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三种还原法(H2还原法、KBH4还原法、乙醇还原法)对CO2加氢合成甲醇Cu/ZnO催化剂结构及CO2加氢合成甲醇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经KBH4还原后,部分铜物种被还原成金属铜,同时带入了K^+,对CO2加氢合成甲醇反应影响很大;催化剂经高压釜乙醇处理后,铜物种全部被还原成金属铜,且晶粒很大,在ZnO上分散性差,对CO2加氢合成甲醇反应很大;催化剂经3%H2+N2还原后,铜在  相似文献   

2.
采用固体混合法制备了石墨相氮化碳(g-C3N4)复合Cu-ZnO-Al2O3催化剂,通过XRD、H2-TPR、CO2-TPD和N2 O滴定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将其用于CO2加氢合成甲醇反应.结果表明,g-C3N4的适量添加可以提高催化剂上铜物种的分散度和催化剂的碱性位点,增加铜颗粒的比表面积,有利于CO2的吸...  相似文献   

3.
以琼脂为分散介质采用凝胶网格沉淀法制备了CuO/ZnO/Al2O3催化剂,利用N2吸附-脱附、XRD、H2-TPR、TEM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CO2加氢合成甲醇的催化反应性能,并与草酸盐凝胶共沉淀法和传统并流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凝胶网格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小的颗粒尺寸和较低的还原温度,在2.0MPa、230℃、空速2400mL/(g.h)、V(H2)∶V(CO2)=3∶1的反应条件下进行CO2加氢合成甲醇反应,甲醇的选择性和收率分别为43.12%和6.63%,相对其它两种方法制备的催化剂有比较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添加表面活性剂并流浆态沉淀法制备了CuO-ZnO-TiO2催化剂,利用N2吸附脱附、XRD、SEM、EDS和H2-TPR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uO-ZnO-TiO2催化剂为平均孔径3.7436nm的介孔材料,CuO在催化剂上的分散性较好,还原温度较低。在反应温度230℃、反应压力2.0MPa、反应空速2100h-1、H2和CO2摩尔比为3:1的条件下,CO2加氢合成甲醇效果较好,甲醇选择性为19.68%,甲醇产率为2.26%。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柱切换气相色谱法,建立了一种CO2加氢合成甲醇产物组成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对CO2/H2混合气为原料,微反固定床为反应器,建立了CO2加氢合成甲醇催化剂的微反活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琰  骞伟中  魏飞 《石油化工》2007,36(10):985-989
在流化床中利用合成气(V(H2)∶V(CO)=2)合成了甲醇,对比了C302,C306,LP201催化剂对甲醇合成反应的催化性能。考察了反应温度、氢碳比、CO空速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并对反应前后不同催化剂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甲醇合成存在最佳的反应温度(210~250℃);增加压力,有利于CO转化率和甲醇选择性的提高,但使用不同催化剂时,甲醇选择性的变化趋势不同,相对于LP201催化剂,C302催化剂更适合较高压力,C306催化剂在低温下活性较好;甲醇的选择性与空速、氢碳比、压力均有关,提高空速、增加氢碳比均有利于提高甲醇的选择性,降低流化床中的气体返混,抑制甲醇的二次裂解。XRD表征结果表明,低氢碳比时,流化床中的催化剂无积碳。  相似文献   

7.
Cu-ZnO/HZSM-5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催化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共沉淀沉积法制备了不同Zn含量的Cu ZnO/HZSM 5双功能催化剂,利用XRD、BET、H2 TPR等手段进行表征,并应用于CO2加氢合成二甲醚的反应中。考察了Zn含量对催化剂前驱体晶相结构以及对焙烧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平均晶粒大小、还原性能以及催化活性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中w(Zn)=28%时,前驱体中含有较多的绿铜锌矿和单斜绿铜锌矿晶相,焙烧后的催化剂比表面积较大,CuO与ZnO的平均晶粒较小,还原峰温度较低,催化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O-ZnO-Al2O3催化剂,研究了不同制备方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并流共沉淀法为最佳的催化剂制备方式。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空速等因素对低压CO2加氢合成甲醇反应性能的影响。在原料气配比一定(V(H2)/V(CO2)=2.6/1)的条件下,确定了优化的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240℃、反应空速2400h-1。此反应条件下,CO2转化率9.0%,甲醇选择性14.1%。  相似文献   

9.
CO_2加氢直接制二甲醚双功能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述了CO2加氢直接制二甲醚双功能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情况,重点介绍了双功能催化剂中甲醇合成活性组分、甲醇脱水活性组分和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方法。CuO-ZnO基复合氧化物是最常用的甲醇合成活性组分,其铜锌比、制备方法和条件及助剂等显著影响双功能催化剂的性能。由于反应体系中含有较多的水,HZSM-5分子筛比γ-Al2O3更适合作为双功能催化剂的甲醇脱水活性组分。  相似文献   

10.
毛东森王嵩  卢冠忠 《石油化工》2007,36(11):1172-1178
综述了CO2加氢直接制二甲醚双功能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情况,重点介绍了双功能催化剂中甲醇合成活性组分、甲醇脱水活性组分和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方法.CuO-ZnO基复合氧化物是最常用的甲醇合成活性组分,其铜锌比、制备方法和条件及助剂等显著影响双功能催化剂的性能.由于反应体系中含有较多的水,HZSM-5分子筛比γ-Al2O3更适合作为双功能催化剂的甲醇脱水活性组分.  相似文献   

11.
利用TPR、H2脉冲吸附和TPD方法,对轻油预转化催化剂CN-14和G1-80进行了还原性考察和表面性能研究。TPR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催化剂的微分还原曲线均存在3个大小不同的还原峰,它们分别对应于3种不同状态的、NiO,其NiO的相对含量有较大差异,改变制备方法或预处理条件,可使不同状态NiO含量得到改变。吸附-TPD实验表明,G1-80催化剂经运转后,Ni表面积减少约34%;而CN-14催化剂经运转后其Ni表面积不仅未减少,反而增大了11%左右,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最好。实验还表明,在450℃下,催化剂上起催化作用的部位主要是低温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12.
渤海某油田边部3口油井投产后产油量低,未达到预测水平。通过与同区块油井对比分析,研究出原因是油井原油黏度高,增加了井筒举升过程中的阻力,影响了电泵效率。优选成本低、降黏率高的井筒乳化降粘的技术工艺,其机理为乳化降粘和润湿降阻两方面。实验表明该复合型稠油助采剂加入定量比例的情况下,可形成黏度在10~100m P·s范围内的乳化体系;并且在温度30~60℃范围内,黏度水平稳定,降粘效果明显。3口油井实施后日均增油26m3,降粘增油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光化学还原法,在复合半导体基础上表面作进一步钯改性,制备了钯锡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Pd-SnO2/TiO2,以二氧化碳光催化还原反应为探针,对催化剂进行了评价,并与复合半导体基础上,表面铜改性光催化剂的光催化还原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表面钯改性、二氧化碳光催化还原产物只检测到甲醇,这说明,复合半导体基础上钯的沉积,比铜掺杂更有利于深度还原产物甲醇的生成。结合XRD、XPS、TEM等催化剂表征结果,对钯锡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光激发机制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二氧化碳光催化还原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4.
We first received the previously unknown pattern of the magnetic field and relativistic effects on chemical reactions in catalysis for example, reduction NO with monooxide carbon with used magnetic uranium catalysts, which is to reduce 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the reactants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magnetic materials and due to the interaction and control of the motion of ions and electrons with atoms and attraction between ions by means of a magnetic field.  相似文献   

15.
顺酐加氢催化剂XYF-5的还原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常压固定床微反装置上研究了顺酐加氢催化剂XYF-5还原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还原温度是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决定性因素,用氮气稀释氢浓度有利于还原温度的稳定,适当提高还原温度可以缩短还原时间  相似文献   

16.
杨祖国  高秋英  任波  路熙 《油田化学》2021,38(1):101-107
针对边底水薄层特稠油油藏热采高轮次后注汽易窜,封堵困难,含水大幅上升导致开发效益下降的问题,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钠(AA)、4-苯基-1-丁烯(PB)、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四甲基乙二胺为催化剂制备了水溶性活性分子共聚物(AAPA).研究了油剂比、AAPA加量、pH值、Ca2+、Mg2+、温...  相似文献   

17.
塔河油田两种主要稠油井筒降粘技术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塔河油田不同稠油降粘举升工艺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掺稀油和化学降粘两种稠油井筒降粘技术适用于塔河油田6区稠油井的开采。简要介绍了两种降粘技术原理,实验室和油井使用结果表明,掺稀油技术适用于稠油粘度大于50000mPa·S、油井含水低于20%的自喷井,在稀油与稠油体积比l:2至1:1时,降粘率达90%以上;化学降粘技术选择的乳化降粘剂XS-2具有抗盐性强、使用温度范围宽的特点,在油水体积比7:3、温度60℃、XS-2用量1.0kg/t原油条件下,T433油井稠油粘度由3156mPa·s降低至345mPa·s。  相似文献   

18.
载体对Cu-Mn甲醇合成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浸渍法制备两种载体的Cu-Mn甲醇合成催化剂,考察载体对催化行为的 影响。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以SiO_2负载的催化剂选择性比用Al_2O_3负载的好。TPR实验表明,载体SiO_2对Cu-Mn的作用较强。还原后和反应后的XPS-Auger谱分析表明,(2.0Cu+2.0Mn)/SiO_2催化剂表面主要存在着Cu(O),而(2.0Cu+2.0Mn)/Al_2O_3催化剂表面不仅存在着Cu(O),而且存在部分Cu(I)。  相似文献   

19.
采用TPR法研究了Co3O4粉末、Co/SiO2催化剂、Ru-Co/SiO2催化剂的还原动力学,求出了这几种物质的还原活化能。结果表明,这几种物质的还原过程均分2步进行,即Co3O4→CoO→Co。3种样品中,Co3O4→CoO的还原活化能均高于CoO→Co的还原活化能。Co/SiO2催化剂中,对应于Co3O4 CoO及CoO Co的还原过程的活化能均大于Co3O4粉末,其中第1步的活化能增加较大,而第2步次之,表明Co物种与SiO2载体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在每个升温速率下的初始还原温度均降低,表明负载后的催化剂提高了氢气的扩散能力。Ru-Co/SiO2催化剂还原过程与Co3O4粉末相比,Co3O4→CoO的还原活化能增大,而CoO→Co的还原活化能降低,初始还原温度进一步降低,表明Ru助剂的加入通过改变了Co/SiO2催化剂的还原历程。  相似文献   

20.
采用Turbiscan稳定性分析仪建立评价方法,考察了3种乳化降黏剂和7种油溶性降黏剂对塔河稠油采出液破乳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乳化降黏剂均不利于采出液破乳,而7种油溶性降黏剂对破乳无负面影响,THY-3甚至明显促进破乳。通过研究乳化降黏剂性能与破乳影响间的关系发现,THS-1降黏率可达95.35%,形成的乳液液滴分布均匀且粒径最小,并能显著增加油水界面Zeta电位,稳定性最好,降黏效果最佳,但对于采出液破乳影响最大;THS-2降黏率只有82.58%,影响最小,说明乳化降黏剂对破乳的影响程度与其降黏性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