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叶康  王伟  林锋  王锐  肖飞 《华东电力》2014,42(1):82-87
目前特大城市电网集中监控模式下告警信息数量大、含义杂、易频发探讨了建立设备告警信息参数模型的可行性,在模型的3个不同类型维度中,对告警信息进行拆解、分析,通过建立参数集合、设定权重分、扫描固定周期、优先级计算比对、多维度组合计算方法,充分挖掘传统设备告警信息的数据应用价值,并举例验证了该模型各维度比对后的效果,展示了辅助监控系统实现初步智能化的告警提示、故障诊断等功能时的具体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变电站监控端积压有大量告警信息文本,通过挖掘其中隐含的故障知识可以帮助监控人员快速掌握故障情况,提升故障处置效率。首先基于知识图谱技术提出了变电站告警信息故障知识表示方法。分析了告警信息的现有分类和解析内容,之后提出了告警信息故障知识图谱的构建方法,以事故和变位信号构造电网事故行为图谱,以异常信号构造设备异常行为图谱。从而挖掘并展示告警信号间的行为逻辑、关联关系和故障后的重要信息,为现场监控人员快速获取关键故障信息提供便利,提升故障处置效率。通过给出知识图谱可视化案例展示了方法的可行性。最后分析了知识图谱在信号解析、故障诊断、故障追踪领域的扩展应用,使变电站告警信息数据在电网故障处理领域得到更好的利用与挖掘。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对SCADA(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海量告警信息的智能化辨识和分析,提出了一种面向电力设备监控告警信息故障诊断辅助决策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在构建电网设备知识图谱的基础上,将基于改进BM(Boyer-Moore)算法的语义分析技术与结线分析方法相结合,对告警信息进行智能化字符解析,形成可供决策系统辨识的结构化知识网络;利用推理引擎查询匹配的知识路径,进行告警信息判断和分析。通过某110 kV线路故障跳闸案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实现了基于知识图谱的故障告警信息解析判别和智能辅助决策,为设备监控人员故障快速处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接入调控机构实现集中监控的变电站、电网设备及告警信息数量持续增加,面对海量的电网运行告警信号,监控专业在告警处理方面面临着分析手段缺乏等问题。而现有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集中监控应用及综合智能告警等功能存在不足,制约了监控工作效率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基于此,以现有的调控云为基础,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监控信息事件化系统建设研究。首先,提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监控信息事件化系统建设目标;其次,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监控信息事件化系统整体建设方案和监控信息处理方案,并给出了监控信息标准化映射规则和特征定义规则;最后,展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监控信息事件化系统功能实现。相关研究能够实现电网监控业务由传统单点信号监视向综合事件监视转变,提高了电网故障异常分析和预警能力,可为调控运行人员提供辅助决策,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5.
变电站集中监控模式下告警信息的优化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变电站集中监控模式下,告警信息存在信息量巨大,干扰信息多,信息频发、误发等问题,提出将告警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加延时、修改限值、挂牌屏蔽、单点抑制等信息优化处理措施,分析实际运行结果,说明告警信息优化措施正确、可行,有效提升了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的实时监视水平。  相似文献   

6.
沈伟 《电气应用》2011,(17):42-45
通过在线处理专家告警系统在兴化电网应用的基础上,改进了监控中心自动化系统后台应用需求,优化自动化系统后台信号显示方式,将变电站的告警信息进行过滤,规范统一变电站告警信号的描述,提供了事故异常事件的处理方案,提高了监控效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物联网综合应用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并对物联网及三维可视化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从解决变电站智能化建设的实际应用问题入手,研究安徽合肥地区变电站智能化建设情况,提出在合肥滨湖新区220kV锦绣智能变电站建立一套物联网综合管理系统。系统基于物联网及三维可视化等技术,实现变电站设备监测、环境监控、数据的全息全景展示和三维自动巡检等功能,是物联网及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智能变电站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8.
罗克伟 《电工技术》2020,(11):155-158
研究了基于三维设计的变电站远程运维系统,将三维虚拟技术与变电站现有系统及信息集成起来,以实现变电站所有信息全方位多维度展示,解决目前变电站各种系统离散展示信息的问题,提高变电站的智能化运维水平。  相似文献   

9.
葛欢  秦兴美 《电世界》2021,62(8):1-5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人体测温方案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提出一种基于智慧变电站技术要求的人体测温方案,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通过新增1台人体测温摄像机和1台反向隔离装置,将人体测温功能融入变电站现有辅助设备监控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中.升级改造后的系统具备人脸身份识别、体温检测、联动门禁和远方告警等功能,可提前识别进入变电站工作人员健康情况,并通过自动化手段及时上送告警信息至运维班.该方案硬件投资少,系统架构改动小,兼顾经济性和改造效率.  相似文献   

10.
张震 《电气技术》2012,(8):136-138
随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广泛应用,集控站模式的推广,变电站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目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对主网设备的五遥功能,可以完成对变电站一次设备的数据采集、运行维护与监控操作。而变电站防汛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电网发展需求,本文分析研究了淮南地区已经成功投运的一种变电站防汛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基于电力线载波实现,并且可以实现Web浏览。  相似文献   

11.
络合-燃烧法制备BaZr0.68 Ce0.17Y0.15O2.925质子导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络合-燃烧法以柠檬酸作为络合剂和燃料成功制备出了钙钛矿型质子导体BaZr0.68Ce0.17Y0.15O2.92(5BZCY),粉体经1000℃煅烧后就得到了单相产物。通过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和X射线衍射法(XRD)等手段详细研究了凝胶经燃烧成为多种氧化物/碳酸盐,再经煅烧得到单相产物的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并结合产物的XRD衍射数据确定了晶体的结构,计算出了晶体的晶胞参数和理论密度。研究结果表明柠檬酸络合-燃烧法是一种有效的低温制备复杂复合氧化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前驱体制备条件对LiNi1/3Co1/3Mn1/3O2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Ni1/3Co1/3Mn1/3(OH)2,考察了pH值、温度和搅拌速度等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影响.采用电化学性能测试、能谱分析、XRD和SEM等方法对LiNi1/3Co1/3Mn1/3O2进行了分析.制备前驱体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12.5,温度50℃,搅拌速度1000r/min.此条件制得的前驱体粒度均匀、大小适中,为非晶态,n(Ni):n(Co):n(Mn)=1.00:1.03:1.01.制备的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8.4mAh/g,0.1C循环10次后的放电比容量为151.7mAh/g,容量损失率为4.2%,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3.
C3参考模型     
介绍了一种C3规范的通用框架结构C3RM.它是基于国际标准组织(ISO)、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RM)的一种通用结构.为了适应通信类型的作用,C3RM包含了ISO,OSI,RM,对所有物理作用的关键类型都包含了相似的结构,并利用应用层以整合的方式为所有作用类型提供命令和控制.C3RM充实了很多已有的模型结构,为相关规范的发展、模块间彼此协作的实现,以及保护在模块重复利用技术上的投资提供了一个系统框架.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温固相法、溶胶-凝胶法和碳酸盐共沉淀法分别制备了锂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采用XRD、SEM、粒径分布和充放电实验,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成方法和工艺条件的不同导致了样品晶相结构、表现形貌、粒径分布及电化学性能上的差异.碳酸盐共沉淀法制备的LiNi1/3Co1/3Mn1/3O2样品的电化学性能较好,在2.5~4.6V、0.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90.29mAh/g,显示了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层状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提出以碳酸盐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i1/3Co1/3Mn1/3CO3前驱体,再和锂源混合高温固相合成了锂离子蓄电池层状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扫描电镜(SEM)对Ni1/3Co1/3Mn1/3CO3前驱体和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SEM测试表明LiNi1/3Co1/3Mn1/3O2的形貌近似为球形,且颗粒分布均匀。并对其进行了充放电性能和循环伏安研究,实验结果表明:LiNi1/3Co1/3Mn1/3O2在25℃、2.5"4.6V电压范围,0.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82.97mAh/g。  相似文献   

16.
韩恩山  常亮  李鹏 《电源技术》2006,30(6):477-479
以镍、钴、锰的硝酸盐与氢氧化锂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锂离子蓄电池层状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探讨了以氨水作为络合剂时产物的形貌特征,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此方法制备产物颗粒均匀,粒径大约5!m,振实密度为2.0g/cm3。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产物具有标准的层状"-NaFeO2晶型,为层状嵌锂复合氧化物。电化学测试表明:LiNi1/3Co1/3Mn1/3O2可逆比容量达140~150mAh/g,体积比容量为313Ah/L。  相似文献   

17.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Ni1/3Mn1/3Co1/3(OH)2,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正极材料Li Ni1/3Co1/3Mn1/3O2。用XRD、SEM、电化学性能测试和电化学阻抗谱分析了煅烧温度和补锂量的影响。样品具有完整的α-NaFeO2层状结构。n(Li)∶n(Ni+Co+Mn)=1.12∶1.00、在840℃下煅烧12 h所得样品,在4.30~2.75 V的0.2C首次可逆放电比容量为154.50mAh/g,第2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为92%。  相似文献   

18.
LiNi1/3Co1/3Mn1/3O2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学山  刘兴泉 《电源技术》2006,30(3):183-186
首次采用流变相反应法合成了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LiNi1/3Co1/3Mn1/3O2.考察了Li/(Ni+Co+Mn)比值、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成功的合成了LiNi1/3Co1/3Mn1/3O2样品,X射线试验结果发现,预焙烧得到的前驱体具有和LiNi1/3Co1/3Mn1/3O2相似的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显示,其粒径小于1μm.充放电结果显示,当电流密度为0.20 mA/cm2时,在3.0~4.4 V区间内,其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46.30 mAh/g,循环20次后,仍能保持在136.00 mAh/g.  相似文献   

19.
首次采用一种固相自引发基团置换反应法制备了蔗糖改性的LiNi1/3Co1/3Mn1/3O2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SEM)技术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前驱体中加入少量的蔗糖可以有效改善LiNi1/3Co1/3Mn1/3O2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在3~4.3 V的充放电电压区间内.添加质量分数3%蔗糖所制备的LiNi1/3Co1/3Mn1/3O2材料显示出最高的初始放电比容量0.1 C达到183 mAh/g.  相似文献   

20.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对该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LiNi1/3Co1/3Mn1/3O2材料在20℃、45℃、65℃条件下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138.2mAh/g、129.7 mAh/g、97.75 mAh/g,20周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4.5%、92.2%、87.8%,表明该材料具有优越的循环性能和高温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