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当前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城市规划编制方法逐渐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本文在借鉴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人地和谐、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倡导生态城市设计,以龙泉驿中心城区和皇冠湖总体城市设计为例证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
《市政技术》2017,(6):113-116
我国城市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和水问题日益突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水生态问题,就必须要转变思想,改变传统的城市给水排水理念,这个新理念就是"海绵城市"理念。首先介绍了城市用水危机的表现及城市内涝形成的原因,然后从城市建设相关规划和设计理念、城市水体循环和利用理念、城市给水排水体系的建设和管理理念3个方面具体介绍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3.
田洪 《城乡建设》2007,(10):33-34
宿迁自1996年设立地级市以来,针对中心城市零基础、零起点、零起步的实际,秉持"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理念,创新机制,大胆实践,举社会之力建设中心城市,下大力气提升城市形象,走出了一条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管理之路."西楚雄风、酒都花乡、河清湖秀、生态乐园"的城市特色日渐凸显,一座具有历史底蕴、文化内涵,集湖光秀色、运河景观、黄河新姿、人文景色、建筑品位于一体的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湖滨特色生态城市正在崛起.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双修发展背景下,生态城市设计的指导产生了新的变化,要求其设计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以修复城市空间环境和生态环境为中心,确保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局面。对"城市双修"做出了解读,并提出了在城市双修视角下生态城市设计的着力点以及相关设计策略,以供相关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4)
随着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的不断深入,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将"和谐、宜居、可持续"作为城市的发展目标,从能源、交通、信息、绿色建筑等方面总结分析了我国几个典型的生态城市的规划特色,并指出科学的城市规划不仅能更好地诠释生态城市建设的共同理念和特色目标,也能引领和规范生态城市的发展进程,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优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山水城市"建筑理论,在增城市中心城区重要地段城市设计中探析岭南地区可持续的山水城市发展模式,提出人、自然、城市相和谐的山水城市理念,塑造整体生态的城市空间结构,整合大范围内的山水环境,使城市空间与山水环境相得益彰,山、湖、城、江融为一体。规划项目已经实施,规划中将增城定位为都市公共服务中心、文化产业新城、国际会议休闲中心,构建"红瓦绿树,碧水蓝天"的山水新城、生态新都、穗城绿洲、休闲胜地,彰显"自然生态、活力有序、人文深厚"三者相结合、人与自然协调的生态设计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公园城市"是生态文明思想在城市建设领域的体现,为中国新时代城市发展指出了方向。"公园城市"理念是继承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思想,吸取国外城市建设经验,针对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而提出的。山水城市是中国古代城市的主要特征,在近代吸收花园城市等国外城市理论而发展,20世纪90年代钱学森院士提出"山水城市"理念。梳理山水城市的历史流变,认为公园城市与山水城市存在内在关联性,是山水城市在新时代的发展范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取得卓越的成就,与此同时,也伴随着城市空间环境问题的产生。为此,从“生态城市”的理念出发,对“生态城市”相关理论进行综述;进而通过总结国外多个生态城市建设案例的成功经验;针对我国在建设生态城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城市空间环境特色规划自身的特点,提出了“生态城市”理念下城市空间与环境设计规划的策略;生态发展理念,擘画美丽中国,最终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仇保兴阐述"低碳生态城"发展模式与建设理念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成立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城科会与UTC联合研究构建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中新天津生态城、曹妃甸生态城、深圳光明新城先行实践本刊讯(记者古春晓)以"和谐、生态:可持续的城市"为主题的"2009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7月11日至12日在哈尔滨举行。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回顾了"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理念的缘起和研究背景,对我国住建部选择三亚作为开展全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工作的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从现状城市问题、城市发展目标以及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等方面论述了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认识;接着,结合三亚市的具体实践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相关规划、建设及综合治理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从价值理念、技术方法、推进时序和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此次"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工作的创新意见与思考;最后,进一步总结了"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对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转型的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借鉴国内外规划专家在规划内容、范围、理论研究、方法技术等方面的理论成果,以龙泉驿中心城区和皇冠湖总体城市设计为例,提出"人地和谐、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倡导生态城市设计.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态危机和人类健康成为当下紧迫的全球性议题,健康城市理念应运而生,并已成为重构城市公共健康的重要环节。文章从审美观、设计观和生态观三个维度出发,在城市设计视域下梳理了健康城市理念对健康城市建设的积极回应,探讨了如何在设计中以"生态"为转化枢纽,用一种可解读的"白话"符号将科学融入艺术和人文,造就一种日常语境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愉悦,由此展示城市设计学作为一门"生存的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郑溪 《云南建筑》2008,(1):34-37
分析城市设计中生态理念的由来和发展,明确城市设计生态理念的内涵,探讨城市设计各种生态观念.并提出了城市设计不同层次下的生态考虑要素和原则.指明生态理念下的城市设计是建设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的有效措施和引导。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和当前煤炭型资源城市面临的生态困境,提出了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煤炭型资源城市生态改造的方法,并从转变城市建设观念和提高城市海绵体数量和质量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将煤炭型资源城市棕地生态改造与建设海绵城市相结合,实现煤炭型资源城市棕地生态改造。  相似文献   

15.
生态城市本质新思考和战略发展方向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有"生态城市"理念具有理想化色彩.其建设存在明显现实差距."生态城市"本质应是能量资源节用低耗再生创造、环境生态去污自净循环更新、城市的自然化生态①与生态化的现代人居城市有机融合;而经济、社会、人文,地理.气候、环境,资源一定程度的和谐是生态城市构建的基础前提条件和良性反馈对象.利用城市优越的光热水气土肥"人化气候"资源,集约化"稼禾式"经营城市高效生态植被,构建"新森林城市"或城市型森林气候的良性生态系统,是生态城市的现实实现路径,具有重大战略意叉.  相似文献   

16.
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生态委")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的二级全国性学术组织,是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型城市建设为宗旨,研究探讨城市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城市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模式,开展学术交流与生态城市理念的宣传推广活动的学术团体.自2009年成立以来,生态委一直秉承着创新、共享的思路,通过多样化的活动组织与学术研究工作,在生态城市建设领域不断扩大其权威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林鹏飞 《福建建材》2023,(11):46-48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肺,不仅是市民日常锻炼、休闲的公共空间,更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底。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认知,以福州地区大学城新校区旗山湖公园为例,从项目背景、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认知、项目建设要点、生态文明建设下的工程措施4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下城市公园的设计重点及景观设计手法。旨在为今后城市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化建设提供实例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海绵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城市海绵型公园特别是城市湖体公园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海绵型城市公园已经成为城市公园建设的基本要求。但是,有的城市湖体公园设计只注重调蓄以及雨水滞纳的需求,而忽略了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所须具备的景观与休憩空间的需求,没有完全实现生态功能与游赏功能的统一。基于此,以福州琅岐红光湖公园设计为案例,分析设计条件及背景、设计理念与公园景观元素以及建设要点,探讨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城市湖体公园建设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19.
福州滨海新城规划是我国首个把城市定位为"森林城市"的新城。在森林新城建设中,通过划定生态红线,塑造生态格局空间,打造绿色生态廊道,设计生态福利空间等手段,把打造森林城市作为目标和理念,融入滨海新城规划建设全过程,提出"在森林中建城,先造森林再造城"的理念,开启了全国新区建设的先河,为我国高水平的森林城市建设提供生动案例。  相似文献   

20.
《四川建材》2016,(3):275-276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排水理念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传统的"快排、直排"方式逐渐向"渗、蓄、净、用、排"的方式转变,应用综合性工程避免自然灾害。在洪涝治理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平衡问题,提高城市排水的"弹性",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表现出排水的弹性特点,是当今解决城市内涝的主要方法。本文就海绵城市和建设现状,以S市为例,提出了城市内涝治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