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水力停留时间对聚乙烯醇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考察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NH4+-N和COD去除率的变化规律,确定了聚乙烯醇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的最佳HRT为6 h.在试验条件下,测得膜的临界通量约为14.0 L·h-1·m-2,在次临界通量10.0 L·h-1m-2运行有利于系统长期稳定的运行,当膜通量为20.5 L·h-1·m-2,大于膜的临界通量时,运行期间,过膜压差基本无稳定阶段,而是从开始运行便几乎呈直线性上升,表明发生不可逆污染现象.可见,为保证系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须操作在次临界通量以下.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极生物电化学系统(BES)处理模拟城镇废水,研究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6 h、12 h、18 h和24 h时,BES反应器对于废水中COD、氨氮、总氮去除效果及其产电性能。实验发现:综合考虑BES系统去除污染物性能和产电性能,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12~18h;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BES反应器对COD去除效果先增加后逐渐趋于稳定,NH4+-N和总氮的去除率变化不大;BES反应器对COD、NH4+-N和总氮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2.1%、99.3%和98.8%;在阴极和阳极间500?电阻两端最高可以产生98 mV电压,电压和COD的处理效果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4.
以西安市第四污水处理厂初沉池实际出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SBR试验装置中HRT对有机物、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HRT对COD、PO43--P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小,对TN和NH4+-N的去除影响较大。TN和NH4+-N的去除率随好氧停留时间、缺氧停留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试验装置在缺氧段、好氧段停留时间分别为5 h、3.5 h的运行条件下,对COD、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6%、98%和74%,出水水质除TP之外,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要求,试验结果为SBR工艺污水厂升级改造提供了工艺运行参数,也可供同类型污水处理厂工艺升级改造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6.
采用添加生物填料改良生物增浓装置处理煤焦油废水,考察水力停留时间(HRT)对该系统COD、挥发酚和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HRT为36 h时,改良生物增浓装置处理煤焦油废水的效能最佳,出水COD为330 mg/L、挥发酚及氨氮的质量浓度分别是为9.53、100.83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71.43%、96.56%、51.15%。改良生物增浓装置最大限度降低了废水中的COD和挥发酚浓度,为后续硝化反硝化处理创造良好的处理条件,并且减少了废水处理时间,具有实际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8.
水力停留时间对生物膜/颗粒污泥耦合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主设计的悬浮载体生物膜/颗粒污泥耦合装置,利用硝化菌载体生物膜和反硝化聚磷菌颗粒污泥,研究水力停留时间对生物膜/颗粒污泥耦合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参数。试验考查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6 h、7 h、8.5 h和10.5 h,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为8.5 h时,系统的COD去除率为91.26%,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0.68%和70.58%,厌氧释磷速率也较稳定,为0.47 mg P·(g SS)-1·h-1,厌氧释磷速率最高,其碳源利用率最大,反硝化除磷效率最稳定,PO43--P去除率为76.50%,反硝化除磷效率为1.04 mg P·(mg NO-3-N)-1,所以当水力停留时间为8.5 h时,系统具有较高的脱氮除磷效率。当水力停留时间过短时,氮磷的去除不完全,过长时,系统不稳定,系统的最优水力停留时间为8.5 h。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自主设计的悬浮载体生物膜/颗粒污泥耦合装置,利用硝化菌载体生物膜和反硝化聚磷菌颗粒污泥,研究水力停留时间对生物膜/颗粒污泥耦合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参数。试验考查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6 h、7 h、8.5 h和10.5 h,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为8.5 h时,系统的COD去除率为91.26%,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0.68%和70.58%,厌氧释磷速率也较稳定,为0.47 mg P·(g SS)-1·h-1,厌氧释磷速率最高,其碳源利用率最大,反硝化除磷效率最稳定,PO43--P去除率为76.50%,反硝化除磷效率为1.04 mg P·(mg NO3--N)-1,所以当水力停留时间为8.5 h时,系统具有较高的脱氮除磷效率。当水力停留时间过短时,氮磷的去除不完全,过长时,系统不稳定,系统的最优水力停留时间为8.5 h。 相似文献
11.
12.
13.
采用分段式进水一体化工艺处理校园生活污水,考察了不同影响因素对除磷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厌氧区和缺氧区进水流量比为3∶1时,总磷去除率最高,平均去除率达到了93%以上;在好氧区DO的质量浓度约为2.0 mg/L时,总磷去除率最高,平均去除率达到了91%以上;在HRT为8 h时,总磷去除率最高,平均去除率达到了93%左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TP去除率的因素优先顺序为DO、进水流量比、 HRT,最佳组合工艺参数为厌氧区和缺氧区进水流量比为3∶1, DO的质量浓度为2.0 mg/L, HRT为8 h。 相似文献
14.
厌氧HRT对A/O除磷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系统考察厌氧水力停留时间(AHRT)对生物除磷效果的影响,本文以实际生活污水作为进水,在实验室连续流厌氧/好氧(A/O)除磷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统计了不同AHRT下系统除磷效果及胞内贮存物的变化。设计批式实验,考察了AHRT较长情况下生物增强除磷代谢过程,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厌氧聚羟基链烷酸酯(PHAs)分解和厌氧糖原合成现象,提出聚磷不足情况下聚磷菌代谢的假想模式。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指出A/O除磷工艺AHRT的确定应以PHAs的合成量最大作为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5.
16.
针对MBR工艺的改进和优化,构建了小试规模的折流式A2O-MBR工艺装置,将好氧池分为第一好氧池(O1)和第二好氧池(O2),考察了溶解氧(DO)和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处理性能的影响。进水COD、NH4+-N和PO43--P分别为400 mg/L、50 mg/L和5 mg/L。在HRT分别为24 h和12 h条件下,COD、NH4+-N和TN的去除效果保持稳定,平均去除率为90.2%、99.4%、84.8%,平均出水分别为38.1 mg/L、0.3 mg/L和7.6 mg/L。除磷性能受好氧区DO影响较大,将O1池DO浓度从6 mg/L下降至3.5 mg/L,除磷效果明显改善,PO43--P去除率从45.0%提高至79.5%;在HRT缩短至12 h后,除磷效果保持稳定,出水平均浓度保持在1.0 mg/L。适当降低DO浓度、... 相似文献
17.
酸度、氧化还原电位和水力停留时间对葡萄糖厌氧混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两种厌氧絮状污泥和一种绵羊中的胃液为种子,在恒化器中对葡萄糖进行了连续混合厌氧发酵。在pH=6-7,Eh=-400mV条件下降解速率最快。乳酸和乙酸在大多数实验中总为主要产物。酸度和水力停留时间对发酵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厌氧菌优势种群和同一种群的代谢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24 h、18 h、15 h、12 h)对双循环(DC)厌氧反应器处理中药废水效能的影响,并对颗粒污泥的粒径分布(PSD)、胞外聚合物(EPS)、微生物群落等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RT由24 h缩短为12 h后,DC厌氧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仍在90%以上。虽然出水中乙酸含量升高到339.69 mg·L-1,但未造成VFA的过度累积;出水中辅酶的荧光吸收峰有所降低,而类腐殖酸与类富里酸的吸收峰增强,不适宜再继续降低HRT。随着HRT的缩短,颗粒污泥的EPS总量、蛋白含量、多糖含量均降低,其中酪氨酸对于保持污泥的稳定性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磷脂脂肪酸分析(PLFA)表明,HRT缩短对于DC厌氧反应器第2反应区内微生物群落分布影响显著,革兰阳性菌由原来占总脂肪酸生物量的44.24%下降到32.69%,而革兰阴性菌由32.69%增大到38.66%。 相似文献
19.
运行条件对离子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叙述了电解液浓度等对膜的水吸附性和允许透过水量的影响情形,及盐水中的杂质对膜性能的影响状况,为稳定发挥膜性能对操作条件作相应的调适。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生活污水启动以升流式反应系统实现的UCT工艺系统.研究了启动过程中系统对COD、NH4+-N、NO3+-N、NO2+-N、PO43+-P等指标去除率及出水质量浓度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UCT工艺稳定运行后,系统对COD的去除率达到85%以上;对NH4+-N去除率可达到97%以上,甚至有时去除率达到100%,NH4+-N零排放;对TN的去除率稳定在75%左右;对PO43+-P的去除率达到为80%.除总磷只达到一级B标准外,试验出水的水质指标均能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 - 2002)中一级A的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