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4)
<正>马站至莱芜高速公路是青岛至红其拉甫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线隧道6处,即临沂段的上虎峪隧道,淄博段的黄家峪隧道、毫山峪隧道、沂源隧道,莱芜段的东铁车隧道、城岭隧道。全线设隧道监控站4座,分别为上虎峪隧道监控站、黄家峪(毫山峪)隧道管理站、沂源隧道管理站、东铁车(城岭)隧道管理站,各隧道监控站分别设电力监控系统,本文改造方案实现所辖隧道两端开闭所、隧道内照明通风配电箱的电力监控功能。  相似文献   

2.
新建隧道施工对近接隧道的影响,一直是隧道设计和施工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但现阶段对此还没有一致的认识。为了进一步研究新建隧道施工对近接隧道影响机理,设计了能够模拟隧道分步开挖的室内模型试验装置,并用该试验装置进行了砂土地层中新建隧道施工引起近接水平平行隧道位移的试验研究。试验重点研究了两平行隧道间净距、埋深对既有隧道位移的影响。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得到了既有隧道拱顶和靠近新建隧道一侧拱腰部位的位移发展规律。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新建隧道开挖会对既有平行隧道结构产生侧向挤压效应,隧道埋深和净距对既有隧道的位移都有影响,但隧道间净距变化对位移量的影响更大。当隧道间净距大于2倍隧道直径时,新建隧道开挖对既有水平平行隧道位移的影响非常小。研究成果可为砂土地层中近距离平行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结合贵州省汕头-昆明高速公路的隧道设计,从隧道设计的技术标准、隧道土建工程设计、隧道衬砌设计、隧道施工监控量测、隧道环境保护等方面介绍了当前隧道设计的一些方法和思路,旨在最终确保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隧道拱顶渗漏水或者隧道内路面渗水是运营中隧道渗漏水的主要原因,为了保障隧道运营安全,必须做好隧道内裂缝的及时处理,做好隧道内排水设施,还有隧道顶地表水的处治,可以提高隧道的整体安全性,延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隧道的二次衬砌施工在隧道的整体施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其也是隧道施工的关键内容,其质量奠定隧道施工质量的基础,也是人们判断隧道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所以隧道施工单位应该重视隧道二次施工的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了隧道二次衬砌质量的缺陷,说明了隧道二次衬砌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而论述了针对隧道二次衬砌质量缺陷采取的整治措施,进而提高隧道二次衬砌的施工质量,间接的延长隧道的使用年限,最大限度得使隧道发挥其功能。  相似文献   

6.
新建隧道的开挖会导致临线既有隧道中围岩应力的重分布,对既有隧道衬砌产生不利影响。山西通昌能源有限公司兴县铁路安家庄隧道紧邻瓦日铁路和肖家洼铁路,距肖家洼铁路隧道最近仅1.1m,距瓦日铁路隧道最近为19.7m。安家庄隧道的开挖对两侧既有隧道的安全性构成了严重威胁。针对该问题,首先详细介绍了隧道线路布置、工程地质条件及隧道结构形式等工程条件;然后,采用数值方法,计算了安家庄隧道开挖后两侧既有隧道衬砌的受力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选取两侧既有隧道衬砌的最不利受力位置,依据铁路规范对安家庄隧道开挖后临线既有隧道衬砌的安全性进行了定量评估。研究成果为安家庄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7.
邓碧  张俊伟  诸葛绪松  刘文献  林星涛      苏栋      陈湘生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21,(6):170-176
为了研究并行曲线隧道施工顺序对既有隧道的影响,以横琴杧洲隧道工程为依托,建立了并行曲线隧道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工顺序和曲率半径r(r=500,800 m)下新建曲线盾构隧道开挖对既有隧道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工顺序对既有隧道位移影响较小,曲率半径对既有隧道位移影响相对较大; 随着曲率半径(r=500~800 m)的增加,既有隧道位移增加约15%; 既有隧道的位移主要在盾构开挖面前方2D(D为隧道外径)、后方1D范围内产生; 施工顺序对既有隧道内力的影响与曲率半径有关; 隧道曲率半径为500 m时,施工顺序对既有隧道内力变化影响规律相似,即离盾构开挖面最近的既有隧道剖面产生的弯矩最大,且最大弯矩和最小弯矩均出现在靠近新隧道一侧; 内侧隧道先开挖时,既有隧道的弯矩(绝对值)更小,此时对于并行曲线隧道施工,内侧隧道先开挖更安全; 在盾构开挖面前方一定距离内既有隧道产生的轴力最大; 隧道曲率半径为800 m时,双线隧道近似于平行隧道,施工顺序对既有隧道内力变化和大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1 研发隧道清洗车的目的、意义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发展,公路隧道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截止2007年底,我国已建成公路隧道2 555.5 km,计4673座,公路隧道里程较2006年增长38.75%.我国公路隧道建设已进人飞速发展期.在特长公路隧道方面我国建成了世界规模第一的长18 km的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长度10公里以上的甘肃大坪里隧道、陕西包家山隧道、山西宝塔山隧道、武汉长江隧道、南京长江隧道等等,在建或建成的3 km以上特长隧道已达200余座.  相似文献   

9.
根据短隧道行车的视觉特点,分析了短隧道通透率与观察视场之间的关系,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直线短隧道和曲线短隧道的通透率与隧道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不同结构短隧道的通透率随长度和半径等参数的变化关系,并与采用图像处理法对仿真建模和实际工程的短隧道通透率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基于隧道结构的短隧道通透率的计算方法不仅准确便捷,并且完全不受隧道建设工期影响,在隧道设计及建设之初就可得到准确的短隧道通透率,使得采用短隧道通透率进行隧道照明节能设计成为可能,可促进我国隧道照明节能与安全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谢宗林 《四川建筑》2013,33(1):96-99
随着城市地铁的快速发展,区间平行盾构隧道施工实例越来越多,平行隧道修建对既有隧道不均匀沉降的影响一直是隧道工程研究的重点.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不同隧道埋深、隧道间距以及围岩类别条件下,后行平行盾构隧道盾构机项推力对既有隧道位移的影响.计算表明,平行盾构隧道修建将引起先行隧道结构产生不均匀位移,该不均匀位移受后行隧道盾构机顶推力的影响较大.研究有利于全面评价平行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不均匀沉降的影响程度,为类似工程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公路、铁路等施工项目中隧道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产生的隧道废水也相应增多。介绍了隧道施工废水的来源、隧道施工废水特点、主要污染物和隧道涌水的来源、隧道涌水的特点以及隧道涌水主要污染物,并综述了隧道废水的处理现状,认为隧道废水集成工艺发展可为隧道废水处理提供更加便捷的方式,是今后该种废水的处理方向。  相似文献   

12.
随着隧道建设的日益增多,由于环境的限制,出现了许多复杂环境下的隧道工程。为确保复杂环境下隧道的爆破施工安全,结合隧道的建设,对隧道爆破近区振动进行测试研究,揭示隧道爆破近区围岩振动规律,用以指导隧道爆破施工。为了降低隧道爆破振动,进行了隧道电子雷管爆破降振试验、隧道电子雷管和导爆管雷管联合降振试验,电子雷管爆破产生的振动比导爆管雷管产生的振动降低70%,并给出了适用于不同隧道围岩的隧道电子雷管爆破关键参数。研究并给出了隧道施工中广泛使用的喷射混凝土和砂浆锚杆在隧道爆破施工中的安全振动标准,同时也研究了隧道无支护条件下的安全振动标准,基于爆破近区振动传播规律,给出了隧道爆破施工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某段新建平顶隧道开挖为例,采用Midas GTS三维有限元方法对此段新建隧道的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开挖过程中,新建隧道与既有的隧道接近90°交叉,两隧道垂直距离约1.2m,新建隧道的开挖势必对既有隧道的变形及受力产生影响,与此同时,既有隧道也会对新建隧道的结构产生影响。文章对新建隧道——既有隧道互相影响进行分析,为施工提出合理建议,也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丁传松  杨兴富 《施工技术》2012,41(1):84-86,91
以西藏南路隧道下穿轨道交通8号线工程实例,分析了隧道施工过程中运营隧道的变形情况。根据实测数据对新建隧道下穿运营隧道时运营隧道的变形特点进行了分析,对运营隧道的变形性状进行了总结,给出了其中的变形规律。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对运营隧道影响明显,隧道变形与盾构类型、地质条件、注浆施工控制及线路姿态调整等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5.
以某典型地下环形隧道为例,结合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研究不同坡度、不同火源位置等共同作用下地下环形隧道烟气羽流扩散规律。定量分析3个火灾场景下(火源位于隧道主干隧道、出入口支路隧道、交叉路口隧道),不同坡度(0隧道坡度、3%隧道坡度、5%隧道坡度)隧道内温度、烟气高度、能见度分布情况。研究表明:隧道坡度越大冷空气卷吸越强烈,烟气降温越快,烟气沉降速度越快;隧道坡度导致隧道内温度场出现明显的单向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6.
隧道开挖会对周围地层产生扰动,引起地表沉降、近接管线变形,而基于不同施工方法的两条平行隧道,其相互影响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会对隧道的施工造成不利的影响。文中以长沙市轨道交通工程为依托,建立了复合地层中矿山隧道与盾构隧道开挖的数值模型,并针对3种不同典型工况进行模拟,分析后行隧道对先行隧道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后行隧道的地层损失率越大,对先行隧道的变形和受力影响越大;矿山法隧道施工对周围地层的扰动较小,并且矿山隧道在二次衬砌完工后整体性强,刚度较大,在外部作业影响下不易发生变形,矿山隧道完工后再进行盾构隧道施工,可使隧道二次变形最小。研究为矿山隧道与盾构隧道平行段施工顺序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刘宇哲 《江西建材》2015,(4):133+135
当前阶段,我国交通网络的建设日益发达,道路建设技术日益发展与进步,长隧道和特长隧道工程在我国交通网络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多,其固然有我国独特地理环境的关系,长隧道与特长隧道工程特有的直线通行、缩短里程以及对隧道周围现场生态环境没有较多影响等优点也使得长隧道和特长隧道工程在我国交通网络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而在长隧道和特长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做好通风防尘技术对保证长隧道和特长隧道工程的工程质量和使用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以隧道工程的实际施工经验为基础,对长隧道和特长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通风防尘技术的应用做出具体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新建盾构隧道下穿会对上部既有隧道产生扰动,并可能使隧道产生结构病害。由于盾构管片重量远小于相应开挖土体重量,新建隧道的上浮效应会对既有隧道产生影响。基于两阶段分析法提出考虑新建盾构隧道上浮影响的隧道下穿引发既有隧道纵向变形计算模型,并利用现场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考虑上浮效应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吻合;控制新建隧道上浮量或减小新建隧道直径可有效减小由于上浮效应造成的既有隧道隆起变形。研究成果可为全面合理评估隧道下穿对既有隧道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曹文根 《建筑施工》2012,34(2):109-112
某建筑基坑骑跨在双圆隧道上方,如何确保隧道运营的安全,是建筑深基坑施工的关键。通过隧道内动态加载、隧道上平衡卸载、隧道底降水减浮、加固隧道周边土体、打设隧道抗浮桩等技术措施和信息化施工,有效地控制了隧道上浮变形,达到了保护已有隧道、保护周边环境、确保基坑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双层道路隧道与一般单管单层的道路隧道相比,通风系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介绍了双层隧道通风设计的基本情况,并具体介绍了上海复兴东路隧道、上中路隧道、外滩隧道及军工路隧道等4条双层隧道通风设计的典型实例。最后归纳了双层道路隧道通风系统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