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吉平 《市政技术》2023,(4):76-83+108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新建地铁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运营地铁隧道日渐成为常态。因此,新建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运营隧道的综合控制技术、施工安全评价及时空变形规律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广州地铁22号线下穿既有地铁3号线为例,采用现场监测、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重点研究了新建双线盾构隧道分别下穿既有运营双线隧道过程中的时空变形规律,特别是隧道结构、轨顶面等关键位置处的竖向变形规律。首先分析了水平定向钻孔加固范围和土体参数加固影响范围,提出了加固区岩土力学参数增强系数计算方法,确定了加固地层计算参数。然后基于精细化建模,分析了22号线左线下穿3号线时既有运营隧道的时空变形规律及隧道结构内力,并与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显示计算结果与监测结果吻合度较高,充分证明了该研究提出的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对下穿既有运营隧道安全评价及施工技术选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Peck理论,假定隧道变形随着地层变形而发展,考虑隧道相互交叉角度的影响,将既有隧道视为连续弹性地基梁,提出了新建地铁隧道斜交下穿既有隧道引起既有隧道纵向变形的一种计算方法,并以重庆市轨道交通四号线一期工程为例,结合实际监测数据证明了该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地铁隧道之间相互穿越不可避免,既有地铁结构随着新线施工的附加变形发展规律成为目前地下工程建设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北京某浅埋暗挖法隧道斜交下穿既有盾构隧道工程的施工和监测,分析了斜交下穿施工各阶段既有盾构隧道的变形规律,提出既有盾构隧道沉降理论公式,并且基于提出的理论公式及沉降实测数据进行拟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盾构隧道施工中采用同步注浆来控制地层沉降,以北京地铁12号线下穿10号线工程为背景,研究了近距离条件下既有隧道变形控制。研究基于注浆材料固结变形特性,提出了同步注浆控制下盾尾间隙引起的地层变形预测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仿真对下穿既有隧道工程进行模拟,分析既有隧道变形规律,并与理论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仅采用同步注浆控制措施,既有隧道最大沉降值为-4.08 mm,大于变形控制值,无法保障既有隧道的安全运营。基于变形预测,提出现场土体加固、设置隔离环等控制措施,减小既有隧道变形。  相似文献   

5.
李莹 《建筑技术开发》2022,49(15):128-130
以深圳地铁12号线盾构下穿隧道为研究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盾构掘进过程中地层变形。较坚硬地层盾构下穿施工,地表沉降值不超过1 mm。既有隧道削弱了掘进对地表变形的影响,导致地表沉降曲线在既有隧道位置出现回升。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铁12号线苏州桥站—人民大学站区间盾构隧道施工近距离下穿既有4号线人民大学站,新建盾构区间隧道与既有车站最近距离为2.86 m,且盾构施工时会切削废弃钢筋混凝土桩基,施工难度大、风险高,在北京地区内实属罕见。为了保证施工过程中既有线路的运营安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既有车站变形进行分析并确定既有车站各结构在施工期间的变形预警值、报警值。以下穿区间前50 m作为试验段,从而确定合理的盾构参数。通过附加先行刀的方式实现了对盾构机刀盘的升级改造,提高了盾构机切削钢筋的效率,确保了盾构施工工期的按时完成。同时采用同步注浆与穿越后补注浆措施最终保证了轨道结构变形满足变形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盾构隧道下穿京沪铁路框架桥涵为工程依托,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盾构下穿施工引起的铁路框架桥涵变形及列车荷载作用下的轨道变形规律,提出了盾构下穿铁路框架桥涵变形控制技术。研究表明:(1)位于铁路路基下方的隧道变形明显大于框架桥涵下方,需重点对路基下方的隧道进行加固与变形控制;(2)客车荷载作用下路基变形增大了17.8%,货车荷载作用下增大了27.7%,施工期间对列车进行限速有利于路基变形控制;(3)通过路基段袖阀管注浆加固、施工期间列车限速等变形控制措施,保障了铁路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8.
《四川建材》2019,(12):171-172
随着城市交通系统的不断延扩发展,新建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的情况越发频繁,威胁着既有铁路的运营安全。本文以长株潭城际铁路树木岭隧道大直径盾构下穿运营京广铁路为工程依托,提出了通过袖阀管注浆对隧道周围一定范围进行预加固的控制技术,阐明了盾构隧道下穿前准备工作、下穿过程控制、穿越后控制等风险控制要点,确保了下穿施工安全,为类似工程的安全施工控制提供一定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依托深圳市16号线共建管廊工程,对盾构下穿既有地铁重叠段施工工艺展开研究。在下穿施工前,需进行详尽调查,确定下穿隧道的位置关系;对重叠段管片下方,需进行注浆施工,特殊盾构段采取洞内跟踪注浆的加固措施;重叠段施工时,需进行掘进参数监控,控制土舱压力,严格渣土管理,保持合理均匀的掘进速度,确保盾尾间隙均匀,严格控制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增加盾尾油脂用量。  相似文献   

10.
对某地铁盾构隧道下穿铁路特殊工况进行分析。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盾构隧道与铁路位置关系,提出变形控制方法,从而降低盾构下穿既有铁路的施工风险,保证了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12.
马浴阳 《建筑机械》2023,(5):29-36+41
为解决新建多重地质构造复杂型隧道穿越既有隧道的沉降问题,以兰州市金城隧道下穿兰州市北环路九安隧道工程为背景,分析了隧道下穿施工的影响机理和特征,采用MIDAS模拟了工程施工过程,得到了施工过程中各个工序对地表沉降的影响,为施工提供防止变形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盾构法下穿既有隧道时,随着盾构的推进会造成既有隧道出现“先隆后沉”的竖向沉降、“向前-稍向后-再向前”的水平变形以及轻微的环向扭转变形的特征,针对变形和沉降规律提出了相应的注浆加固方法,能够显著提升隧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北京某地铁区间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河道,运用FLAC3D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盾构下穿施工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并结合实际穿越条件,采用调整注浆压力控制了地表沉降.监测结果表明,地表沉降和管片变形均小于允许值,保证了下穿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新建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盾构隧道,容易引发既有隧道不均匀变形等问题。以某市7号线汤—巨盾构区间近距离下穿既有2号线隧道为工程背景,根据盾构区间隧道结构特点、下穿隧道地质条件以及与下穿隧道的位置关系等因素,同时结合盾构机性能,通过加强控制盾构掘进参数、渣土改良、出土量控制、盾构纠编、同步注浆、二次注浆及改善盾尾刷密封性能等措施保证盾构机安全连续通过。经检测数据分析表明,上述的加固措施与方案可以有效地控制施工安全,保障盾构区间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5.
以郑州地铁工程为背景,研究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隧道引起的地表变形。基于地层沉降经验公式——Peck公式的预测结果,结合施工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将两者进行对比,从而得到地表沉降监测断面的累计沉降曲线,与Peck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沉降槽曲线变化规律相同,符合地表沉降变形规律,即微小沉降阶段、急剧沉降阶段、缓慢沉降阶段、沉降稳定阶段。可以通过该理论预测更好地控制隧道沉降和收敛变形,保持均衡、连续的盾构推进,减少因盾构停顿造成的地面、隧道沉降。  相似文献   

16.
殷国权 《上海建材》2023,(6):70-72+76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盾构隧道掘进对周边地层的影响,保证既有地铁线路的正常运营,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地层加固措施。本文总结了成都地铁19号线双流机场站—龙桥路站区间下穿既有运营地铁3号线的施工加固技术,其中主要包括超前管棚加固和洞内深孔注浆加固,进一步通过实测数据验证施工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表明:受双线隧道开挖扰动,3号线管片衬砌竖向变形最大值为10.7 mm且保持平稳,左右拱腰虽然在穿越段发生较大横向变形,但在穿越后基本恢复;现场实测数据表面联合加固方案的控制效果良好,确保了盾构施工及运营线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新建地铁下穿既有铁路线带来的工程问题也越来越多。为了减弱新线施工对既有铁路线的影响,以北京轨道交通13号线下穿东北环线铁路为背景,使用MIDAS GTS NX,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在研究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对路基沉降影响的基础上,对施工过程中的注浆加固进行优化。研究表明,东北环铁路轨道最大沉降值-3.01mm,路基最大差异沉降值为0.01%L,通过优化注浆材料将土体提升到一定强度后可减少地表沉降约66%,提升到一定程度后减弱程度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以广州轨道交通某区间下穿城市公路及桥梁工程为背景,通过现场监测数据和数值模拟手段,对注浆加固前后地层的沉降情况和桥桩的变形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盾构施工引起的路基与桥桩最大沉降发生在隧道开挖上方且略滞后于开挖进度;采用袖阀管注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结构沉降、减小沉降影响范围,还可以抑制由地层应力释放引起的管片上浮;确定了线路两侧20 m为盾构施工重点监测区域;明确了下穿施工掘进速度、出土量及注浆量的变化范围。通过本项目下穿影响效应的分析,力求为今后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市政技术》2017,(3):64-67
北京地铁某区间盾构下穿既有地铁隧道工程,在开工前期,运用MIDAS/GTS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盾构下穿施工可能引起的既有地铁隧道结构变形进行了三维模拟分析,并评估了既有地铁隧道结构的安全性,提出了盾构下穿既有地铁隧道结构变形控制标准;施工期间对既有地铁隧道结构进行了现场监测,结合数值分析结果综合分析了既有地铁隧道结构变形情况,并根据实际监测数据,对比分析了预测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的差异,验证了模拟预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王平孝 《市政技术》2020,(2):144-148
针对西安地铁4号线尚新路-北客站区间盾构隧道下穿西宝客专涵洞工程,利用三维有限元软件对盾构下穿高铁涵洞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盾构掘进施工对地表沉降和高铁涵洞结构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盾构下穿高铁涵洞施工,地表最大沉降发生在左右线中间正上方位置,横向地表沉降符合Peck沉降曲线,沉降槽两端出现地表略微隆起现象;盾构掘进至涵洞下方时,仅位于掌子面上方的涵洞结构变形明显;盾构掘进至左线贯通时,涵洞结构整体产生明显变形且最大变形发生在左线正上方;盾构掘进至右线贯通时,涵洞结构最大变形发生在左右线中间位置。依据工程经验及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控制高铁涵洞结构沉降的专项措施,并通过现场监测进行了对比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