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筑是一种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民族习惯、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彰显不同朝代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政治文化以及地域文化等的重要媒介。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传统建筑的特色显著。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传统建筑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建筑艺术创新。初步讨论了国际主义风格对我国近几年建筑表现形式的影响。探讨了建筑在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下的表达形式。分析了最近以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为设计手法的实例。  相似文献   

2.
廖子良 《散装水泥》2022,(6):188-190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设计理念不断更新,但传统建筑文化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仍然很大。因此,现代建筑设计必须不断汲取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以保证现代建筑设计在追求自然和谐发展的同时,也能保证现代建筑的先进设计理念和应用更有价值。文章对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发展的观念正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环保建筑也好,节能建筑也好,其宗旨都是为了人类的安居乐业和长久的持续发展。我们要在"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前提下,在有限的地球资源条件下,建立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和谐的人居环境。文章从建筑设计与环保节能的密切关系、环保节能前提下的建筑设计原则及环保节能建筑设计的技术措施几方面探讨了现代化建筑设计新概念。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空前发展,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能耗与污染问题,建筑业在不断挑战着环境负荷量与能源供应压力,资源供需矛盾非常大。随着人类生产可持续发展口号的提出,可持续性发展理论逐渐被人民逐渐认识到其重要性。在建筑设计中考虑环境气候的因素,使建筑应适应环境气候,不仅可提高人们居住生活品质,同时还能够降低建筑能耗,所以建筑设计应采用相应设计,使建筑适应气候条件。本文将针对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策略及方法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5.
气候是生态环境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其多样性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也是区域建筑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结果,从一些建筑布局和建筑设计,也可以反映出一定的区域气候特征。随着我国的发展,建筑设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功能",提高建筑的综合属性、突出地域特色已经是建筑设计行业的大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分析了地域文化的不同所延伸出的不同的地方建筑特色,重点介绍了建筑风格不同的影响因素,它不仅包含地理因素、技术因素,还包括人文因素。通过对比文化因素在不同地区建筑设计中的特点,来深入剖析我国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如何更好的设计出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7.
建筑设计是建筑艺术的生命绽放和设计主体情感的凝结,是地域文化的汇聚。传统习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设计艺术既是传统习俗的典范存在又是传统习俗的具体的反映。纵观当前传统习俗在建筑设计当中的利用及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区域特色习俗构筑建筑设计的地方化、区域化,使建筑设计外在于深刻的审美观内在于丰富的社会内涵[1]。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尤其在当前生态文明盛行的环境下,要求建筑设计能够在保障生态环境基本情的前提下,能够令建筑空间及其营造出的环境满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本文先对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建筑设计进行概述,进而分析其视角下的建筑设计形态和技术,目的是提升建筑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9.
贾丽 《佛山陶瓷》2022,(9):118-120
传统色彩是某一个地区或民族所特有的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色谱系统以及其组合,是社会、自然以及审美心理历史沉淀的结果,也是民族或地域文化对于色彩审美不同原则进行追求的生动体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发扬中国传统色彩,彰显中国传统色彩文化与美好,成为室内装饰设计中的重要目标。基于此,文章将对中国传统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开始对于能源消耗问题进行关注,人类的环保意识在不断的增加,对此人们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开始重视了节能损耗的问题,在建筑业中绿色建筑理念的引入也是人民追求生活质量的表现,符合现代社会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本文将简要分析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现代房屋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绿色生态住宅建筑也随之出现。因此,本文主要分析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的特点,进而探析绿色生态住宅建筑的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社会尚未形成之时,便已经有了建筑的基本形态,既以防御恶劣的自然天气、潮湿(或干燥)的地域环境、炎热(或极寒)的气候,抵御风霜雨雪,野兽侵扰而形成的一种手段。因而建筑的形成是自发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其形式状态也逐渐完善。这是人类聚集地的普遍状态,大势所趋,既建筑的普遍性。在不同于上述几种环境的不同状态,如天气、地貌等,又形成了各自不同于其他环境的特点,这便是建筑的特殊性。散落在各地的建筑形式各异,也是二者相互影响的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影响建筑的因素越来越多,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已知的条件,去分析未来中的未知,将就这二因素我们将探讨建筑的特殊性的来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被动式建筑设计本质在于以人为中心,努力通过建筑设计的改变来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既要实现建筑功能也要实现能源保护,使人类社会得到可持续性发展。扬州积极学习近年来的国内外被动式建筑的技术要点,在本土被动式建筑实践上得到发展,扬州地区在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技术应用方法上面的积极探索得到良好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文化方面的满足。在建筑方面,人们想要的不止是质量上的卓越,更要求施工方案和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能够完美的提高。因此,一定要将现代社会的结构美感和建筑产品的功能适当的融合,才可以得到人们的赞扬。建筑设计中的结构美感主要表现在建筑群分布、生活感受、建筑的形态等不同方面,这些都可以给人增加视觉的体验和享受。本文就对这一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建筑的根本是空间,地域文化肯定反应在建筑空间之中,了解分析建筑空间的结构与文化特征,就能够在建筑设计当中捉住地域文化中的精华。用新颖的方式来演绎原有的建筑空间,再用创造出来的新空间来表明地域文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地域文化的运用增强了建筑设计的灵感,同时让建筑与城市人文历史相符合,使建筑更具有时代性与合理性。这种模式也许可以成为将来我国建筑行业向世界发展的一条渠道。  相似文献   

16.
韩洁 《四川水泥》2020,(3):328-328
伴随着我们国家经济水平与文化层面的逐渐发展,建筑艺术在我们的心目中已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建筑结构也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同时与人类的文化也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并且在我们国家文化中其最鲜明、最深刻、最长久的体现,便是在杰出的艺术建筑作品中。伴随着我们国家建筑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可以从艺术建筑作品中体现出我们国家的社会文明与艺术文化,所以说我们国家在设计建筑作品的时候,一定要在其内部表现出独特的文化特质与别出心裁的设计元素。根据我们了解可以得知,建筑构造与其细部的文化表现有着极其明显的构筑特征,同时还表现为多层面的文化内涵,其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便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构建建筑物的过程中所营造出特定的美感不仅仅要融入一些技术,同时也要包含着一些地域以及审美等文化因素。另外,建筑构造与其细部的文化表现在我们国家传统的建筑物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现如今伴随着我国生产生活水平的发展以及人们内心中对于意识形态以及审美方面需求不断加大,因此也使得建筑构造与其细部的文化表现在现如今的建筑文化中越来越表现出其内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秦岭地区多元文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于文化的重视,使得对文化建筑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文化建筑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外相关学者很早就对文化建筑进行研究,我国对文化建筑的研究也在近年快速发展,本文基于秦岭地区文化背景,对当前秦岭地区多元的文化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秦岭地区的自然条件、秦岭地区多元文化的研究以及秦岭地区多元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表达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黎晨旭  王磊 《四川水泥》2023,(5):196-198+222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不断朝着数字化方向迈进,建筑形式更加多样化,空间更加多变,但同时也存在建筑的文化内涵与地域特色的缺失,导致各城市的建筑同质化现象严重。从数字化对建筑设计带来的巨大变化入手,对国内外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探讨数字化语境的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郭莉 《中国陶瓷》2006,42(6):25-26
文化渗透于人类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传统文化决定和代表着该地域的总体人文特征。并且,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历程中,几乎可以左右该地域的科学、文学、音乐和艺术等方面演变和发展方向与特征。英国是“岛国文化”的代表,这种独特的文化模式对英国的文学、美术以及现代设计艺术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佛山陶瓷》2021,31(7)
浙江是我国古代瓷业的主要发源地和重要产区之一,而越窑青瓷是世界公认的"瓷母"。但对于工业化、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中国而言,无论在人民审美认同的观念还是行为层面,都更容易受到全球化、发展差异和生活境遇等因素干扰,从而使青瓷文化的传承逐步倒退。因此,越窑青瓷传统技艺的文化保护与再生,实现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成为阐释中国特色陶瓷文化的传承发展的重要使命。文章将以越窑青瓷传统技艺文化在近现代的发展为例,通过对其现状、转型、背景的调查研究,尝试进行越窑青瓷的生态文化景观现代化构建,对其本土性的现代化实践与转型及越窑青瓷技艺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将如何生活化传承与旅游活化,以及本土性的现代化实践的转型等展开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