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然而,由于规划、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弃水弃光弃风"问题十分突出,2016年、2017年"三弃"总电量均超过1 000亿kW·h。通过多种可再生能源互补发电,能够实现不同能源类型间的优势互补,对于减少可再生能源弃电、建设清洁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具有重要的价值。水电是我国装置容量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发电成本低、调节能力强等特点,是除储能之外实现多能互补发电的重要纽带,也是世界各国开展多能互补发电的主要研究与实践方向。在国内,与水电相关的互补发电主要以高压大规模接入的  相似文献   

2.
正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然而,由于规划、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弃水弃光弃风"问题十分突出,2016年、2017年"三弃"总电量均超过1 000亿k W·h。通过多种可再生能源互补发电,能够实现不同能源类型间的优势互补,对于减少可再生能源弃电、建设清洁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具有重要的价值。水电是我国装机容量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发电成本低、调节能力强等特点,是除储能之外实现多能互补发电的重要纽带,也是世界各  相似文献   

3.
正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然而,由于规划、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弃水弃光弃风"问题十分突出,2016年、2017年"三弃"总电量均超过1 000亿kW?h。通过多种可再生能源互补发电,能够实现不同能源类型间的优势互补,对于减少可再生能源弃电、建设清洁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具有重要的价值。水电是我国装置容量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发电成本低、调节能力强等特点,是除储能之外实现多能互补发电的重要纽  相似文献   

4.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比重的不断增加以及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随机性、间歇性、不稳定性等特点,多种可再生能源混合利用的模式已逐渐成为一种流行趋势。本文利用光伏、风电等能源的自然互补特点,评估各类能源之间的互补潜力,计算多源互补系统内各类能源占比,证实该方法可有效提高可再生能源出力稳定性。首先,将几种相关系数算法进行对比分析,选择Pearson相关系数算法并对其进行改进,对各类能源直接相关性与互补性进行分析。其次,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区域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进行评估,利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对可再生能源结构进行分析优化。结果表明多能互补发电总功率的稳定性得到了大幅提升,出力标准差提高了71.2%,并且通过多源互补模式,可有效降低弃电量(相对于互补前,日弃电量可降低28.7%)。这种方式对评估可再生能源联合利用的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可对全球不同区域间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联合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供热制冷能源消费约占全球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50%,提高可再生能源在供热制冷中的利用比重,将是实现发展绿色清洁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规模持续高速增长,然而随之而来的严重"弃风"、"弃光"问题已成为制约可再生能源有效利用的瓶颈。文章对可再生能源直接供热和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区域能源系统中的热电协同技术进行介绍,总结国内外可再生能源供热的相关经验,结合中国相关能源政策,讨论区域热电互联对于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作用和所需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过程中累积了电厂分布集中、网源不协调等问题,造成弃风、弃光日益严重,成为亟需破解难题。德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经验对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很有意义。可再生能源是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许多国家推进能源转型的核心内容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我国以风电、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迅  相似文献   

7.
采用多能互补是促进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某300 MW燃煤发电机组为基础,开展多能互补集成发电系统技术改造设计,围绕多能互补集成发电系统的熔盐储能系统、光热采集系统、弃电加热系统、光伏发电系统等四个子系统进行技术及经济性分析并给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8.
正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解决我国乃至世界能源问题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走在了世界前列。可以预见,可再生能源在我国未来的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将占据重要地位,电力系统将呈现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重要特征。然而,受资源禀赋特性限制以及可再生能源出力强间歇性、不确定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弃风、弃光以及弃水问题日益严重,该问题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学术界及社会的高度关注。随着未来可再生  相似文献   

9.
<正>7月2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加强可再生能源目标引导和监测考核,加强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引领作用,加强电网接入和市场消纳条件落实,创新发展方式促进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健全风电、光伏发电建设规模管理机制,加强和规范生物质发电管理,多措并举扩大补贴资金来源,加强政策保障等,以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出现的弃水弃风弃光和补贴资金不足等问题,实现可再生能源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已稳居全球第一,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弃风、弃光现象,分析影响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提出可再生能源消纳影响因素贡献度的概念,分析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随后基于时序运行模拟计算出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可再生能源弃电量,建立可再生能源消纳影响因素贡献度的评估方法;最后采用文中所提出的评估方法对IEEE RTS-79系统以及2020年甘肃–青海电网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情况进行分析。所提出的评估方法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与规划、电力市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可再生能源分布与负荷存在不匹配的现象,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与市场规模在地域上的逆向分布造成弃水、弃风、弃光等矛盾突出。目前我国已实现全国电网互联,为大范围内消纳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了物理条件。为充分利用全网资源,并考虑到可再生能源出力只能在短时间尺度上实现较为准确的预测,文章设计了跨区域省间可再生能源增量现货市场的交易组织体系、交易模型、交易规则和技术支持系统,采用经济杠杆和市场手段来促进受端省份消纳可再生能源的积极性,以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在此基础上,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开展了模拟运行,实践结果表明,跨区域省间可再生能源现货市场在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电源世界》2014,(8):56-56
近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驻点甘肃监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份报告是在国家能源局对甘肃进行3个月可再生能源发电监管之后形成的。《报告》显示,甘肃省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弃风、弃光现象以及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不到位等情况。  相似文献   

13.
正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宝华2月28日表示,截至2017年末,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6.5亿千瓦,占全部发电装机比重达36.6%;发电量1.7万亿千瓦时,占比26.4%;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我国把发展清洁能源作为实施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确定了2020年、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20%的目标。据刘宝华介绍,2017年,我国水能利用率达到96%左右;风电、光伏发电在装机总量和发电量大幅提升的同时,均实现弃电量和弃电率"双降",弃风率、弃光率分别下降5.2和4.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是利用可再生能源风能和太阳能进行发电的系统,具有较高的性价比。相较于传统的化石能源具有清洁无污染,可持续利用的特点。针对风光互补发电形式,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监控系统,重点介绍了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客户端软件的实现。该系统应用于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中,可实现对风光互补发电过程的各种数据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已成为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与发电量最大的国家,可再生能源电力接纳问题日益突出,寻求该问题的解决方案将是"十三五"期间的重大任务。为此,该文从电力系统整体出发,分别从电网侧、发电侧及用户侧,梳理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接纳的技术现状,总结了其技术特征与国内外实践经验,为我国"十三五"期间可再生能源接纳格局的改善提供借鉴。在电网侧,特高压输电技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电网智能化技术将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在更大范围的接纳提供坚强纽带,实现发电侧与用户侧间更为灵活、紧密的联系;在发电侧,常规机组的灵活调节技术、可再生能源的精细预测及主动控制技术、大规模储能技术将推动我国各类电源运行方式的深度转变;在用户侧,可再生能源电力供热、需求侧响应与虚拟电厂等技术将为终端用户主动、柔性地调节自身负荷、更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提供解决方案。依托特高压输电技术、融入大市场,实现可再生能源最大范围的优化配置,将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6.
基于风光互补发电、电解水制氢、储氢、氢燃料电池等技术的风光互补发电耦合氢储能系统,以氢能为能源载体,是实现可再生能源-氢能-电能规模化应用的重要途径.介绍了风光互补发电、电解水制氢、储氢和氢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对风光互补发电耦合氢储能系统中的离网型、并网型系统和容量配置优化等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为风光互补发电...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对国际能源形势产生了重要影响。可再生能源异军突起,高效、清洁、低碳已经成为世界新能源发展的主流方向。但风能、太阳能发电的间歇性和不可控是影响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制约因素,2014年我国风电仍有15%~20%的弃风率。在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难的问题中,储能产业在市场中获得了发展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8.
从荣刚 《电力建设》2012,33(10):84-88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我国电力行业承担着重要的减排任务,而可再生能源已成为电力行业减排的重要选项。对影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重要因素(如成本、技术成熟度等)进行分析和预测,结合资源潜力、经济发展和环境约束等因素建立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化模型。模型对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潜力进行了预测,探讨了各种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特点及其单位投资成本的变化趋势,并对其各自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对于我国中长期能源规划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德瑞意永久弃核,全球气候不断恶化的背景下,发展可再生能源受到各国前所未有的重视。我国政府在国家能源安全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对发展可再生能源做了长远规划,特别是光伏发电应用领域。所以梳理未来(5-10)年国内外光伏发电领域投资的市场前景和支持该领域的政策、法规,能帮助投资者从宏观上决策是否机投资该领域,总结国内外在光伏发电应用领域的成功经验,能有效指导政府制定更加符合本国的能源发展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优先消纳水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是当前形势下电力生产优化的重要目标。当前,电网公司遵循多年以来形成的惯例,为保证"三公"调度按照"等完成进度"的原则对各类年度合同进行分解,尽量"均衡"地分配本地火电机组的发电资源,这就难以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不均衡"特性相匹配,无法实现最大限度地减少弃水、弃风,也极大地限制了通过省间购售电交易实现区域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基于套期保值理论,在保证年度合同完成的前提下,通过不同月份内的"借还电"策略,构建了省级电网月度购电优化模型,借助大系统分解协调方法,以月份购电目标的局部优化,实现年度购电目标的整体"趋优",从而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有效减少弃风、弃水现象,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后,以某省级电网公司2013年的购电情况为例,验证了购电优化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