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景泽  赵江龙  傅荣华 《山西建筑》2010,36(1):124-125
通过对青川县锁家沟3号崩塌及不稳定斜坡的调查,阐述了崩塌体的变形特征,并系统分析了危岩及不稳定斜坡的形成机制,得出危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为工程治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某市实验中学膨胀性黏土不稳定斜坡为对象,通过对膨胀土斜坡的地形条件、物质组成、变形形态及特征等分析,对膨胀性黏土不稳定斜坡变形影响因素和成因机制进行探讨,并利用分区、分段稳定性分析结果,提出了"转离弃土、裂缝封填、修建截水沟、抗滑支挡"等综合治理措施,为类似膨胀性黏土不稳定斜坡的稳定性分析和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3.
"5. 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地震灾区发育了1 700余处"裂"而未"滑""松"而未"动"的震裂山体,这对地震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危害。本文以四川省某不稳定斜坡这一典型震裂山体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调绘-概念模型的建立-变形破坏机制及模拟验证的基本技术路线,通过野外大量的地质调绘工作为基础,全面地研究了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坡体结构特征、岩土体结构特征以及边坡变形特征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该边坡地质过程发展演化特别是地震发生后斜坡体内出现的变形破坏迹象进行机制分析,建立了其变形破坏机制的概念模型。最后运用FLAC~(3D)程序对提出的概念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验证了概念模型的正确性以及参数取值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汶川地震造成的不稳定斜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大地震中,山体开裂,多处出现严重滑坡现象,并造成掩埋村庄或道路的严重次生灾害。地震过后还有大量的不稳定斜坡存在。这类不稳定的结构随时都有可能引发新的灾难。本文以灾后某不稳定斜坡为例,使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不稳定斜坡区的异常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获取的视电阻率断面进行了地形校正。结果表明:对于沉积岩地区的不稳定斜坡,不稳...  相似文献   

5.
王晓飞 《山西建筑》2023,(6):78-82+86
以西藏洛隆县城区北侧的加日杂山南麓分布的两处潜在不稳定斜坡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在分析其边界范围、规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变形等基本特征与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两处不稳定斜坡的稳定性分别进行了计算分析,综合评价两处不稳定斜坡在天然工况下均处于稳定状态,在持续强降雨和地震工况下均处于不稳定状态。其次,客观分析了两处不稳定斜坡的发展趋势与危害性;本着经济、科学、安全的原则,提出采取地表截排水、抗滑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防治措施对灾害体进行系统治理,在消除地质灾害的同时恢复地貌景观、改善生态环境。最后,结合研究对象实际,提出了包括活动性监测、施工期间专题监测和活动迹象巡视监测等内容的灾害监测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张村镇太阳渡不稳定斜坡的工程勘查,探明了该不稳定斜坡的形态、规模以及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及危害对象,提出了灌浆、削方减载、支挡工程、护坡工程等相应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以云林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云林路不稳定斜坡调查与初步评价作为主要研究内容。运用案例分析法,在对云林路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水文气象进行有效明确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如何选取剖面、计算工况等予以说明,指出不稳定斜坡调查的具体流程。最后根据计算结果和调查结果,科学展开云林路不稳定斜坡调查初步评价。在有效确定云林路不稳定斜坡稳定系数、所处状态的同时,可以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者涛  张恒  景泽 《山西建筑》2010,36(15):69-70
以四川省青川县桅杆梁不稳定斜坡为例,通过对坡体地震前后变形迹象的调查,查明了不稳定斜坡的规模、物质组成及所处的变形破坏阶段,分析了不稳定斜坡的变形破坏特点及其成因机制,为该类型斜坡的治理提供充分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现场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物理模拟试验,对贵州省大方县云龙山变形体特征及其孕育演化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云龙山所在区域石灰岩分布广泛,地形切割剧烈,谷深坡陡,坡脚六个煤硐的开采导致整个上覆坡体变形开裂并发生浅表层崩滑破坏,属于典型的地下采空区诱发上覆坡体失稳案例,其变形破坏过程可以概括为:煤层开采—采空区坍陷—坡体沉陷开裂—坡表失稳。  相似文献   

10.
针对山西蒲县某不稳定斜坡的发育现状、变形趋势,分析了斜坡形成原因,经过斜坡稳定性计算,提出相关治理设计措施,以确保治理后的斜坡稳定,保证坡下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1.
黄丹  廖怀军  彭亮 《山西建筑》2009,35(33):119-120
分整体滑动及局部滑动两种情况对忠县某斜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计算结果表明,在天然、饱和状态下,斜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在饱和状态下将处于不稳定状态,将沿d—d′滑面发生滑动。  相似文献   

12.
刘辉  刘涛 《安徽建筑》2019,(4):123-124
国内山体众多,且大多存在由严重风化引起的不稳定斜坡,这极易发生滚石、滑坡等险情。论文以北京市云居寺石经山不稳定斜坡为研究对象,在简要介绍其治理方案基础上,对不稳定斜坡治理前后进行稳定性计算,并与后期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治理后的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3.
李旭 《山西建筑》2012,(23):78-80
通过对某景区斜坡的岩土工程进行勘察,查明斜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并对滑坡的稳定性计算后进行了评价,表明其在暴雨条件下,处于不稳定状态,最后提出了斜坡防治方案,为工程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反倾向岩质斜坡变形破坏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河上游某电站库区一大型反倾层状岩质斜坡的变形破坏为例,通过地质分析及数值模拟分析,揭示了该类斜坡的变形破坏是岩层在自重应力作用下作悬臂梁弯曲,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导致坡体后缘开裂、根部折断,前缘发生剪切蠕变,当坡体内折断带的剪应力超过其抗剪强度时,坡体逐渐错动下滑形成倾倒塌滑体。  相似文献   

15.
王金兰 《山西建筑》2012,38(20):86-88
针对吕梁市交口县第一中学崩塌隐患体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进行了具体阐述,并通过对该崩塌隐患体进行稳定性分析,提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程措施,为实施工程治理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徐挺  吴钰梁  杨可 《山西建筑》2012,38(28):69-71
通过勘察察明孟家槽不稳定斜坡的分布范围、规模、地质条件及诱发因素,分析其形成机制,并采用赤平极射投影法和工程地质类比法评价其稳定性,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为孟家槽不稳定斜坡应急治理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峡库区地质条件复杂,2008年9月175 m试验性蓄水以来,据统计全库区发生滑坡200余处,塌岸100余处,涌浪灾害逐步显现。巫山县巫峡峡口龚家方于2008年11月23日发生崩塌,产生的涌浪高13 m,严重威胁长江航道的安全。本文对巫峡龚家方至独龙一带斜坡的变形破坏机制进行了分析,预测了斜坡变形的破坏模式,对下一步的监测预警工作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的安全意识日益提高,对不良地质灾害的治理也越发重视,本文通过一不稳定斜坡体的勘察和治理,简明介绍了该斜坡体的工程地质勘察、潜在滑动面稳定分析及工程治理,为类似工程提供勘察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9.
陡倾顺层岩质斜坡倾倒变形破坏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顺层岩质斜坡是常见的斜坡结构类型之一,对该类斜坡的变形破坏特征以及形成机制研究已较深入,一般认为顺层岩质斜坡的变形破坏以滑移–拉裂、滑移–弯曲(或溃曲)模式为特征。通过系统的文献收集及大量现场调查发现,陡倾顺层岩质斜坡还存在一种典型的变形破坏形式,即倾倒变形。结合具体的陡倾顺层岩质斜坡倾倒变形破坏的实例,详细分析、总结该类斜坡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及变形破坏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斜坡分析陡倾顺层岩质斜坡倾倒变形是在河谷演化、成坡过程中,岩层在平行坡面的最大主应力作用下由坡脚开始从下至上作悬臂梁弯曲,最终导致岩层根部折断,形成倾倒体;当坡体内折断带的剪应力超过其抗剪强度时,坡体将发生滑动形成滑坡。  相似文献   

20.
5.12汶川特大地震诱发四川多地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在暴雨及余震的影响下,山体不稳定斜坡产生滑坡的概率较大,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需对不稳定斜坡进行应急处理。以青川县某山体不稳定斜坡为例,根据相关规范并结合该潜在滑体的特点,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该山体某处斜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斜坡潜在滑体在暴雨状态加7度地震条件下稳定性系数为1.07,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坡面上残留较多危岩块石,未来可能在暴雨和地震的情况下发生崩塌,经综合比较提出采用清方+主动防护网+被动防护网的治理方案。研究结果可供有关单位对滑坡采取防治措施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