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废弃羊毛为原料,采用酸碱法提取羊毛角蛋白,湿法纺丝制备海藻酸钠/羊毛角蛋白(SA/WK)复合纤维,研究了 SA/WK复合体系中的氢键,以及氢键对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FT-IR、SEM对复合纤维化学结构和微观形态结构进行表征,对其流变性能、结晶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A/WK纤维中存在分子内氢键和分子...  相似文献   

2.
以丙烯酰胺为网络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一步法制备聚丙烯酰胺(PAM)/海藻酸钠(SA)溶液,将制备的互穿网络溶液与聚环氧乙烷(PEO)溶液等体积混合,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了SA/PAM/PEO双网络复合纤维膜,并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对纤维进行表征。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工艺参数:SA、PEO质量分数都为3%,网络单体占SA的质量分数为30%,交联剂占SA和网络单体的质量分数为8%。结果表明,PAM与SA的混合属于物理混合;随着共价交联网络含量的增大,纤维表面变得更加粗糙;PAM会降低海藻酸钙纤维的热降解性。  相似文献   

3.
海藻酸钠/羟基磷灰石复合纤维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海藻酸钠和羟基磷灰石复合制备复合纤维,并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分析方法研究海藻酸钠质量分数、第一凝固浴质量分数、第一凝固浴温度、纺丝头牵伸比和第二凝固浴组分等制备工艺对纤维断裂强度和镉离子吸附量的影响。综合考虑断裂强度和吸附性能的指标,确定了适宜的制备工艺: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3%,第一凝固浴CaCl2质量分数为5%,第一凝固浴温度为15℃,纺丝头牵伸比为负牵伸,第二凝固浴组分为水溶液。  相似文献   

4.
通过湿法纺丝技术制备了海藻/磷虾蛋白复合纤维(SA/AKP),并通过FT-IR、SEM、POM对其化学结构和微观形态结构进行表征,测试了复合纤维在成形过程中的溶胀性能和成品纤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磷虾蛋白(AKP)能较好地分散在海藻酸钠(SA)基质中,SA/AKP复合纤维的截面呈圆形和椭圆形形貌,纤维的表面存在粗糙的沟槽结构;复合纤维的溶胀性能随着基质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AKP加入量为30%时,溶胀度达356.3%;纤维的最高断裂强度为2.32cN/dtex,最大断裂伸长率为16.14%。  相似文献   

5.
以溶液纺丝法制备了海藻酸钠/聚乙烯醇/羟基磷灰石复合纤维,采用正交试验法和单因素分析法对复合纤维制备工艺与断裂强度和镉离子吸附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A与PVA质量分数为6%、SA与PVA质量比为4∶1、凝固浴CaCl2质量分数为2%、凝固浴温度为60℃、纺丝头牵伸比为2倍时纤维的吸附量最大。随着羟基磷灰石含量的增加,复合纤维对镉离子吸附量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接枝与共混并用的方法将南极磷虾虾肉蛋白质引入聚丙烯腈(PAN)中,采用湿法纺丝制备了南极磷虾虾肉蛋白/聚丙烯腈复合纤维。并通过FT-IR表征了接枝物的成分,有效地证明了接枝的成功性。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接枝物在保留部分PAN和蛋白质结晶性的同时,由于结构受到了破坏,结晶能力有所降低。用差热分析法(TGA)测试了不同蛋白质含量下复合纤维的热稳定性,分析了蛋白质含量对纤维热性能的影响。采用单丝强力仪测试了不同组分纤维的断裂强力,结果表明,纤维的断裂强力随着接枝物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最后用电镜观察了纤维的微观形貌,纤维表面的沟槽结构和分散颗粒,表明纺丝原液在凝固的过程中存在不均匀收缩现象。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新型纺织材料绿色加工及其功能化重点实验室、武汉科技学院纺织与材料学院宣布,由武汉科技学院纺织与材料学院提供技术、展望集团实现产业化的海藻复合纤维织物,于2008年7月中旬投放市场。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壳聚糖/聚乳酸复合超细纤维支架。通过扫描电镜(SEM)对纤维的形貌进行了观察,发现随着复合纤维中聚乳酸含量的增加,纤维的平均直径在增大。对所制得的纤维支架的孔隙率、拉伸性能及亲水性进行了测试。制得的纤维支架在组织工程领域拥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以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乙烯基硅基纳米粒子(VSNP)、海藻酸钠(SA)为原料,采用湿法纺丝制备了双网络相变海藻纤维(CA/VSNP-APEG)。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电子单纤强力仪、差式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热重分析仪(TG)对CA/VSNP-APEG纤维的结构、力学、相变、形貌、结晶和热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A/VSNP-APEG纤维具有良好的相变性能和良好的韧性:相变纤维的断裂伸长率达到16.08%,相变纤维的熔融焓为22.92 J/g,熔融温度29.78~49.39℃,结晶焓20.04 J/g,结晶温度-10.78~11.45℃;相比于纯CA纤维,相变纤维表面“沟槽”明显。  相似文献   

11.
将丙烯酸插层到碱性钙基膨润土层间,制备出丙烯酸膨润土,再聚合制备出聚丙烯酸钠/阴离子型膨润土高吸水性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复合材料的结构,结果表明,丙烯酸插层到碱性钙基膨润土层间聚合形成插层或剥离型纳米材料.用差热分析(DSC)表征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与聚丙烯酸材料相...  相似文献   

12.
低温煅烧微硅粉并用硅烷偶联剂Si69对其进行改性,再分别将未改性和改性微硅粉作为无机填料与聚丙烯混合后制备复合材料。未改性微硅粉掺入量为复合材料总质量的2%,改性微硅粉掺入量分别为总质量的1%、2%、3%、4%及5%,并分别在155℃、168℃、175℃温度下制备试样。测试各试样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弯曲强度、冲击强度,观察其断裂面的形貌,并进行红外检测,研究改性微硅粉在不同掺量下对聚丙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微硅粉占复合材料质量分数的2%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冲击强度得到改善;未改性或改性微硅粉加入量大于4%时会降低以上强度;用热压成型制备试样时,温度高于168℃即可成型良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环氧氯丙烷改性海藻酸钠,并用湿法纺丝法制备改性海藻酸钠纤维。将制备的改性海藻酸钠纤维经过100℃烘干使之发生交联反应,烘干后的改性海藻酸钠纤维通过浸泡NaCl溶液脱去部分与改性海藻酸钠纤维交联的钙离子。采用改性后的海藻酸钠纤维对镉离子进行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烘干之后浸泡NaCl溶液的改性海藻酸钠纤维吸附量最大为253.83mg/g,比纯海藻酸钠纤维吸附量高23.3%,比未烘干和浸泡NaCl溶液的改性海藻酸钠纤维吸附量高18.6%。改性后的海藻酸钠纤维对镉离子吸附符合假二级吸附动力学和Langmuir吸附热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石墨/聚乙烯醇(PVA)纳米纤维,并将该复合纤维收集成无纺布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复合纤维的微观形貌和结构,利用宽频质谱仪测试了纤维的导电性,利用万能强力机测试了不同纳米石墨含量纤维薄膜的拉伸力学性能,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热重分析仪(TG)测试了复合纤维的物相及热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聚乙烯醇质量分数为8%、石墨质量分数为4%时,所制备的纳米纤维膜导电性最高,且力学性能最好,与纯PVA相比,电导率和断裂强度分别提高1个数量级和127.33%;XRD测试结果表明,纳米石墨成功附着在PVA中;TG结果表明,石墨/PVA复合纤维初始分解温度相对于纯PVA变化不大,当样品质量保持率为40%时,4%石墨/PVA复合纤维较纯PVA相比,其分解温度提高了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