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位于8度抗震设防地区的某框架幼儿园为研究对象,采用粘滞阻尼器消能减震设计,基于ETABS有限元分析软件,在小震和大震作用下对该框架结构的楼层剪力、层间位移角、减震前后框架柱的配筋对比等进行了减震前后的震动控制效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增设粘滞阻尼器后,该框架幼儿园的楼层剪力和层间位移角得到有效控制,小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的减震效果达到38.57%,大震作用下粘滞阻尼器充分发挥了耗能能力,有效改善了结构的安全性能,并达到预期抗震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4层RC框架结构部分节点核心区剪力设计值与层间位移角不满足规范要求的问题,引入消能减震技术对结构进行减震控制。首先,采用随机平均法对非线性粘滞阻尼器进行等效线性化,进一步基于YJK和ETABS软件平台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对等效线性化前后的结构模型进行分析,研究了结构节点内力、层间位移角和楼层剪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结构增设粘滞阻尼器后,能有效减小结构节点内力、层间位移角和楼层剪力,使其在地震作用下满足规范要求,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得到有效改善;随机平均法可用于非线性粘滞阻尼器的等效线性化,等效线性化前后结构节点内力相差很小。  相似文献   

3.
同时设置金属和粘滞阻尼器的钢框架结构减震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同时设置金属阻尼器和粘滞阻尼器的15层钢框架结构分别作了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中,所有阻尼器均布置在横向框架的两个边跨,根据两种阻尼器组合方式的不同定义了不同的分析工况,且比较了各工况时的楼层最大位移、层间最大位移角、层间最大剪力系数等地震响应值,从而讨论了各自的减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同时使用金属阻尼器和粘滞阻尼器进行减震控制时,两者可以较好地协同工作,从而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值,而且通过合理地调整其相对位置与数量,可以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各响应值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与此同时,仅需在结构下部2/3左右楼层设置阻尼器就能够较好地控制结构各层的侧移,从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结构抗震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黏滞阻尼器对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提升水平,以1栋5层钢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黏滞阻尼器对结构进行性能提升设计,对比结构在减震前后的关键结构响应(层间位移角、楼层加速度、楼层剪力等),分析了结构的损伤状况。结果表明采用黏滞阻尼器能够很好的控制结构的损伤,减小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楼层加速度、楼层剪力。采用减震技术后,结构在大震下最大层间位移角得到较好的控制,塑性铰明显减少。除屋面层以外,结构各层的加速度均未超过4m/s2。阻尼器分担了较多的地震作用,大震下结构基底剪力明显减小。减震设计较好的提升了结构的抗震韧性,文中的研究可为钢框架减震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某超高层建筑为例,分别对仅设置屈曲约束支撑,仅设置粘滞阻尼器和同时设置BRB与粘滞阻尼器的三种消能减震结构体系进行了多遇地震和设防地震下的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方案B比方案A和方案C更能有效地减小结构的楼层位移、层间位移角和楼层剪力;方案B的阻尼器消能明显大于方案A和方案C的阻尼器消能;粘滞阻尼器在多遇地震和设防地震作用下均具有饱满的滞回曲线,有效地消耗了地震能量。  相似文献   

6.
以位于8度抗震设防地区的某框架剪力墙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屈曲约束制成对其进行减震控制设计,基于ETABS有限元分析软件,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对该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楼层剪力、层间位移角、(框架内力等动力响应开展了无控和有控条件下的震动控制效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增设屈曲约束支撑后,该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楼层剪力和层间位移角得到有效控制,并使之满足规范1/800和1/100的限值要求,多遇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的减震效果达到27.18%,且设置屈曲约束支撑部位的框架内力亦有效降低;罕遇地震作用下屈曲约束支撑充分发挥了耗能能力,有效改善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并达到预期抗震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7.
框架-核心筒拥有较好的抗震效果,整体性、刚度较好,但是在强震作用下水平位移较大,为减少结构的地震响应,文中分析某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采用粘滞阻尼器的减震性能。采用MIDAS GEN杆系有限元软件对某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进行PUSH-OVER分析,得到该结构薄弱层位置。分别在薄弱层、薄弱层中间楼层和薄弱层与薄弱层的中间楼层3种方案设置粘滞阻尼器对结构进行PUSH-OVER分析,对比原结构和3种布置阻尼器之后的层间位移和层间位移角。分析结果表明将粘滞阻尼器安装在非薄弱层减震效果不佳,阻尼器并非安装越多越好,将粘滞阻尼器放置在薄弱层减震效果是最好的,为同类工程减震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以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实例为研究对象,选取与场地条件相匹配的地震动作为激励,在SAP2000程序中计算了该结构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反应,并在框架结构模型中分别设置屈曲约束支撑和黏滞阻尼器。通过试算确定消能减震装置的参数,使得两种消能减震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减震率均为40%。在此条件下,对比分析了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楼层加速度、基底剪力、柱轴力、塑性铰分布和各层阻尼器的工作状态。分析表明: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屈曲约束支撑增大了结构的加速度响应,而黏滞阻尼器能够减小结构的加速度响应;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二者均能有效控制楼层的加速度响应,而屈曲约束支撑的位移减震效果更好,但黏滞阻尼器对框架柱内力的减少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液体粘滞阻尼器的性能及分析模型,针对设置液体粘滞阻尼器结构的特点,提出了消能减震结构基于液体粘滞阻尼器的降度设计方法。采用PKPM软件对某11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降度设计,利用ETABS软件计算了安装粘滞阻尼器减震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了减震前、后结构的内力、位移和能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用液体粘滞阻尼器对结构进行降度设计是可行的,减震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要求,层间剪力有一定程度的减小,阻尼器消耗了绝大分部的地震输入能量,保证了主体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在抗震鉴定结果不满足建筑结构整体抗震性能要求的既有建筑中,采用消能减震效果明显的粘滞阻尼器进行抗震加固,可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以绵阳某中学学生公寓抗震加固为例,增设粘滞阻尼器后,按时程分析法进行减震效果分析,对比加固前后结构的层间剪力和层间位移角,结果表明在抗震加固工程中,采用粘滞阻尼器减震方案能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一栋8度设防框剪结构为例,介绍了使用粘滞阻尼器进行消能减震设计的方法。采用ETABS建立三维有限元结构模型,按照阻尼器的实际布置情况,附加了非线性Link(Damper)阻尼单元,输入7条适用于Ⅱ类场地的地震波进行时程分析,对比设置阻尼器前后的楼层剪力、层间位移角,按规范方法计算得到结构的附加阻尼比。分析表明,设置阻尼器后,结构楼层剪力、层间位移角显著减小,阻尼器耗能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应用黏滞阻尼器的框架结构进行减震效果分析。为确保分析模型的准确性,分别对PKPM和ETABS,Midas-Gen模型计算得到的质量、周期和层间剪力对比分析,利用ETABS和Midas-Gen对框架结构进行多遇和罕遇地震下减震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应用黏滞阻尼器的框架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层间剪力和位移角均有明显减小,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有所减小,减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减震技术因其概念明确、减震效果明显,获得广泛应用。高烈度区框架-剪力墙结构医院的消能减震技术应用前景广阔,相关的研究还较少,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工程实例扩充。文中以某框架-剪力墙结构医院为工程实例,利用ETABS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对非减震结构与减震结构进行了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时程分析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设置粘滞型阻尼器可有效降低地震作用下结构层间位移角及楼层剪力;地震发生时,阻尼器滞回环形状饱满,耗能能力强。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粘滞阻尼器对结构的耗能减震作用,以位于8度(0.2 g)10层框架结构办公楼为研究对象,增设粘滞阻尼器,通过时程分析法比较分析了减震模型与非减震模型在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以及各楼层基底剪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结构中使用耗能减震装置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结构层间位移,降低基底剪力,增加结构的安全性能储备。  相似文献   

15.
以雄安某小学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开展了基于粘滞阻尼器减震技术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升的研究设计。本项目采用PKPM和SAUSG-Zeta减震设计模块对该结构进行了减震设计。设计结果表明:在小震作用下,采用粘滞阻尼器的减震结构,其层间位移角及楼层剪力均大幅降低,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规范要求,减震效果非常明显;在中震作用下,粘滞阻尼器可提供一定的附加阻尼比,有效地减小基底剪力,位移角满足规范要求;在大震作用下,滞回曲线饱满,阻尼器充分发挥作用,耗能性能优良。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及计算分析,各项性能化设计指标均能较好的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为雄安地区类似项目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6.
孔令俊  董雪花 《江苏建筑》2010,(4):28-29,57
探讨了超塑性Zn—22Al合金阻尼器的减震性能。以12层钢框架结构为算例,采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选用3条地震波,对结构有无安装超塑性Zn—22Al合金阻尼器板进行了动力时程反应分析。通过对比在罕遇地震下结构的层间位移角与层间剪力,得出这种阻尼器具有较好的减震性能,可用于结构减震。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某框架结构进行分析,重点讨论了结构增设粘滞阻尼器后在多遇地震、罕遇地震下的整体力学性能,得出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合理设置粘滞阻尼器可增加结构阻尼比,减小地震响应,起到预期消能减震的效果。该结构位移角满足规范要求,同时有效改善了结构薄弱层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8.
陈科 《福建建筑》2023,(11):52-57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44号)[1]对重要建筑的承载力、变形以及构件损伤方面的性能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规抗震方法设计此类结构有一定的难度。结构减震设计可以通过提供阻尼,比较有效地实现重要结构的抗震性能指标。以某疾控中心应急大楼为例,利用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分别对采用BRB、采用VFD以及采用两者组合三种减震方案进行分析。通过对设防地震、罕遇地震下的层间位移角和基底剪力的比较,得出如下结论:BRB方案能有效控制结构在设防和罕遇地震下的层间位移角,但在设防地震作用下基底剪力略有增大;VFD方案在设防和罕遇地震下,均提供了较高的附加阻尼比,有效降低了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和基底剪力,但在罕遇地震下,对结构位移的控制相对较弱;组合方案发挥了更好的性能优势,层间位移角和基底剪力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9.
消能减震技术比传统的抗震方法有较大的优势,其中粘滞阻尼器具有很好的减震效果,应用较为广泛;对某6层框架结构采用粘滞阻尼器进行消能减震设计,计算结果表明粘滞阻尼器对于控制结构层间位移角,基底剪力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防屈曲耗能支撑在组合框架结构中的减震效果,设计了1榀10层3跨防屈曲耗能支撑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利用网络化结构实验室NetSLab进行了1/3缩尺的子结构拟动力试验,分析楼层剪力、支撑剪力与层间位移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在多遇烈度地震作用下,主体框架与支撑均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在基本烈度地震作用下,主体框架处于弹性工作状态,支撑开始屈服耗能;在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主体框架基本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而支撑则出现明显的滞回耗能效果。由楼层位移时程曲线可知,结构底层层间位移比其他各层大很多,满足组合框架结构多道抗震设防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