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建筑的设计要求不断提高。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由于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得其技能建筑的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节能建筑设计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不断提高了建筑设计的理念,拓展了建筑设计的思维,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居住环境,为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所以,针对这样状况,节能建筑设计不断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同时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此,本文针对节能建筑设计的必要性、现今节能建筑设计的要点以及节能建筑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进而为建筑行业的节能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性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领域的深入应用,极大的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BIM技术作为新型的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本文从BIM技术的特点入手,分析了BIM技术在住宅建筑设计的应用范围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针对传统建筑设计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先提出传统建筑设计的应用原则,然后借助传统建筑设计与现代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详细论述传统建筑设计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如传统房屋中的屋顶设计、门窗设计、斗拱设计,最后分析传统建筑设计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实施要点,旨在彰显出传统建筑设计的应用优势,助益于现代建筑设计水平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4.
Auto CAD是通用计算机辅助绘图和设计软件,具有易于掌握、使用方便、体系结构开放等优点.如何提高绘图质量和效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虽然各专业有很多专用绘图软件,由于程序开发人员对各专业的设计情况不可能了解很深,设计人员用这些程序会有不顺手的感觉.现就笔者使用中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领域应用以后,不仅可以有效保证建筑设计的质量,同时建筑设计的效果也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从当前住宅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情况可以看出,住宅建筑设计不同阶段都可以应用BIM技术。本文主要从不同角度针对住宅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展开了一系列分析与研究,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建筑规模与数量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其中住宅建筑是我国建筑的主要类型,由于建筑数量较多,因此产生的能源消耗也比较多。在全球环境日异恶化的今天,如何保障住宅建筑的节能设计也成为当前建筑行业的重要任务。被动式节能技术应运而生,其能够依照住宅建筑的地域气候特点,根据环境控制的原理来合理的处理各个建筑元素,使得建筑自身可以具备较好的气候条件和适应能力,不仅可以提高业主的居住体验,还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能源消耗。符合当今社会的环保绿色发展理念。基于此,本文就被动式节能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住宅建筑空间组合设计有一定的复杂性,为确保设计效果,设计时应遵循舒适性、经济性、合理性、灵活性、适度性、环保性等空间组合原则。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空间组合方法包括住宅平面规划与设置、空间组合思路、边角与隐形空间利用、优化内部空间设计等。住宅建筑空间组合设计除了要考虑其本身的居住功能之外,还需要考虑隐私保护、社交需求、居住动线等问题,从根本上提升人们的居住体验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明德 《散装水泥》2021,(2):120-122
近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新技术、新材料的广泛应用,优化了设计思路,在注重环保、绿色原则的同时,使建筑设计更加时尚、现代,促进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可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减少环境污染.文章通过分析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结合实践,进一步探讨了新材料、新技术在建筑设计中...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增长,能源消耗成了阻碍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点。尤其是在目前环境问题突出的状态下,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情况下,建筑能源消耗作为能源消耗的主要部分,建筑行业应当重点发展利用可再生能源来实行建筑设计,进而达到保护环境以及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目的。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主要从当今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现状出发,重点的分析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并相应的制定了今后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1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各种高楼大厦和工业厂房拔地而起,数量与日俱增。但是这也造成了较大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生态环境面临着很大的威胁,这会直接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房屋设计中的运用进行相关浅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陶瓷》2018,(11)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现代技术工艺的不断提高,中国传统青花瓷元素使用领域不断延伸,从工艺、首饰、服装、创意产品逐步延伸到了室内装饰、大型建筑设计当中。现代建筑设计师通过对青花艺术的概括和提炼,从青花瓷婀娜多姿的曲线造型、青白相交的色彩与花纹,破碎而又完整的肌理质感,为建筑设计带来了无限的灵感,使得陶瓷工艺与建筑设计之间摩擦出了无数的火花。笔者通过对青花瓷元素的研究,分析青花瓷的造型、图纹、质感在建筑艺术中的设计运用,探讨两者之间的艺术特色与魅力。  相似文献   

13.
建筑工程项目设计构建中合理的运用外墙外保温结构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外墙外保温结构的应用也确实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积极作用价值,尤其是能够满足于当前建筑行业发展中对于节能所提出的相关要求,因此,重点把握好外墙外保温结构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也就显得极为必要。本文就重点针对建筑设计中对于外墙外保温结构的应用价值及其具体注意事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分析了色彩应用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重点介绍了如何利用色彩来提升建筑设计的效果和环境效果。建筑设计中色彩的应用不仅能更好的展现建筑的设计美感,更能增加建筑与环境的和谐感。通过研究色彩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尽量达到色彩和建筑文化的艺术统一,为人们的生活环境增色添彩。  相似文献   

15.
在建筑的发展进程中,建筑的防火与疏散一直都是设计中的重要问题,防火关系着建筑内部人们生产生活的安全,疏散影响着建筑对人们在危险来临时的逃生渠道。而对于民用建筑来说尤为如此,民用建筑中人们的防火渠道以及逃生渠道非常重要,影响着火灾发生时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于民用住宅建筑防火疏散的设计方式进行分析,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分析来让我国住宅建筑防火疏散渠道以及方法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审美能力和设计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从侧重实用、经济逐渐走向对美观、归属感等情感因素的追求。而住宅这一情感寄托的建筑载体,被赋予了更多的情感要求。住宅外观设计的可识别性,正迎合了当今人们对住宅归属感的需求。本文从认知角度入手,理解可识别性及住宅外观的可识别性的内涵,在学习借鉴中国传统住宅的可识别性技巧的基础上,提出了住宅外观的可识别性应建立在形式美和意境美相统一的基础之上的观点,以及住宅外观的可识别性的实现,应注重宏观风格指导下的微观处理的实践技巧。  相似文献   

17.
姜泓列 《佛山陶瓷》2023,(12):152-15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住宅的需求日益增多,在民用住宅设计过程中,如何完善设计环节,减少装修污染是设计工作的重点,而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出现,给予设计人员更多的设计可能。研究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全装修民用住宅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很好的了解目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全装修民用住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找到设计期间存在的不足和漏洞,针对这些不足和漏洞制定相对应的处理方案,以便能够明确设计工作的方向,优化设计工作的流程,全面落实绿色施工与装修的细节,营造舒适、温馨的居住环境,促进全装修民用住宅设计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开始对于能源消耗问题进行关注,人类的环保意识在不断的增加,对此人们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开始重视了节能损耗的问题,在建筑业中绿色建筑理念的引入也是人民追求生活质量的表现,符合现代社会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本文将简要分析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现代房屋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艾明 《陶瓷研究》2012,(3):32-33
一、引言青花始于唐代,成型于元代,是我国特有的宝贵物质文化之一,至今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除了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和简便的釉下烧制过程外,它还包涵了中华民族雄浑的民族气节以及丰富的民族文化,伴随着古代贸易的往来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带去的都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与文化伸张。传承至今天,陶瓷青花装饰的元素被全世界人们所喜爱,广泛的运用到各个领域。本文以陶瓷青花装饰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为研究对象,就其颜色、材质、以及人们对其的审美倾向进行研究,希望能对陶瓷青花装饰在建筑领域中的运用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时建正 《陶瓷》2021,(2):102-103
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促使对建筑工程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建筑行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材料,这对于提升建筑的美观性、功能性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筑行业是高能耗的产业,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并且施工中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合理设计、合理选用施工新材料和新技术能够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有助于提升工程项目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