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墨西哥湾密西西比冲积扇褶皱带的构造地质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墨西哥湾北部新生代地层中以生长断层和盐变形形式出现的张性构造是地质文献中的常见主题。但是,深墨西哥湾的北部和西部则以三个大的新生代褶皱带为特征,其水深都大于1500m(图1,2)。从东到西,它们分别为密西西比冲积扇褶皱带,佩尔迪多褶皱带和墨西哥海脊褶皱带。这三个褶皱带代表了在墨西哥湾北部和西部整个张性领域中发育的局部下倾收缩构造。它们形成于不同的年代,并且具有不同的构造类型,局部受变形地层差异性的  相似文献   

2.
博格达山前褶皱带的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博格达山前褶皱带是我国最复杂、最雄伟的山前构造单元之一。作者从彩红外航摄照片的解译入手,结合对露头的观察和近年大量勘探资料的利用,重新研究了博格达山前地区的构造,订正和描述了这个以大型带状复式背向斜和叠瓦状断裂伴生的弧状构造系统;探讨了形成机制;指出这里发育的只是大型逆掩断裂,不是推覆体;燕山期的构造特别强烈的根本原因是山前坳陷没有固化基底;博格达山前坳陷是直接继承海西地槽的晚期坳陷渐进演变而成的,故是一种新类型。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南缘褶皱-冲断带的构造变换带特征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研究区的横向构造变换带根据其对区域构造分段作用的规模分为3个级别,分别控制了相邻区块的构造-沉积演化和构造线展布、构造样式与变形程度的差异;纵向变换带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主逆冲断层和背斜系斜列分布、逆冲位移纵向斜列传递;构造变换带形成的主控因素主要与基底构造、先存构造、滑脱断层在走向和倾向上沿多层次滑脱的转变、沉积相和岩性差异以及挤压力的作用方式等有关;它的纵向分带、横向分段作用,控制了褶皱-冲断带不同区带、区段的变形样式,从而控制了油气勘探的有利构造分布。  相似文献   

4.
南天山库车褶皱冲断带的伸展构造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为利于库车地区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对该区构造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认识。通常认为,自渐新世晚期至今,南天山库车地区一直处于南北向挤压构造环境。但实地考察发现,新生界地层不仅被推覆构造卷入,而且亦有受到南北向拉张构造的改造,发育有5种伸展构造:挤缩地质体后部的块断伸展构造(块断构造)、挤缩地质体的反向伸展构造(反向正断层)、挤缩地质体的横向伸展构造(横向正断层)、挤缩地质体的反转伸展构造(负反转构造)、挤缩地质体隆起部的裂陷伸展构造(正地堑)。收缩与拉伸构造的关系表现为,在同一地段,早时挤缩褶冲,后时伸展块断,先后复合;在同一时段,前缘挤缩冲断,后缘伸展正断,前后并列。南天山构造地貌景观表明,通常被否定的我国西北地区含油气盆地的伸展构造是实在的,且与推覆构造相随相伴,这对于该区推覆构造控气与伸展构造调气的分析评价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6.
润滑油添加剂间相互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红外光谱研究了数种添加剂调合时的化学特性键变化;用电子显微镜观测了几种单剂、二元、三元和四元复合剂的胶团结构变化,用模拟台架评定验证了数种添加剂调合后剂间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润滑油添加剂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付兴国 《润滑油》1995,10(2):31-34,50
以电导法、染料增溶法研究了金属清净剂烷基水扬酸盐、无灰分散剂丁二酰亚胺及抗氧抗腐剂ZDDP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水杨酸盐与ZDDP之间相互作用较弱;丁二酰亚胺与水杨酸盐及ZDDP间存在较强相互作用,且均在质量比为4:1时达到最大,表现为协同效应;而金属清净剂水杨酸盐与磺酸盐之间存在极强相互作用,引起胶体结构的破坏,表现为对抗效应。  相似文献   

8.
发动机油通常含有多种添加剂,象清净分散剂、抗磨剂、抗氧剂、粘度指数改进剂、防锈剂和摩擦改进剂等。但它们在曲轴箱中如何发生作用,尚未充分搞清。为弄清发动机油性能的复杂机理,第一步研究了添加剂在二元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发  相似文献   

9.
松潘-甘孜褶皱带的深部地壳构造特征及油气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松潘-甘孜褶皱带一直是地球科学家关注的一个焦点。近年来,石油地质学家也对它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根据地震测深、重、磁、电等的探查,发现该褶皱带深部有一低速高导层,而对大火成岩省一峨眉玄武岩喷溢-地幔柱的认识深化均表明,四川松潘-甘孜褶皱带是可望获得油气勘探突破的靶区,重要的是断裂构造、圈闭、储集层的耦合与优化。  相似文献   

10.
柴油机油添加剂间相互作用及活塞清净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庆500SN为基础油,以30号CC级柴油机油为基本体系,对T203、T106、T154和Paranox52四种添加剂在基础油中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同时对1-H2台架试验的废油及试验后的活塞表面的沉积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属盐类的生成是导致活塞沉积物增加的重要因素;活塞表面沉积物中主要由硫酸盐、羧酸盐及碳酸钙构成,而与之相比,成漆板表面的沉积物中碳酸钙偏多,这可能是成漆板试验与台架结果不太相符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西部喀什凹陷褶皱冲断带的构造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喀什凹陷南部和北部分别发育西昆仑北缘褶皱冲断带和南天山南缘褶皱冲断带,它们具有不同的构造特征。南天山南缘褶皱冲断带南北分带,东西分段,东段变形一般强于西段,同时还受到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的影响。西昆仑北缘褶皱冲断带受到帕米尔弧的影响较大,造山带内部的蛇绿混杂岩已被卷入冲断带,冲断带中的许多地层已经倒转,此外还发育规模较大的乌帕尔-膘尔托阔依背驮盆地。两个褶皱冲断带内部前中生界差异较大,中生界以上的差异逐渐减小,表明喀什凹陷中生代以来才成为一个统一的沉积单元。两个褶皱冲断带中的地层不整合并非严格一一对应,西昆仑北缘褶皱冲断带中的地层不整合多于南天山南缘褶皱冲断带,而且层位偏低,表明西昆仑北缘褶皱冲断带的发育时间稍早于南天山南缘褶皱冲断带,而且冲断活动也强于南天山南缘褶皱冲断带。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褶皱带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建议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褶皱带地处欧亚大陆腹地,随欧亚大陆的增生而经历了元古代以来的多次构造旋回及多幕次的构造运动,其中喜马拉雅期的陆内造山作用使天山两侧、昆仑山北侧等中西部前陆冲断褶皱带最终定型。独特的构造背景和演化历史决定了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褶皱带主要发育以三叠系、侏罗系煤系和泥质岩为主的陆相烃源岩;长期的生排烃历史和晚期定型的构造圈闭决定了其多期成藏、晚期为主的成藏特征;而后期保存条件好、优质盖层发育的区带为油气成藏的有利地区。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褶皱带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勘探上既要借鉴国外相似领域的勘探经验,更应加强中国前陆冲断褶皱带油气成藏条件、成藏特征的理论探索和相应的配套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13.
润滑油清净剂间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电导法、分子量法及傅立叶红外定量法研究了磺酸盐与水杨酸盐共存沉淀过程,阐述了其相互作用机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结果表明,磺酸盐与水杨酸盐共存时,其中表面活性剂胶束进行了重新排列组合,形成了一种聚集数少且更稳定的混合胶束,使含碳酸盐胶团(即载荷胶团)表面失去部分表面活性剂,屏蔽稳定作用被削弱,在重力作用下沉降、聚集形成共沉淀。加入表面活性剂B后合成的新型水杨酸盐或磺酸盐与原磺酸盐或水杨酸盐复合后无  相似文献   

14.
内燃机油添加剂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国外对润滑油添加剂间作用的研究概况;一些摩擦改进剂、极压剂、抗化氧剂和清净分散剂对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盐(ZDDP)的抗磨性及分解特性的影响;清净分散剂间的相互作用等。  相似文献   

15.
主要通过对晚工及中生代地层的岩石组合、岩相及构造牲的分析,认为浙西北地区直到早三叠世仍为一倾向东南的被动大陆边缘,中三叠世到白垩纪主要发育前陆磨拉石沉积;板块碰撞始于旱三叠世晚期,逆冲推覆冲席为浙西北地区的主要构造形式,推覆方向自南东向北西。浙西北地区残存的晚古生代地层中油气显示比较普遍,表明该区有一定油气探前景。该区晚古生代海相地层中的3套生储盖组合相互配套,其中油源岩在早、中侏罗世进入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6.
巴布亚—新几内亚褶皱带地震数据质量的重要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的互嵌构造样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经过露头资料和钻井资料标定的地震剖面解释之后,发现在库车前陆皱冲断带库姆格列木背斜下面存在一种特殊的断层结构,致使新老地层互相嵌入,形成互嵌构造。本文依据褶皱冲断带的构造理论及盐岩的流变机制。并运用平衡剖面的观点,对互嵌构造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同时给出了与互嵌构造有关的断层平面组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深入理解涂层和阴极保护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运行管道的腐蚀控制方面,目前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在涂层和阴极保护间的相互作用上未得到广泛认识和深入理解;二是用于监测阴极保护并依此判断管道涂层状况和腐蚀的常用方法缺乏精确和灵敏的测量手段,而这两个问题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文章对此全面系统叙述了与阴极保护产生相互作用的有关问题,包括涂层吸潮、缺陷分布状态、涂层老化、无机和有机涂层、保护电流流向、涂层缺陷和阴极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机  相似文献   

19.
复合驱中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驱中聚合物的作用在增加水的粘度和降低水的相渗透率,通过降低水的流度提高波及系数;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主要在将油水界面张力降至超低,通过增加毛管数提高驱油效率\;碱的作用在于与原油中酸性组分反应,生成表面活性物质起作用。这些组分在一起时,相互间有协同效应,也有负面效应,影响驱油效果。本文拟就有关问题作一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宋新旺  祝仰文  郭淑凤  郭勇  王帅 《石油化工》2014,43(9):1031-1034
采用不同碳链的磺酸盐类和甜菜碱类表面活性剂与疏水缔合聚合物(HAWP)形成复配表面活性剂,研究了复配表面活性剂的黏度、界面活性及相互作用力。实验结果表明,HAWP/磺酸盐类复配表面活性剂随磺酸盐取代基碳链的增长,黏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HAWP/甜菜碱类复配表面活性剂的黏度均较小,但HAWP/十八烷基甜菜碱复配表面活性剂的黏度较大。HAWP/磺酸盐类复配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降低,但HAWP/甜菜碱类复配表面活性剂对界面活性无明显影响。随取代基碳链的增长,HAWP/磺酸盐类复配表面活性剂的焓变先减小后增大,而HAWP/甜菜碱类复配表面活性剂的焓变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