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侗锦作为侗族人民高超的传统手工艺的体现,其艺术特色充分反映着侗族的民族特色。文章在符号学视角下,从符号学的语义、语用、语构等维度对侗锦进行分析,总结其构图符号、纹样符号、色彩符号,探索其符号在新中式家具设计中的运用方式,并进行单个家具设计与家具空间氛围营造的研究,旨在为家具设计提供新的参考方式,对侗锦创新传承与保护进行思考,同时也为其他非遗文化的活化保护提供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设计符号学与云南省旅游产品设计的关系与意义。方法:通过对现有的云南省旅游产品的对比研究,指出设计符号学对云南省旅游产品设计产生的影响和对该省旅游产品符号赋予的内涵。结论:符号作为旅游产品设计的语言,在构建过程中,社会观念、消费文化、传统文化以及地域文化等方面对其都有一定的影响。设计师在设计生产实践中需要平衡环境要素与使用要素之间的关系,需要站在历史与地域的维度之上去进行设计分析。  相似文献   

3.
壮锦作为广西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是广西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代表.立足于广西特色民族文化符号壮锦,对壮锦品牌的建设路径进行分析,积极推动壮锦品牌的形象构建,通过开发壮锦文化内涵,运用品牌学理论,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壮锦文化品牌形象及文创产品,并结合当下的传播环境,合理运用互联网平台...  相似文献   

4.
以乡村旅游视角来分析传统乡村文化内容,并提出文化线索在室内设计中的组织原则与分配方式,将水沟村的乡村文化进行梳理与组织。基于设计符号学理论,从文化符号的提炼与应用策略两个方面对民宿概念性设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曹培峰 《丝网印刷》2023,(2):102-105
通过艾山民俗文化创新设计,构建乡村文化品牌形象建设,带动文化空间、民宿和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形成“品牌形象设计+空间环境设计+旅游体验设计+文创产品设计”的链条,助力乡村基础建设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鄢莉  方海  邓颖敏 《食品与机械》2020,(10):101-105
针对肇庆裹蒸粽包装存在着设计水平参差不齐、缺少对用户使用感受的重视、缺乏地域文化特色等问题,通过对用户及使用情境分析,提炼出肇庆裹蒸粽包装有良好用户体验需要、地域文化传承需要和绿色环保节能需要,再剖析肇庆地区文化具体表现形式,提炼出其地域文化符号要素,对“粽品”裹蒸粽包装进行系统性创新设计,涵盖品牌形象设计、人性化设计、绿色环保设计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随着各地文旅城市品牌形象不断创新,IP形象设计成为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有效手段。文章分析西安城市文化符号,提炼文化设计元素,进行IP形象设计实践和文创延展,对传播西安地域文化和提高城市品牌知名度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富有地域文化辨识度的“太湖三宝”品牌视觉形象,以太湖流域湖州段为例构建一个生动的品牌,将视觉形象IP作为策略,以典型的湖州地域特色水产资源——太湖三宝为设计来源,提炼表情语言、装饰符号等典型设计元素,并应用到品牌视觉形象的设计中,增强地域文化辨识度,提高设计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河南省清丰县乡村振兴政策发展下的特色菌菇种植产业为调查对象,对该地域特色农业品牌的构建做深入分析。发展特色农业的必然选择是走品牌农业的道路,通过对清丰县菌菇种植业的调研分析,挖掘地域文化特色,以设计提升产品附加价值,以孝道文化发展产业内涵,以品牌形象构筑农产品质量优势,建立清丰县菌菇种植业的孵化器,使品牌形象得以提升,从而达到"一县一业"规模化农业品牌重塑的目的,提升该地区品牌农业经济效益增长、农民收入增收,建设更富、更强、更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0.
王子健 《西部皮革》2023,(24):123-125
清代的补服是中国历史上一款极具特色的服饰,融合了两个民族的不同设计理念、象征着官场上森严的等级制度和民族文化的多元性。文章将从符号学二元结构论的角度出发,从色彩、造型、材质和纹样等几个层面分析研究清代补服作为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作用,以此体现民族文化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苏州丝织业发达,丝织品是极具当地特色的产品,也是馈赠佳品。“吴韵丝语”品牌把特色丝织品和礼品设计相结合,融合传统技艺和现代设计。本文探讨了“吴韵丝语”品牌的构建策略,分析了现代礼品的概况和苏州丝绸产品的现状,主要围绕品牌定位、标志构建、地域文化构建、产品体系构建等几方面阐述了“吴韵丝语”品牌构建过程。同时,在品牌构建中将传统技艺和现代设计相融合,既为产品注入传统文化特色,也实现了了苏州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探讨了中国服装品牌与本土手工艺跨界联名合作的文化认同现象,以及这种合作对于品牌形象塑造、文化传承以及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影响。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多个成功案例,文章探究了传统手工艺在品牌跨界联名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乡村酒店的视觉形象设计不但要考虑经济效益,而且更要强调地域生态效益。乡村酒店的的品牌形象打造不仅需要把握酒店的服务功能,而且还需要从视觉设计角度强化其形象特征。因此,乡村酒店的建筑视觉符号设计和VI视觉识别系统等视觉形象设计应强调其自身的独特性,遵循与地域生态协调、凸显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与强调休闲娱乐的参与性原则,给消费者以深刻的视觉体验,才有利于酒店的品牌形象传播。  相似文献   

14.
研究赣剧《牡丹亭》中的抚州地域文化、风俗、风貌背景,分析并提炼抚州“戏曲”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城市文化设计符号元素,为增强抚州文化软实力,打造以“戏曲”为主题的城市文创品牌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品牌赛事作为广州市群众体育文化符号的传播载体,是推动全民健身的有效媒介。在文化符号学视阈下,以广州群众体育品牌赛事为媒介的传播,有助于消弭全民健身运动存在的文化差异,化解群众体育特色品牌赛事的传播之困。广州市群众体育特色品牌赛事的传播为群众性体育赛事传播提供了有效范式,同时也为相关符号学理论提供可资借鉴新的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促进陕北延川非遗布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针对陕北延川布堆画的视觉符号、行为符号和精神符号,剖析陕北延川布堆文化蕴含的生命群体意识,探索陕北延川布堆画承载的黄河文化和历史文化遗存。以符号学和设计学作为理论支撑,采用文献综述法、田野调查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整理陕北延川布堆画艺术特征和审美内涵。根据皮尔斯符号学划分的图像符号、指示符号、象征符号剖析陕北延川布堆画的造型、色彩、纹样的表象特征及象征意义的表意内涵,剖析陕北延川布堆画的文化根源。研究表明陕北布堆画的视觉特征符合符号学理论构建,具备符号学赋予的内涵,符号学方法的构建为陕北布堆画的研究及设计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西固地域文化进行公共设施设计,强调地域文化对于城市历史文脉延续的重要性。从充分考虑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了解西固地域性特征着手,通过实地调研西固公共设施现状,认识到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的必要性。在对西固地域文化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之后,对西固公共设施设计进行了系统化的分析和思考,在具体设施设计过程中,需要深入挖掘西固地域文化内涵,提取地域文化符号具体运用于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上,要注重设施造型、色彩、材质等与空间环境的协调性。通过富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公共设施,营造出适合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公共活动空间,凸显出城市文化特色和城市品牌形象,从而促进西固区文化形象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8.
楚国漆器纹样优美,种类繁多,工艺精良,荆楚漆器作为民间手工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推动我国文化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的不断丰富,漆器工艺逐渐萎靡,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通过对荆楚漆器纹样的重新提炼和设计并运用到品牌包装设计中,拓展荆楚漆器纹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实践中分析和探索漆器纹样重构设计与应用方法,可以更好的彰显荆楚民间艺术特色和地域特征,提升品牌内在文化价值,更好地打造民族特色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9.
以品牌个性理论为基础,运用问卷调查和德尔菲专家法,结合城市品牌与美食的关系,构建扬州“美食之都”品牌个性测量量表,从多维度探究扬州“美食之都”的城市品牌个性。研究发现:(1)受众对扬州美食有“精致”“精美”的定位感知,但对扬州美食文化缺乏较为明晰的认知;(2)受众对扬州美食有“慢节奏”“悠闲惬意”的情感化延伸,但“文化扬州、生态扬州、精致扬州”的城市定位与美食联想关联度不高;(3)扬州“美食之都”品牌形象缺乏更具显现度的氛围和特色载体,没有为美食形象提供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城市支撑;(4)扬州“优雅精致”“温文儒雅”的城市个性深入人心,但从美食到城市的品牌个性塑造需要更为体系化的考量。  相似文献   

20.
民宿是区别于传统住宿的异质空间,它具有功能性与文化性的双重特质,且它的功能要素与文化内涵之间相互依存。其中,精神文化属性是民宿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民宿空间视觉设计的核心支撑。正因如此,民宿空间视觉设计必须结合地域文化,满足游客对民宿的功能性期待与文化体验的双重需求,以促进民宿“千宿不同面”的新发展格局。建议:从尊重传统出发,合理地保留与置换民宿建筑要素;在共性中寻找个性,依托优势资源确定民宿体验主题和视觉景观;融入当地原料和生活片段,让民宿的各个角落充满本土田园风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