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密度的改进K均值算法及实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傅德胜  周辰 《计算机应用》2011,31(2):432-434
传统的K均值算法的初始聚类中心从数据集中随机产生,聚类结果很不稳定。提出一种基于密度算法优化初始聚类中心的改进K-means算法,该算法选择相互距离最远的k个处于高密度区域的点作为初始聚类中心。实验证明,改进的K-means算法能够消除对初始聚类中心的依赖,聚类结果有了较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2.
基于数据分段的K-means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means聚类算法是一种主流的迭代下降聚类算法,收敛于局部最优化状态.由于K-means随机选取k个初始聚类中心,使得聚类结果的有效性随初始输入而波动,为此文中采取一种预处理的方式来选取初始聚类中心.首先在某种范数的意义下,确定相隔最远的两个数据点之间的距离,然后采用数据分段的方法,将数据集分成k段,在每段中选取一个中心,以此来减小聚类结果随初始输入的波动.实验显示优化后的K-means有效地消除了初始输入的影响,并显著地减少了算法迭代次数和聚类误差.  相似文献   

3.
K-means算法的初始聚类中心的优化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的K-means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聚类结果随不同的初始输入而波动,针对K-means算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密度的改进的K-means算法,该算法采取聚类对象分布密度方法来确定初始聚类中心,选择相互距离最远的K个处于高密度区域的点作为初始聚类中心,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能取得更好的聚类结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K-means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数据样本分布情况的动态选取初始聚类中心的改进K-means算法。该算法根据数据点的距离构造最小生成树,并对最小生成树进行剪枝得到K个初始数据集合,得到初始的聚类中心。由此得到的初始聚类中心非常地接近迭代聚类算法收敛的聚类中心。理论分析与实验表明,改进的K-means算法能改善算法的聚类性能,减少聚类的迭代次数,提高效率,并能得到稳定的聚类结果,取得较高的分类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针对初始聚类中心对传统K-means算法的聚类结果有较大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依据样本点类内距离动态调整中心点类间距离的初始聚类中心选取方法,由此得到的初始聚类中心点尽可能分散且具代表性,能有效避免K-means算法陷入局部最优。通过UCI数据集上的数据对改进算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提高了聚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是基于划分的聚类算法中的典型算法,针对K-means算法初始聚类中心存在对K依赖的缺陷,提出一种新的选取K-means算法初始聚类中心的方法,该方法提高聚类结果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还提出一种极值选择法,将最大距离法和最小距离法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初始聚类中心选择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一种选取初始聚类中心的方法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对k平均值聚类法中初始聚类中心的选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一个较好的聚类中心选取算法。该算法也可以用于需要确定初始中心的其它聚类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K-means算法的初始聚类中心是随机选取的,不同的初始中心输入会得出不同的聚类结果。针对K-means算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K-means算法与聚类的快速搜索和发现密度峰算法的聚类算法(K-CBFSAFODP)。该算法是这样考虑的:类簇中心被具有较低局部密度的邻居点包围,且与具有更高密度的任何点都有相对较大的距离,以此来刻画聚类中心;再运用K-means算法进行迭代聚类,弥补了K-means聚类中心随机选取导致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并且引入了熵值法用来计算距离,从而实现优化聚类。在UCI数据集和人工模拟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融合算法不仅能得到较好的聚类结果,而且聚类很稳定,同时也有较快的收敛速度,证实了该融合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王娟 《微型机与应用》2011,30(20):71-73,76
传统K-means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的选取和样本的输入顺序非常敏感,容易陷入局部最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K-means聚类算法GKA,将K-means算法的局部寻优能力与遗传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相结合,通过多次选择、交叉、变异的遗传操作,最终得到最优的聚类数和初始质心集,克服了传统K-means算法的局部性和对初始聚类中心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在K-means型多视图聚类算法中,最终的聚类结果会受到初始类中心的影响。因此研究了不同的初始中心选择方法对K-means型多视图聚类算法的影响,并提出一种基于采样的主动式初始中心选择方法(sampledclustering by fast search and find of density peaks,SDPC)。该方法通过对数据集进行均匀采样,利用密度峰值快速搜索聚类算法(clustering by fast search and find of density peaks,DPC),以及K-means再迭代策略,进一步改善多视图聚类中的初始中心选择效率和类个数问题。实验验证了不同初始化方法对K-means型多视图聚类算法的影响。多视图基准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全局(核)K-means初始化方法存在时间复杂度过高的问题,AFKMC~2(assumption-free K-Markov chain Monte Carlo)初始化适用于大规模数据,DPC可以主动选择类个数和初始类中心,SDPC较DPC而言,不仅能主动式获得类个数,还在聚类精度和效率上取得了较好的折衷。  相似文献   

11.
新的K-均值算法最佳聚类数确定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K-均值聚类算法是以确定的类数k和随机选定的初始聚类中心为前提对数据集进行聚类的。通常聚类数k事先无法确定,随机选定的初始聚类中心容易使聚类结果不稳定。提出了一种新的确定K-均值聚类算法的最佳聚类数方法,通过设定AP算法的参数,将AP算法产生的聚类数作为聚类数搜索范围的上界kmax,并通过选择合适的有效性指标Silhouette指标,以及基于最大最小距离算法思想设定初始聚类中心,分析聚类效果,确定最佳聚类数。仿真实验和分析验证了以上算法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密度和最近邻的Kk-means文本聚类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文明  吴江  袁小蛟 《计算机应用》2010,30(7):1933-1935
初始中心点的选择对于传统的K-means算法聚类效果影响较大,容易使聚类陷入局部最优解。针对这个问题,引入密度和最近邻思想,提出了生成初始聚类中心的算法,将所选聚类中心用于K-means算法,得到了更好的应用于文本聚类的DN-K-means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生成聚类质量较高并且稳定性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维数据在聚类过程中存在迭代次数多、运算耗时长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聚类算法,首先采用谱聚类对样本降维,再选取k个首尾相连且距离乘积最大的数据对象作为初始聚类中心,在簇中心更新过程中,选取与簇均值距离最近的数据对象作为簇中心,并将其他数据对象按最小距离划分至相应簇中,反复迭代,直至收敛。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的Rand指数、Jaccard系数和Adjusted Rand Index等聚类指标全部优于K-means算法及其他3种改进聚类算法,在运行效率方面,新算法的聚类耗时更短、迭代次数更少。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的K-means算法中,聚类结果很大程度依赖于随机选择的初始聚类中心点以及人工指定的k值.为了提高聚类精度,本文提出了利用最小距离与平均聚集度来对初始聚类中心点进行选取,将层次聚类CURE算法得到的聚簇数作为k值,从而使聚类精度得到提高.最后,将改进后的K-means算法应用到微博话题发现中,通过对实验结果分析,证明该算法提高了聚类结果精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K-means算法易受初始聚类中心影响而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萤火虫智能优化和混沌理论的FCMM算法。首先利用最大最小距离算法确定聚类类别值K和初始聚类中心位置;然后以各聚类中心为基准点,利用Tent映射构建混沌空间,通过混沌搜索更新聚类中心,以降低初始聚类中心过于临近的影响,并改善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FCMM算法的平均聚类精度相较于经典K-means算法和FA算法分别提高了7.51%和2.2%,成功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解,提高了划分初始数据集的效率和寻优精度。  相似文献   

16.
针对K-means算法中聚类结果易受初始聚类中心影响的缺点,提出一种改进初始聚类中心选择的算法.该算法不断寻找最大聚类,并利用距离最大的两个数据对象作为开始的聚类中心对该聚类进行分裂,如此反复,直到得到指定聚类中心个数.用KDD CUP99数据集对改进算法进行仿真实验,实验数据表明,用该算法获得的聚类中心进行聚类相对原始的K-means算法,能获得更好的聚类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在推荐系统中应用K-means算法聚类可有效降维,然而聚类效果往往依赖于选定的初始中心,并且一旦选定目标簇后,推荐过程只针对目标簇进行,与其他簇无关。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满二叉树的二分K-means聚类并行推荐算法。该算法首先反复迭代二分K-means算法,迭代过程中使用簇内凝聚度作为分裂阈值,形成一颗满二叉树;然后通过层次遍历将用户归入到K个叶子节点(簇);最后针对K个簇,应用MapReduce框架进行并行推荐预测。MovieLens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大幅度提高推荐系统准确性,同时增强系统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8.
孙秀娟  刘希玉 《计算机应用》2008,28(12):3244-3247
在K-means算法中,聚类数k是影响聚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已经提出了许多确定最佳k值的聚类有效性方法,但这些方法都不能很好地处理两种数据集:类(簇)密度不同的数据集和类间距比较小的数据集(含有合并簇的数据集)。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聚类有效性函数,该函数定义为数据特征轴总长度的平方与最小类间距的比值,最佳聚类数为这个比值达到最小时对应的k值。同时,为减小K-means算法对噪声和孤立点数据的敏感性,使用了基于加权的改进K-平均的方法计算类中心。实验证明,与其他算法相比,基于新聚类有效性函数的K-wmeans算法不仅降低了噪声和孤立点数据对聚类结果的影响,而且能有效地处理上面提到的两种数据集,明显提高了数据聚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