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泾河流域雨落坪、杨家坪和张家山三个主要水文站产流特性的分析,建立了两种降雨产流模型,并用之分片计算了流域1970年~1989年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量的影响量。计算结果表明:1970年~1989年泾河张家山以上(包括泾惠渠引水)人类活动年均减水5.796亿m3,占总减水量的90%;因降雨年均减水0.656亿m3,占总减水量的10%;泾惠渠年均引水量4.395亿m3,占人类活动总减水量的75.8%。  相似文献   

2.
泾河流域年最大洪水量及洪沙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冉大川 《人民黄河》1998,20(12):27-29
根据1952-1989年共38a的实测资料,对泾河流域年最大洪水量、洪沙量的变化及削洪减沙效益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1)70 年代流域水保治理年均增洪0.456亿m^3,年均增洪沙0.114亿t;降雨影响年均增洪0.017亿m^3,年均减洪沙0.087亿t。(2)80 年代流域水保治理年均减洪0.826亿m^3,年均减洪沙0.375亿t;降雨影响年均增洪0.368m^3,rh fqug fu  相似文献   

3.
王宏  柳荣先 《人民黄河》1999,21(9):14-16
根据流域实测水文泥沙及近期土地调查,淤地坝普查资料,对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南片水土保持措施减洪减沙效益进行了计算分析。水文法分析结果表明,1970 ̄1996年减洪总量32.8亿m^3,减常水总量6.43亿m^3,减洪沙总量20.07亿;水保法分析结果表明,1970 ̄1996年减洪总量26.02亿m^3,减洪沙总量11.57亿t。  相似文献   

4.
曹文洪  姜乃森 《人民黄河》1993,(11):18-21,50
通过对浑河流域降雨,产流,产沙特性分析和降雨,径流,输沙资料统计,采用成因分析法建立了适合该流域的降雨-径流和降雨-产流经验关系。用水文法和水保法对流域80年代减水,减沙量计算的结果表明,所减水量中,降雨和流域治理的作用分别占41.5%和58.5%;所减沙量中,降雨和流域治理的作用分别占21.1%和78.9%。  相似文献   

5.
河龙区间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龙区间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效益分析研究采用了“水文法”和“水保法”两种分析计算方法。“水保法”是分析研究的重点。在分析计算中,采用了1996 年土地变更资料和1990 年土地详查资料,并采用二阶等距抽样调查方法核实河龙区间水保措施保存面积;水保坡面措施减洪减沙效益计算采用“串联法”和“并联法”两种方法平行研究,注重了坡面与沟道、洪水与泥沙的有机联系;在计算淤地坝拦泥量的基础上,将淤地坝分为淤平坝地和正在拦洪时期坝地两部分,分别计算其减洪量,并计算了淤地坝减蚀量;水库、灌溉减水减沙量的计算分为减洪水与减常水、减洪沙与减常沙两部分。此外,还考虑了河龙区间工业、生活用水和人类活动增洪增沙对河流水沙变化的影响,尤其是人类活动增洪增沙计算,绝大多数支流采用的是实际典型调查值,增洪增沙指标比较可靠。“水保法”计算结果表明:70 年代河龙区间21 条有控支流水利水保措施及人类活动等年均减洪4 .177 ~4 .258 亿m 3 ,年均减洪沙1 .720~1 .775 亿t ;80 年代年均减洪4 .148 ~4 .292 亿m 3 ,年均减洪沙1 .644 ~1 .645 亿t;90 年代年均减洪4 .805 ~5 .380 亿m 3 ,年均减洪沙2  相似文献   

6.
王云璋 《人民黄河》1994,17(12):5-9
根据河口镇-龙门区间汛期逐日降水量资料,统计得到80年代区间降雨的特点是:总是较前期减少10%-20%,是近40年来降雨量最少的10年,其中7-9月较前期减少,6月反有增加。根据综合降雨指标,建立了降雨指标与水沙量的关系式计算到降雨变化使不沙量分别减少14.4%和39.5%,80年代水沙较1955-1970年变化总量中,降雨变化影响与人类活动影响所占的比例。水量分别为33.3%和66.7%;沙量分  相似文献   

7.
三川河水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三川河流域降雨、径流和泥沙资料统计,分别提出了以汛期降水为主要变量的流域天然状态下的两种产沙量计算方法,并应用于计算之中。进入80年代,流域水沙量大幅度减少,水量由基准期(1957~1969年)的年均3.23亿m~3减少到1.91亿m~3,沙量由基准期的3681万t减少到963万t,分别减少了40.9%和73.8%。用水文法和水保法对流域80年代水利水保措施减沙量进行计算的结果表明,降雨和人类活动对减沙的影响大体各占50%。  相似文献   

8.
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截至1996年底,渭河流域累计修梯田52.85万hm^2,造林75.66万hm^3,种草20.54万hm^2,淤成坝地0.32万hm^2,建成100万m^3以上水库151座。经水保法分析计算,1070-1996年年均减水量25.50亿m^3,其中减洪水量8.23亿m^3;年均减少量4765万t。经水文法分析计算,1970-1996年流域综合治理年均减水量21.58仓m^3,其中减洪水11.37m^3;年均减沙量6400万t,其中减洪沙量占91.2%。  相似文献   

9.
根据河口镇-龙门区间汛期逐日降水量资料,统计得到80年代区间降雨的特点是:总量较前期减少10%~20%,是近40年来降雨量最少的10年,其中7~9月较前期减少,6月.反有增加。根据综合降雨指标,建立了降雨指标与水沙量的关系式,计算得到降雨变化使水沙量分别减少14.4%和39.5%。80年代水沙较1955~1970年变化总量中,降雨变化影响与人类活动影响所占的比例:水量分别为33.3%和66.7%;沙量分别为63%和37%。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渭河流域实测水文资料,统计分析了该流域河川径流的时空分布特性及影响产流的主要因子,从而建立了流域产流模型,并用之计算1970-1989年由于水资源的利用对径流影响减少量;采用“成因分析法”分析了流域内水资源利用现状及近期(2000年)河川径流的变化趋势,取得了比较可靠的初步结果,为流域水利工程规划及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北洛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根据实测水文泥沙资料以及核实的水土保持措施保存面积,对北洛河流域水土保持减洪减沙效益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截至1996年底,北洛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累计保存面积27.32万hm^3,其中梯4.64m^3、林地18.26万hm^3、草地3.98万hm^3、坝地0.44万hm^3。北洛河流域(状头以上)1970-1996年水利水保措施及人类活动年均养活减少洪水8417万m^3,减洪效益21.4%;年均减水27793万m^3,减水作用24.7%。1970-1996年水利水保措施年均减少洪沙1246万t,减洪沙效益15.4%;年均减沙1543万t,减沙效益16.4%。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渭河流域实测水文资料,统计分析了该流域河川径流的时空分布特性及影响产流的主要因子,从而建立了流域产流模型,并用之计算了1970~1989年由于水资源的利用对径流影响减少量;采用“成因分析法”分析了流域内水资源利用现状及近期(2000年)河川径流的变化趋势,取得了比较可靠的初步结果,为流域水利工程规划及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主要农作物灌溉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主要农作物的灌溉水量供需平衡状况分析,估算出全省典型年水稻总净灌溉需水量为103.9亿m^3,旱作物为28.94亿m^3,总计132.84亿m^3,占地表可供水量的80.6%,由此得出结论,我省水的供需矛盾突出,节水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忻州地区是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组成部分,到2000年P=50%和P=75%,分别缺水1.41亿m^3和2.49亿m^3,滹沱河南庄区域来水稳定水,水质发,济胜桥==南庄区间实测年径流值3.08亿元m^3,最枯年份年径流1.3亿m^3,通过来水,供水保护分析基本满足所引水1亿m^3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认为,修正的PenmanMontieth模型用来模拟海滦河流域的蒸散发能力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应用积分式(月)水量平衡模型对海滦河流域的水资源状况进行模拟和预测.表明,由于未来海滦河流域气温将升高12℃,降水增加1%,从而导致滦河流域的年径流量将减少253亿m3,减幅46%;海河北系流域的年径流量将减少368亿m3,减幅59%;海河南系流域的年径流量将减少628亿m3,减幅43%.海滦河全流域的年径流量将减少1249亿m3,减幅47%,其中山区将减少813亿m3,减幅41%,平原将减少436亿m3,减幅65%.密云水库的年来水量将减少062亿m3,减幅44%.官厅水库的年来水量将减少084亿m3,减幅44%.  相似文献   

16.
黄河水资源利用现状,预测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治黄以来,黄河流域修建了大量的蓄,引,提水工程,为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990年流域工农业总引用水478亿m^3其中地下水114亿m^3,河川水364亿m^3,用水量最多的是农业灌溉,工业及生活用水比重较小,据分析,2000年水平全流域总需水量640亿m^3年供水量为620亿m^3,缺水20亿m^3,2010年水平全流域总需水量为723亿m^3,在满足下游输水入海用水条件下,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下游“96.8”洪水降雨径流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8月5日和13日,黄河下游花园口站分别 洪峰流量为7860m^3/s和5560m^3/s的两次洪水过程。其中,一号洪峰由三门峡以上和三花区间暴雨洪水组成,二号洪峰由龙门以上来水组成。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流域下垫面产汇流规律发生变化,如果将“96.8”洪水的降雨资料移置到50、60年代的产汇流条件下,花园口站的洪峰流量可能会超过10000m^3/s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对黄河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王国庆  王云璋  尚长昆 《人民黄河》2000,22(9):40-41,45
首先简要介绍了黄河月水文模型,然后在分析气温变化对黄河流域发能力影响的基础上,采取假定气候方案,分析了黄河主要产流区径流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最后根据全球气候模型GCMs输出的降水、气温结果、估算了温室效应对主要产流区水资源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得出:黄河未来几十年径流量呈减少趋势,汛期径流和年径流的约分别减落25.4和35.7亿m^3,其中兰州以上减少最多,占总减少量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对黄河中上游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国庆  王云璋 《人民黄河》1994,17(12):10-13
运用半干旱区月小量平衡模型,分析了黄河中上游各代表子流域内的气温,降水与径流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各区乃至整个中上游水量的影响。文中还以月平均流量与月最大日流量的关系为基础,初步分析了月最大日流量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大气中CO2倍增,黄河中上游水量将增加7.53亿m^3,渭河和洛河月最大日流量将分别增加3.0%-12.0%和3.0%-14.5%。  相似文献   

20.
郑州市多平均降水量645.7mm,地表水资源量0.081亿m62,地下水资源量0.134m^3,扣除重复量后,水资源总量为0.186亿m63。全市1994年供水5.066亿m^3,其中市区2.895亿m^3,郊区2.17亿m^3。目前需解决的问题有:1.供水保证率不高;2.缺水影响居民生活和社会安定;3.水质较差影响身体健康;4.地下水超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