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宁夏引黄灌区适宜生态需水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合理配置有限的水资源,在充分掌握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宁夏引黄灌区非农地(荒地)、湖泊湿地、人工防护林、城市以及地质的适宜需水量采用相应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并汇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现状条件下,平水年份(降水频率50%)灌区周边的适宜生态需水量为 11.12亿m3,枯水年份(降水频率75%)灌区周边的适宜生态需水量为12.72亿m3,该成果可为灌区基于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结合太子河上游南甸和本溪两个水文站建站以来天然来水量数据,分别按照保证率为45%(丰水期)、75%(枯水期)、55%(平水期),采用水文学方法对太子河上游适宜生态需水进行计算,并结合Tennant法对其生态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太子河上游两站适宜生态需水量分别为91.9亿m3和50.7亿m3.  相似文献   

3.
扎龙湿地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湿地的水文情势与湿地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及演替,提出在确定湿地的中心区及活动区的基础上计算湿地最小生态需水及适宜生态需水的计算方法。并以扎龙湿地为例,通过ArcGis9.0对DEM数据插值计算,利用1956-2000年45年月降水蒸发资料及遥感影像解译资料,得出扎龙湿地最小生态需水量为1.06亿m^3,估算出适宜生态需水量为2.34亿m^3。这对于扎龙湿地的生态安全管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根据鄱阳湖水位频变的实际情况,以星子站水位为例,利用生态水文法对鄱阳湖湿地的适宜生态需水位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1953—1973年、1956—2000年、2006—2010年期间鄱阳湖水位和一些代表物种如白鹤和芦苇的生长、分布及变化规律,表明(1)针对鄱阳湖湿地水位剧烈变化的特征,将适宜水位分为枯水期和丰水期两个时段进行研究更为合理;(2)在丰水期以12~15 m作为适宜水位,枯水期以11~14 m作为适宜水位,作为关键时段的4月和10月适宜水位一定要得到保证;(3)水位条件变化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鄱阳湖湿地植物的带状分布,但水位变化直接决定各种物种的数量及生物量.  相似文献   

6.
额济纳绿洲植被生态需水及其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需水是当前水问题的一个研究热点,对于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内陆干旱区,这一研究尤为紧迫。以额济纳绿洲为例,依据GIS技术进行生态分区并且采用阿维里扬诺夫估算方法,对其1998年和2004年的生态需水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当植被生态系统结构发生变化时,其相应的需水量也发生变化,额济纳绿洲植被1998年和2004年的最低生态需水量分别为5.8494×108m3和5.9083×108m3。不同时期生态需水的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对科学制定生态恢复方案和水量分配方案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宁夏中南部干旱区林草植被生态需水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中南部干旱区域由北至南的8县(区)为研究对象,估算了区域植被潜在蒸散量以及降水消耗性植被的生态需水量,分析了植被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和植被生态需水与降水平衡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而讨论了降水消耗性植被生态需水与水资源量关系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7月植被潜在蒸散量呈逐月递增的趋势,8—12月呈逐月下降趋势,植被潜在蒸散量空间分布总体趋势为由北向南逐渐减小;中部干旱带生态缺水较南部山区严重,缺水最严重的是盐池县,而位于最南端的泾源县植被生态需水在整个生长季均处于盈余状态;位于中部干旱带的盐池县、同心县、海原县以及南部山区较为干旱的原州区、西吉县、彭阳县存在一定量的水资源无效蒸发量,为区域植被建设留有适当空间,位于南部山区降水相对丰富的隆德县、泾源县增加林草植被种植面积的空间更大。  相似文献   

8.
生态需水研究需要厘清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论述生态需水具有客观性的基础上,讨论并界定了生态需水的内涵.生态需水是指维持特定时空范围内生态健康发展、实现特定生态目标所需的水量.生态健康是指一个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生态健康标准是一个人类标准.生态需水是一个涉及人类价值观的概念,生态系统处于健康状态的需水量应该是一个范围,而非一个固定的数值.生态需水因系统内外因子的变化而不同,生态需水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调控水资源来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  相似文献   

9.
流域生态用水与需水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流域生态用水与需水研究对流域水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水量平衡原理,提出计算不同频率流域生态用水与需水方法,并以海河流域为例,计算了不同保证率时的生态用水量与需水量,主要结论为,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理论是研究流域生态需水的基本原理;生态用水等于水资源总量减去生活生产耗水量;根据不同水资源条件下年生态需水量进行生态配水。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禹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满足河湖生态用水需求,本文采用Tennant法计算徒骇河流域禹城段、赵牛新河、老赵牛河、人工湿地生态基流需水量。根据计算的生态需水量,分别对赵牛新河、老赵牛河及重要湿地进行了生态用水配置。  相似文献   

11.
宁夏引黄灌区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农业耗水占据了绝大部分引黄耗水量。本文在以引黄水量为主要灌溉水源、适量采用开采地下水作为补充的基础上,对整个灌区采用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灌溉的节水效益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井渠双灌现状年引黄灌区十县市可减少渠首引水量1.53×108m3,减少损失水量将达到0.68×108m3。对2010年的预测结果表明,可减少田间引黄灌溉用水量1.95×108m3,减少渠首引黄水量为3.48×108m3,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损失水量为1.54×108m3,具有显著的节水效益。  相似文献   

12.
黄河河口鱼类春季生态需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河口鱼类春季生态需水主要满足河道淡水鱼类栖息地及产卵场、河道洄游鱼类上溯通道和近海洄游鱼类低盐产卵场需求。综合考虑鱼类生活习性,径流传播以及与近海淡咸水混合时间和小浪底水库运行以来月均流量特征,鱼类需水应重点关注3—5月。依据河道淡水鱼类和洄游鱼类的生活习性,从洄游通道的全程连续性出发,需要的低流量为240 m~3/s。结合自然时期流量脉冲特征,每年需要一次4月中旬持续8 d的峰值为890 m~3/s的流量脉冲;在此条件下,春季入海径流量为21.6亿m~3,已满足近海洄游鱼类低盐产卵环境要求的21亿m~3冲淡水量。小浪底水库运行以来,平均春季径流量已达到21亿m~3。通过优化年内或年际调度模式,满足鱼类春季生态需水具有很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秋浇是内蒙古引黄灌区一种传统的洗盐压碱灌溉制度,秋浇用水量是灌区一年中灌水量最大的一次。以典型试验资料为依据,通过对不同秋浇定额灌溉条件下春播前土壤水盐条件、土壤的脱盐效果和增水效果的对比分析,研究提出内蒙古引黄灌区基于节水的适宜秋浇定额为1 500 m3/hm2。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水资源紧缺矛盾非常突出,为实现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沿黄地区社会经济,必须解决水资源问题。水资源合理配置、优化调度,已成为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为能有效地进行水资源实时调度,有必要对引黄水量实时监测可行性进行研究。本文在对内蒙古河套灌区实测径流量、引黄水量的变化和特点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引黄水量实时监测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就存在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牛夏  王启优 《人民长江》2016,47(22):21-25
采用Tennant法、近10 a最枯月实测径流量法、90%保证率法、月年保证率法分别计算了疏勒河流域的生态基流;对敏感生态需水(包括河流湿地生态需水、湖泊生态需水、重要水生生物生态需水),采用流域典型区进行计算。疏勒河流域生态需水即为其生态基流与敏感生态需水之和。在对上述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90%的保证率法即为疏勒河流域生态基流比较合适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该河流域生态基流的所需水量为河流90%保证率下的最枯月平均流量的23%,河流的湿地生态需水量为6.40亿m~3,湖泊生态需水量为0.14亿m~3,重要水生生物的生态需水量为0.23亿m~3。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得出疏勒河流域的生态需水量为6.77亿m~3。据此确定了疏勒河流域水生态红线和生态特征流量值,可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及水生态红线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黄河上游宁蒙灌区近50年气温、降水资料,分析揭示了气候干暖化的趋势,根据气温、降水和灌溉面积与耗水量的关系,建立了气候因素和灌溉面积等其他因素与耗水量的关系式,计算分析了近20年气候因素和其他因素变化对灌溉耗水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立新  田军仓 《人民长江》2011,42(13):95-97
为提高宁夏黄河北干渠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灌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基于可持续发展思路,采用多目标线性规划分析方法,以节水灌溉技术、水资源系统工程优化技术、数据库技术、数学函数计算模型为手段,以Visualbasic6.0及其计算插件matrix为主要工具,以经济、环境和社会的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基于该模型计算出了各规划年的可供水量及需水量,并制定了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结果表明,该方案水资源配置合理,可满足该灌区规划年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可确保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安全的干旱区绿洲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绿洲生态安全的科学内涵出发,提出用于维护干旱区绿洲生态安全的3项指标,即适宜的绿洲规模、适宜的耕地面积和适宜的地下水位值。同时指出适宜的绿洲规模不仅是指面积指标,也应反映绿洲植被盖度指标。以民勤绿洲为研究区域,计算得出基于适宜绿洲规模的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生态需水量为1.27×108m3;基于适宜耕地面积的地下水入渗补给量为0.3234×108m3;基于适宜地下水位值的地下水位恢复的生态需水量,即人工补给回灌量为0.1892×108m3;最后得出基于生态安全的绿洲生态总需水量为1.46×108m3。这可为今后研究区生态恢复和治理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摘要:通过对干旱区绿洲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干旱区绿洲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宜的生态结构和规模,研究绿洲的生态安全问题,必须首要考虑保持绿洲的基本生态稳定和平衡。进而从绿洲生态安全的科学内涵出发,提出了维护干旱区绿洲生态安全可以定义为维护适宜的绿洲规模、适宜的耕地面积、适宜的地下水位值3项指标的观点,以这3项适宜指标为基础计算的生态需水量符合绿洲的安全发展需要。同时指出适宜的绿洲规模不仅是指面积指标,也应反映绿洲植被盖度指标。最后,以民勤绿洲为研究区域,得出基于适宜绿洲规模的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生态需水量为1.27×108m3;基于适宜耕地面积的地下水入渗补给量为0.3234×108m3(此项值不计入总生态需水量之中,但要计算其值);基于适宜地下水位值的地下水位恢复的生态需水量(人工补给回灌量)为0.1892×108m3。基于生态安全的绿洲生态总需水量为1.46×108m3。不仅符合民勤绿洲的生态需水实际,而且对今后研究区生态恢复和治理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