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按热力学的概念,提高蒸汽参数可提高循环热效率,因而五十至七十年代工业发达国家均向高参数,大容量发展。蒸汽压力由中压、高压、亚临界发展到超临界压力,有的国家(如日本)近年来还在研究试验超超临界压力机组。但蒸汽参数直接影响到主机和辅机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直接关系到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所以必须根据燃料价格、设备造价、制造(包括冶金)和运行水平来确定。现在较全面了解国外发展情况、分析我国现实条件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超临界压力机组提出一些意见,供参考。一、国外超临界压力机组的发展概况发展超临界压力机组的主要国家有美国、日本和苏联,其发展过程和现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采用大容量超临界压力机组的必要性世界先进工业国在50、60年代开始,已发展并掌握了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压力火电机组的制造和运行经验。西德、美国、苏联和日本走在世界前列. 我国的火力发电设备的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工业国家的差距很大,至今还没有制造一台超临界压力机组,必须迎头赶上。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正在飞跃发展。经济要发展,电力要先行。根据到本世纪末国民经济翻两番宏伟目标的要求,发电量要超过12000亿度,装机容量达到2.4~2.6亿kW,其中火电发电量9000亿度,火电装机容量1.8亿kW.我国的电力工业是以煤电为主,煤炭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要满足经济日益增长的需要,供应仍将是非常紧张。因此,除应积极发展核能和其它能源外,火力发电设备的发展方向,不仅千瓦数要很快上去,而且要设法大力节约一次能源的消耗,同时要提高机组的可  相似文献   

3.
随着化石燃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常规火电站以提高参数、增大容量以及中间再热来提高热效率。这一趋势导致工业先进国家首先向超临界压力机组迈进。 发展超临界机组的首先技术难点在于锅炉。为能制造出超临界压力蒸汽,1923年德国西门子公司率先利用马克.本生的专利建立了第一台超临界压力直流锅炉试验台。之后,在30~  相似文献   

4.
从本质上看,超临界压力机组与亚临界压力直流炉机组的水处理没有什么原则上的区别。不过,超临界锅炉压力高,辐射受热面的热负荷强度高,更易形成沉积物。由于炉管内的沉积物要引起和加速管子的腐蚀损坏,所以,超临界机组对水质纯度有更高的要求,对凝结水及给水系统腐蚀产物,以及锅炉金属本身在高温下氧化所形成的腐蚀产物要严格地控制。超临界机组水处理是以防腐为中心。一、炉管内部表面沉积物的形成及危害形成炉管内部表面沉积物的物质,简单地说,有三个来源:一是给水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二是随给水进入炉前系统的腐蚀产物,三是锅炉金属本身氧化生成的金属氧化物。对高参数机组来讲,三者都是存在的,但是在超临  相似文献   

5.
何涵志 《中国电力》1997,30(1):49-51
为了适应超临界压力机组对化学水质的严格要求,电厂水处理管理应进行化学水全过程管理,如技术谈判、设计审查、设备保管、安装验收、人员培训、生产准备等进行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 本文根据“六五”计划及报告中数字,从总能源角度的观点,论述了采用超临界压力机组的重要性。再以不同的超临界压力机组和亚临界压力机组的煤耗率出发,比较了全  相似文献   

7.
大力发展超临界压力机组优化火电结构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陆延昌 《中国电力》2000,33(1):1-5,68
通过分析目前我国火电结构存在的“两个基本事实,一个突出矛盾”,认为发展超临压力机组这种已商业化的、成熟的发电是改善火电结构的有效途径;指出发展超 临界压力机组面临着设计、制造和运行等几项技术难点,认为应在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我国发展超临界压力机组的技术跨越。  相似文献   

8.
郑卫  叶玉兰  李俊 《广东电力》2008,21(7):66-69
某电厂1号超临界压力机组的原水池、预处理系统、除盐系统、废水处理系统在调试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污染,出水浊度由平时的0.1NTU上升至3NTU。通过水质和树脂分析化验,确认树脂受到了悬浮物和油污染。考虑到树脂交换性能未受到较大的影响,提出了复苏树脂的污染处理方案,并介绍了各系统和设备的处理步骤。复苏处理后,出水浊度小于3NTU,树脂损失量大为减少。最后,对复苏处理方案和更换新树脂方案进行了经济性比较,结果是前者的费用比后者少很多,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谭永强 《广东电力》2010,23(3):42-44
结合国外超超临界压力机组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超超临界压力机组的技术特点,从缓解电力供需关系和电煤供应紧张、提高机组调峰性能、节能环保等方面阐述了广东省发展超超临界压力机组的必要性,并说明广东电网现有的网架结构和电力需求量为超超临界压力机组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华东等几个大电网的装机容量均已超过10000MW,为了尽快消除电源紧张的现状,兼顾节约建设资金和降低发电成本,这些电网理应装用800~1000MW级的大型机组。现在国内已有一台600MW火电机组投运,引进制造技术的国产600MW机组也将在近期内投入。据报道,近年来西方国家较多装用容量为700MW的新机组,大于1000MW的机组也有采用,但为数不多。在主蒸汽参数方面,仍然是超临界和亚临界并存。新装超临界压力机组前些年曾一度减少,近年来又趋向增加。如何正确选择蒸汽参数,可从发电成本核算中导出结论,因为发电成本表征投资效益的最终结果。下面将进行这样的计算并作比较。  相似文献   

11.
介绍国内首次引进烟气脱氮氧化物技术的漳州后石电厂6×600MW锅炉选择性催化剂脱氮氧化物工艺系统、设备、工艺特点及运行情况,对国内火电厂推广烟气脱氮氧化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建改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装备一批高效率和可靠的大容量高参数机组。超临界压力机组的经济性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在国际上,尤其是在苏联和日本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外在发展超临界压力机组的初期,曾遇到了许多技术上的困堆,其中之一就是水处理技术较差,造成锅炉事故频繁。那么,超临界压力机组的化学水工况和水处理具有哪些特殊性?应采取哪些措施?至今国内无论从设计和运行方面都缺乏直接的经验,为了适应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本文就这些问题,介绍了国外超临界压力机组中的有关运行情况,以供我国研究发展超临界压力机组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超临界机组的经济性分析在确定采用超临界火电机组之前,必须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这里主要推导有关经济性分析的公式。 1.回收年限法——静态计算分析把亚临界和超临界机组作为两个方案进行比较,以亚临界火电机组作为比较的基准。先采用“回收年限法”计算,这基本上属于静态计算分析,基本上是参照苏联50年代的方法。采用超临界机组后增加投资的回收年限(T)为 T=(K_2-K_1/C_1-C_2)(1)式中下角标1和2——分别代表亚临界和超临界机组; K_1、K_2——两方案的投资; C_1、C_2——两方案的年运行费用。如果两方案的年运行费用的差别仅考虑燃料费用的差别,在采用汽轮机驱动给水泵时: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机组的热效率,针对目前的常规设计参数,对提高660 MW超超临界压力机组蒸汽参数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技术分析和经济指标计算结果表明,在不改变现有锅炉型式的情况下,通过增加锅炉一次系统部分受热面壁厚来提高主蒸汽压力,通过提高再热器系统部分受热面材料等级来提高再热蒸汽温度的方案是可行的,但设备初始投资成本较大,收回成本周期较长。  相似文献   

15.
陆锦华 《广东电力》2009,22(9):43-45
分析了超临界压力机组汽轮机驱动给水泵盘车卡涩的原因,指出提高汽轮机驱动给水泵盘车转速可有效地防止给水泵卡涩并且有良好的暖泵效果。上海汽轮机厂和杭州汽轮机厂分别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和油涡轮盘车机构来提高盘车的转速,介绍了这两种盘车装置的结构形式和技术特点,并对实际运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比较,从故障率和维护费的角度看油涡轮盘车机构优于变频机械盘车机构。  相似文献   

16.
后百电厂超临界压力机组脱NOx工艺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国内首次引进烟气脱氮氧化物技术的漳州后石电厂6×6MW锅炉选择性催化剂脱氮氧化物工艺系统、设备、工艺特点及运行情况,对国内火电厂推广烟气脱氮氧化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美国自五十年代初即开始试验超临界压力火电机组。1953年第一台超临界压力机组投入运行。1959年在埃迪斯东电厂投入一台蒸汽参数最高的超临界压力机组,容量为325MW,汽压352kgf/cm~2,汽温650/566/566℃。从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初期,超临界压力机组的采用达到高峰,1971年投产的火电机组中超临界压力机组占63%。然而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美国采用的超临界压力机组大幅度减少,到七十年代末期,每年投产的火电机组中超临界压力机组的比重下降到10%左右,1979年投产的这种机组只有1台,据美刊《电世界》1982年设计调查,在以后十年内投产的20台机组(总容量12530MW,最大机组容量818MW)全部为亚临界压力机组。  相似文献   

18.
<正>40年代前后,英国开始了高铬(9~13%Cr)铁素体钢的开发。日本从1953年开始这类钢的开发。由于高铬铁素体钢在550~650℃高温下,具有优异的高温强度、耐磨蚀性能和加工性能,日本从1975年起开发锅炉用的高铬铁素体钢T-1(含0.06C、0.3Si、0.5Mn、10Cr、2Mo、0.10V、0.06Nb、0.02N)和T-2(含0.10C、0.3  相似文献   

19.
陈建生  任一峰 《发电设备》2006,20(4):257-261
阐述了我国1 000 MW超超临界压力机组主要辅机的选型和配置,并对选型和配置的情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机组的可靠性表示机组可靠性特点的主要指标有工时系数η_(P·B),平均及最大运行小时τ_C 及τ_M 及被迫停役次数。这些指标水平(表1)在1964年是低的。机组的停役都是被迫的。工时系数η_(P·B)不超过10%而τ_C 及τ_M 相当于40和180小时。泼利特耐拍劳斯基电站的机组在第一及第二季度内由于主变检修没有投运,而第四季度由于发电机改造也未使用。契莱本斯基电站的机组在第三季度进行了设备大修。1965年第一季度机组可靠性指标有所改善,但离要求的水平还远。第一季度中的工时系数平均达到40%,3月份达到55~65%。机组的连续运行小时显著地增加:τ_C 是130~150小时,而τ_M 是460小时。这些可靠性指标的变化说明了出现设备制造缺陷的最严重阶段已告终结,缺陷的消除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