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7.
8.
分析了人工臭氧投加系统的不足,通过流量估计实现了基本的比值控制;根据影响臭氧投加效果的各方面因素,提出利用基于前馈-反馈结构的串级控制方法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实现了臭氧的自动投加。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深度水处理工艺出水水质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出厂水水质和应对原水突发性水质污染,越来越多的给水厂采用粉料投加技术,有针对性地投加粉末活性炭、石灰、沸石粉等.随着这些技术在国内的逐步推广使用,投加设备建设和系统控制方面的局限日益突出,详细介绍了一种自动粉料投加系统的组成、控制方法和实际效果,并提出了该系统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某水厂二氧化氯原料投加系统运行状况的考察,从设备、工艺、余二氧化氯检查、自动控制系统等4个方面,对原料投加系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提高二氧化氯发生器的运行稳定性,保证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排放标准提高及外碳源投加成本较高等影响,污水处理厂的TN指标成为运行的一大难题,智能控制系统开发及投入可以有效解决出水TN稳定达标排放等问题。通过在3万m3/d处理规模的污水厂进行工程示范,稳定运行6个月结果表明,出水TN可稳定在13 mg/L左右排放,投加成本较投入前降低10%以上;通过构建TN的预测模型曲线可以提前得到7 h后的TN值,可为运营及水质预警提供有效支撑。控制系统中设备仪表选型、关键过程仪表维护使系统的稳定运行得到保障,为进一步推广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对O3-GAC工艺中臭氧投加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滤膜法测试了不同臭氧投加量下,臭氧活性炭出水中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特性,并对其去除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 000的有机物易被臭氧氧化为C02和H2O而去除.大于10 000的大分子有机物被氧化分解为3 000~10 000的小分子有机物,这部分小分子有机物可被后续活性炭生物降解去除.增加臭氧投加量,大于30 000的有机物被氧化为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更广的小分子有机物,使大于30 000的有机物易被活性炭降解,但会使小于1 000的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降低.臭氧投加量的确定应考虑水中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7.
18.
自2005年发生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以来,应对突发性水源水质污染、保证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许多城市广泛开展了供水系统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能力建设及相关的科学研究.这些研究与应用是一项新的工作,也产生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曾先后撰文进行讨论("城市给水厂应对突发性水源水质污染技术措施的思考",给水排水,2006,32(7),7~9;"城市供水应对突发性水质污染若干技术问题的思考",给水排水,2009,32(8),1~3). 相似文献
19.
珠海水司各给水厂原采用传统的兑水稀释聚氯化铝铁原液的混凝剂投加方式,但运行结果表明混凝效果不甚理想。通过对水厂实际运行情况分析,阐述了投加兑水稀释矾液的弊端,进而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投加矾原液的方式对原有投加工艺进行了改造,改造后改善了混凝效果,出厂水浊度有了明显的降低,并减少了生产人员的劳动量。 相似文献
20.
乙苯是净水厂原水突发水质污染的高风险物质之一.通过中试研究了应对原水突发乙苯污染的应急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常规工艺难以去除水中乙苯,向原水中投加粉末活性炭(PAC)与强化常规工艺联用可有效去除水中乙苯,保证处理后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PAC与原水混合阶段是乙苯去除的主要阶段,去除率为78.9%~97.4%,强化常规工艺可进一步去除水中低浓度乙苯,颗粒活性炭滤柱作为安全余量,是水质安全保障的最后关口.基于中试结果,给出了应对原水突发乙苯污染时PAC对乙苯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