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能源问题受到普遍重视,城市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必然对城市煤气供应的数量和质量提出新的要求。 随着城市煤气事业的发展,气源种类的增多,城市煤气中CO含量有所提高。 我国煤气气源中CO含量情况: 焦炉煤气 6% 连续直立碳化炉煤气 17% 立箱炉煤气 9.5% 重油蓄热裂解制气 2.5~3% 重油催化裂解制气 10~17(20)% 压力气化煤气 18~20% 水煤气 32~35% 发生炉煤气 27~30%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发展城市煤气首先要有气源。我国煤炭资源丰富,1992年煤的探明储量约占能源总储量的90%,当年煤的产量,占全国一次能源产量的74.9%。预计到下世纪中期,煤仍将是我国主要能源,因此以煤为原料的城市煤气制造技术还会继续发展。煤为原料的城市煤气生产技术,主要分干馏制气与气化制气两类。 煤制气工艺中,炼焦制气由于其投资大,又受原料煤来源和焦炭销路的制约,其推广使用受到一定限制。鲁奇加压气化流程复杂,投资大,仅适于靠近煤炭产地的大中城市用。水煤气炉、水煤气型两段炉,由于  相似文献   

3.
煤气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美、英、法等国在国民经济年人均产值达1000美元时,煤气气化率均达70%以上(其中英国为100%),我国上海及东北几大工业城市,煤气已有100多年历史。这是因为城市煤气同供电、铁路、通讯一样,均属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对工业发展、环境保护、能源利用和改善人民生活都有明显的促进,据计算,1m~3煤气成本0.05  相似文献   

4.
煤气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具体情况存在差异,尤其是能源的分布情况不同,决定了我国城市煤气发展仍将采取“多种气源、多种途径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能源”的发展方针。大连市煤气事业的发展也应遵循此方针。  相似文献   

5.
“提高煤气质量。提出各种燃气达到国家气质标准或更高标准的分期目标”。 在我国幅员辽阔,能源分布不均,各地能源结构不一和交通运输尚在逐步开畅的情况下,我国城市煤气采取“因地制宜、多种气源、多种途径的发展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因此当前我国城市燃气有:天燃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工业余气、矿井气等各种燃气。  相似文献   

6.
发展城市煤气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勿需多言。据1980年统计我国使用城市煤气的人口已达到1600万,占城市人口的18.1%,有各种煤气设施的城市占全国设市城市的31%。从气源构成来看,煤制气和重油制气约占全部气源的三分一,液化石油气及天然气占三分之二。从1980年的统计中还可以看出煤制  相似文献   

7.
建国前,我国城市煤气事业的基础十分薄弱;建国以来,有了较大的发展。三十余年来,城市煤气的供应量增加了176倍,供气人口增长了79倍。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城市煤气的发展逐步贯彻了多种气源、多种途径以及根据各地的能源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能源,大力发展煤制气,优先使用天然气,合理利用液化气,适当发展油制气,积极回收工矿燃气的方针后,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使城市煤气在近五年内的发展速度相当于过去的三十年。城市煤气这样的发展速度是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早在一七九二年,美国人就开始用煤气照明,随着生产和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煤气的使用不仅给生活、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而且在合理使用能源、节省运力减少城市污染方面也带来了很大好处,因此城市煤气在世界上发展很快,一些发达国家的气化普及率已很高。在七十年代初,按全国人口计算,荷兰达100%、美国88%、英国82%、法国64%、西德61.8%、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城市煤气发展现状 我国已进入20世纪最末一个五年计划,在解放以后40多年时间里我国的城市煤气事业获得了广泛高速的发展。以上海为例,解放前夕居民用户仅有一万余户,居民气化率仅为2.1%,而到1995年末,居民用户已达247万户,居民气化率达到了86%。北京、天津等城市解放前没有城市煤气设施,现在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1994年末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近年来,许多城市都在规划,筹建城市煤气工程。1984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城市煤气工作会议,会议指出:使用煤气,方便生活,清洁卫生,有助于改善环境,能节约能源,有利于生产发展,应该作为我国城市生活能源的主要型式,要在“七五”期间  相似文献   

11.
城市煤气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发展城市煤气既可方便群众生活,促进生产,又能减少城市环境污染,节约能源,是解决今后城市能源的一个主要途径。 实现民用燃料气体化,则是城市能源结构和人民生活方式的一个重大变革,是现代化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 近年来,我国决定,要把城市煤气建设提到城市建设的议事日程上来,作为一个方针性的重大技术政策问题对待。要开辟多种  相似文献   

12.
提高城市煤气气化率对节约能源、改善城市环境污染等有着明显的效果,为了加速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发展城市煤气事业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十几年来,南京市城市煤气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气化率在1980年为49.1%。近几  相似文献   

13.
城市煤气是城市能源供给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发展城市煤气事业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便人民生活、促进工业生产的有效措施。截止到一九八七年底,我国381个城市中有煤气设施的城市157个,总用气人口约3820万人。但从全国城镇消耗的燃料来看,仍是以燃煤为主,仅城镇民用燃煤一年达一亿多吨。大量直接燃煤造成严重污染,热效率也非常低,在原材料、能源非常紧缺的今天,介决这个问题非常急迫。  相似文献   

14.
我国各地能源结构和数量不一,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要加快发展我国的城市煤气事业,必须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多种气源、多种途径、因地制宜和合理利用能源”的方针。三明市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正确选择了城市煤气发展之路。 一、工程概况 三明市地处福建省中部偏西,座落在武夷山和戴云山之前的梅列盆地,面积1177.61km~2,城区面积17.5km~2,市区辖二  相似文献   

15.
一、国外几个国家能源结构 法国1974年煤气占本国能源的比重(一次能源) 固体燃料 19.7% 18% 石油产品 70.3% 64% 煤气(高炉气不包括在内) 燃料总数 (10.0%)/(100%) 9.1% 电力 总数 (8.9%)/(100%) 五年计划规定,1985年煤气将占总能源(一次能源)的15%  相似文献   

16.
1 前言 随着我国能源政策的调整,大量的国外液化石油气纷纷涌入我国市场,使得我国原本紧张的液化石油气市场变得宽松起来。这对于急于发展城市管道煤气的各中小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因为城市管道煤气的最佳气源——天然气,它的利用受地域限制;而人工煤气则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制气成本高,煤气质量差,使许多中小城市望而生畏;液化石油气则具有运输方  相似文献   

17.
文章根据我国的能源资源和能源政策指出“以煤代油”是必然趋势。进而又从经济角度分析了煤与石油,指出把石油作为锅炉和炉窑燃料烧掉,其经济损失是惊人的。在肯定煤是锻造加热的最合适的能源的前提下,从加热成本、加热质量、劳动条件、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综合分析比较了直接烧煤及以煤转化为煤气、电加热锻件的情况及各项有关指标,从而提出锻造加热以煤气为燃料的分析意见。在城市煤气建设与厂内建站尚难实现的情况下,小煤气发生炉用于中小厂(车间)锻造加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煤气是城市人民生活的主要能源形式,许多大中城市正在规划或筹建城市煤气,而广大小城镇如何解决煤气化问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能否用水煤气掺混少部分化肥工业的吹出气作为小城镇的民用煤气,由于它存在热值较低,一氧化碳含量高,毒性大的缺点,看法不一。如果利用千余个遍布全国各县级以上城镇的小化肥厂生产水煤气作为城市煤气也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对改变生活燃料结构,在我国城市煤气尚不普及的条件下,花较少投资,使之成为一种过渡性气源,以弥补煤气气源的不足,尽快提高小城  相似文献   

19.
实现民用煤气化,是城市能源结构和人民生活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是现代化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 天津市的城市煤气事业基础薄弱,发展缓慢。据1985年的统计,全市仅有二十五万煤气用户,居民气化率为百分之二十八,而且管道煤气用户比例小,供气分配不合理,不能保证均衡的供应,长期不能形成独立的供应系统,严重影响着煤气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根据天津市城市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进一步改变城市能源结构的基础要求,提出:“先民用,后工业,先普及,后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能源日趋紧的情况下,节能降耗就显得尤为突出。在这种形势下,除了对玻璃窑炉进行全保温外,还应考虑到热煤气输送管道距离长、管道直径大、表面散热高等现实因素。本文通过对热煤气输送管道保温技术的初步探讨,提高了煤气进入窑内的温度、显热;进一步提高煤气的利用率,同时为提高煤气的质量和提高煤气燃烧传热效率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