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点切换热电偶测温系统线路的改进辽宁发电厂汤景文在工业温度测量中,常常采用一个显示仪表通过多点切换开关对相同测量范围的多个温度测点进行监测(以下称多点切换热电偶测温系统),这种多点切换热电偶测温系统既便于集中监视,又节省了资金,因而在发电厂的中小型机...  相似文献   

2.
电器产品的温升是决定其容量大小的主要指标,因而温升测量的方法和精度十分重要。本文对电阻法、温度计法和半导体点温计法、热电偶法、红外线测温法等测温方法的原理进行了简单分析介绍。着重介绍了热电偶法测温的原理,热电偶的选择、制造、分度、固定、测量、仪表的选择,冷端补偿的方法,暂态温度的测量,测量误差分析及减小误差的措施等。  相似文献   

3.
简述热电偶测温的物理基础,分析了热电偶测温时冷端温度补偿及修正的通用方法,并对热电偶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基于8098单片微机的多点巡回温度测量系统,结合系统配置,文章着重阐述了其硬件构成方法和软件设计思想。该系统有几个特点:不同分度号的热电偶共用一套前置放大电路,冷端温度自动补偿和自校零;带有可编程时基;带有打印接口,可配接TX-850型窄行打印机;软件中采用新颖的压缩查表法进行热电偶非线性特性的校正。整个系统集测量、处理、显示、打印于一体,构成微机化多点温度巡回测量仪表。  相似文献   

5.
焦作电厂每台20万千瓦机组的金属壁温测点,锅炉有46点,汽机有61点。除汽轮机厂随机组本体供应有已焊好并封好头的成品单枝销装热电偶外,锅炉壁温的测量均采用未加工的半成品整根铠装热电偶丝。这样就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铠装热电偶的焊接、封头、压接等工作。现将我们所采用的方法简介如下: 一、铠装热电偶测温端焊接封头我们采用的是镍铬、镍硅铠装热电偶,热偶丝的直径为φ0.3毫米。两根热偶丝放置  相似文献   

6.
微机控制的热电偶自动检测装置,主要用于检测热电偶,它可以控制三个测试炉,设定13个温度点,对八种类型的60支热电偶同时进行自动检测。并且能在检定温度点上、下10℃内对热电偶之热电势作准线化圆整计算,输出打印表格。由于配有IEEE 488接口,可以方便地与各种仪表连接。本装置在用户通过键盘输入被测热电偶类型,检定温度点之后,整个检测过程包括升温、恒温、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打印制表都是自动化的。  相似文献   

7.
一、导言图1是某工程施工中,采用两套封闭滑轮系统栓吊多点吊装大型锅炉膜式水冷壁水平状态的示意图。我们把这一方法叫做柔性多点起吊法。在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含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柔性直流交直流混合系统最优潮流模型,考虑了换流器损耗及系统静态安全约束集,采用内点法求解电网中发电机组及柔性直流换流站的功率、电压最优控制值,从而达到整体电网优化的目的。另外,还结合实际物理电网的特点,提出了最优潮流计算过程中电网静态安全约束的实用化处理方法,并根据静态安全校核结果对优化模型约束条件进行修正。最后,通过测试算例及实际电网算例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低温范围内,实验用测温头体积小、灵敏度高的要求,选用热镀锡膜焊接法及盐水焊法制作铜-康铜微热电偶,并对热电偶在20℃~90℃范围内进行了标定。应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使用2种方法,分别对标定结果进行线性、2阶及3阶拟合,分析拟合结果,选择了合适的拟合方法及阶数。通过与盐水焊热电偶比较,分析了热镀锡膜焊接对热电偶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多端互联配电系统中柔性多状态开关接入策略规划的需求,提出了含柔性多状态开关的多端柔性互联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首先,基于柔性多状态开关的物理结构及其控制运行策略,建立了柔性多状态开关的可靠性评估模型;其次,依据柔性多状态开关接入系统后带来的系统运行方式及网络结构的改变,设计了失联侧负荷恢复方法并提炼了影响系统可靠性的因素;最后,为兼顾可靠性评估的速度和精度,提出了基于序贯抽样与故障分析解耦的可靠性评估方法,同时量化分析了柔性多状态开关不同的接入策略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柔性多状态开关接入后,可靠性指标系统平均停电频率(system average interruption frequency index,SAIFI)提升了约38.2%,系统平均停电时间(system average interruption duration index, SAIDI)提升约49.6%,系统供电可靠率(average service availability index, ASAI)提升了约1.1%,配网系统可靠性提升显著;同时,对比分析不同柔性多状态开关接入策略下系统可靠性水平,结...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二等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测量方法建立数学模型.介绍了用双极法对校准结果不确定度分析和评定的方法,给出了在锌点、铝点、铜点(置信概率P=95%)的热电动势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2.
陡河电厂三期工程大量采用了上海电力专科学校生产的四十点数字温度巡测仪。把数字脉冲技术应用到了测量仪表的领域。其中SXB—40型热电阻巡测11台,SEX—40型热电偶巡测8台。现将我们在校验及运行中所遇的问题及处理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新型热电偶冷端补偿装置的原理与应用新型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装置,是一种能准确地补偿环境温度发生变化的热电偶冷端补偿装置。目前我们国家电厂及其他工业企业所使用的热电偶冷端补偿技术较落后,多采用钢电阻桥路补偿和恒温箱定温补偿,经过多年使用暴露出一些问题,影...  相似文献   

14.
长山热电厂两台200MW汽轮机安装了防止进水监控装置,提高了汽轮机的安全性,自1988年此装置安装以来未发生汽轮机进水故障,效果显著.其方法是:1、安装抽汽管道上下成对热电偶当低压和高压加热器水位自动调节器失灵,管系漏泄,使加热器满水,严重时倒入汽轮机内.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在汽轮机抽汽管道安装上下成对布置的监测热电偶,并且采用多点温度记录仪,显示各点温度.根据汽轮机抽汽管路安装的热电偶,在机组满负荷时进行实测.抽汽管道内未进水时,管道上下部位汽温基本相同,并且抽汽过热度高达77.l~233.1℃,利用上下成对温度差值,来判别抽汽管道是否进水.当抽汽管道进水时,抽汽管道上部温度基本不变,而下部温度突然降低,上下部产生温差,运行人员根据此温差迅速检查有关加热器水位、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相似文献   

15.
朱金涛    辛业春 《陕西电力》2021,(3):1-11,94
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应用前景广阔,采用各种高精度高效率仿真技术对柔性直流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和运行特性研究是柔性直流技术发展的关键;实时数字仿真、物理动模仿真和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是常用的系统仿真研究方法。总结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结构及核心装备;分别介绍三种仿真方法,从基本理论与算法原理、实现方式和柔直装备建模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总结各种方法的适用性和优缺点。最后,对柔性高压直流输电仿真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关键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提出了几点可能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贾志鸿  郭文元 《高压电器》1998,34(1):19-21,33
应用控制论原理,求得热电偶传递函数后,利用实测得的热电偶输出电压曲线,分段拟合及拉氏反变换处理,可推算出被测气体的实际温度。此外,依据传热学中相似准则介绍了处在SF_6强迫对流中的热电偶时间常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舟山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舟山群岛供电、海上风电送出等问题,规划设计了舟山5端柔性直流工程。舟山多端柔性直流输电重大科技示范工程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端数最多的柔性直流工程。为了满足柔性直流换流站启动、运行与控制、检修的需要,研究提出了柔性直流换流站的主接线方案。开展了柔性直流系统主回路参数研究,确定了换流站主设备和直流电缆的选型及主要技术参数、换流站运行功率范围。通过交、直流过电压研究提出了换流站过电压保护及绝缘配合方案。提出的柔性直流换流站主回路参数确定方法、绝缘配合方案、运行控制策略等形成了完整的柔性直流系统整体技术方案。提出了柔性直流系统设计的完整技术思路、设计方法及工具,为我国多端柔性直流技术发展及工程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风电经柔性直流并网获得业界的关注和认同,而处于电网末端的风电场通过柔性直流并网,改变了系统接线方式和运行特性,必然会影响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和频率稳定性。为此,在研究多端柔性直流模型及其控制策略的基础上,以南澳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为研究对象,电磁暂态仿真分析了换流站与风电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换流站故障对近区电网的影响。结果表明:(1)风电经柔性直流并网有助于改善系统稳定性;(2)多端柔性直流系统具有更高的运行灵活性,适合分布式发电多点接入。  相似文献   

19.
以康铜-铜测温热电偶为例,介绍了热电偶特性的公式表达法及其计算方法;导出了一个当参比端温度不为零时的插值公式。  相似文献   

20.
热电偶在现代电测温控系统及仪表中应用非常广泛,标定和掌握热电偶的热电势温度特性非常重要。采用K型、E型热电偶为研究对象,试验发现,随温度的改变,热电势的测量结果与参考值相比,有延迟性。为了减小延迟性给标定热电偶的温度特性带来的误差,分升温和降温两个过程测量热电偶的热电势,然后取平均值,结果显示该方法很好地消除了由于延迟性导致的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