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瑾  刘大光  谭润升  王宏  季璐 《辽宁化工》2023,(10):1422-1424
以FR2025为阻燃剂、TF1645为抗滴落剂对聚碳酸酯进行阻燃改性,研究了二者用量对聚碳酸酯板材(2mm)阻燃性能、光学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磺酸盐阻燃剂FR2025与聚四氟乙烯抗滴落剂TF1645复配使用时,板材综合性能良好,较低的添加量即可达到阻燃抗滴落要求。当FR2025添加量为0.08%、TF1645添加量为0.4%时,聚碳酸酯板材的阻燃效果最优,对板材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影响较小,透光率为88.3%,雾度为1.12%,拉伸强度为68MPa,拉伸弹性模量为2385 MPa,缺口冲击强度67.8 kJ·m-2,弯曲强度为116.8 MPa。  相似文献   

2.
新型磷-氮系复配阻燃剂在聚丙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种新型磷-氮系阻燃剂与聚磷酸铵(APP)复配成膨胀型阻燃剂,对聚丙烯(PP)进行阻燃改性。研究了阻燃PP的阻燃性能、热分解过程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复配阻燃剂添加量为30%时,阻燃改性PP的氧指数和垂直燃烧等级分别达到32.3%和UL94 V-0级,拉伸强度为37.4 MPa,缺口冲击强度为39.5 kJ/m2,并且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梁克瑞  徐广智  陆岭 《广东化工》2013,40(12):69-70
以液化三聚氰胺、聚磷酸铵、有机蒙脱土为阻燃增强剂制备了聚氨酯硬泡塑料,研究了阻燃剂用量及复配方式对聚氨酯硬泡塑料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磷酸铵/有机蒙脱土以质量比1∶2复配,添加量为25份时,其力学性能和阻燃效果最佳,泡沫密度为0.06 g.cm-3,压缩强度为1.26 MPa,拉伸强度为1.28 MPa,泡沫氧指数为31.5%,烟密度(SDR)为71,垂直燃烧时间为4.9 s,其燃烧性能达UL94 V-0级要求。  相似文献   

4.
高微  张祺  李玉峰  唐伟伟  张喆 《塑料》2023,(6):44-48+94
为改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阻燃性能,以膨胀石墨(EG)为载体、钛酸丁酯为钛源,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EG/TiO2复合阻燃剂,研究了复合阻燃剂对PET结晶性能、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EG和TiO2的质量比为2:1,EG/TiO2复合阻燃剂是PET结晶过程中的异相成核剂,添加后,显著改善了PET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当EG/TiO2复合阻燃剂的添加量从0增大至5%时,PET的结晶温度从186.35℃增大至194.50℃,半结晶时间从10.14 min下降至2.85 min,拉伸强度从46.4 MPa增大至57.8 MPa,弹性模量从765.3 MPa增大至1 320.4 MPa,断裂伸长率从5.8%增大至7.6%,极限氧指数从20.4%增大至32.8%,PET从易燃材料转化为难燃材料,并且,阻燃等级从无阻燃等级提高至V-0级。  相似文献   

5.
在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生胶中分别加入氢氧化铝阻燃剂和氢氧化铝/磷氮复配阻燃剂,制得两种热硫化阻燃硅橡胶。考察了氢氧化铝用量对硅橡胶阻燃性能的影响,并研究氢氧化铝中引入磷氮阻燃剂对硅橡胶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氢氧化铝的用量为110份时,硅橡胶阻燃等级FV-0,极限氧指数43%,邵尔A硬度68度,拉伸强度4.5 MPa,拉断伸长率269%,撕裂强度12.5 k N/m;当氢氧化铝/氮磷复配阻燃剂用量为75份时,硅橡胶阻燃等级FV-0,硅橡胶极限氧指数36%,邵尔A硬度55度,拉伸强度5.9 MPa,拉断伸长率480%,撕裂强度17.2 k N/m。,采用氢氧化铝/磷氮复配阻燃剂比单纯采用氢氧化铝阻燃剂的硅橡胶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以次磷酸铝(ALHP)和聚磷酸铵(APP)为阻燃剂,采用一步发泡法制备了阻燃聚氨酯泡沫塑料(PUF)。研究了ALHP和APP单独及复配使用对PUF极限氧指数(LOI)的影响,以及ALHP/APP复配阻燃剂对PUF热稳定性能、拉伸强度、成炭性能和残炭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阻燃剂总添加量为25%,ALHP和APP的质量比为5:1时,LOI达到了28%。拉伸测试结果表明:ALHP/APP的加入显著地提高了PUF的拉伸强度。TGA分析结果表明:阻燃剂ALHP/APP的加入使PUF提前脱水成炭,增加了PUF在高温下的热稳定性能与成炭性能。SEM观察结果表明:ALHP/APP的加入使得PUF表面形成了致密的膨胀炭层,有效地发挥了隔热、隔氧的作用,从而提升了PUF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7.
邹业成  胡志勇 《塑料工业》2013,41(4):99-101
采用有机磺酸盐阻燃剂阻燃改性聚碳酸酯(PC),研究了有机磺酸盐阻燃剂用量对PC复合体系的阻燃性能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添加量低于0.1%时,随着有机磺酸盐阻燃剂添加量的增加,PC复合体系的极限氧指数迅速增加,由26%增加至33.8%,体系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几乎不变,缺口冲击强度略有下降;当添加量超过0.1%后,极限氧指数增加缓慢,由33.8%增加至34.5%,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却大幅下降,由11.19 kJ/m2迅速降至3.6 kJ/m2,而且体系透明性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氢氧化铝、三聚氰胺和聚磷酸铵为阻燃剂制备了阻燃聚氨酯硬质泡沫,研究了添加氢氧化铝前后阻燃剂用量对聚氨酯(PU)硬泡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铝/磷/氮复配阻燃体系的阻燃效果优于磷/氮阻燃体系,阻燃剂总添加量达30份时,PU硬泡同时具备较好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氧指数为32,烟密度为74,平均燃烧时间为31 s,其压缩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为6.52 MPa和6.16 MPa。  相似文献   

9.
以微胶囊化技术改性的次磷酸铝(E-AlHP)为阻燃剂对玻纤增强PA6进行无卤阻燃研究,采用垂直燃烧实验、拉伸冲击试验、热失重分析以及扫描电镜分析,考察了E-AlHP及其复配体系对玻纤增强PA6阻燃性能、力学性能、热性能以及炭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E-AlHP的加入有效提高玻纤增强PA6的阻燃性能,且对材料力学性能影响较小,添加量为20%时,材料达到UL94 V-0级(3.2 mm),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拉伸弹性模量以及缺口冲击强度分别达到121.57 MPa、3.43%、5.23 GPa及6.1 kJ/m~2。  相似文献   

10.
环氧树脂/微胶囊红磷电子电气封装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氧树脂为基体、微胶囊红磷为阻燃剂,研制了电子电气封装材料,研究了微胶囊红磷含量对材料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及抑烟性能的影响。当加入10份微胶囊红磷时可使材料的阻燃性能达到UL94V-0级,氧指数从19.5%提高到28.2%;微胶囊红磷的添加量在一定的范围内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很小,当添加量增至14份时,材料的拉伸强度略有下降,从48.84MPa下降至46.92MPa,弯曲强度先略有提高而后有所降低,而冲击强度从9.29kJ/m^2提高到10.28kJ/m^2;微胶囊红磷与硼酸锌的复配体系具有很好的抑烟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三聚氰胺聚磷酸盐(MPP)和二乙基次膦酸盐(OP)协效阻燃玻纤(GF)增强尼龙66(PA66)的综合性能,引入少量的无机阻燃剂硼酸锌(ZB)作为协效剂,系统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的ZB对阻燃材料的阻燃性能、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PP和OP的总添加量为15%,复配0.5%的ZB时,阻燃GF增强PA66的垂直燃烧阻燃等级达到UL94 V–0级,且热释放总量由MPP/OP体系的15.4 k J/g降为13.7 k J/g;ZB的引入促进了连续、致密炭层的形成,增强了凝聚相阻燃;ZB增强了阻燃材料的热稳定性,ZB复配量为1.0%的阻燃材料的初始降解温度提高到了301℃,有效避免了加工过程中的降解;当ZB添加量为1.0%时,阻燃材料的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为100.9 MPa和4.22 k J/m~2,均优于未添加阻燃剂的纯GF增强PA66;同时,样品的白度得到了明显提升,有利于阻燃GF增强PA66的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无卤、含磷添加型阻燃剂红磷、包覆红磷、聚磷酸铵、包覆聚磷酸铵、含磷膨胀型阻燃剂PNP、三聚氰胺焦磷酸盐等6种阻燃剂对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阻燃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阻燃剂添加量的增加,阻燃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极限氧指数(LOI)总体上呈升高趋势,拉伸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冲击强度呈逐渐下降趋势。包覆红磷和包覆聚磷酸铵阻燃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均明显好于普通红磷和聚磷酸铵阻燃剂,PNP阻燃材料具有最佳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当PNP添加量为25%时,阻燃材料的LOI为29.5%,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为5.3 MPa和8.7 kJ/m2。  相似文献   

13.
以新开发的有机硅聚合物为阻燃剂,应用于聚碳酸酯(PC)的阻燃改性,对比考察了自制有机硅阻燃剂和国外有机硅阻燃剂对PC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6%的自制有机硅阻燃剂,PC的氧指数提高到32. 5%,阻燃等级达UL94 V-0级,阻燃效果跟国外产品相当;同时,自制有机硅阻燃剂可提升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可明显改善PC的加工流动性。另一方面,添加自制有机硅阻燃剂后,PC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有所下降,但性能保持率均在90%以上。当添加量为6%时,PC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4.
分别将磺酸盐阻燃剂(KSS)、甲基苯基硅树脂(SFR)和聚四氟乙烯(PTFE)进行复配制备无卤阻燃聚碳酸酯(PC)薄壁材料.用极限氧指数(LOI)、热失重(TG)、水平垂直燃烧等测试手段分析研究各阻燃体系对PC及PC薄壁制品的阻燃性,并测试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SS,SFR能提高PC的阻燃性能,SFR尤其能提高PC的加工性能和缺口冲击强度.在KSS和SFR的添加量分别为0.5和0.4份时,KSS和SFR表现出很好的协同阻燃效果,能实现3.2和1.6 mm下PC的UL94V-0级阻燃,0.8 mm的UL94 V-1级.  相似文献   

15.
PA66阻燃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卤系、氮系、磷系等阻燃体系对尼龙(PA)66进行阻燃改性研究,开发出一种赤磷与无机阻燃剂共用的复配阻燃体系。结果表明,当加入 赤磷10份、无机阻燃剂10份、玻纤30份时,利用该阻燃体系阻燃的PA66,其燃烧性能达FV-0级,拉伸强度大于100MPa,缺口冲击强度大于9kJ/m^2,综合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6.
分别考察和对比了四溴双酚A/焦锑酸钠、四溴双酚A/焦锑酸钠/磷酸三苯酯(TPP)阻燃体系、溴代聚碳酸酯齐聚物阻燃剂和磺酸盐类阻燃剂对透明聚碳酸酯(PC)的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四溴双酚A/焦锑酸钠(用量5.0/2.0份)阻燃体系,阻燃透明聚碳酸酯(PC)的性价比高,阻燃级达到UL94V-0级,极限氧指数32%,缺口冲击强度26.5kJ/m2,拉伸强度50.2MPa,透光率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塑料科技》2017,(1):51-55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C/ABS)共混合金,并以磷酸三苯酯/热塑性酚醛树脂(TPP/TPPFR)复配体系作为膨胀型阻燃剂(IFR)对其进行阻燃改性。通过拉伸、弯曲、冲击强度测试考察了PC/ABS阻燃合金的力学性能;通过热变形温度(HDT)和熔体流动速率(MFR)测试考察了合金的耐热性能和加工性能;通过极限氧指数(LOI)和垂直燃烧测试考察了合金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当PC与ABS的质量比为4:1,复配阻燃剂TPP/TPPFR的质量比为1:1、添加量为11份时,可得到综合性能优异的PC/ABS阻燃合金。  相似文献   

18.
采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对海泡石(SEP)进行表面处理制得A-SEP,并同二乙基次磷酸铝(ADP)复配用作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茂金属聚乙烯(MPE)线缆复合材料的阻燃改性剂。考察了ADP/A-SEP复配体系组成对EVA/MPE线缆复合材料拉伸性能、阻燃性能和加工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DP虽能明显改善EVA/MPE线缆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但对拉伸性能负面影响较大。A-SEP同ADP具有较好的协效阻燃效果,且能够同时改善EVA/MPE线缆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当ADP添加量为25%、A-SEP添加量为3%时,EVA/MPE线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1.43 MPa和689%;极限氧指数(LOI)达到32%,初始热降解温度和残炭率分别为352.89℃和5.75%,体积电阻率为2.63×1013Ω·cm。此外A-SEP添加量不超过3%时,其对EVA/MPE/线缆复合材料的加工流动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三聚氰酸螺环磷酸酯阻燃聚丙烯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制的三聚氰酸螺环磷酸酯(SPCA)对聚丙烯(PP)进行阻燃处理,研究了SPCA对PP的燃烧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PCA添加量为25 %时,阻燃效率最高,此时PP的氧指数值达到25.6 %。SPCA的加入对PP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当SPCA用量为25 %时,PP的拉伸强度为27.62 MPa,比纯PP下降了10.32 %,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为38.03 MPa和3.68 kJ/m2,比纯PP分别提高了8.13 %和29.57 %。热分析结果表明,阻燃剂SPCA的加入明显提高了PP的高温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新型三嗪类复配阻燃剂(MPP/CA)对聚丙烯(PP)的阻燃作用。结果表明,当蜜胺聚磷酸盐(MPP)与三嗪成炭剂(CA)以质量比2∶1复配,添加量为25%时,对PP的阻燃作用最好,PP的氧指数达到最大,UL94等级为V-0。同时,随着阻燃剂添加量的增加,PP的缺口冲击强度及拉伸强度逐渐降低,而弯曲模量逐渐增加。通过热重(TG)和扫描电镜(SEM)表征,添加MPP/CA使得PP在燃烧时分解过程加快并生成更多的残炭量,形成致密、连续的膨胀炭层,有效阻止基体与空气热量的交换,从而达到阻燃作用。通过抗析测试,MPP/CA抗析出能力优于市售的阻燃剂。该阻燃剂属于无卤阻燃剂,符合当今阻燃剂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