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本刊讯(通讯员于明德)圈闭评价是油气勘探中最基础的评价内容,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勘探工作部署、探井成功率和勘探效益的好坏,《焉耆盆地圈闭描述与评价》研究项目,是由河南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室承担的,曾在前不久我局召开的科技大会上荣获“科技进步专项金奖”的科研课题。1996年以来,该室科研人员在勘探难度加大的情况下,积极运用最新石油地质理论及物探新技术,大胆拓新构造研究思路,对焉耆盆地6000余km的新老二维地震资料和900多km2三线地震资料进行了反复精细解释,对10余口钻井、录并资料及露头资料进行了全面综合分析;然…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日前,由河南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和西北大学联合开展的横穿库鲁克山、孔雀河探区、焉耆盆地的野外地质科学考察圆满完成。孔雀河斜坡、焉耆盆地分别位于库鲁克山南北两侧。为了揭示库鲁克山与两侧盆地及斜坡区的“盆地耦合关系”,进一步落实孔雀河斜坡和焉耆盆地油气成藏的构造背景和有利区带,河南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与西北大学组成了横穿库鲁克山的联合科学考察队。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教授张国伟亲自参加并指导了这次野外考察。通过野外实地踏勘,对主要构造带的构造变形特点、边界性质、相互关系、岩石构造组合特征等多种地…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通讯员于明德)河南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近日传来喜讯:该院勘探室巴彦浩特项目研究组,在地震地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并落实各种构造圈闭86个,认为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生、储、盖条件。这是河南油田进军腾格里沙漠开展油气勘探究成的第一仗。腾格里沙漠位于内蒙古境内,面积约3万km2。位于该沙漠东南部的巴彦浩特盆地面积18万km2,是理想的油气勘探区域。河南油田1996年11月中标该盆地油气风险勘探项目后,立即组织河南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室巴彦浩特项目矾究组的科研人员,克服了研究难度高、工作最大、时间紧等重重困难,大…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通讯员姚志云孙跃华)近日,从新疆勘探前线传来激动人心的喜讯:部署在焉耆盆地本东构造上的图301井在深层系八道湾组试获工业油气流,该盆地油气勘探取得新的重大突破。焉耆盆地是1992年全国开放油气勘探市场后,河南石油勘探局于1993年9月中标的一个风险勘探盆地。前几年河南油田在该盆地已探明3600多万t油气储量,含油层均属于理深2100~2650m之间的三工河组。虽然近几年在深层系的勘探见到不同程度的油气显示,但由于储层致密,一直没有取得工业油气流的突破。本东构造位于焉省盆地博湖拗陷的北部,构造面积十多平方千米,该构…  相似文献   

5.
砂箱实验模拟是研究盆地形成机制的重要手段。根据焉耆盆地平面与剖面构造特征设计了砂箱实验模型。基于对实验结果分析,认为中生代焉耆盆地是SW-NE方向的双侧斜向挤压作用下基底收缩形成的盆地。盆地内部不同方向的断层形成于同一挤压变形过程。焉耆盆地边界方向、水平挤压方向和基底收缩作用控制盆地内部构造带的方向。焉耆盆地的形成并非一定是边界走滑活动或拉分作用叠加的结果。该实验模型为解释焉耆盆地的构造成因机制提供了证据。图5参14  相似文献   

6.
焉耆盆地中生代原型盆地性质判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析了焉耆盆地区域构造背景,认为盆地现今构造格局主要受近东西向(或北西西向)和北西向构造控制,在此基础上依据古地磁资料,盆地周缘张性构造,盆地张性构造,高地温梯度,沉积学特征判定焉耆盆地中生代原型盆地为伸展断陷型盆地。  相似文献   

7.
焉耆盆地处于塔里木盆地与吐哈盆地之间,其中生代地层归属一直是个有争论的问题,本采用多元地层研究方法,分析了南北疆古生物,沉积旋回,岩石学,构造演化等特征。初步认为焉耆盆地中生代地层属南疆型,兼具南,北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通讯员姚志云杨德长)从日前刚刚结束的中国石化集团公司1999年勘探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由河南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承担的《河南油田1999年度圈闭研究报告》顺利通过集团公司专家组的审查验收。为了查找焉言盆地不整合圈闭、构造十岩性复合圈闭及砂岩上倾尖灭等岩性圈闭,寻找新类型油气藏,开拓焉香盆地勘探新领域。今年以来,研究院采用对储层和油气检测的新技术、新方法,如过高点剖面的AVO处理、三瞬处理、储层预测、神经网络预测、亮点、干点技术处理等多方法、多参数、多技术的综合研究,先后通过对焉省盆地3000km新老二维地…  相似文献   

9.
焉耆盆地处于塔里木盆地与吐哈盆地之间 ,其中生代地层归属一直是个有争论的问题。本文采用多元地层研究方法 ,分析了南北疆古生物、沉积旋回、岩石学、构造演化等特征 ,初步认为焉耆盆地中生代地层属南疆型 ,兼具南、北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焉耆盆地地层顶面构造及顶面形态分布特征的研究分析,将其分为斜坡区、平台区和鼻状区3种基本类型.盆地实际的构造顶面特征则由这3种基本类型复合而成.3种类型对盆地油气成藏有各自不同的作用.其中平台区和鼻状区对油气成藏有积极作用,而斜坡区则不利于油气的成藏.具体到某个盆地它们对油气成藏的作用要结合其他因素来决定,如盆地油源的充足程度就是个十分关键的因素.焉耆盆地现今油气分布受其二级构造带限制,几个重要的油气区都位于与生油洼陷毗邻的构造带上.对地层顶面构造形态与主要油气分布关系的研究认为,焉耆盆地油气分布与地层顶面构造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盆地中从二级构造带伸向凹陷中的鼻状构造对于油气从源区到圈闭的聚集成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焉耆盆地油田水与油气聚集保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焉耆盆地油田水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平面和纵向上的变化规律研究,阐述了油田水中元素与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相关的一些特征,并依据油田水无机组份、化学系数以及总矿化度等因素,将焉耆盆地划分为四个水文地质区带。其中宝中、宝北三工河组为阻滞带,地层封闭性强,油气藏保存条件好;本布图构造带、种马场构造带、宝南区块为缓慢交替带,油气藏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新焉参1井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钻探工程的开工前验收,正式开始施工。新疆焉耆盆地具有较好的资源基础,油气资源量3.14亿吨,目前探明率仅为9.18%,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新焉参1井是新疆巴州焉耆县内焉耆盆地焉耆隆起区的第一口参数井。在新焉参1钻探工程中,测井和录井工程技术服务将提供重要的钻探数据、地质资料,为保障钻探工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记者焦相山)记者从河南石油勘探局有关部门获悉:1998年,河南石油勘探局科技工作“硕果累累:1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科技成果获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另有两项成果获奖.河南石油勘探局去年共完成科技进步项目145个,依靠科技增油105万儿科技增效1,52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单万人科技企业创利税1120多万元,为1998年生产经营目标的全面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这些科技成果中,“聚合物驱油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焉普盆地油气勘探早期综合评价”、”焉香盆地沉积相与储层特征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新疆焉耆盆地构造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焉耆盆地是一个形成于南天山造山带基础之上的中生代拉分盆地。喜马拉雅造山事件以来,其南北两侧山体向盆地内对冲,形成典型前陆冲断褶皱构造,盆地内发育一系列台阶状断层及其断层相关褶皱。盆地两侧的对冲作用,使得盆地内侏罗系生油层得以进入生油成熟阶段。焉耆盆地构造演化特征表明,该盆地是一个有利含油气盆地。   相似文献   

15.
新疆焉耆盆地是一个风险勘探区块。根据总公司“新区勘探要有新思路、新体制、新水平”的指导思想,塔里木河南勘探公司在焉耆盆地勘探中采用了国际通行的“油公司”模式来组织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新区勘探开阔了思路,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 3月31日,河南油田重点科研课题-“焉耆盆地油气勘探早期综合评价”通过了由总公司组织的专家评审和验收。专家们一致认为,该课题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西部焉耆盆地油气资源评价的空白,对焉耆盆地今后的勘探实践乃至西部其它侏罗纪沉积盆地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该课题从1994年底立项并开展研究工作。为如期优质完成任务,塔里木河南勘探公司和河南石油勘探  相似文献   

17.
物探技术在焉耆盆地新区油气勘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盆地普查到详查 ,从第一口参数井获得油气勘探突破到随后勘探成果的不断扩大 ,在不同勘探阶段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各种物探技术是提高勘探效益的关键。综合多种物探资料精选参数井位 ,采用精确的构造描述、地层分析和油气预测等物探方法是取得焉耆盆地成功勘探的重要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焉耆盆地构造演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平衡剖面原理,对焉耆盆地9条构造剖面进行了构造复原。结果表明,燕山早期焉耆盆地处于弱挤压状态,构造变形量相对较小,而主要的变形量集中于燕山晚期和喜山期,但喜山期变形稍弱于燕山晚期。平面上盆地西部变形量较大,东部变形量较小。盆地中、新生代的演化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燕山早期弱挤压与同生变形阶段,燕山晚期强烈挤压阶段,喜山期对冲挤压阶段。  相似文献   

19.
《河南石油》2007,21(1):F0004
塔里木河南勘探公司是河南油田派出机构,负责新疆焉耆盆地、塔里木盆地4万多平方公里中标区块的油气勘探和河南油田进疆参战单位的协调、监督、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20.
Geosec平衡剖面技术在M盆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M盆地是非洲较大的含油气盆地之一,盆地面积11.2×104km2,沉积了白垩系及以上地层,最大沉积岩厚度大于10km。为搞清构造特征及演化史,充分利用地震资料,应用帕拉代姆的Geosec平衡剖面技术,对主要骨干地震解释剖面进行平衡剖面制作,计算地层伸缩量,帮助对构造变形机制的理解,验证解释成果。在构造落实的基础上,利用含油气理论,分析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找出了油气运聚的主要时期及配套关系,为井位部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