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联网被看作信息领域一次重大的发展和变革机遇,物联网网关是连接传感器网络与互联网网络的接入与控制设备,传感器收集数据并通过网关实现与互联网的互连及进一步的处理和转发。本文首先介绍了物联网技术背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网关的传感器接入方案,并以LDAP作为开发环境,实现了传感器接入的信息存储方案。  相似文献   

2.
在深入研究了物联网技术和我国航空物流建设问题之后,提出了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航空物流管理上,通过RFID和ZigBee技术,完成数据采集和传输,从而实现定位追踪;同时通过建立服务器和数据库,完成数据的处理和交互;再利用网站技术,实现对航空货物进行智能化管理的具体方法。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航空货物进行安检、查询和定位追踪。  相似文献   

3.
《软件》2017,(3):27-3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为实现万物互联互通孕育而生。数据存储是物联网重要部分,但是物联网数据具有海量、异构、复杂多变的特点。本文根据物联网数据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No SQL数据库和本体概念模型的物联网中间数据存储模型,提出物联网数据存储的方案,解决了物联网海量异构数据存储的问题,并使用t DB数据库验证该方案在物联网存储方面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4.
在气象物联网应用系统中,为了解决企业自行编码标准不统一造成的系统不兼容、适用范围有限等问题,将物联网编码技术与气象应用系统相结合,并将ucode编码应用于气象物联网应用系统对制造商的气象物联网终端进行标识编码,从而制造商能以更加标准、规范的方法管理其终端产品。根据对气象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运用Qt C++界面开发框架和数据库设计、开发了气象物联网ucode编码管理系统,支持编码规则制定、编码变更,编码值生成、编码使用与属性信息存储,为物联网系统生产商提供简便的ucode标识编码应用。  相似文献   

5.
谢莹 《福建电脑》2020,(5):69-70
随着DT时代的来临,物联网成为当今最具发展潜力的技术潮流之一。文章首先分析了物联网环境的特征,其次探讨了运用数据库技术健全物联网数据管理的流程和方式。结合数据库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物联网环境下数据库的具体完善思路,帮助提升数据库在网络环境下的运行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全面推广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道路和车辆的安全、便捷、快速的交通;可以通过公共卫生物联网来实现人民群众在家诊断疾病和居家养老的需要;通过将城市公共安全体系与社区安防物联网相互连接,可以实现社区公共安全物联网的全面覆盖。本文首先分析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其次,就物联网技术在安防中的应用和社区安防中应用物联网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推动了物联网在各个领域中的发展和应用。在物联网应用中,物联网设备之间的连接和数据通信都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持,通过计算机技术构建物联网系统,实现物联网系统的统一控制管理,并保证数据通信的准确性。对构建物联网采用的计算机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结合计算机技术在物联网中应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应用计算机技术构建物联网接入系统的设计方案,为推动物联网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随着云计算技术和物联网应用的开展,海量信息的存储与管理对传统的面向工程化教育的数据库技术教学模式提出挑战。如何在学时缩短、注重基础设计技术、引进数据库新技术、工程化实训等因素之间做出有效平衡,是文章探讨的主要问题;同时,在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的数据库技术教学架构、实现方法以及实践检验等方面,文章也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煤矿多功能物联网读写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和结构组成,分析了物联网在煤矿中的具体应用,详细介绍了一种具有煤矿特色的多功能物联网读写器的设计与实现。该读写器应用在物联网的感知层,能够进行物体识别和各类物理信号与环境参数的传送,为煤矿应用物联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感知层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网络化已大面积普及,计算机物联网技术成为科技发展的关键。物联网技术实现了物体与互联网的连接,实现了数据共享,实现了产品智能化、网络化。基于此,主要针对计算机物联网的特点,描述计算机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总结计算机物联网的发展应用,以期实现高效发展,造福社会和人民。  相似文献   

11.
钟清  阙华坤  陈锐民  肖勇  党三磊 《计算机工程》2012,38(5):247-250,254
针对传统电力通信资源管理自动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将物联网技术和资源管理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通信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介绍系统软、硬件架构体系,研究系统平台中采用的产品电子代码读写技术和数据库同步技术的实现方法和关键技术。结合某电力公司的具体应用实例,验证该系统平台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实现集约化、精细化、数字化的电力通信资源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梁峥 《软件导刊》2013,(6):64-65
物联网作为互联网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实现人人、物物、人网相连,这对于高等院校国有教学设备的组织、管理和利用提供了新的应用思路。以物联网为视角,介绍了物联网的含义,分析了目前高校设备管理系统的现状与问题,探讨了物联网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和实现。以此为基础论述了物联网环境下高校设备管理系统的功能特点和建设原则,希望为高校设备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并且能够引导物联网再教育领域中的思考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克服使用传统嵌入式模式开发物联网应用的复杂性,以实现将千差万别的设备使用标准的方式进行连接和访问,能将各种设备按统一的接口和协议进行访问,并构建分布式物联网架构,最终实现物联网与云平台的融合,通过云平台任何终端均可访问物联网的所有设备;研究使用基于Node.js[1]的Zetta[2]框架将所有设备发布为统一的REST API接口,通过Zetta提供的Link机制并使用协议WebSocket实现与云平台上Zetta服务器的实时数据通讯,保持云平台与物联网设备的同步;实现了全新的物联网应用开发模式和架构,构建了一个高效实时同步、开发快捷、维护简便的分布式物联网应用;使用统一的模型化方法和高效Node.js平台实现快速开发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应用,克服了传统开发使用C语言开发物联网的弊病。  相似文献   

14.
以国家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为背景,着重分析了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专业建设与新兴产业发展对接的重要意义,初步探讨了物联网应用专业建设与新兴产业对接的思路和实现方法,介绍了在"开展政产学研合作,努力培养物联网应用人才"方面的初步实践。  相似文献   

15.
目前,云计算、网络虚拟化等技术的发展对物联网的应用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不足,探讨了SDN架构、网络虚拟化和云管理技术,并将3种技术应用于物联网,提出了未来的物联网架构,为实现物联网的大规模发展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三段式的物联网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物联网的设计过程,根据物联网的三层结构,提出了三阶段设计方法。根据该提法设计实现了多个物联网项目。研究表明,基于三段式设计理论对物联网的实现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针对手套机生产过程的远程监控管理、大数据处理和数据可视化问题,设计与开发了一款基于Web的手套机工业物联网平台。平台与物联网体系相结合,实现人员基础信息管理、手套机设备运行监控、报警推送、程序远程更新升级和生产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采用Socket完成端口模型和线程池技术设计通信服务程序,解决了大量手套机通过WIFI无线通信方式传输的高并发数据处理问题。经测试,该平台界面美观,操作方便,实时性强,实现了在高并发网络连接情况下的稳定运行,CPU使用率低于6.03%,内网环境每秒能处理80.9个HTTP请求,外网环境每秒能处理24.9个HTTP请求,达到车间生产要求。该平台为智能手套机远程监控管理的开发与应用提供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物联网发展取决于物联网的应用,物联网应用取决于能否解决好物联网安全问题。物联网的自身安全问题与网络规模的大小是成正比的,随着网络规模的日益扩大,物联网存在的安全问题就越严重。本文首先分析了物联网给社会带来的便利,其次,分析了物联网安全问题现状。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就如何有效实现物联网安全防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成为人们更加关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有效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等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而将Agent技术应用于物联网中给物联网的实现又带来了新的生机。本文简要论述了Agent和物联网,并从信息传递和信息安全两个方面分析了Agent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在介绍物联网及其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对物联网中关键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对物联网中的RFID技术进行了详细、深入研究,并将该技术应用在集装箱堆场的进出口系统中,阐述了系统的构架和实现,有效改善了原有低效、落后的操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集装箱自动出入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