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一种改进的基于三角形折叠的网格简化算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已有的基于三角形折叠网格简化算法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算法。对原算法的误差矩阵的计算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简单的误差控制方法。该改进的简化算法不仅能减少模型中的三角形数目和保持模型拓扑结构,而且实现简单、速度快。 相似文献
3.
4.
目前提出的网格简化算法中,三角形折叠简化方法是一种主要的简化方法,在网格压缩、多细节层次模型生成、递进网格构造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提出一种基于三角形折叠的网格模型简化改进算法,在基于三角形折叠的基础上,在计算三角形折叠误差代价时引入局部区域面积度量参数,有效控制简化模型的三角形折叠顺序。实验表明,采用该文算法简化后的模型更逼近原始模型。 相似文献
5.
提出在三角网格中利用多个三角形组合及检索n边形(n为正整数)的规则,并提出一种具有相似折叠规律的n边形折叠的网格简化算法,该算法以n边形折叠为基本简化操作,并以二次误差作为误差度量,每次n边形折叠操作可以减少n-1个顶点以及2(n-1)个三角形,n越大达到某一简化目标所需的折叠次数越少,因此简化速度也可能越快.通过选取适当的n值及新顶点位置,新算法可以转化成顶点删除、边折叠及三角形折叠3种已知的几何元素删除算法,因此也可以视做为基于二次误差度量的几何元素删除简化算法的总括算法.最后分别对几种n取值情况列举实验数据,说明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我们提出了一种带属性的三角形网格简化方法,该方法利用包络和二次误差矩阵来共同控制简化:利用包络控制网格简化的全局误差,保证简化的整体效果;利用二次误差矩阵对网格简化的局部误差进行控制,以保持模型的局部特征和细节。算法中还加入了颜色、纹理方面的参数,以保持模型的颜色和纹理特征。 相似文献
7.
基于体积误差的三角形收缩网格简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体积误差的三角形收缩网格简化算法。根据体积误差方程和指定的体积误差门限,通过计算体积误差的最小值把对应的三角形收缩到一点,从而简化了表示物体模型的三角形网格。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算法简化效果好、效率高,误差可以控制。 相似文献
8.
9.
10.
基于子分规则的边折叠简化方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边折叠简化方法是一种主要的三角网格简化方法,已成为多分辨率自适应曲面参数化,基于法向细节的几何压缩,渐进风格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采用子分的思想生成三角网格模型的新顶点,从而减小了简化模型和原始模型之间的误差,此外,还给出保持模型流形的方法,最后给出一种新的计算简化网络与原发中网络之间的Metro距离的采样方法,并分析这个距离误差。 相似文献
11.
一种改进的基于三角形折叠的模型简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三角形折叠的网格简化算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算法。算法计算三角形顶点到相关平均平面的距离的最大值,结合三角形的面积、表面属性和预设特征给出三角形权值,确定折叠次序;并能够用累进网格实现连续的层次细节模型。该算法实现简单,运算速度快,而且能够有效保持模型预设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三角网格模型需要大量的信息来记录点、边和面之间的连接关系,对于复杂模型更需要大量的存储空间,且在网络上传输的速度比较慢。三角网格模型的简化对于其存储、处理、传输以及实时绘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针对国内外关于这一领域相关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种基于三角形删除的简化算法。该算法首先计算三角形的权重,根据设定的权重差值比例来删除相应的三角网格模型区域,然后再对删除后的区域实行三角网格的重建。最后,以两个实例进行探讨,以原始网格模型与简化后的网格模型进行对比,说明本文所设计的网格模型简化算法即有效地实现了三角网格模型的简化,又保持了三角网格模型原有的基本特征,且使简化的效率得到了提高,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自适应三角网格模型重新布点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在对任意拓扑三角网格模型进行自动三边界区域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应的三角网格模型重新布点算法,该算法首先根据三边界区域划分的结果,构造初始网格模型具有最低分辨率的基础网格模型,然后利用协调映射技术,对网格模型进行重新采样,从而不断对基础网格模型进行细化,算法的特点是可以根据不同的精度自动在曲面的大曲率处重新采样得到较多的点,而在曲面的小曲率处则重新采样得到较少的点,该算法可以用于三角网模型的自适应简化和优化,文中的应用实例表明,该算法可以保证在满足指定精度要求的条件下,得到更合理的三角网格模型,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提出新的三角形折叠误差计算方法,并针对网格简化程度的不同引入阈值控制折叠误差,从而生成满足不同需要三维模型的多个细节层次;提出建立不同细节层次模型间顶点的对应关系,然后在对应点之间进行线性插值的方法,实现了绘制过程中不同细节层次模型间的平滑过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