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十几年来,移动卫星通信(MSS Mobile Satellite service)在全球得到迅猛发展。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向全球远洋船队提供了海上移动卫星通信业务。许多国家建立了或正在组建国内或区域性移动卫星通信系统。例如美国的AMSC、加拿大的TMI、澳大利亚的oputus、日本的N-STAK等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特别是1993年Motorola公司提出全球个人数字移动卫星通信系统-Iridium以来,移动卫星通信成为卫星通信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它同地面各种通信方式(特别是无线方式)结合在一起、将使人类在下世纪进入全球个人通信时代。  相似文献   

2.
当前,光缆系统的通信容量正在以极大的速度发展,几十吉比特的光缆系统已得到较普遍的应用,同时由于光缆自愈环功能的健全,地面通信网络的安全性能得到加强。另外,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光缆等设备造价的降低,使地面通信系统对卫星通信形成了重大冲击。因此,在干线通信系统中继续用卫星通信方式作为地面干线通信的补充和备份的传统方式已失去了以往的重要性,这使卫星通信失去了一些与地面通信网竞争的优势。另外,2000年宣布破产的铱星公司也给卫星移动通信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一些人士开始为卫星通信的发展前景担忧。在11月27~30日召开的“2000年中国卫星应用及产品展示会”上,记者通过与国内外卫星运营商、产品制造商、卫星通信用户及各界专家的探讨,深切体会到卫星通信仍大有前途。 卫星通信作为一种重要的通信手段,过去主要用于电话通信、广播和电视等领域。到了八十年代中期,随着数字压缩和处理技术、中速率数字通信技术(IDR)和VSAT技术的进步,它们在卫星通信领域得到了迅速应用,促进了卫星通信的发展。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再加上卫星通信本身具有以下特点:广播式传送及灵活的接入方式,使卫星通信在因特网传输、宽带多媒体通信和卫...  相似文献   

3.
卫星通信是人类重要的通信方式,人类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不断促进卫星通信的发展。本文根据卫星通信的特点简要介绍了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中的空间行波管和地面通信行波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应急通信含义和意义的探讨,结合卫星通信的原理,论述了卫星通信的应急救援系统在地震灾害中的重要作用,说明发展卫星通信的应急通信系统能够有力紧急情况的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高效调制技术的军事卫星跳频通信系统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该文将当前军事卫星通信中广泛运用的高效调制方式GMSK与跳频技术相结合,搭建了SFH/GMSK卫星通信系统模型,并在其中加入卷积编码以改善系统性能,最后对系统模型结合一定的干扰条件进行仿真分析。对SFH/GMSK通信系统的研究,对军事卫星通信中的高效传输技术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卫星通信是通信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1957年人类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60年代建立起卫星通信系统,经过近四分之一世纪的努力,其作用已深入到世界的各个领域。利用通信卫星的国家和地区已达到170多个,全世界已建成的卫星通信系统已达到40多个,卫星通信地球站数以万计。卫星通信由于它覆盖面积大、通信距离长、很少受地理环境限制以及投资省、见效快等优点,成为当前通信领域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国际通信、洲际通信和国内通信中占居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卫星通信产业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要实现人类通信的“无缝”连接,卫星通信将在未来通信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首先概述了卫星通信的产业发展情况,详细讨论了卫星通信的发展现状以及技术发展趋势。结合现有的先进卫星通信系统中先进技术的应用情况,提出了我国卫星通信产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军事通信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更容易获得战争的主动权。军事通信包含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流星余迹通信、卫星通信等方式,其中卫星通信具有覆盖范围广、容量大等优点,能更好地满足战场信息传输需求。以美国、俄罗斯、西欧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军事强国,拥有先进的军事卫星通信技术,建造了一些典型的军事卫星通信系统,并应用于战场信息传递,为指挥机关的实时决策提供依据。为了在军事对抗中保持优势,这些军事强国又不断发展新技术,在信息对抗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在分析现有军事卫星通信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对适用于军事卫星通信的新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孟祥辉 《通讯世界》2016,(8):121-122
传统移动通信方式需依赖基站提供的基站信号才能通信,若基站在特殊情况下遭到损毁,便无法正常工作进行通信,且基站信号覆盖范围有限,一些特殊地区无法正常通信,因此不能满足人类畅通无阻通信的愿望.而卫星通信则不受地理条件限制,且通信速度快、适应性、信号覆盖广,几乎能够实现全球范围的快速通信.但常规卫星通信设备也具有一定局限性,只能在静止条件下通信.而动中通系统则克服了传统卫星通信设备的不足,实现了移动载体卫星通信.本文将针对用于移动载体卫星通信的动中通系统若干关键问题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0.
凌静 《现代电子技术》2006,29(15):49-51
鉴于自适应跳频系统的良好抗干扰性能,提出了一种自适应跳频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案。在简要介绍自适应跳频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叙述了自适应跳频通信系统的结构和通信过程,重点讨论了自适应跳频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模型、同步方式、频率集更新算法和抗干扰性能,最后,给出了自适应跳频卫星通信抗干扰终端设备的基本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一、动中通天线已成为多领域实时视频传输与应急通信的优先选择 卫星通信系统具有传输距离远、覆盖范围广、受干扰小、容量大、质量高、通信方式灵活多样等优点,移动卫星通信天线(以下简称“动中通”)的出现使宽带卫星通信实现了由静基座向动基座的转变。从而加快了卫星通信系统的应用与发展。近些年来,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已在军队、公安、武警、消防、交通、通信等具有应急任务或应急性质的部门得到了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2.
苏渊 《电子科技》2011,24(11):135-137
在应急救灾中,维持通信畅通是降低灾害损失,减小灾害影响的重要条件,卫星移动通信则是保证通信畅通的有效手段。卫星通信便携站作为一种经济、实用、可靠的应急通信方式,是卫星移动通信在应急救灾应用的有效补充。文中主要论述了卫星通信便携站的系统组成,特点以及在应急救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王亚军  谷力 《现代导航》2010,1(4):42-46
某系统的卫星通信站,利用赤道上空的静止轨道卫星进行数据通信。系统采用了直接序列扩频的码分多址(CDMA)通信方式。本文主要介绍卫星通信站中的关键设备 CDMA 调制解调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在卫星通信中如何快速测试系统的通信质量和性能以及进行故障检查是判定通信系统性能稳定的一个重要依据。对卫星通信系统自发自收测试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一些重要指标的测试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突发灾害和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和破环是十分严重的,预防和处理突发灾害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卫星通信的需求和要求日益增多和提高。应急卫星通信系统不仅要求机动性强,通信无死角,而且要求适用范围广,反应快速,根据这些需求,文章进行了卫星应急通信系统的研究工作。主要讲述了在消防救援中的应用。文章涉及应急通信系统研究的目的、意义、发展现状及趋势;然后从卫星通信技术手段分析了卫星通信的组成和原理等等。  相似文献   

16.
卫星通信相对其他通信方式而言功能突出,搭载平台多样,优势明显;通过海上作战需求从三个方面对卫星战略通信、战役通信、战术通信支援提出了不同层次的需求;采取三军兼容、分工承担、独立保障的不同模式,发展海上作战所需的卫星通信系统,合理配置和使用有限的卫星通信资源。  相似文献   

17.
在通信系统中,卫星通信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变频组件是卫星广播通信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将收到的射频信号变频解调成基带信号。文章首先介绍了卫星通信宽带接收机变频结构,然后对相应的指标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卫星通信宽带接收机变频组件的设计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我国远距离通信中,主要包含数字微波通信、光纤通信及卫星通信。在我国卫星广播事业中,卫星通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目前而言,卫星通讯在国防通信、过内通信、国际通信、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等领域内应用广泛,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本文主要针对卫星通信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分析,并对广播卫星通信的通信方式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广播卫星通信的应用及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抗震救灾、远洋贸易、反恐维稳等通信中暴露出我国卫星通信保障能力有限、卫星通信资源调度缓慢等问题,卫星通信在全球通信、国防通信、应急通信以及边海疆通信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国家高度重视并加快了专用卫星通信系统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在轨通信卫星数量,天线波束和转发器类型、带宽、功率、工作频段,多址接入技术及地面终端类型、性能等将大幅提升,卫星通信保障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20.
卫星通信日益在全球通信、应急通信、军事通信及边远地区通信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我国卫星通信特别是军事卫星通信的发展较美欧等发达国家仍有差距,文章针对卫星通信与地面传输系统较好结合目标,就两种系统间几个层次的综合应用做探讨,并简述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