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温建筑技术》2019,(6):110-113
为了改善桁架钢筋叠合板节点施工,提出一种新型节点构造措施。并进行了出筋叠合板、不出筋叠合板、现浇板以及新型带套筒叠合板的静力加载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只要使叠合板的板端具有足够的受剪承载能力,采用套筒处理叠合板底板伸出纵向钢筋的方式对叠合板的承载能力基本无影响且叠合板具有良好的裂缝控制能力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叠合双向板作为装配式结构中重要的水平受力构件,已广泛应用于装配式住宅。由于拼缝的存在,使得叠合双向板的受力性能受到一定影响。为提高装配式住宅中楼板的受力性能,提出一种新型拼缝构造措施的叠合双向板。对该新型拼缝叠合双向板和现浇双向板的受力性能进行试验对比,结果表明,新型拼缝叠合双向板的抗裂度和刚度略低于现浇双向板,但破坏形态包括裂缝展开位置及发展过程基本相同;同时这种新型叠合双向板施工方便,可提高住宅产业化的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3.
对无机材料复合砂浆钢丝网预制底板及复合砂浆钢丝网叠合板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了这种新的底板及叠合板受弯性能。根据钢丝网在预制底板放置层数不同及后浇混凝土是否放筋,共做了12块板的试验研究。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这种复合砂浆钢丝网底板作为永久性底模是否可行,以及在此基础上研究这种复合砂浆钢丝网叠合板受弯性能。试验中测量了受弯构件的开裂荷载、极限荷载、钢筋应变、钢丝应变及混凝土应变。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砂浆钢丝网底板做混凝土板的底模有较好的刚度、优良的裂缝控制性能和足够的承载力;复合砂浆钢丝网叠合板可按现行混凝土规范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4.
装配式建筑中,钢筋桁架叠合板作为主要受力构件应用广泛,然而,其底板在工地安装前经常出现开裂现象,导致叠合板无法使用。提出一种新型双向钢筋桁架叠合板,即在传统钢筋桁架叠合板上安装横向附加钢筋支架,从而提高叠合板的抗弯承载力。为了考察安装的横向钢筋支架对叠合板底板开裂状态和受力特性发挥的作用,分别对双向钢筋桁架叠合板底板和普通单向钢筋桁架叠合板底板进行静力加载试验,得到底板的开裂弯矩、裂缝分布及跨中挠度、应变等随荷载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荷载作用下,相比于传统的单向钢筋桁架叠合板,双向钢筋桁架叠合板底板的开裂弯矩更大,裂缝发展更缓慢,跨中挠度、应变均较小,双向钢筋桁架能显著提高叠合板底板的抗裂性能,有效控制裂缝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安徽建筑》2022,(1):92-93
随着全国各地大力推广建筑装配式技术,叠合板凭借其自身整体性好、可靠性高、施工方便等优势,在各部品部件装配化的潮流中脱颖而出,然而,传统叠合板因为周边出筋的存在造成的限制了整体预制率、增加了设计工作量、加大了运输难度以及施工过程存在的各种冲突问题一直没能得到解决,不出筋密拼叠合板技术就针对传统出筋叠合板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将传统出筋叠合板与不出筋密拼叠合板进行对比分析,并针对现场应用过程发现的密拼接缝问题,提出了优化解决方案,经验证,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的钢筋连接方式对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抗弯性能的影响,设计并进行了8个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抗弯试验。采用足尺模型研究了预制混凝土底板间隙、端部连接钢筋直径、连接方式等因素对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抗弯性能与预应力混凝土底板间隙、端部连接钢筋直径关系不大,而与连接方式有关;采用传统胡子筋连接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开裂荷载与极限承载力均明显大于采用端部连接钢筋连接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同时采用传统胡子筋连接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抗弯刚度更大,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更好。试验中预制底板与后浇层混凝土的粘结锚固性能是影响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抗弯性能的关键因素,实际工程中预制底板表面的粗糙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别建立了两种拼接方法(平行拼接和十字拼接)下的双向叠合板计算模型,并与现浇板计算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叠合板承载力和刚度的差异,并探讨了叠合板的损伤分布及桁架腹筋对叠合板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线弹性阶段,双向叠合板的后浇带可增强结构的整体性;塑性阶段,双向叠合板后浇带属于受力薄弱环节,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和损伤分布;增大桁架腹筋的直径和排数对提高叠合板的承载力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带桁架钢筋的预制叠合板采用底筋外伸,在设计上可实现直接搭接传力,但在工厂生产和现场装配施工时存在较多弊端,直接导致带有外伸钢筋的叠合板生产和装配效率低。取消叠合板外伸底筋、采用四面不出筋的预制叠合板是实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化、生产自动化、流水作业机械化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提高装配式结构施工现场高效建造的重要途径。以工程案例中不出筋叠合板实际应用为基础,主要探讨叠合板不出筋的设计、生产、施工技术,在考虑工厂生产难度和施工现场装配难度下,实现对叠合板不出筋技术推广应用,提高生产和施工装配效率,同样也符合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对4个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板试件和1个现浇混凝土板试件进行了面内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试件均呈正方形。4个叠合板试件分别为标准配筋、支座负筋加倍纵向拼缝叠合板,标准配筋、支座负筋加倍横向拼缝叠合板,现浇板试件作为对比。对各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变形性能、延性、刚度和耗能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板发生了剪切滑移破坏,现浇板发生剪切破坏。加载方向与预制带肋底板拼缝方向垂直的纵向拼缝试件的承载力、刚度均大于加载方向与拼缝方向平行的横向拼缝试件,延性也较好,耗能也较强。叠合板的刚度大于现浇板,现浇板延性略优于叠合板。增配支座负筋可使滞回环更加饱满,并可有效延缓开裂、改善延性、增加刚度、增强耗能。叠合板的预制底板一侧与现浇侧的裂缝发展及分布基本一致,二者协同工作性能良好。建议在实际工程中该叠合板宜适当提高穿孔钢筋和负筋的配筋率,以防止剪切滑移破坏。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四边不出筋、板侧采用密拼连接的钢筋桁架叠合双向板进行了足尺加载试验,研究了叠合双向板承载能力、裂缝开展、刚度变化、拼缝处受力性能等。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板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各项受力特性均表现为明显的双向板特征,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要求,拼缝处通过增强附加钢筋、加密钢筋桁架等措施可有效限制连接处裂缝开展,保证接缝承载能力。通过对挠度、钢筋应变的分析,认为试验板垂直拼缝方向板带刚度略小于平行拼缝方向板带刚度。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板肋形式对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板受弯性能的影响,设计并制作2种不同板肋构造形式的预制带肋底板,即矩形肋底板与T形肋底板。对1块矩形肋底板叠合板、1块T形肋底板叠合板以及1块整浇板进行受弯性能静载对比试验,得到了其破坏形态、 荷载-跨中预应力筋应变曲线、荷载 跨中板顶面混凝土压应变曲线以及荷载 跨中挠度曲线,分析其破坏机理、变形特征以及裂缝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板肋构造形式的试件在静力荷载作用下表现出相同的受力性能,增设板肋的叠合板能达到与整浇板相同的受弯能力。提出了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板的开裂弯矩和极限弯矩计算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冯鑫  陈明  田志昌 《建筑结构》2024,(1):138-144
叠合板因为施工方便快捷、整体性好,近几年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和应用。开展叠合板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叠合板相关性能,拓宽叠合板应用范围,推动其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有利于加速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进程。根据底板构造形式不同将叠合板分为平板型、钢筋桁架型、预制带肋型、空心底板型、双向密肋夹芯叠合板几大类,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不同类型叠合板的研究进展,并对各类型叠合板以及不同类型板间连接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现阶段叠合板研究中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新型带冷弯薄壁型钢肋预制底板的叠合板,通过理论和matlab分析,对新型带冷弯薄壁型钢肋底板的叠合板受力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带冷弯薄壁型钢肋预制底板的刚度和承载力均得到了的提高,通过这种改进措施可有效控制预应力的反拱度;按最小用钢量设计板的承载能力、自重挠度以及施工挠度等指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控制;如果增加用钢量,且不超筋,还可以设计出更大跨度的预制板,这将有利于这种新型叠合板结构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夹芯保温叠合板由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底板、保温隔热夹芯和现浇混凝土面层组成.分析了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在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受力状态,提出了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夹芯保温叠合板的设计计算方法,并对其施工工艺及质量检验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现有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存在的问题,提出由预制预应力带肋底板(肋上预留孔洞)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形成的双向楼板。针对该叠合板独特的结构形式以及预制底板与后浇混凝土的整体作用,提出该楼板双向受力性能。借助有限元程序ANSYS10.0进行楼板模拟,通过大量计算研究该楼板双向受力效应的存在及变化规律,为深入开展该楼板结构性能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结合预制矩形肋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简称双向叠合板)的受力特点,分析了当前实际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双向叠合板的正交构造异性特征影响,采用荷载叠加法和正交构造异性板理论求解了均布荷载下一边固支三边简支双向叠合板挠度及弯矩的解。通过对解作形式变换和引入等效跨度比,将双向叠合板等效为各向同性双向板进行计算,提出了简化弹性计算方法。编程计算得到了双向叠合板强、弱方向刚度比为0.5和2.0,以及等效跨度比在0.5~1.0时的弹性系数。介绍了按照等效跨度比查找各向同性双向板弹性系数的线性插值法,并与编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简化弹性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与编程计算结果吻合良好,完全能够满足工程设计要求,该方法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17.
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极限承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复杂荷载条件及不同的楼盖跨度,对预制带肋底板的结构体系进行了拓展.基于塑性绞线理论,推导了均布荷载作用下常见边界条件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双向叠合板)的极限承载力与塑性绞线形成位置,提出了双向叠合板正交2个方向单位宽度极限弯矩的简化计算公式,进行了均布荷载作用下四边简支与四边固支双向叠合板2个算例的塑性极...  相似文献   

18.
对设置不同拼缝形式的不同板型叠合双向板进行使用阶段的极限承载力试验,得出叠合板的受力性能及变形特征,包括内力分布、裂缝分布、应变过程等,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拼缝形式对叠合板拼接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对以后浇300mm拼缝形式拼接的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设置对比试验,研究两种支座搭放处钢筋的分布方式对板力学性能的影响,验证了边缘搭放处有50%分布钢筋伸出的预制底板与100%分布钢筋伸出的预制底板具有相同的力学性能。结论可为带拼缝的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在工程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叠合楼板因施工便捷、整体性好,近年来在我国装配式建筑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结合底板设肋、预应力、空心技术发展出多种新形式,拓宽了叠合板的应用范围。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四大类叠合板:无肋底板叠合板、带肋底板叠合板、空心底板叠合板、梁板一体叠合板的受力性能、设计方法的研究进展以及板间连接节点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叠合板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可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T形肋对混凝土叠合板弯曲疲劳性能的影响,进行了预制T形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板和整浇板的弯曲疲劳性能对比试验。通过对比试验得到了不同疲劳循环加载次数下的跨中挠度、混凝土应变、预应力筋应变、残余变形等,研究了试件在疲劳循环荷载下的刚度退化情况、荷载 应变分布、裂缝分布及残余承载力等。结果表明:经历200万次疲劳作用后,预制T形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板无明显刚度和承载力退化,增设T形肋的叠合板能达到与整浇板相同的疲劳性能。基于试验结果,给出了预制T形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板正截面弯曲疲劳强度计算假定以及正截面弯曲疲劳应力验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