分别分析其与含水率的变化关系,指出理论值与实际值产生差异的原因。以X油田为例,应用两种指标进行开发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19.
叶志刚  占昌朝 《广东化工》2012,39(2):157-158
文章研究了重烷基苯磺酸盐(HABS)/QK-25原油间的界面张力(IFT)。探讨了HABS种类、复配比例和浓度,醇种类和含量,Na2CO3含量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0含量对IFT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金桐2#/南京1#=5∶5时,体系界面张力最低;最优醇类为正丁醇,但醇种类和含量对界面张力影响不显著;TX-10含量、Na2CO3含量和HABS浓度对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依次减小。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罐内静态浮色和涂膜动态浮色的起因、影响因素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