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棉/CORDURA 80/20 22.5tex(Pu 44dtex)赛络集聚包芯竹节牛仔纱的生产要点。根据CORDURA纤维性能,严格控制CORDURA纤维预处理工艺和棉卷的横向不匀,重点解决梳棉落网、抱合力差的问题,把关好无丝、偏丝、断丝等问题,纺制的纱线强力指标和混纺比符合用户要求。认为:CORDURA纤维系列纱线可以满足运动型高强力牛仔面料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Outlast粘胶纤维/草珊瑚(薰衣草)纤维/长绒棉混纺赛络集聚纺针织纱的成纱质量,介绍Outlast粘胶纤维、草珊瑚纤维、薰衣草纤维和长绒棉纤维的性能,根据纤维性能制定工艺流程及混纺方案。通过分析其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和络筒各工序的主要工艺要点,指出:纺Outlast粘胶纤维/草珊瑚(薰衣草)纤维/长绒棉混纺赛络集聚纺针织纱,应根据纤维的不同特点,优化各工序主要工艺参数,在开清棉和梳棉工序尽量减少纤维损伤,在精梳工序重点控制棉结和落棉率,在粗纱工序保证条干均匀度,在并条工序采用3道并条保证混纺比,在细纱工序注重钢领、钢丝圈选配和提高细纱条干均匀度,在络筒工序采取“低速度、小张力”工艺原则;该混纺赛络集聚纺针织面料透气性好、吸湿性好,抗菌环保,可根据皮肤表层温度变化进行温度调节。  相似文献   

3.
探讨腈纶/莫代尔/丝光细羊毛60/30/10 11.8tex赛络集聚纱的留白纺纱工艺要点。采用小量混和和双梳棉工艺,确保了混纺比的稳定,实现了精细化混和;通过赛络集聚纺纱方式和较低的纺纱速度缓解了纤维在加捻时的分布转移。解决了纺纱过程中混纺比波动大、纱线横截面纤维分布不均匀,布面不匀净,横档疵点多等问题。认为:通过一些列的优化措施,腈纶混纺留白纱线可以满足后道工序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莱赛尔/腈纶/壳聚糖/羊毛40/35/15/10 12.3tex赛络集聚色纱的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对腈纶进行抗静电预处理;采用纤维混和与条混相结合的方式,控制好预并条湿重,确保混纺比例和无色差;优化各工序工艺参数;最终成功纺制出四组分混纺赛络集聚色纱。认为:优化工艺配置,确保多组分纤维原料混和充分,采用赛络集聚纺纱技术,对于改善毛羽、提高纱线强力等成纱质量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开发新型赛络菲尔纱,将赛络菲尔纺纱中的长丝用短纤维纱代替,成功试纺出不同混纺比例和结构的棉莱赛尔赛络菲尔纱。测试分析了纱线结构、强伸性能,并对5种相同号数、不同结构和混纺比的棉与莱赛尔纯纺和复合纱线进行了吸放湿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纺棉赛络菲尔纱具有类似股线的结构特征,5种纱线的吸放湿过程相近,莱赛尔棉赛络菲尔纱、棉莱赛尔赛络菲尔纱和莱赛尔棉赛络纱的混纺比例接近,其吸放湿性能无明显差异。认为:对于不同结构的棉与莱赛尔纤维复合纱线,影响吸放湿性能的主要因素是纤维原料,纱线结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将精梳大麻与棉纤维通过赛络纺纱方法进行混纺,研究混纺比对精梳大麻/棉混纺纱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条干、纱疵、毛羽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大麻纤维占比增大,纱线断裂强度和伸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条干不匀率增加,纱线疵点(细节、粗节、麻粒)数量逐渐增多,毛羽增多。综合分析得出,当精梳大麻/棉混纺比为20/80时,混纺纱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7.
对比测试与分析了仪纶~(TM)纤维、常规聚酯纤维和棉纤维的性能。分别选用环锭纺、赛络纺、赛络紧密纺纺纱工艺,纺制线密度相同的纯纺仪纶~(TM)、仪纶~(TM)/棉混纺、常规聚酯/棉混纺与棉纯纺纱线,测试和分析了纱线的性能。试验结果显示:仪纶~(TM)纤维的力学性能介于常规聚酯和棉纤维之间,初始模量小;不同纺纱工艺纺制的仪纶~(TM)纱线总体性能相似,赛络紧密纺纱线纱体结构更均匀;相同混纺比的仪纶~(TM)/棉纱线的回潮率较常规聚酯/棉纱线的回潮率高。  相似文献   

8.
分别介绍了竹浆纤维和丝光羊毛纤维的基本性能,采用竹浆纤维、丝光羊毛纤维分别按照混纺比为30/70、35/65、50/50、65/35、70/30成功开发出7.28 tex×2环锭纱。同时,针对2种纤维的规格参数和性能特点,设计合理的工艺路线及各工序的工艺参数。通过对混纺纱强力、伸长率、耐磨性及毛羽的测试,结果表明:竹浆纤维和丝光羊毛混纺具有可纺性,所设计的工艺路线及参数合理,纱线性能优良。随着竹浆纤维含量增大,纱线强力及伸长率随之增大,当丝光羊毛含量大于50%时,耐磨次数显著增加且毛羽量减少,测试结果可供纺织厂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别介绍了竹浆纤维和丝光羊毛纤维的基本性能,采用竹浆纤维、丝光羊毛纤维分别按照混纺比为30/70、35/65、50/50、65/35、70/30成功开发出7.28 tex×2环锭纱。同时,针对2种纤维的规格参数和性能特点,设计合理的工艺路线及各工序的工艺参数。通过对混纺纱强力、伸长率、耐磨性及毛羽的测试,结果表明:竹浆纤维和丝光羊毛混纺具有可纺性,所设计的工艺路线及参数合理,纱线性能优良。随着竹浆纤维含量增大,纱线强力及伸长率随之增大,当丝光羊毛含量大于50%时,耐磨次数显著增加且毛羽量减少,测试结果可供纺织厂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14.8 tex腈纶/Modal,羊毛(60/30/10)赛络纱为例,介绍了几种纤维的性能特点,探讨了在棉纺设备上生产腈纶/Modal/羊毛赛络纱工艺方案及在清、梳、并、粗、细、络筒等各工序的加工特点和工艺措施.羊毛和腈纶纤维需要进行预处理,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各工序要选择合适的温湿度,各部速度以偏低掌握为宜.采用羊毛、腈纶、Modal纤维制成的混纺纱线和织物,3种纤维优势互补,各种功能得以发挥,有独特的性能和风格.  相似文献   

11.
探讨精梳牦牛绒棉混纺针织纱的纺制工艺。简述了原色与脱色牦牛绒纤维结构和性能。利用毛纺和棉纺设备相结合的方法,将牦牛绒制成精梳牦牛绒条与精梳棉进行条混。通过各工序关键工艺参数的优选,成功纺制出混纺比为70/30、50/50、30/70的精梳牦牛绒/棉18.22tex赛络集聚针织纱;分析了混纺比对成纱性能的影响;通过切片观察纱线结构,指出牦牛绒纤维更趋向于纱体外围分布,纱体整体呈现牦牛绒包裹棉的结构。认为:随着牦牛绒纤维占比的减少,混纺纱各项性能指标均得到逐步优化。  相似文献   

12.
采用环锭赛络纺纱工艺,通过不同色纤维的混纺比例优选达到不同花灰效果与色泽效应,纺制细特赛络纺粘胶精品纱线。通过工艺优化、器材选型、设备调整和生产管理等措施,解决清花工序的粘卷、纤维损伤、短绒和棉结等问题,纺出的纱光泽好、悬垂滑爽、吸湿性优、不产生静电和风格新颖。  相似文献   

13.
乌拉草纤维具有优良的保暖性、抑菌性、吸湿性等性能,但其力学性能及纺纱过程中纤维间抱合力差等问题阻碍了乌拉草纤维纺织品的开发。通过优化赛络菲尔纺工艺纺制了乌拉草/棉/维纶混纺纱线,并在电脑横机上编织针织物。试验测试了乌拉草/棉/维纶混纺针织物退维前后的厚度、耐磨性、顶破性、抑菌性和保暖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退维处理后,乌拉草/棉/维纶混纺针织物厚度变小,耐磨性变差,顶破强力变小,保暖性变好,与纯棉织物相比具有良好的抑菌性。  相似文献   

14.
探讨兔毛/棉80/20 14.3tex赛络集聚纱及其织物的工艺设计要点。对原料性能进行分析确定混纺比,通过对兔毛有效的预处理,提高混纺纱可纺性;合理设置和毛机工艺参数,采用缓和梳理,并条工序以防缠防堵、提高纤维伸直度和稳定条干水平为重点,粗纱采用三罗拉双短胶圈牵伸形式,适当提高粗纱的回潮率;通过后纺、织造等一整套工艺路线和技术参数的优选,成功纺制出兔毛/棉80/20 14.3tex赛络集聚纱。认为:兔毛混纺纱生产过程中,温湿度对纺纱过程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探讨传统环锭纺、集聚纺、赛络纺、集聚赛络纺、喷气涡流纺的成纱机理以及纱线耐磨性能。用这5种方法纺100%新疆长绒棉精梳11.6tex纱。对比测试了纱线的条干、毛羽、强力和耐磨性。结果表明:集聚赛络纱的各项质量指标和耐磨性均优于其他纺纱。虽然喷气涡流纱的强力和条干不如传统环锭纱,但是耐磨性和毛羽比传统环锭纱好。认为:在集聚纺、赛络纺、集聚赛络纺这样一些环锭纺纱新技术的纺纱过程中,集聚和并合作用都能提高纱线的耐磨性,集聚程度对纱线的耐磨性影响较大,并合作用相对较小。两种同时采用时,改善耐磨性的效果最好。同原料同号棉纱,其耐磨性与条干、强力、毛羽等性能呈现一定的相关关系,条干好、强力高、毛羽少的纱线耐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纺纱方式对竹浆纤维混纺纱线性能的影响,采用竹浆纤维、棉纤维、涤纶纤维与粘胶纤维进行混纺,混纺比例为15/40/30/15。通过对竹浆纤维混纺纱线的条干均匀度、毛羽、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性能进行测试分析,探究了纺纱方式对成纱性能产生影响的原因。结果表明:由于转杯纺、赛络纺、环锭纺、赛络紧密纺、普通紧密纺纺纱方式不同,其不同的成纱结构特点影响了纱线的内在性能。环锭纱适宜生产强力要求较高的产品,紧密纱综合性能较好,赛络纱具有良好的外观特征,转杯纱的条干CV值优于环锭纱,赛络紧密纺的成纱毛羽最低。  相似文献   

17.
设计开发了采用赛络菲尔纺和环锭纺8个品种的涤/棉/麻混纺纱线。通过研究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赛络菲尔纺纱线性能较为稳定,出现强力弱节概率小,纱线的毛羽情况较优于环锭纺纱;随着大麻纤维含量的增加,纱线的强力、条干、毛羽、纱疵等综合性能呈下降趋势。当大麻纤维含量从10%增加到15%时,纱线各指标变化平稳;当大麻纤维含量增加到20%时,纱线的成纱质量较好,但纱疵的增多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探讨棉/罗布麻72/28 18.3tex赛络集聚纱的生产工艺及其纱线特点。罗布麻纤维预处理后与扯松的精梳长绒棉条混和后再经清梳联成条,罗布麻与棉混和条预并后经过三道并条制成熟条。分析了罗布麻纤维的性能特点、前处理工艺、纺纱工艺流程,制定了合理的工艺参数;分析了棉罗布麻混纺纱内纤维径向转移特性。指出:合理的参数配置可提高罗布麻纤维的可纺性能,使成纱质量达到要求;纺纱过程中罗布麻纤维易向纱线内部转移,棉纤维易向纱线外部转移。认为:棉罗布麻混纺织物具有优良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19.
半精纺针织纱线根据用途可分为横机用纱和圆机用纱.传统的半精纺纱线一直是横机用纱.主要用于毛衫生产.纱支相对较粗,且为股线。圆机用纱线纱支相对较细,强力要求相对较高。传统圆机用纱.产品以棉、化纤及新型纤维素纤维为主:而随着半精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去年以来,毛纺厂开发了以羊绒、丝光羊毛、绢丝等为主的用于针织圆机生产的混纺纱线品种,迎合了市场对羊绒和绢丝混纺圆机用纱的要求,丰富了传统圆机产品品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别选用环锭纺、赛络纺、赛络紧密纺纺纱工艺,制备了同等纱支的仪纶~(TM)纯纺、仪纶~(TM)/棉(65/35)混纺针织纱线及其纬平针织物,对比测试了纱线性能及其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纺纱工艺的仪纶~(TM)针织纱线总体性能相似,赛络紧密纺纱线纱体结构更均匀;赛络纺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较环锭纺织物高0.5级,赛络紧密纺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明显好于环锭纺织物;混纺织物的抗起毛起球等级和起球粒数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