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陈洁  张伟  李柔峰 《四川建筑》2014,(2):66-67,63
羌族传统民居以其丰富的建筑形态,独特的地域及民族特征闻名于世,是我国民居建筑中的瑰宝。"5·12"大地震后,羌族民居的保护与更新进入到全新的时期,传统的羌族民居已不再能满足羌族人民日益现代化的住居需求。此文试图从保护羌族传统民居地域特征及建造方式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羌族民居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从平面功能设计,建造方式等适宜性技术引入,提出传统羌族民居更新的基本策略,为羌族传统民居在新时期的更新与发展提供建议与思路。  相似文献   

2.
全建英 《山西建筑》2013,(34):94-95
以长治市为例,从评价指标、评价单元划分、评价因子定权等角度对该市的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对今后城市建设用地的合理利用和整个城市的地质环境方面的规划和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羌族文化,民风民俗看羌族建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羌族,自称“日玛”(zma)、“田麦”(zinc)或“尔玛”(xm)、“尔麦”(xme).是中华大地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现主要分布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和绵阳市的北川等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羌族与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包括:藏、彝、白、哈尼、纳西、深深、拉枯、基诺、普米、景颇、独龙、怒、土家、阿昌等族有族缘关系。应该说羌族历史在我国民族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氓江上游的自然环境和数千年人文历史的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羌族建筑文化内西。现在遗存的绸楼、完票、索桥、栈道刻下了数千年羌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探索发掘羌…  相似文献   

4.
根据生物气候学的相关理论,该文将运用文献查阅法、田野调查法、测量绘图方法、生物气候分析法等,分析羌族地区传统建筑的生态可持续设计理念和方法.论文将从生物气候方面的温度、湿度、辐射、风等因素,通过实地测量数值和可持续参数比较,以及它的保温防寒、引风避风的朴实措施,揭示羌族传统建筑设计和建造中的节能、节地、节材、节时、节工...  相似文献   

5.
中心柱 建筑史论家张良皋教授认为西北氐羌之来历有如下观点:“中华民族的‘胚胎’在云南,中国民族的一切历史都只能从此开篇。元谋云南先民北迁的第一条路线最方便,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路线是岷江河谷。我们姑称之为’西线”。据当代大学者任乃强先生考察,沿途水草丰美,又无险滩狭谷,人们很容易由此翻过岷山,到达甘肃黄土高原。这一支人成为后世遍布中国西北的氐羌。尽管任乃强先生主张氐羌源出西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文献查阅法、田野调查法、建筑气候分析法等,分析羌族地区传统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施工方法。从与生物气候相关联的温度、辐射、风向等因素入手,通过实地测量的部分数值和可持续参数比较,以及探讨其保温防寒、引入主导风方面的朴实措施,揭示羌族传统建筑设计和建造中的节能、节地、节材、环保等方面的观念,归纳出羌族传统建筑生态可持续的设计理念,以便在今天的羌族地区新建筑设计中得以传承运用。  相似文献   

7.
万婧  张友威  李波 《重庆建筑》2011,10(12):43-45
在羌文化底蕴比较深厚的茂县、理县地区,至今仍以使用石头和泥土修建的房屋为多,而居住在北川羌族自治县青片河流域的羌人的房屋则多以木料为主.本文从抗震性、防御性、节能性等几个方面对羌族建筑的特性进行了分析,以指导我们项目既能争取在保护和发展羌族建筑的同时,又能体现其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羌族建筑空间的历史演变特点,从碉楼、民居、索桥、栈道、水利筑堰等角度,阐述了羌族传统建筑的类型,并探讨了羌族现代建筑的主要形式,反映出了羌族建筑空间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9.
宁波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对于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研究宁波市地质环境条件,从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环境地质问题等3个方面选取了9个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GIS软件空间叠加分析功能自动划分评价单元,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宁波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适宜性划分为4个等级:适宜(Ⅰ级)、适宜性较好(Ⅱ级)、适宜性较差(Ⅲ级)和适宜性差(Ⅳ级),其中浅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以Ⅰ~Ⅱ级为主(占比57%),中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以Ⅲ~Ⅳ级为主(占比58%)。  相似文献   

10.
羌族建筑与村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任浩 《建筑学报》2003,(8):62-64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许多民族的先祖,研究羌族民居的特点对于分析中国传统民居有特殊意义。本文通过对羌族住宅、碉楼、村落形态等的概略性介绍,为了解羌族建筑的文化艺术价值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1.
通过GI S对城市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等角度构成的要素进行加权叠加分析,对城市的生态安全性大有裨益.文章选取了石首市作为研究对象,将生态安全作为首要因素,利用GI S对影响城市生态安全的各因子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适合石首市的发展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潘昭宇 《福建建筑》2012,(10):9-11,15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全面实施,合理规划、开发和利用资源,有效保护城市生态环境,需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本文以梁滩河为例,在地图重叠法的基础上考虑了不同评价因子的权重,并应用Arcgis9.0软件对不同的图层进行分析和加权叠加,评价了梁滩河城市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性,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角度为城市总体规划提供了用地布局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可为城市科学规划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与参考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结合温州市规划区的地质环境特点,从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地面和地下条件4个方面选取了14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GIS软件划分评价单元进行人机交互分析,将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得到的结果反映到适宜性评价成果图上。评价结果表明,浅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好的面积约占60.8%,适宜性较好的约占2.6%,适宜性一般的约占30.6%,适宜性差的约占6.0%;中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好的面积约占32.2%,适宜性较好的约占39.2%,适宜性一般的约占20.4%,适宜性差的约占8.3%。  相似文献   

14.
朱俊伟 《山西建筑》2009,35(34):13-14
分析了羌族建筑的风格,研究了羌族建筑材料及羌族建筑的艺术,探讨了羌族建筑的抗震性能,提出了保留羌族建筑风格的方法,以更好地发挥羌族建筑对灾后重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郭钊 《山西建筑》2010,36(34):37-38
从新时期绿色建筑的发展要求入手,通过回顾绿色建筑的定义起源与现状,在国家《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的背景下,结合西安地区的地理气候特征和设计现状,从城市规划布局、建筑平立面布局、建筑墙体设计、绿色建材推广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角度提出了西安地区绿色建筑适宜性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适宜性生态技术在小城镇居住区综合运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小城镇人居环境发展战略背景和概况,对适宜性生态技术的意义进行阐述,并系统地归纳出适宜性生态技术研发内容,最后就适宜性生态技术在小城镇居住区综合运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必须注重地域性,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以被动式措施为主,选用绿色建筑技术。根据攀枝花地区地理、气候、资源禀赋、经济等要素条件,结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分析选用适合本地区的绿色建筑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分析河西走廊早期生态环境与人文因素的互动关系,为溯源河西地域建筑形态和发展,做有据可依的地域建筑生态文化初步研究,河西走廊地域建筑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对于地域建筑的生成、发展及其相互关系,是确定河西走廊地域建筑生态文化指向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9.
张彤阳 《华中建筑》2012,(10):63-65
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建筑领域的实践,当下作为一种建筑设计观念、模式和技术思路影响着各种风格的建筑。现阶段中国绿色建筑设计主要是走立足本土,树立正确的绿色建筑理念,以低耗为核心发展绿色建筑,以科技为手段的设计之路。该文从合肥工业大学综合实验楼设计项目出发,以各设计专业适宜区域性绿色建筑技术为依托,探讨在保证空间高效合理的同时创造人性化的绿色空间,注重可持续性设计,尽可能减少对资源的消耗,与自然和谐共生,以期对当前的绿色建筑设计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10)
羌族拥有独特的民族工艺特色,其民族工艺凸显了特有的传统图案形象与色彩观念。文章主要分析川西羌族图案造型中的色彩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