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变电站改造需要对地质结构、地下电缆和管道进行探测确认,但部分小型变电站改造工程施工没有相应的勘测费用,无法确定现场地质状况,主要通过搜集分析基础资料、现场调查、开挖验证等方法来粗略确定现场地层状况。为此,文章设计了一种变电站改造施工地质探测装置,利用电磁波在不同介电常数介质中反射与折射波形不同的基本原理,根据回波的波形差异特征判断介质的结构状态和物理特征,从而准确判断地质结构、地下线缆和管道位置和走向。在恩施某变电站进行现场探测,结果表明该装置能有效解决施工地质探测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了查明地质雷达在不同的管形、管径、埋深、材质的地下管线探测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采用SIR-4000地质雷达在野外对三个不同的地下管线进行探测.结合探地雷达工作原理对雷达波形进行地质解释,并将得到的管线埋深数据与工程实际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地质雷达探测的管线埋深与实际埋深仅存微小偏差,准确率达96.5%,说明地质雷达在地下管线的探测中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3.
非金属管道在地下管网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探地雷达法作为地下公共设施主要检测方法之一,常被用于地下非金属 管线探测中。 由于探测过程中存在非金属管道回波信号微弱、地下结构复杂、波速难以精确估算等问题,使雷达探测成像及定 位成为难题。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了适用于埋地非金属管道的波速估算和回波信号处理方法,提出了空间频域插值成像和二值 化定位算法;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所述成像定位方法的可行性,并进行了 0. 400、0. 600 和 1. 100 m 埋深的非金属管道现场测 试。 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消除双曲线效应,探测区域的成像定位误差分别为 0. 006、0. 006 和 0. 012 m,满足埋地非 金属管道定位需求。 研究成果可为埋地非金属管道成像及定位提供技术支持,有益于提高探地雷达对地下非金属管线的探测 精度。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高压输电线路接地引下线满足线路安全运行的需要,需要对接地引下线完整性进行检测。本文通过采用管线仪探测法对高压输电线路塔基接地引下线的走向、位置和埋深进行探测,快速准确地得出接地引下线的平面走向、位置和深度,进而分析得出其完整性,并通过局部开挖验证了探测结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实践结果表明,管线仪探测法能够克服各种不利条件,具有方便、快捷、准确的特点,在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及维护上具有重大安全意义。  相似文献   

5.
朱海峰  陈秋南  朱宇 《华东电力》2014,42(5):1050-1053
随着电力电缆施工中非开挖技术应用的不断增多,地下管线探查工作日益凸显。地下管线种类多,类型复杂,且受各种干扰影响,给地下管线的精确探测带来较大困难。为此,以110 kV科盛变电站地下管线探查工程为例,研究在复杂场地下探查地下管线的方法和技术。考虑不同地下管线实际特点,提出采用感应法、地质雷达法和信标示踪法等综合探测技术进行探查,可以有效解决复杂场地条件下管线探查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地质雷达的检测原理以及分析处理数据的方法,并结合实例分析地质雷达在地下管线探测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美国电力研究协会(EPRI)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种雷达系统能准确探测、定位地下目标,并形成三维图像。该项研究也得到了天然气研究所的支持。 这种新系统可使电力公司、建筑企业及其他从事地下设施建设的公司对地下错综复杂的电气、煤气、水和通信设施、管线进行准确的三维成像探测,帮助这些公司更好地管理、维护地下系统,也可辅助在繁忙的都市区兴建新的地下网络。 在纽约、圣地亚哥和其他市区的现场试验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该系统都可对3m深的地下目标进行探测并成像。 这种新型地下穿透成像雷达(GPIR)将现有的地下穿透雷…  相似文献   

8.
何江龙 《电子测量技术》2017,40(12):182-186
长期以来,对地下非金属管线探测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各类常规的管线探测仪器其实际探测效果都不理想。目前,一种利用地磁场原理探测新技术的出现,为有效解决地下非金属管线的探测带来曙光。利用基于地磁原理的探测设备,创新性的将该技术应用于昆明市某区域地下大管径非金属给水管线的探测,经过对数据合理的分析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探测效果,并总结出该区域地下非金属管线的地磁成像特征,这将对未来该类管线探测提供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地质雷达在冻土地区的探测机理,对近几年输电线路经过的青海玉树、新疆天山等高海拔地区,多年冻土、岛状冻土广泛发育的区域,利用地质雷达这一探测手段,并结合不同型号仪器、采用不同频率天线进行数据采集、通过速度分析求取速度参数,最终对比钻探结果进行验证,对多个工程进行了探测分析,达到有效判识冻土地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地下管线探测技术对于各个企业、城市的规划建设乃至整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开挖测绘来了解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速度慢、安全性差、准确度不高,取而代之的是电磁探测法.电缆探测定位、故障诊断主要采用电磁探测法:由激励信号源产生一定频率的信号加载在电缆上,用接收设备拾取电缆产生的电磁场,经过一定的处理,获得电缆走向、埋深等信息.本文介绍了地下电缆探测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一个实用电缆检测多频率激励信号源,并详细地分析电缆信号源的分频电路、升压电路、开关电路等主要电路.实验表明,本设计能够产生各种要求的频率/周期信号,振幅在48V左右,功率在5W左右.  相似文献   

11.
输电线路作为电能传输的关键通道,通过杆塔架设于野外开阔地区,极易遭受雷害进而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作为线路杆塔的防雷手段,接地材料常年埋于地下,难以对其存在的缺陷进行检测。为此,在传统探地雷达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研究脉冲探地雷达成像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GPR)成像处理的线路杆塔接地体缺陷检测技术,通过Stolt偏移法对雷达探测回波进行成像,并结合图像二值化、膨胀腐蚀算法对雷达偏移图像进行处理,利用Canny算子开展杆塔接地体缺陷的识别、诊断工作。仿真与沙池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接地体缺陷检测技术能在不开挖不停电情况下准确对接地体是否存在断裂、破损缺陷进行识别诊断,有助于实际线路防雷检测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是对作者近些年开展的地质雷达探测工作进行总结。首先,叙述了高电压等级线路勘察中遇到的不良地质作用类型,并通过几个工程实例论证了地质雷达方法在部分类型不良地质勘察中的应用效果。最后,对地质雷达方法中存在的几个影响探测效果的因素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输电线路与地下油气管线平行、交叉的情况大量存在.分析了输电线路对地下油气管线的静电感应、磁感应和地电位升,结合相关规程要求,得出了输电线路在油气管线上感应电压的计算公式,并计算了某1000 kV输电线路对地下油气管线的感应电压,所得结果可为输电线路跨越地下油气管线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毛骏 《广东电力》2009,22(3):57-60
在电缆线路中,由于没有掌握准确的地下电缆定位数据,致使市政建筑施工中容易发生损坏电缆的事故。为此,提出采用示踪频率电磁法对地下电缆进行定位探测,并利用信息技术对电缆数据进行计算机可视化管理。从磁性分布的角度分析了示踪频率电磁法的探测原理,通过分析电性分布说明了此方法有较高的探测精度,并介绍了具体的探测操作方法和实现电缆数据信息化管理的流程。该方法在深圳供电局110kV民超线中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溪洛渡—浙西±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经过的湘西地区交通极为不便,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复杂,在这一地区开展工程钻探工作,困难重重。初勘资料表明,线路经过的灰岩区,岩溶发育强烈,对塔基稳定构成安全威胁,同时线路经过的砂岩区中部分塔基覆盖粘土层中含有风化碎屑,普通麻花钻难以准确判定覆盖层厚度。为了查明塔基下方岩溶发育情况,基岩面埋深等工程地质问题,经综合试验比选,采用地质雷达进行探测。岩溶探测过程中除了地面工作外,为了进一步查清桩孔基底之下至少5 m以内的岩溶情况,还进行了桩底探测。钻探及施工开挖结果表明地质雷达能有效探查地下隐伏岩溶、基岩面、风化带、断裂及破碎带等,为合理选择塔位、设计基础深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苏雪源  罗俊华 《高电压技术》2008,34(8):1778-1780
为提高电力电缆线路运行寿命和安全可靠性,结合光学内窥镜技术和输配电地理信息系统(GIS),提出了电缆管道光学内窥镜检测应用技术并实现了对预埋电缆管道施工质量的现场可视化竣工验收和电缆线路穿管敷设之前的管道内壁情况的现场检验。该技术通过在输配电GIS系统中建模,将电缆管道质量验收和现场检验结果以视频或图片的方式存档于GIS中,建立电缆管道路径和电缆管道内壁状况的可视化电子档案。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现场完成了对电缆管道方式质量检验和验收,能及时有效地排除管道内诸如碎石、泥土和管口错位等由于电缆管施工质量造成电缆线路外护套破损和隐患。  相似文献   

17.
齐磊  白淑华  原辉  崔翔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32(33):148-156,188
架空导线、埋地电缆、地下金属管线等线缆系统的阻抗和导纳参数是线缆系统内部及系统间过电压防护和电磁兼容性研究的重要参数。该文将大地视为水平分层结构,基于水平方向电偶极子的赫兹矢量方程,利用媒质分界面条件和边界条件,导出大地水平分层时架空与埋地线缆系统大地返回阻抗的递推计算公式,该公式通用性强,适用范围广。此外,还给出了大地任意水平分层时埋地导体系统大地返回导纳的求解方法,以及将大地视为均匀媒质和2层媒质时埋地导体系统大地返回导纳的计算公式。通过与现有文献的计算公式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海底管线探测是人力难以到达、肉眼无法直接识别的特定目标位探测。海面宽广、海底暗潮复杂、特征参照物少,决定了海底管线探测的复杂性和困难性;而对社会基础性资源输送的安全性决定了海底管线探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从磁法探测入手,分析了方法的优、缺点,并梳理了当前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以侧扫声呐、浅地层剖面、磁法探测,电磁法探测等多种探测技术组合为基础的海底管线综合探测法,有效解决了当前海底管线材质各异、种类繁多的系统探测方法,并在典型工程应用实践中,证明该综合探测法对于海底管线探测具有系统、高效、准确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电世界》2016,(12)
正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区电力线路已由原先的架空布置改为地下电缆深埋,有的还采取地下非开挖穿越方式布置电力电缆。与此同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电力电缆造成的伤害与日俱增。1现场情况2015年10月11日07:22,某110kV线路跳闸,初步判断为变电站出口至该线路1号杆单芯电缆线路存在故障。图1为电缆走向示意图,线缆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建立相关的物理模型,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方式对处于不同介质环境中和处于不同分布形态的地下目标体进行正演成像研究,利用理论分析结论在具体工程案例中对目标体进行探测。结果表明,当目标体处于介电常数相对较大的介质中时,地质雷达不能对目标体进行有效探测;另一方面当多个目标体的排布形式不同时,电磁波反射特征也会有明显的不同,需在实际工程中采取必要的验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