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5 毫秒
1.
当下各种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媒体融合的大环境影响着传统电视文艺晚会的创作方式,其中河南卫视文艺晚会着力于开拓创新,将中华传统文化作为节目主题,营造中国传统节日独有的氛围,一改主持人串联整场晚会的老套模式,灵活融入剧情、综艺等元素,巧借媒体融合之势,运用多媒体传播,打造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品牌,突破了传统电视节目创作瓶颈的“怪圈”。本文探索融媒体时代电视文艺晚会生存和“出圈”的路径,以期为今后的电视文艺节目创作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2.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作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一员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如何在新时代新征程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本文试从涵正气、增底气、显灵气、沾烟火气这四个方面探寻当下电视节目主持人守正创新塑造气场、锻造能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1 “村村通”的发展目标是“户户通”国家广电总局在 1998年 10月提出的“2 0 0 0年基本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的战略目标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 ,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但这只是实现了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的第一步 ,仍有很多的农户没有接通村站的有线电视信号。“村村通”工程的远期目标是实现“户户通” ,这样 ,才能使绝大多数农村人口都能看到高质量的电视节目 ,听到清楚的广播。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我们还须继续努力工作 ,认真解决目前有的村级站用户太少、发展缓慢、维护管理不落实、技术水平低、经费困难等问题 ,使“村村通”工程得到巩固和…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我国对于文化发展以及传统文化传播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这也说明我国文化自信显著提升,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语文学科作为普及汉语语言文化、提高全民文化素养的重要学科,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在“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开始格外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应用,而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与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初中生弘扬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是提高初中生文化自信程度、形成爱国主义情怀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美学讲究整体性与“和合”之美,“和合”文化的传承在河南卫视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中都有体现。该系列节目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进行了重新建构,表达了“天人合一”及“和合”之美的美学观,并以“传统+科技”的形式阐述和谐之美。而兼收并蓄作为“和合”之美的一大特点,在节目中则以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形式来呈现。中国传统美学与“和合”文化的联系紧密,而“和合”文化更是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本文从传统符号重构、科技与传统融合、传统的现代式表达三个方面入手,深入剖析河南卫视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中中国传统美学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媒体深度融合的大环境对传统电视文艺晚会的创作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河南卫视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打破了传统的主持人串联模式,灵活运用剧情、综艺等元素,利用多媒体传播的优势,创造出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突破了传统电视节目创作的瓶颈,为观众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视听盛宴。本文旨在探讨融合媒体时代电视文艺晚会的发展趋势,并以“出圈”为例,为未来的电视文艺节目创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化基因是存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系统中的最深层元素, 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中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精神力量, 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栖息地和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文化自信是中国道路自信的原生因子和良田 沃土, 马克思主义是文化自信的灵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代, 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资源地位, 提出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 化转型总方针。新时代文化转型要求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积极吸收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谱写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8.
《中华好诗词》之所以在众多文化类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关键是找到了一个黄金平衡点,即诗词的典雅之美与活泼的综艺气质如何有机融合,使古雅的诗词平易近人,给娱乐的综艺注入文化的内涵.本文从后期导演的角度入手,介绍了选手自我介绍部分的VCR制作如何做到先声夺人.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辩证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根基和源泉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它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导向作用,为其提供丰富的实践内容,在这一教育过程中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继承和发展。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耦合,需要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渗透作用,加强高雅校园文化的陶冶功能,提升实践应用的锤炼作用,形成全方位、立体型教育架构。  相似文献   

10.
2013年暑假,《中华好诗词》等主打中华传统文化牌的电视节目异军突起,迅速在社会上掀起了新一轮的国学热潮.笔者以《中华好诗词》为具体研究对象,基于媒介文化传播功能理论,研究益智类电视节目的文化传播功能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年来高清电视节目源的丰富,人们纷纷把目光从普通传统电视机转向号称具有高清功能的平板电视机上。所谓“平板电视机”,现在一般公认的分为背投、等离子电视(PDP)和液晶电视(LCD—TV)。由于背投的清晰度、对比度、亮度三项主要图像性能都无法和等离子电视与液晶电视相抗衡,其前景越来越喑淡。  相似文献   

12.
《有线电视技术》2004,11(24):93-93
为进一步加强大导演“新贵版”硬盘播出产品的推广力度,从即日起睿智科信开始大导演“新贵版”硬盘播出“冬季热卖”活动,在活动期间,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国家“十二五”规划,认为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一基础两平台”,即要按“全国化”、“天地一体化”、“智能化”的思路建设国家级信息基础设施,要立足于提高人民家居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打造家居生活服务平台和先进文化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过程中实现文化传承和价值引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是培养新时代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的基础上,以“电工学”课程为例,深入挖掘课程中的人文价值,提炼传统文化的科学价值,在电工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实现人文、工程、德育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5.
杜娟 《通信世界》2003,(33):12-12
进入10月,街舞成了高校里最热门的话题,火暴的热舞场而,在全国200多所高校中轮翻上演,而令街舞空降校园、令600万大学生如此兴奋的导演就是中国移动,这个热闹非凡的活动就是“2003动感地带M—ZONE中国大学生街舞挑战赛”。怍为中国移动推出的第一个客户细分品牌.“动感地带”目标直指青年时尚族一群,代表着时尚、探索、特立独行这些最流行的元素。“动感地带”的推出,立刻受到年轻人的追捧,而中国移动的这一成功营销被业内认为是电信业进入品牌竞争时代  相似文献   

16.
杨定成 《中国新通信》2023,(17):161-163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应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丞需创新教学方式以适应社会发展。本文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阐述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并将课程思政融入其中,以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对新时期的新闻宣传思想战线要求是“三贴近”,而电视新闻节目的新闻价值也体现在“三贴近”,想要扩大新闻的影响力,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做新闻时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只有这样的电视节目,群众才喜欢看,节目才会受广大观众的青睐。  相似文献   

18.
《电视技术》2008,32(7)
今年年底前,河南省将完成3911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的“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使当地农民群众能够收听收看到包括中央和省的4套以上广播节目和8套以上电视节目;同时,还将确保无线覆盖地区农民群众能够收听收看到4套广播节目和4套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9.
蔡杰 《中国新通信》2024,(1):127-129
在文化发展过程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始终屹立不倒,其在对外交流活动中的形式、层次、主题体现也越发多样,代表的不仅仅是时代变迁的烙印,更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精神指引与价值导向。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更好地将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是每一位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文首先阐述了互联网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意义,客观分析了在互联网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重点提出了互联网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创新路径与方法。希望可以更好地把握时代发展的优势与特点,切实提高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并真正提高我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村村通”广播电视于1999年1月1日使用鑫诺一号卫星Ku波段2A转发器启动CBTV直播平台。采用数字压缩(MPEG-2/DV标准)传送中央8套电视节目和8套广播电台节目的“村村通”第一期建设工程已顺利完成,使分布在14个省、区、市国家级贫困线的1万个广播电视盲乡、盲村能及时地收看和收听电视和广播,结束了这些地方从未看到电视的历史。目前“村村通”第二期工程已相继启动,并于1999年10月1日国庆50周年大庆时正式试播。“村村通”的观众可以收看收听到39套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