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立体匹配中低纹理区域容易产生误匹配及传统动态规划固有的条纹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低纹理图像三维重构算法。该算法首先基于像素间相似度和像素自身特异性计算匹配代价并引入一种自适应多边形支撑区域聚集匹配度。然后采用一种全局意义的简单树形动态规划进行逐点匹配。最后基于左右一致性准则运用一种简单有效的视差校正方法消除误匹配得到最终视差图。实验证明将算法运用于实拍低纹理灰度图像的匹配,得到轮廓光滑清晰的三维点云,说明该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立体匹配是计算机双目视觉的重要研究方向,主要分为全局匹配算法与局部匹配算法两类。传统的局部立体匹配算法计算复杂度低,可以满足实时性的需要,但是未能充分利用图像的边缘纹理信息,因此在非遮挡、视差不连续区域的匹配精度欠佳。为此,提出了融合边缘保持与改进代价聚合的立体匹配。方法 首先利用图像的边缘空间信息构建权重矩阵,与灰度差绝对值和梯度代价进行加权融合,形成新的代价计算方式,同时将边缘区域像素点的权重信息与引导滤波的正则化项相结合,并在多分辨率尺度的框架下进行代价聚合。所得结果经过视差计算,得到初始视差图,再通过左右一致性检测、加权中值滤波等视差优化步骤获得最终的视差图。结果 在Middlebury立体匹配平台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融合边缘权重信息对边缘处像素点的代价量进行了更加有效地区分,能够提升算法在各区域的匹配精度。其中,未加入视差优化步骤的21组扩展图像对的平均误匹配率较改进前减少3.48%,峰值信噪比提升3.57 dB,在标准4幅图中venus上经过视差优化后非遮挡区域的误匹配率仅为0.18%。结论 融合边缘保持的多尺度立体匹配算法有效提升了图像在边缘纹理处的匹配精度,进一步降低了非遮挡区域与视差不连续区域的误匹配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立体匹配算法中匹配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树形滤波的立体匹配算法.利用像素边缘信息自适应改变Census变换窗口,融合颜色、边缘和改进后的Census信息作为匹配代价,对图像进行均值分割,以聚类区域计算树边权重,建立最小生成树,利用树形滤波器进行代价聚合,使用左右一致性检测细化视差,得到精确视差图.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更优的匹配精度且生成的视差图具有良好的边缘保持特性,能够较好适应各种复杂场景.  相似文献   

4.
针对局部立体匹配中存在的弱纹理区域匹配精度较低、斜面等区域容易产生视差阶梯效应等问题,文中提出基于分割导向滤波的视差优化算法,以获得亚像素级高精度匹配视差.首先依据左右一致性准则对立体匹配的初始视差进行误匹配检验及均值滤波修正.然后在修正视差图上确定区域分割导向图,对修正视差进行区域导向滤波优化,获得亚像素级高精度的视差结果.实验表明,文中算法能有效改善斜面等区域的视差不平滑现象,降低初始视差的误匹配率,获得较高精度的稠密视差结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立体匹配算法中,census变换在弱纹理区域具有较好效果,但忽略了图像的灰度信息,造成在重复纹理区域匹配效果不理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census变换。在初始匹配代价阶段,设计了一种在census变换的基础上融合互信息和梯度信息的相似性测度算法。在代价聚合阶段,采用自适应权重引导滤波聚合策略。最后,通过视差计算、视差优化得到最终的视差图。在VS2015软件平台上对Middlebury网站上提供的标准测试图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视差图,平均误匹配率为5.29%,可以满足三维重构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视差范围估计在立体匹配中非常重要,准确的视差范围能提高立体匹配的精度和速度.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匹配代价搜索和图像细分的快速视差范围估计算法.该算法将输入图像均匀分成多个图像块,采用匹配代价搜索计算每一图像块的视差,找到视差最大(最小)的图像块,并利用迭代细分规则将该图像块继续分成更小的子块,直至得到稳定的最大(最小)视差;利用匹配代价图对图像块进行可靠性检测,以解决弱纹理块容易误匹配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算法在保持97.3%的平均命中率的同时将立体匹配的平均搜索空间降低了27.7%,比采用传统算法可以得到更准确的视差范围;将该算法应用于立体匹配算法中降低了其平均误匹配率,并将计算时间缩短了20%~45%.  相似文献   

7.
针对局部立体匹配方法中存在的匹配窗口大小选择困难、边缘处视差模糊及弱纹理区域、斜面或曲面匹配精度较低等问题,提出基于CIELAB空间下色度分割的自适应窗选取及多特征融合的局部立体匹配算法.首先,在CIELAB空间上对立体图像对进行色度分割,依据同质区域的分布获取初始匹配支持域,同时估计遮挡区域,更新匹配支持域.然后,基于更新后的匹配支持域,采用自适应权值的线性加权多特征融合匹配方法得到初始视差图.最后,利用左右视差一致性检测方法进行误匹配检验,利用基于分割的均值滤波器进行视差优化及细化,得到稠密匹配视差结果.实验表明文中算法有效,匹配精度较高,尤其在弱纹理区域及斜面等情况下匹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针对基于最小生成树的非局部算法在无纹理以及边缘区域出现误匹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代价计算和颜色与边缘融合的非局部立体匹配算法。首先重新构造了基于颜色-梯度的代价计算函数,以提高无纹理区域像素对代价聚合的贡献率;其次利用颜色与边缘信息进行融合来构造自适应边权函数,并利用该权重构建树结构进行代价聚合;最后通过视差计算和非局部视差优化得到最终的视差图。在Middlebury数据集上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在无纹理及边缘区域都取得了良好的匹配效果,有效地改善了视差。  相似文献   

9.
韩先君  杨红雨 《软件学报》2018,29(S2):44-53
由粗略到精细,分层策略和跨尺度的代价聚合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扩展了代价聚集并且能够生成高精度的视差图.这类方法致力于在弱纹理区域找到正确的匹配点从而提高匹配率.然而,这类方法必须以多尺度为前提,通常需要借助图像金字塔.另外,误差的传播以及薄壁结构的复原不理想限制了它们的应用.针对弱纹理匹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用的融合灰色尺度的代价聚合的立体匹配框架.鉴于高斯滤波后的灰度图像能够更好地表示匹配图像对中的弱纹理区域,该代价聚合融合了灰度图像的代价聚合.同时,算法不需要降采样以及建立图像金字塔,这加快了聚合速度.此外,还引入了引导图像滤波和快速加权中值滤波,用于代价聚合和视差求精.同时,在进行视差选择时,为了避免WTA(winner-take-all)带来的歧义,利用代价聚合后最小值和次小值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确定最后的视差值.最终,在Middlebury测试平台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融合灰色尺度的代价聚合的立体匹配能够有效地提高视差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在立体匹配中弱纹理及纯色区域匹配不准确和图像分割算法耗时较多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图像分割的立体匹配算法。首先,将初始图像进行高斯滤波和Sobel平滑的处理,获取图像的边缘特征图;然后,将原图的红、绿、蓝三个通道值采用最大类间方差法进行二分类,再融合得到分割模板图;最后,将所得到的灰度图、边缘特征图和分割模板图用于视差计算和视差优化的过程,计算得到视差图。相比绝对差值和(SAD)算法,所提算法在精度上平均提升了14.23个百分点,时间开销上平均每万个像素点只多消耗了7.16 ms。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纯色及弱纹理区域和视差不连续区域取得了更加平滑的匹配结果,在图像分割上能够自动计算阈值且能够较快地对图像进行分割。  相似文献   

11.
行列双动态规划的改进自适应立体匹配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各种立体匹配算法中,利用动态规划算法求解可有效地提高立体匹配的速度和精确度,同时具有实时性好、易于实现的优点。利用动态规划算法的优点,提出一种基于行列动态规划的自适应立体匹配算法,采用改进的自适应代价函数和能量最小化模型,对最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在求解的过程中,基于行动态规划得到的列方向视差值的变化给予对应数据项不同的奖励值,以减少行动态规划产生的明显条纹,最后使用列动态规划得出最终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减少总体的匹配错误率,减少明显的条纹瑕疵,取得较理想的立体匹配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动态规划影像密集匹配中因匹配的整体相关性导致的误匹配点连带扩散效应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式动态规划的影像密集匹配算法。该算法在影像密集匹配过程中引入了视差方向一致性、视差突变性作为迭代判定准则,通过对动态规划匹配结果中不满足迭代条件的候选匹配点子集进行分析,在候选匹配点子集中识别出误匹配点并去除之,反复迭代直至满足迭代准则,从而解决了误匹配点的连带扩散效应问题。该算法已成功应用于嫦娥三号遥操作项目,经在轨应用的检验表明,提出的基于迭代式动态规划的影像密集匹配算法能够极大地降低立体影像匹配中密集同名点的误匹配率。  相似文献   

13.
在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实时立体匹配系统中,Census变换算法针对特定区域的误匹配率较高。为提高匹配精度,提出一种具有高并行性流水线结构的实时半全局立体匹配算法并进行硬件实现。将改进的Tanimoto距离和带权重4方向的梯度绝对值差进行组合,作为新的初始匹配代价。在代价聚合阶段采用4路径并行结构的SGM算法,在视差选择阶段采用赢家通吃策略,在视差校正阶段采用阈值检测算法代替传统左右一致性检验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提高弱纹理和边缘区域的区分度,减少对中心点的依赖,降低资源占用,其在Middleburry平台上的平均误匹配率仅为7.52%,在Xilinx Zynq-7000平台上的匹配速率达到98 frame/s。  相似文献   

14.
文斌  朱晗 《计算机工程》2021,47(4):268-276
为解决现有立体匹配算法对低纹理以及视差不连续区域匹配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立体匹配优化算法。在传统自适应权重算法匹配代价的基础上,融合高斯差分图像差分信息,即左右图像高斯差分图的差分,重新定义其初始匹配代价,增加算法在视差不连续区域的鲁棒性,并加入边缘约束和视差边缘约束迭代聚类以及基于高斯差分图的自适应窗口算法,保证改进算法在低纹理区域的匹配性能,消除坏点与视差空洞。将该算法与传统自适应权重匹配算法分别在Middlebury数据集上进行匹配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平均性能提升了15.05%,明显优于传统自适应权重匹配算法。  相似文献   

15.
张一飞  李新福  田学东 《计算机工程》2020,46(4):236-240,246
为保证SAD算法的立体匹配效率,提高匹配精度,提出一种融合边缘特征的立体匹配算法Edge-Gray.通过边缘计算得到边缘特征图,在进行匹配的过程中,根据当前点与领域点的差值确定匹配窗口大小和匹配源图,在此基础上进行视差优化得到视差图.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SAD算法相比,Edge-Gray算法的平均误匹配率较低,对于边缘较多的Cones图像立体匹配效果较好,其误匹配率可降低10.52%.  相似文献   

16.
针对局部立体匹配在光照失真和弱纹理区域匹配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特征融合的代价计算和自适应十字窗口聚合的立体匹配算法。引入HSV颜色空间分量,结合改进后的Census变换和梯度信息作为匹配代价计算方法,排除了视差边界异常值的影响,增强了算法对光照失真的稳健性;提出了基于梯度信息和可变颜色阈值的自适应窗口代价聚合方法,提高了在弱纹理区域的匹配精度;通过视差计算和多步骤的视差精细得到了最终的视差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较AD-Census算法在无光照失真条件下误匹配减少了3.24%,能有效解决视差边界和弱纹理区域错误匹配的问题,对光照失真稳健性好且能有效抑制噪声干扰。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障碍物检测中的立体匹配算法存在特征提取不充分,在复杂场景和光照变化明显等区域存在误匹配率较高,算法所获视差图精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的立体匹配方法。首先,在匹配代价计算阶段,建立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采用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捕获图像的多尺度特征。为增强模型的抗干扰和快速收敛能力,在原有损失函数中提出改进,使新的损失函数在训练时可以由一正一负两个样本同时进行训练,缩短了模型训练时间。其次,在代价聚合阶段,构造一个全局能量函数,将二维图像上的最优问题分解为四个方向上的一维问题,利用动态规划的思想,得到最优视差。最后,通过左右一致性检测对所得视差进行进一步精化,得到最终视差图。在Middlebury数据集提供的标准立体匹配图像测试对上进行了对比实验,经过实验验证算法的平均误匹配率为4.94%,小于对比实验结果,并提高了在光照变化明显以及复杂区域的匹配精度,得到了高精度视差图。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移动视觉系统的动态噪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适应动态噪声的立体匹配算法。对视觉图像进行分割,利用Kalman滤波算法估计噪声对图像分割的影响,并以此动态调整分割精度,以分割边缘特征点作为基元利用置信度传播(belief propagation,BP)算法提取出边缘特征点视差,最后根据特征点视差统一对分割区域进行赋值,得出最终视差图。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符合移动视觉系统的动态实时性要求,而且能适应动态噪声影响,得出精度较高的立体匹配结果。  相似文献   

19.
In recent years, stereo matching based on dynamic programming (DP)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and various tree structures are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matching accuracy. However, previous DP-based algorithms do not incorporate all the smoothness functions determined by the edges between the adjacent pixels in the image, which will usually lead to lower matching accuracie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ovel stereo matching algorithm based on weighted dynamic programming on a single-direction four-connected (SDFC) tree. The SDFC tree structure is a new tree structure which includes all the edges in the image and the disparity of a pixel can be affected by all the edges in the image. However, in the SDFC tree, conventional DP-based algorithms will make the pixels that are far away from the root node provide higher energy than the nearby pixels, which will decrease the matching accuracy. So, the weighted dynamic programming approach is proposed to optimize the energy function on the new tree structure, and all the pixels in the SDFC tree are treated equivalently. Dynamic programming in the SDFC tree of every pixel in the image separately is very time-consuming, so a fast DP optimization method is designed for the SDFC tree, which reduces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of the proposed weighted DP algorithm to 12 times of conventional DP based algorithm. Experiments show that our algorithm not only produces quite smooth and reasonable disparity maps which are close to the state-of-the-art results, but also can be implemented quite efficiently. Performance evaluations on the Middlebury data set show that our method ranks top in all the DP-based stereo matching algorithms, even better than the algorithms that apply segmentation techniques. Experimental results in an unmanned ground vehicle (UGV) test bed show that our algorithm gets very good matching results in different outdoor conditions, even on the asphaltic road which is considered to be textureless. This illustrates the robustness of our algorith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