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纳米级固溶体Ce0.8Y0.2O1.9的反相微乳法控制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尺寸可控、高分散和超细的纳米级固溶体的制备是获取高性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重要环节之一.采用水/CTAB/环己烷/中等碳链长度醇组成的反相微乳体系制备出了粒径分布均匀、平均晶粒尺寸为5.0~8.0 nm的Ce0.8Y0.2O1.9超细粉体,考察并初步讨论了反相微乳体系中几种因素对最终产物的尺寸和形貌的影响,包括助表面活性剂、不同水与表面活性剂摩尔比、反应物浓度、陈化时间、碱液浓度等.所得产物用TEM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助表面活性剂、不同水与表面活性剂摩尔比及陈化时间对产物影响不大,但反应物浓度及碱液浓度对产物的晶粒粒径大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定SDS/正丁醇/癸烷/水体系的洗涤数据,表明SDS/正丁醇/癸烷/水体系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最佳比例为2.626(物质的量的比).在制定微乳配方时,保持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含量恒定,制备数个O/W型微乳用于洗涤.加入电解质对该微乳体系洗涤的影响是低温下可提高洗涤效果,高温下反而使洗涤效果变差,延长洗涤时间与升高温度的效果一致.实验还表明实验中制得的微乳比SDS水溶液洗涤效果有明显的提高,实际使用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稀释法绘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硝基苯(NB)/水体系拟三元相图,通过电导法确定了微乳体系的结构及相转变过程。研究了温度,酸度,硫酸锌(ZnSO4)浓度对微乳液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随体系温度的升高,硝基苯增溶量增大;随着体系水相酸度的增加,微乳体系的含水量呈不规则变化;随着体系水相硫酸锌浓度的增加,微乳体系的含水量基本呈规则性变化。体系可在较大助表面活性剂与表面活性剂质量比值(Km=w(C4H9OH)/w(CTAB))范围内形成微乳区。微乳液相转变过程是连续的,且电导率≥2.0 mS/cm,其值完全符合有机电合成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盐含量对癸烷/SDS/正戊醇/水微乳体系形成及增溶自由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无机盐的加入能明显改变其热力学性质,在质量比为m(SDS)∶m(正戊醇)∶m(癸烷)∶m(水)=9∶10∶11∶70组成的微乳液体系中,随着NaCl含量的增加,该体系ΔG形成和ΔG增溶均呈现出类似于正弦波的波动,并且在同一条件下ΔG形成总是远远大于ΔG增溶,改变癸烷和水的配比,该体系能形成液晶。  相似文献   

5.
微乳液法制备ZnS纳米颗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了微乳液法制备ZnS纳米颗粒.该微乳液是以Span80-Tween60为复合表面活性剂,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120#汽油为分散介质,乙酸锌水溶液为水相的反相微乳液体系.发现该微乳液的优化配比为22g汽油,4g复合表面活性剂(Span80-Tween60配比为1.11),正丁醇1.5mL,乙酸锌水溶液(1.2mol/L)的最大增溶量为6.3mL,在此微乳液中,逐滴加入适量Na2S水溶液并搅拌,于室温下反应30min后,对反应体系进行破乳、洗涤、分离,最后将产物浸泡在无水乙醇中,并对该产物的乙醇溶胶进行超临界干燥,得到白色疏松的纳米粉.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产物的组成、大小、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主要为立方晶体结构的ZnS,粒子大小均匀,粒径为10~20nm,且分散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根据微乳化理论选择Span80+Tween80+油酸作为表面活性剂配制了多种配比的甲醇-柴油微乳化燃油,并讨论表面活性剂加入量、甲醇的加入量、不同的HLB值、以及助剂的种类对微乳柴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实验条件为:表面活性剂复配比为m(Span80)/m(Tween80)/m(油酸)=3∶3∶6,其最佳加入量为4%(质量分数),助剂为正丁醇,甲醇与燃料油的物质的量比为1∶8。  相似文献   

7.
适当比例的油相、水相、活性剂、助活性剂,能自发地形成微乳液.它是热力学稳定体系.由十二烷基硫酸钠/短链醇/水/油相组成的微乳体系有较大的稳定微乳相区.不同的醇对微乳相区的形状、面积有较大的影响.这为设计不同用途的浸泡型洗涤剂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最大增溶水量法、电导率法选择合适微乳液体系组分及最佳配比,制备出以仲烷基磺酸钠(SAS60)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TX-4)为表面活性剂(S)、正丁醇(As)为助表面活性剂、石油醚(O)为油相的反相(W/O)型微乳液.考察了高速离心、盐度、温度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正丁醇、仲烷基磺酸钠、TX-4、石油醚的质量比为2.5∶2∶3∶7.5时,可得到稳定的W/O型单相微乳液;该微乳体系具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盐度在0.6%~0.8%时对该体系几乎无影响,但随着温度的升高稳定性变差.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紫苏油的利用率,利用拟三元相图微乳区面积,考察表面活性剂、有机酸、温度、氯化钠浓度对紫苏油微乳区的影响,测定了紫苏油微乳的电导率变化和水包油(O/W)型微乳液的粒径大小。结果表明:使用Tween-80和水杨酸为复合表面活性剂,在25℃时紫苏油形成较大的水包油型微乳区域;低浓度的氯化钠有利于提高水的增溶量,高浓度氯化钠使微乳区域面积减少;微乳液电导率变化可将微乳液分为油包水(W/O)型微乳区、双连续相(B.C)、水包油型微乳区;O/W型微乳液的粒径在10~100 nm范围内,且随着体系中水分含量增加,微乳液的粒径逐渐变小。这种食品级紫苏油微乳液制备简便,稳定性好,是提高紫苏油利用率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表面活性剂复配后对活性染料染色织物的净洗性能.探讨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用量对皂洗效果的影响,确定不同表面活性剂的最佳复配比例.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SKDA、DL、ZX以11∶5∶4比例复配,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NP-100以7∶3比例复配,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IW(B)以9∶1比例复配,各复配体系的净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以共沉淀法制备镁铝水滑石,主要研究了原料物质的量浓度和反应温度等参数对纳米晶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TEM)、X线衍射(XRD)仪等对纳米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共沉淀法可制备出纯相六角片状结构的纳米镁铝水滑石晶体.制备工艺条件为NaOH物质的量浓度大于0.625mol/L、反应温度90℃、Na2CO3物质的量浓度为0.09mol/L时镁铝水滑石产率可达到最大值95%.  相似文献   

12.
以盐酸吡哆醇(VB6)为起始原料,经氧化反应、醛基保护、磷酸酯化和水解反应合成了磷酸吡哆醛。对MnO2氧化VB6、吡哆醛席夫碱磷酸酯化,以及水解后磷酸吡哆醛结晶等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nO2氧化VB6的最优条件反应是在质量分数6%盐酸溶液中进行,VB6和MnO2的摩尔比为1∶2,反应温度15 ℃,反应时间6 h。吡哆醛席夫碱的最优磷酸酯化试剂为加入了少量水(质量分数3%)的多聚磷酸。磷酸吡哆醛席夫碱的水解溶液经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酸化后,冷冻干燥得到磷酸吡哆醛,解决了磷酸吡哆醛结晶难的问题。整个工艺路线易于工业化生产,磷酸吡哆醛的总收率达到61.6%。  相似文献   

13.
以氯化镍作为镍源,无水乙醇和水作为混合溶剂,采用硬脂酸钠辅助的溶剂热法成功地制备了Ni2P微球.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对所制备样品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Ni2P具有纯的六方相结构,形状为微球,其直径介于2~4μm之间.硬脂酸钠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溶剂配比等对样品尺寸、形貌及微球形成过程等均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对比实验得出Ni2P微球的最佳条件是硬脂酸钠的质量百分数为0.42%,VH20∶VEthanol=1∶1,反应温度为180℃,反应时间12h.  相似文献   

14.
以对苯二酚、环氧氯丙烷、三乙胺为原料制备了XK-2C双季铵盐阳离子型乳化剂,探索了合成温度、时间以及反应介质对该合成反应的影响。通过其与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831)和辛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复合使用,能显著提高乳化沥青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Mg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硝酸镁和尿素为原料,聚乙二醇为分散剂,用均匀沉淀法合成了氢氧化镁,并将其煅烧制得纳米MgO.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对氢氧化镁产率的影响.确定了合成氢氧化镁工艺;用视比容分析方法确定了制备纳米MgO煅烧工艺;并通过SEM对纳米MgO的形貌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平均粒径为50 nm分散较好的纳米MgO.实验合成氢氧化镁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125℃;反应时间5h;反应物配比(尿素/Mg(NO3)2.6H2O)为6:1;最佳煅烧工艺为:温度500℃,时间2h.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一种低成本的磷酸铁合成工艺,以硫酸亚铁为原料,经过硫酸亚铁氧化、碱式磷酸铁沉淀、碱式磷酸铁转化制备出电池级超微细磷酸铁.研究了硫酸亚铁氧化、碱式磷酸铁沉淀、碱式磷酸铁转化反应过程中反应温度、加料时间、磷酸浓度等因素对磷酸铁产品质量的影响.通过试验得到了合成磷酸铁的最佳工艺条件:氧化反应过氧化氢加料量为标准量的120%,加料时间50min,沉淀反应温度40℃;磷酸铵加料时间40min,转化反应温度90℃,磷酸浓度0.5mol/L.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出了平均粒径小于3.0μm的电池级超微细磷酸铁,元素分析表明产品中金属杂质含量均小于0.005%,硫含量小于0.022%,且磷铁比为1.01,产品磷酸铁纯度较高.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未经高温处理的产品是一种无定形微细颗粒,而经过600℃高温煅烧后的产品结晶度高,晶型完美.  相似文献   

17.
为低成本制备无水氯化镁,实验采用半固相法,分别向Mg(OH)2-H2O体系和Mg(OH)2-无水乙醇体系中通入无水氯化氢进行氯化反应制备氯化镁。研究了反应温度与溶剂质量对不同体系下Mg(OH)2氯化效率的影响。对产物进行了氯化效率的检测和形貌分析。结果表明:Mg(OH)2-H2O体系具有更好的氯化效率:水加入质量为60 g,反应温度为200 ℃时,氯化效率为90%。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表明样品表面形成了疏松的氯化镁晶须且晶须生长完整,提高了氯化效率,对无水氯化镁的工业化生产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处理餐饮油脂废水中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采用类Fenton试剂(Fe-H2O2)对其进行处理,分别考察了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H2O2投加量和Fe投加量对CODCr和动植物油去除率的影响,总结得出了H2O2投加量的系列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废水初始CODCr浓度为1 633.52 mg/L,油脂值为349.58 mg/L时,在pH值为2、反应时间30 min、反应温度60℃、H2O2(30%)投加量为5 mL、nH2O2∶nFe=6∶1的最优条件下,CODCr和动植物油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2%和96.47%。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了以碳酸二甲酯与对硝基苯酚在固体碱催化剂上液相合成对硝基苯甲醚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以活性炭(AC)为载体,以KOH为活性组分,当活性组分负载量达到20%(质量分数)时催化剂具有最高的活性和选择性。采用CO2-TPD对KOH/AC的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KOH/AC催化剂的碱强度随KOH负载量的增加而增加,当KOH负载量超过20%时催化剂的碱强度开始降低。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对硝基苯酚转化率和对硝基苯甲醚选择性的影响。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反应温度393 K、反应时间2 h、n(DMC)∶n(p-nitrophenol)=10∶1,对硝基苯酚转化率和对硝基苯甲醚选择性都可以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20.
以壳聚糖(CS)为原料,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醚化剂,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将季铵基团引入壳聚糖主链,制备季铵化壳聚糖(QCS)。采用阳离子季铵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引发剂过硫酸钾,通过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聚苯乙烯(PS)微乳液。以QCS为膜的基本原料,掺杂了适量的PS微乳液,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了一系列的OCS/PS阴离子交换膜。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样膜的结构,考察了PS微球和戊二醛含量对QCS/PS膜的吸水性和离子交换量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剂的加入可有效抑制QCS膜的形变,在PS微球质量分数为35%时,随着交联度的增加使溶胀度从68.5%降低到25.8%,但同时降低了QCS/PS膜的离子交换量。而PS微球却提高了OCS/PS膜的离子交换量,溶胀度也略有降低。因此当交联度为5%、PS微球质量分数为35%时,含水率为65%,IEC为4.89mmol/g,二者都达到了稳定的趋势,能够优化Qcs/Ps膜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