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东H油田属于低渗碳酸盐岩油藏,该类油藏储层复杂,常规砂岩的储层评价方法不适用,有必要开展低渗碳酸盐岩油藏储层评价方面的研究工作。基于大量的室内岩心实验,将分析结果与现场生产实际相结合,优选出主流喉道半径、可动流体百分数、启动压力梯度和原油黏度4个评价参数,对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低渗透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受喉道控制,喉道的大小决定了储层渗透通道的好坏;渗透率和可动流体百分数存在较好的半对数关系,可动流体百分数的大小体现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开发潜力。基于以上研究,划分了低渗碳酸盐岩油藏四元参数分类界限,建立了低渗碳酸盐岩油藏储层综合评价方法。评价结果与中东H油田6个主力层试釆结果吻合程度较好。该评价方法可有效指导开发初期油田产能区块的优选。  相似文献   

2.
镇北地区超低渗储层敏感性评价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高效开发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的超低渗储层,文中应用岩心动态流动实验,对延长组长3段砂岩储层敏感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超低渗储层具有弱水敏、弱速敏、弱盐敏、中等偏强压敏和极强酸敏的特点。结合扫描电镜分析、能谱分析、x衍射等测试手段,查明了低渗储层敏感性矿物的类型、含量、形态及其分布特征,剖析了超低渗储层敏感性的成因机理。最后,针对超低渗储层岩心流动实验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认为目前在实验设备仪器、方法及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并建立该类储层的敏感性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3.
依靠薄片鉴定压汞资料、薄片鉴定和测井资料、岩心观察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的长63储层特征,建立了储层分类标准,结果表明:华庆地区岩石类型主要是岩屑长石砂岩,长石溶孔、微孔为主要的储集空间,孔隙结构比较复杂,长63储集砂体在分类上属于低孔-特低孔、特低渗-超低渗储层。华庆地区长63储层根据储层分类评价的标准可以分为3类,以Ⅰ类、Ⅱ类为主。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K-均值聚类分析基本原理,给出了对储层进行聚类分析和评价的方法,以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油田营城组储层为例编写程序进行了分类评价。在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参数的选取中,采用实验室分析化验数据,选取了反映岩石宏观物理性质的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反映油气产出能力的排驱压力和反映岩石微观孔隙结构的平均孔隙半径。根据标准参数值,程序中将储层划分为4个类,即特低渗透率储层、超低渗透率Ⅰ类储层、超低渗透率Ⅱ类储层及非渗透储层。超低渗储层是研究区主要的储层类型。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自动识别储层类型,还可推广应用于划分地层岩性等研究中。  相似文献   

5.
基于恒速压汞测试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特低、超低渗砂岩储层的微观孔喉特征进行了分析,定量表征了孔喉特征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特低、超低渗储层的孔隙半径分布特征相似,介于100~200μm之间,峰值基本在140μm左右;相对于特低渗储层而言,超低渗储层的喉道分布范围更窄,小于1μm的喉道含量较高,变化更为敏感,孔喉半径比分布范围较宽,喉道进汞饱和度受渗透率影响较大;特低、超低渗储层孔喉特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喉道上。总体毛细管压力曲线表现出3个变化阶段,渗透率不同,各阶段受孔隙和喉道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处于中后期的超低渗储层更应注重喉道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利用岩石物理相分类研究特低渗透储层参数建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陕北斜坡中部特低渗透储层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等多种因素影响,储层储集性能和渗流结构差异大,储层具有非均质、非线性分布和测井响应复杂的特点,利用岩石物理相分类研究特低渗透储层参数建模,确定评价储层岩石物理相的多种信息、划分方法及其分类建模技术。通过安塞油田沿河湾地区长6储层各类测井、岩心和试油资料,建立不同类别岩石物理相测井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在分类岩心刻度测井解释模型的数据点拟合中,分类模型明显改善和提高了对渗透率等特别复杂关系拟合的均匀程度及其线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特低渗透储层低信噪比、低分辨力的评价特征,为准确建立特低渗透储层参数建模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低渗储层作为目前开发的重点,其储层正确评价与认识是油田制定有效开发策略的前提~([1])。本文以N低渗油田为例对低渗储层物性特征、孔喉特征以及储层分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依据粒度分析、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毛细管压力曲线等分析化验资料,结合东胜气田锦72井区山西组沉积特征,对山西组砂岩储层特征开展研究及分类评价。结果表明:山西组储层砂岩以岩屑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为主,属于低孔-特低孔、特低渗-超低渗型储层;储层孔隙以粒间溶孔、填隙物内溶孔为主,原生粒间孔、粒内溶孔和裂缝较少;储层以中小孔喉为主。根据沉积微相、岩性、物性、孔隙类型及毛细管压力曲线将砂岩储层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9.
综合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图像分析、压汞及岩石物性测试等多种技术方法,对渤南洼陷北带沙四上亚段储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储层的成岩作用具有强烈压实、多期溶解、多期胶结和灰泥组分重结晶的特征。以“储层成岩作用演化序列—储层孔隙结构”为约束进行地质历史时期储层物性的恢复,确定不同亚相或微相、不同岩性储层的低渗形成时间,分析沙四上亚段砂砾岩低渗储层成因机制。分析发现,沙四上亚段砂砾岩储层存在5种不同成因类型的低渗储层:Ⅰ类储层为压实低渗特低渗、灰泥重结晶超低渗型;Ⅱ类储层为压实低渗、胶结特低超低渗型;Ⅲ类储层为压实低渗、特低渗型;Ⅳ类储层为溶蚀改善物性,压实胶结低渗型;Ⅴ类储层为压实低渗,压实胶结特低超低渗型。根据致密史—成藏史关系以及试油结果分析可知,Ⅳ类储层为高渗成藏—现今低渗型,勘探潜力最好,为好储层;Ⅲ类储层为中渗成藏—现今特低渗型,勘探潜力中等,为较好储层;Ⅴ类储层为低渗成藏—现今超低渗,勘探潜力较差,为中等储层;Ⅰ类和Ⅱ类储层分别为特低渗成藏—现今非渗型和中渗成藏—现今非渗型,勘探潜力小,为较差储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特低渗、超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物性差、有效动用难度大等问题,综合使用恒速压汞、核磁共振、离心实验及油水驱替等实验技术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可动流体百分数、非达西渗流特征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特低渗、超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微孔隙的喉道半径、可动流体百分数、启动压力梯度是判断该类储层渗流能力大小的关键指标。以这3个参数作为评价指标,利用模糊数学评判对目前江苏油田已发现未动用的特低渗、超低渗透储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这部分储量有开发动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姜平  张辉  王磊  汪新光  向耀权 《石油学报》2021,42(6):751-764
海上油田经济门槛高、工业开发下限难以确定。目前,主要通过储层"甜点"的开发带动低渗透油田的建产,因此,海上低渗透油田储层"甜点"的识别十分重要。通过分析南海西部北部湾油田大量室内实验和生产测试资料,明确储层微观孔喉结构的差异是影响低渗透储层渗流能力的主要因素。利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筛选出表征低渗透储层特征的关键参数,建立储层品质指数与储层微观参数和渗流能力的关系,量化5类低渗透储层的分类界限,进而基于灰色关联理论建立低渗透储层分类评价方法,定量评价了北部湾油田低渗透区块的储层品质,并根据北部湾低渗透油田产能评价方法和产量递减规律,结合区域经济评价参数与开发模式建立合理的经济评价模型。通过引入储层价值因子绘制海上储层"甜点"工业开发评价图版,确定北部湾油田能够实现工业开发的储层"甜点"下限为Ⅲ类储层,评价结果与油田实际开发情况匹配。同时,根据北部湾油田低渗透区块的区域规律,确定储层"甜点"工业开发的有效渗透率下限为1.1~1.6 mD。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大庆油田长垣外围特低渗透扶杨油层精细水驱挖潜的需求,常采用油藏分类界限的方法对投产初期的区块进行合理分类。对于多个分类参数介于不同分类结果的特低渗透区块,该方法却加剧了划分结果的不确定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已有长垣外围特低渗透扶杨油层分类界限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多参数聚类分析、动静态一致性检验与综合评判分级相结合的油藏分类方法,明确了两大类、四小类区块的分类评价标准,并对各区块分类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解决了个别区块分类参数介于不同分类结果造成的分类困难等问题,实现了63个已开发特低渗透区块的合理分类,并且具有计算简便、精确度高的特点,为大庆油田新投产特低渗透区块的高效精细分类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类指导超低渗透油藏的生产开发,提高超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综合考虑超低渗透油藏的地质与开发特点,对油藏参数开展相关性分析,优选出7项参数作为油藏分类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长庆油田90个超低渗透区块进行分析,提取出4个主因子,进而利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进行分类,并根据判别分析法获得各类油藏的判别公式,最终将90个油藏区块划分为3类,对其进行评价。实例应用表明,该分类方法能有效区分各类超低渗透油藏区块的开发特征,分类结果与实际开发特征相吻合。该研究能够为超低渗透油藏的合理开发提供分类依据,正确指导超低渗透油藏的生产开发。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Q地区是致密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区块,但该区储层孔隙结构复杂、纵向变化快、储层品质评价难度大,给水平井箱体选择带来较大困难,同时传统的岩心孔渗关系、核磁测井Timur-Coates和SDR公式计算渗透率精度较差,难以满足生产实践需要。为了利用测井资料评价储层类型及渗透性,通过分析四川盆地Q地区沙溪庙组二段储层核磁测井响应特征,结合不同储层的常规测井、阵列感应等资料,优选有效孔隙井分级评价、优选优质储层提出水平井箱体设计建议,根据不同喉道占比与渗透率关系分析结果,提出了基于核磁测井孔喉分布的渗透率计算方法评价储层渗透性。应用结果表明:储层测井分类方法有效评价了储层内部非均质性,同时基于核磁测井孔喉分布计算渗透率与岩心渗透率吻合性较高,计算精度高于岩心孔渗相关性法及Timur-Coates和SDR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分形几何学的原理和方法,实现了利用常规岩心分析资料如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反演毛管压力曲线(建立孔喉体积分布预测模型),通过实际资料验证,该方法预测结果精度较高。而毛管压力曲线中包含了大量储集层信息,有一系列的地质应用,包括:计算储集层的相对渗透率;计算任意区间渗透率的贡献值;分析评价储集层的非均质性;确定流动孔喉半径下限值;划分储集层与非储集层并对储集层进行定量评价;对油层流动空间的有效性定量评价;计算储集层原始含油饱和度等,为非取心井段的孔隙结构研究及储集层研究与评价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特低渗透油藏砂体变化大、特征复杂,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层系储层的定量分类评价,筛选相对有利富集区是确保油藏有效开发的基础。在利用地质条件约束下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孔隙结构、存储系数、单井产能等储层静态参数的基础上,深化已开发特低渗透油藏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研究,为特低渗透油藏储层评价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渗透率是评价油气储层的主要参数之一,针对松辽盆地徐深气田酸性火山岩储层存在岩性复杂、孔隙类型多样、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应用单一的孔隙度-渗透率关系模型计算渗透率精度低,不能满足储层评价及开发需要。综合应用岩心资料、常规测井与成像测井资料,基于岩石物理相建立了火山岩储层渗透率解释模型,其精度明显高于常规方法建立的渗透率解释模型,经计算得到的渗透率与岩心分析数据符合较好。通过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基于岩石物理相建立的火山岩储层渗透率计算方法,有效提高了渗透率解释精度,为储层评价开发提供了比较准确的渗透率参数。  相似文献   

18.
李新文  吴华 《特种油气藏》2022,29(2):128-134
针对强非均质性储层精细开发的难题,以江汉盆地潜江组油藏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参数与岩心基础参数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储层量化指标分级评价体系,并将油层有效厚度与测井曲线有机结合,建立了毛管压力曲线簇归一化新方法.结果表明:基于改进毛管压力曲线的储层量化指标分级评价体系主要包含渗透率、起点压力、转折压力、中值...  相似文献   

19.
针对HQ地区滑塌浊积扇储层受多期沉积、成岩及构造等因素影响,形成了该区广为发育相对高孔低渗、中孔低渗和低孔低渗并存复杂孔隙结构超低渗透储层流动层带,影响储层渗流和产能因素很多。利用超低渗透储层质量及其渗流结构的孔渗关系,提出储层合理产能参数、储层质量指标、流动层带指标、储能参数、油层有效厚度、渗透率、单渗砂层能量厚度、含油饱和度及其泥质含量综合评价储层试油产能。依据灰色理论油气试油产能预测分析方法及评价准则,利用不同角度计算的试油产能评价参数及其分类参数指标准确率、分辨率权衡提取超低渗透储层质量、渗流及产能信息,对该区44口井51个试油层段进行了试油产能预测检验,38口井45个试油产能评价预测结果与试油产能结果相吻合,试油产能预测符合率达到88.2%。克服了渗流机理不符合达西产能预测方法和流动层带局部参数不能准确表征复杂渗流特征造成产能评价失误,提升了超低渗透储层试油产能预测的定量评价能力,为该类特低—超低渗透储层产能预测提供出有效的信息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0.
周全  尹璐  张伟 《海洋石油》2020,40(3):67-71
随着近几年低渗储层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对于精细评价储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常规Timur公式计算储层渗透率已无法满足解释评价的需求,如何提高储层渗透率计算精度成为一大难点。此文通过分析陆丰凹陷文昌组沉积环境及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提取了与渗透率相关的敏感因素,并以此为基础,综合岩心实验分析及地质、测井资料,建立了一套基于岩性分类的渗透率计算模型,并在实际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精确评价储层渗透率提供了更为快捷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