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人工湿地生物修复在公园景观水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亮 《上海化工》2013,38(6):1-6
通过对梦清园内景观水体进行改造,将人工湿地的生物修复技术应用于处理受污染的公园景观水体。经处理后景观水质的氨氮去除率、COD和VSS分别达到30%、25%和60%。为了更好地说明其中微生物在污染物降解中发挥的作用,分别用传统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湿地中的异养细菌、亚硝酸细菌、硝酸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等的分布和数量进行了研究。实验证明,人工湿地生物修复法用于公园景观水体处理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证明适当添加功能微生物有助于湿地水处理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人工湿地是近年来污水处理中应用较多的技术之一。从人工湿地的定义及其分类方面对人工湿地进行了阐述。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进行比较表明,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方面具有优势。人工湿地具有去污效果好、运行费用低及维护简单等特点,现已被广泛运用于污水理中,具有相当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文章从人工湿地的类型、人工湿地的植物种类和相应的选择标准等方面介绍了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国内外现状,构造,分类,工艺流程,及其在云南省的应用实例,阐述了其净化机理,提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作为一种高效、节能、低投资、低运行费用、操作简单的污水处理技术在我国尤其是中小城镇及广大农村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政  王惠  张迪 《山西化工》2009,29(5):66-68
人工湿地是近年来污水处理中应用较多的技术之一。从人工湿地的定义及其分类方面对人工湿地进行了阐述。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进行比较表明,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方面具有优势。总结了目前人工湿地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任雷 《广东化工》2023,(9):172-174
本文简要介绍了生物炭的材料特征以及生产工艺,同时对生物炭作为吸附剂应用于废水处理做了简要概述,介绍了不同的生物炭生产技术,重点是原料的预处理和后处理,同时,又讲述了生物炭对重金属、有机污染物以及氮磷的去除效果。本综述还强调了生物炭技术在各种废水处理中的广阔应用前景,包括工业废水(染料、电池制造和乳制品废水)、城市废水、农业废水和雨水。综述结果表明,生物炭技术是一种新的、成本效益高的、环保的废水处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潜流湿地除N的机理包括植物的吸收、基质的吸附及微生物的降解(硝化反硝化反应),在不同的处理系统中,三者发挥的作用不同。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20%左右,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作用,其特点特别适合小城市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7.
8.
董菁 《江西化工》2012,(4):133-135
人工湿地既有降解污染物的能力,也有提供景观价值的功能,在住宅小区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受到建筑学、环境学等学科领域的广泛关注。通过分析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降解机制,结合该技术在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系统的设计中的应用以及特点,探讨人工湿地在住宅小区处理污水中的应用途径和方法,认为将人工湿地处理废水工艺与生态水景艺术的结合,是实现住宅小区水环境生态化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生物炭作为基质填料构建垂直流人工湿地,探讨不同进水C/N和曝气量条件下,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进水C/N减小会导致湿地出水NH4+-N、TN和TP浓度显著升高;曝气量从0.2 L/min提高至0.6 L/min时,湿地对COD、NH4+-N和TN的去除率增加,但是继续提高曝气量,出水TP浓度明显增大;间歇微曝气-改性生物炭添加的湿地系统对COD、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09%、99.15%、99.41%和91.40%,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及以上。以生物炭为人工湿地基质填料可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生物炭复合材料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系统地综述了生物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梳理和总结了生物炭-纳米复合材料、生物炭-磁性复合材料和生物炭-无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特点,以及炭复合材料在重金属废水处理、有机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热解温度下(300、500、700℃)制备椰壳生物炭,分析其理化性质,研究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测定污水中总氮(TN)、总磷(TP)和氨氮(NH4+-N))含量,探讨不同生物炭投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2%、4%、6%和8%)对污水中氮、磷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水中投加生物炭对氮、磷元素的去除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投加量为2%、4%、6%和8%与不投加生物炭的对照相比,TP的去除率有效增加9.9%、8.3%、5.6%、8.7%(P<0.05),TN的去除率有效增加2.5%、5.6%、8.5%、16.7%(P<0.05),NH4+-N的去除率有效增加2.2%、2.0%、2.1%、2.7%;该实验中对污水氮磷去除效果最佳的生物炭投加量为2%和8%;投加生物炭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TN和TP,是解决目前生活污水处理领域的除磷效率低、成本高、难彻底的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酸性矿山废水对环境污染和破坏较为突出,对酸性矿山废水进行治理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介绍了酸性矿山废水的来源与危害,人工湿地治理酸性矿山废水的机理及在酸性矿山废水中治理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基于粉煤灰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组成,对近年来粉煤灰在污水处理及人工湿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介绍,并展望其发展的趋势和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人工湿地系统中植物在污水脱氮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简述了目前研究中常用的3种湿地植物类型,包括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介绍了植物脱氮的主要机理,植物通过吸收利用、根系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来实现氮的去除,指出不同植物由于生理特性不同,对氮的去除效果不同。通过对比研究不同植物的脱氮效果,总结了人工湿地中植物的配置原则和影响植物脱氮的主要因素。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炭材料在生物及医学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炭材料在生物和医学方面的实验研究,证实了炭与生物有很好的相容性,在医学方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研究工作上此制造出炭质人造心脏瓣膜,人造牙极,人造骨,活性炭吸附剂等生物和医用材料,为炭材料在生物和医学方面的应用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6.
《应用化工》2022,(3):741-744
介绍了生物炭的发现及其研究历史,并阐述了生物炭的基本特征,分析了不同制备原料和制备条件对生物炭性质的影响。针对生物炭不同的性质,在生物炭对土壤环境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治理土壤污染、增加土壤肥力、固碳减排、减缓气候变化等方面。为生物炭在土壤环境中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此外,针对治理不同污染类型土壤和其他环境污染问题,对生物炭制备过程的优化和研究方面提出展望,包括控制原料及制备条件以及生物炭与其他材料的复合等,并分析了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生物炭的发现及其研究历史,并阐述了生物炭的基本特征,分析了不同制备原料和制备条件对生物炭性质的影响.针对生物炭不同的性质,在生物炭对土壤环境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治理土壤污染、增加土壤肥力、固碳减排、减缓气候变化等方面.为生物炭在土壤环境中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此外,针对治理不同污染类型土壤和其他环境污...  相似文献   

18.
王燕杉  侯立安  宋英今  李宁  陈冠益  张婷 《精细化工》2021,38(7):1325-1332,1354
以沼渣为原料制备生物炭是实现沼渣安全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沼渣经过厌氧消化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沼渣生物炭的组分结构和物化特性,因而沼渣生物炭具有低成本、来源广、吸附及催化性能好等特点被应用于去除水中污染物.该文对当前沼渣生物炭的原料来源、制备及改性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了沼渣生物炭作为吸附剂和碳基催化剂在水...  相似文献   

19.
生物炭因具有良好的表面特性和孔隙结构等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资源丰富,农作物基生物炭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农作物基生物炭的制备、生物炭性质、表面改性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并对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低温作为主要影响因素,限制了人工湿地在我国北方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基于文献报道,梳理了低温对人工湿地主要组成部分的影响机理,从内部组分优化和外部资源配置两方面分析总结了现有应对低温的人工湿地技术措施。内部组分优化包括植物选择、基质选配、微生物驯化和底栖动物投放等,外部资源配置包括曝气、保温、工艺组合和运行调控等。核心在于提高人工湿地在低温条件下的水质净化效率,实现人工湿地全年稳定运行。低温对人工湿地的影响是一个没有单一解决方案的综合问题。通过内外部措施组合、建立宏观措施与湿地内部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强化水质净化效率是未来人工湿地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