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压裂改造技术是中、低渗透油田开发中的重要环节。由于中、低渗透油田储层物性条件的限制,油井射孔后自然产能低,开采效益差,压裂改造已成为中、低渗透油田提高单井产量和增加可采储量的重要手段。沈611块压裂改造后,收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厂**等区块由于储层物性差、地层能量不足,油井压裂后产量异常递减较快。为补充地层能量,发挥压裂井潜能,通过优选二氧化碳吞吐提效措施,优化注入量、注入速度、闷井时间等参数,现场应用10口井,累积增油2208t,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为评价工艺的适应性,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分析影响措施效果的主控因素,明确了选井原则,建立技术应用图版,为发挥压裂井潜能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油井压裂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压裂是对由于油层物性变差、注水受效状况不好或油层堵塞等原因导致产量递减加快的油井实施的,用以提高储层动用程度和油井产量一种增产措施。本文以河南油田安棚区块低渗透油层改造为例,总结了油田注水开发中,影响油层压裂效果的各种素,对于该地区压裂增产以及重复压裂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压裂是对由于油层物性变差、注水受效状况不好或油层堵塞等原因导致产量递减加快的油井实施的,用以提高储层动用程度和油井产量一种增产措施。本文以河南油田安棚区块低渗透油层改造为例,总结了油田注水开发中,影响油层压裂效果的各种素,对于该地区压裂增产以及重复压裂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水力压裂是采油厂低渗透油田提高油井产能的重要工艺措施,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低渗透滩坝砂油田不断开发,储层物性差,油井自然产能低,必须压裂投产,统计2001-2009年平均年压裂48井次,累计新井压裂当年产油、老井措施增油38万吨,压裂工艺成为纯梁提高难动用储量的有力手段和技术支撑。但随着特低渗区块增多,泥质含量增高,地层能量降低的现象出现时,压裂效果开始逐渐变差。为进一步提高压裂效果,压裂中油层保护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环江油田长8储层属于典型的特低渗油藏,储层非均质性较强,油井产量较低。为解决环江油田长8储层改造难题,使用多级加砂压裂技术对长8储层进行改造,分析了环江油田长8储层的概括,阐述了工艺多级加砂压裂技术的原理,对2口井进行了应用,并对压裂效果进行了分析,对该油田今后使用多级加砂压裂工艺改造储层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樊光梅  谢远伟  罗纯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36(15):117-119,123
安塞油田化子坪区长2油藏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油藏同时受构造和岩性控制,油井单井产量低,递减大,为了降低老油田递减,对该区油井实施了压裂、酸化和补孔压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重点分析对比油井各种措施情况下的措施依据,并提出了下步选井意见。  相似文献   

8.
油井重复压裂是指油井在第一次压裂后生产一段时间因各种原因产量下降,再在同层进行第二次(或二次以上)压裂的工艺。吉林油田红岗阶地属于低孔低渗油藏,已历经十几年注水开发和多次加密调整,储层横向、纵向及层间矛盾逐渐突出,剩余油分布的复杂性越来越强。此阶段储层特性与开发初期相比已有较大的不同。本文针对低渗透油藏特点,研究低渗油藏重复压裂技术。提出了重压井压前选井选层的原则以及压裂时机的确定。在重复压裂时以提高砂液比施工技术为基础,以扩大压裂规模为思路。现场应用13口井,有效率达到100%,达到了油田控水稳油的目的,对老油区的改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朝阳沟油田属于低渗透油田,储层物性差、渗透率低,扶余油层裂缝形态为垂直缝,油井主要采用重复转向压裂技术进行增产,该技术是在压裂过程中,通过封堵射孔炮眼实现裂缝在缝口处转向,增加泄油面积,提高单井产量,但随着重复压裂次数的增加,增产效果逐年变差。为此,在朝阳沟油田扶余油层开展了垂直裂缝缝内转向压裂增产试验,提高低渗透油田单井产量。在直井转向增产机理和适用条件研究的基础上,实内优选了粉末型暂堵剂,实现裂缝的缝内转向,同时优化了暂堵剂用量和施工工艺。现场试验6口井,平均单井初期日增油量3.1t,单井阶段累计增油329t,措施增产效果明显。试验的成功实施为低渗透油田油井剩余油的有效挖潜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胡庆油田断块复杂,渗透率低,随着注水开发的不断深入,各方面因素造成地层渗流孔道污染、堵塞,地层渗透率下降,影响油井产能。利用水力压裂措施可以对低渗油层进行改造,提高油井产能。针对多层段压裂井配套应用分层压裂工艺技术,提高压裂的针对性和储层改造的效果。进行井下压裂实时监测技术,认识储层,分析施工情况。针对特殊井况,配套应用针对性工艺,降低施工风险,提高施工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随着低渗透油藏的不断开发,高含水后期开采难度大,产量严峻,为提高油井的产能,近几年来,我们对油井采取了压裂、缝网压裂、补压、压堵等治理措施,增产效果较好,然而压裂后受地层等原因的影响,经常出现有效期短,产量递减快,含水上升等问题,为了有效接替,尽量延长和提高压裂效果,充分发挥压裂的作用就需要我们对压裂后如何提高产能做进一步的研究,本文针对大庆H油田油井压裂后开展的注水调整、优化生产制度、换大泵等一系列工作进行了效果分析总结并提出一些认识,对今后压裂后挖潜增效做出指导。  相似文献   

12.
由于特低渗透油藏储层的物性差、孔隙孔喉狭窄,致使注水井地层吸水能力差,导致井口压力不断提高,可能达到甚至超过地面注水管线的临界压力,给油田注水开发带来极大困难。近几年,某油田针对注水压力高的问题,实施了注水井压裂,但整体效果较差。通过对整体压裂优化技术研究,获得油井压裂后产量递减规律,分析油田压裂的方法与潜力,为某油田在目前开发条件下的注水井压裂改造的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长庆油田为低渗透油气田,随着开发时间延长,一些区块即将进入中高含水区,产量递减较快,加上长期生产造成储层堵塞加快了油井产能下降,使油田增产增注难度加大。针对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低静压、低产量、堵塞等问题,通过多年研究与实践,现已形成了系列配套技术,包括定向井、丛式井钻井技术,压裂改造技术,注水井增注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长庆油田的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结合川口采油厂油藏渗透率低,油井产量递减快,研究了低渗透油藏的重复压裂技术。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油藏的开发效果,进行了重复压裂试验。结合该油藏的实际特点低渗、低压、低饱和度,得出了重复压裂参数的优化和压裂技术的选择。实践表明,重复压裂技术为低渗透油田增产稳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敖南油田属于低渗透油藏,水平井的自然产能很低,不经压裂得不到较理想的产量。水平井压裂作为水平井增产措施之一,能压开地层形成裂缝,沟通储层,减缓近井地带油层污染,特别是提高低渗储层水平井产量,使低渗边际油藏得到经济开发。根据压裂施工方案优化结果,成功实现了16口井的现场压裂试验,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为类似油藏的有效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借鉴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重复压裂技术是低渗透油田增加单井产量确保油田稳产的关键手段,八面台油田储层渗透率低,注采关系差,常规重复压裂后油井增产效果不理想。本文分析了常规压裂增产效果差的原因,引进了体积压裂改造理念,分析体积压裂增产机理、体积压裂可行性、体积压裂工艺及参数、形成了老井体积压裂重复改造配套工艺技术,现场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压裂是开发低渗透油田的关键性技术。文东油田属典型深层高压低渗油田,投入开发后压裂作为改善储层渗流条件、提高储量动用程度的主要措施,经历了大井段压裂投产、开发调整期分砂层组压裂、大型水力压裂三个阶段,进入开发后期后,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复杂,选井选层难度越来越大,油井压裂井层的条件逐渐变差,压裂潜力变小。  相似文献   

18.
某油田属于低孔、低渗透油田,裂缝形态为垂直缝,油井重复压裂是主要的增产手段。针对油井重复压裂增产效果逐年变差,影响油田措施经济挖潜的问题,研发应用了垂直裂缝缝内多分支缝压裂技术。本文研究了缝内分支缝压裂的增产机理,明确了产生缝内分支缝的主要因素,室内优选了高强度可降解粉末型暂堵剂,优化了暂堵剂用量、施工工艺。通过现场试验34口井,应用结果表明,原裂缝两侧形成了多分支缝体系,较常规压裂产生的裂缝更为复杂,为沟通富集剩余油建立了新通道,单井产出程度提高0.82个百分点,可作为低渗透油田中高含水期剩余油经济有效挖潜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9.
低渗透油田经过初次压裂后单井产量逐渐降低,须依靠重复压裂来提高产量。在老井常规重复压裂过程中,常常只是重新压开原缝,而原有人工裂缝附近产层的生产潜能越来越小,增产效果不明显。为了提高老井重复压裂效果,在低渗透油田-南泥湾油田,油井重复压裂时采用了裂缝转向压裂工艺技术,使裂缝转向,压开新缝,更大限度沟通、改造剩余油富集区和动用程度低甚至未动用的储层。2008年通过对40口生产井的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同类油藏的老井改造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海拉尔油田属于低渗透断块油田,部分区块水井压裂后仍难以有效注入,导致地层压力水平低,后期重复压裂效果差,单井平均累计增油500t以下,大规模压裂措施成本高,投入产出比低,为提高经济效益,2018年在水平地应力差异小的南屯组储层,开展了常规车组密集多分支缝压裂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改造效果。该压裂工艺有较大的推广潜力,对海拉尔油田低效难采储层有效开发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