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工业生产消耗了大量矿产资源,而资源的开采过程中占用了大量的森林以及居民用地,为此提出鄂西北地区矿山生态修复植被适应性研究。依据矿区遥感图像信息表示的实际地物,对地物信息进行提取,采用机器学习法完成植被覆盖数据的自动"学习",对不同区域植被覆盖样本进行获取,更新矿区生态修复情况数据。根据矿区实际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生态修复措施,种植植被前需对选用种类进行调查,选择合适的种植品种,以保证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矿区的生态环境恢复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是防止矿山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一项重大举措。本文从矿山生态修复的方法与工程措施两方面,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主要包括矿山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植被的恢复、土壤的生物修复等方面,并对矿山生态修复中的矿山的生态恢复、尾矿库的恢复、煤矸石的生态恢复、排土场的复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总结了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改善策略,从而有效地恢复矿区生态环境,实现矿山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川西南历史遗留废弃露天采石场矿山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以下两种:一是露天剥离开采使得矿区大部分地表植被破坏,基岩裸露,造成土地损毁、压占土地、植被景观破坏,并诱发形成地质灾害隐患;二是采矿生产过程中产生废弃土石料堆场等多位于山间冲沟内,矿渣顺沟堆放,遗留的废渣易形成泥石流。在矿山生态修复勘查工作基础上,结合矿山生态环境现状,对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评估;结合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类型、分布特征及影响程度、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结果,进行矿山生态修复。文章以川西南历史遗留废弃露天采石场矿山为例,分析其生态环境现状与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改善矿区自然生态环境,促进自然环境承载力提升,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以湖南某锑煤矿区为例,在遵循因地制宜、生态修复和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下,首先分析废弃矿区存在的地质及生态环境问题,再结合区域自然条件提出针对性的生态修复措施,并进行了综合治理工程。旨在为废弃矿山修复提供技术支撑,对矿山修复区域生态环境,改善矿区人居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有色金属种类与产量众多,有色金属矿区的土壤普遍存在重金属污染状况。介绍了有色金属矿区重金属污染的来源,重点对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不同修复技术进行了阐述,客土法、换土法、玻璃固定化、热脱附技术适合小范围内的土壤修复。土壤淋洗、化学稳定化修复效率较快,但因为要外加药剂,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相比于物理化学修复,生物修复更加具有经济性环保性,适合用于工程上大规模的修复,有利于矿区生态长久地发展。同时对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有色金属矿区土壤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已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是适应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遵循自然规律,破解矿区生态保护修复难题的重要举措。根据矿区所在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态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地质背景、社会经济状况、主要生态问题等因素,确定生态修复方向。同时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矿种、不同开采方式的各类矿山,需采用不同的生态修复技术方法。以挖岭采石场生态问题为例,提出了露天采石场矿山生态修复监管验收、地质安全隐患消除、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配套工程、监测管护等方面的技术措施,从而实现矿山生态的恢复,推动矿山生态健康发展,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矿产资源的开发导致了矿区环境的剧烈变化,直接影响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高光谱遥感因其分辨率精细、图谱合一解决了传统遥感只能识别地物大类的问题,被广泛应用于矿区环境监测。许多学者在矿区环境高光谱遥感监测中均取得一定的成果,因此,文中在梳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内外矿区高光谱遥感研究现状,对研究数据的优缺点进行了整理总结,归纳了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植被理化参数反演、土壤重金属含量反演、水污染识别及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对矿区高光谱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矿区高光谱机理研究仍需提升,地面实测数据与无人机数据、卫星数据等多尺度空天地协同监测与智能感知体系的建立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舒玲  徐怡然 《山西冶金》2022,(9):5-7+29
对矿区铅锌矿进行了研究,完成了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尾砂库综合治理、重金属废渣治理、饮用水源保护与安全饮水改造等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同时研究了矿区土壤铅锌镉铜元素含量及赋存形态特征,评价其生物有效性、可迁移性,对受损土壤安全利用和治理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矿业开采的活动日益频繁,矿山废弃地产生的环境问题逐渐严重,因此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工作逐渐受到大家的关注。本研究以韶关大宝山地区矿山排土场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化学基质改良+植被修复模式”进行生态修复工作的区域进行对比,通过调查植被多样性,比较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以及各项理化指标的变化,评价不同修复年限后工作的长效性。结果表明:矿区修复三年后,土壤重量直径和土壤几何平均直径增加到1.3147mm、1.5847mm和0.6250mm、0.6800mm,土壤pH值提升到4.66、5.00,土壤总钾、总氮、总磷分别增加到0.4563 g·kg-1、0.4868 g·kg-1,0.16432 g·kg-1、0.1163 g·kg-1,12.4744 g·kg-1、13.9027 g·kg-1,但修复五年后,这些指标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这说明化学基质改良+植物修复的模式能改善大宝山矿区排土场状况,但长效性不足。  相似文献   

10.
矿山活动常常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危害。因此,快速检测矿山土壤中重金属的垂直分布情况变得至关重要。传统检测方法无法实现矿山土壤重金属垂直分布的快速检测,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作为一种新兴元素分析技术,在矿山土壤重金属检测领域具有显著优势。文章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搭建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检测系统,研究了土壤现场取样、检测、定量方法,实现了土壤中铅和铜等典型重金属垂直空间分布的快速检测。以河南省济源市矿山现场采集的矿区土壤样品为例,直接采集了0~60cm深度的土壤样品,并直接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与ICP-OES检测结果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对铜元素的检测平均误差为10.7%,对铅元素的检测平均误差为14.6%。研究结果为判断矿山土壤是否遭受重金属污染、污染程度以及重金属分布与浓度信息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由于复垦区域土壤中重金属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对重金属污染物进行生态修复已经迫在眉睫。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复垦区域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分布特性及生态修复研究。通过分析复垦区域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分布特性,得出重金属污染物会形成垂直分布特征,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复垦区域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采用微生物修复,对重金属污染物介质进行净化;添加还原性有机物质,利用矿化固定作用对重金属污染物进行吸附,从而实现复垦区域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2.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型产业,且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广泛,在前期大规模、大范围的采矿中,给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动力,但也造成了大量裸露的边坡,如果不加以修复,就容易出现水土流失、景观破坏和环境污染的问题。矿区边坡生态修复能够选出适宜矿区环境特点生长的优势植物,采用先进的复绿技术覆盖裸露的岩石区域,全面提高矿区边坡的环境质量,这对于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围绕矿区边坡生态修复展开思考,分析了对矿区边坡进行生态修复的重要价值,阐述了在修复过程中植物选择的基本原则,立足实际情况提出技术实施的方案,包括重塑边坡区域的植被环境,提高复绿功能;结合矿区及周边的环境特点,搭配植被种类;(四)分析边坡区域的综合条件,选择合理技术;动态监测绿植的生长状态,加强后期养护。以期能够进一步丰富矿区边坡生态修复的研究理论,能够为相关的边坡生态修复项目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明旭 《世界有色金属》2022,(21):154-156
本文基于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的矿山生态系统修复研究,使用文献资料法、定性研究等方法,在简单阐述国内碳排放具体发展状况的前提下,分别分析了矿山生态修复的逻辑以及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发挥的具体作用。结合目前的技术发展分析了土壤基质改良、植被修复改良、微生物生态修复三项常用于矿山生态修复中的技术类型,并在文后从生态修复工作规范标准的调整、生态修复管理机制的持续完善以及生态修复技术结合区域状况的分类使用三个方面提出了矿山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的具体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工业越来越发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但是随着对矿山的开采,矿区周边土壤出现重金属污染情况,危及人体及生态安全,为此提出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估这一课题。通过构建评估模型,评估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判断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元素以及污染范围状况;评估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积极控制重金属污染扩散,避免重金属污染对矿区周边土壤的进一步污染。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矿山开采对区域建设提供了物资保障,但也留下了危岩、地面塌陷、基岩裸露、植被覆盖率下降、扬尘等严重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为促进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建设"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京津冀地区废弃矿山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形势急切。本研究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废弃矿山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结合区域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特征,探讨了京津冀地区废弃矿山生态复垦方案,对区域矿山修复及环境改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矿山工业的发展速度也很快。但是矿山过度开采导致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日益突出,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我国主要的矿产资源修复工程中都会采用生态修复的方式,通过实施地质环境隐患治理、地形重塑、土壤重构、植被恢复等一系列措施,确保矿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恢复。本文对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探究,能够确保在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也能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赣南地区异地浸矿工艺稀土矿区植被生态修复内容和相互关系的分析,结合生态修复相关研究成果和工程经验,总结了赣南地区异地浸矿工艺稀土矿区植被生态修复主要技术路线以及重要技术环节,为赣南地区生态修复工作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的落实"三区两线"范围矿山修复、绿化工作,以王家坡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为例,分析目前遗留矿山采坑、建筑石料污染、陡立面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等问题,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特此提出解决卢氏县"三区两线"范围内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问题,采取合理修复治理措施,使周围地貌、植被和环境融为一体,有效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降低区域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率,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9.
从我国矿区现状来看,重金属的开采和检测技术需求越来越高。矿区的区域地质成矿背景、成矿构造条件、物源和热源条件对重金属开采都非常有利,在采矿过程中,可以发现在许多土壤当中,都存在着重金属超标的现象。且近年来,矿区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而且土壤中的重金属不能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而消除掉,因而会通过食物链,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对土壤重金属的检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光谱检测技术也不断提升,其在矿区土壤重金属检测方面有着较好的应用成效。本文对常用的几种矿区土壤重金属光谱检测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大量长期开采矿山受到地质条件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矿山周边生态多样性较为匮乏,影响了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矿山生态修复的意义和价值作为切入点,分析了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的主要类别与特点,并以某露天铜矿生态环境修复项目为例,分析了项目环境概况,针对尾矿固废型植生基材进行了选择与配置,进而从实际出发对矿山生态修复方案进行了规划,最后对生态修复效果进行了评价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