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珺  熊玉宝 《应用化工》2007,36(5):481-483,487
丙烯酰胺(AM)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进行水溶液聚合,考察了引发剂浓度、温度、单体配比、pH值、引发剂等因素对共聚物的阳离子度、特性黏度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高相对分子质量的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为8,温度为50℃,引发剂的用量为0.8 mmol/L,DMC∶AM(摩尔比)=1∶3。  相似文献   

2.
采用光敏引发聚合的方法,以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单体,通过水溶液自由基共聚法制备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讨论了单体浓度、阳离子单体比例、引发温度、引发剂浓度、光照强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单体质量分数30%,阳离子单体质量分数5%,引发温度22℃,引发剂质量分数0.35%,光照强度0.798mW/cm^2。通过红外光谱对产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王春晓  董利  梁志 《化工时刊》2008,22(3):34-37
在水溶液中,以氧化还原引发剂引发聚合,制备出阳离子度60%~70%,固含量60%~70%的丙烯酰胺(AM)与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的共聚物P(AM—DAC)絮凝剂。实验表明在10℃下引发聚合,单体质量分数60%,引发剂m(亚硫酸氢钠):m(过硫酸钾):m(尿素)=1:1:1,用量分别为聚合单体的质量分数0.1%,m(AM):m(DAC)=1:8,pH值为5时,生成的聚合物的[η]达400mL/g以上。絮凝实验结果显示生成的絮团粗大、不易破碎。  相似文献   

4.
反相乳液聚合制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微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单体,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了P(DMC—AM)共聚物。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考察了乳化剂质量分数、引发剂质量分数、单体质量分数、pH值、油水比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物特性黏数的影响。得到的较佳工艺条件为:乳化剂质量分数7.3%、引发剂质量分数200×10^-6、单体质量分数45%、pH值3.0、油水比1:2及反应时间4h,在上述条件下,所得产物的特性黏数可达7.617dL/g。采用FT—I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粒度分布仪对粒子粒径分布进行了分析,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反相乳液粒子的形貌。  相似文献   

5.
李宏亮  李冰 《化学与粘合》2005,27(5):267-269
采用Span-80为乳化剂,白油为分散介质,(NH4)2S2O8-Na2SO3为引发剂,研究了丙烯酰胺(AM)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的反相乳液共聚反应,合成出了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共聚物。讨论了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水油比、单体浓度等因素对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2‰,乳化剂为油相的6.7%,水油比为1:1.5,单体浓度为37.5%时可获得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共聚物,且聚合反应平稳易控制。  相似文献   

6.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水溶液中接枝聚合制备了淀粉、丙烯酰胺(AM)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单体质量比对接枝率、接枝效率及阳离子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淀粉7.5g,AM15g,引发剂浓度0.4mmol/L,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5h,m(DMC):m(AM)为1:3,所得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为136.18%,接枝效率为79.8%,阳离子度为19.2%。  相似文献   

7.
反相悬浮聚合制备高吸醇树脂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α—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DMC)与丙烯酰胺 (AM)为单体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得了高吸醇树脂 ,吸甲醇率可达 60 g/ g以上 ,吸乙二醇可达 1 0 0 g/ g以上。合成该树脂的最优条件地为单体 DMC与 AM的质量比为 4∶ 1 ,单体水相浓度为 5 0 % ,油 (环已烷 )相与水相体积比为 2∶ 1 ,引发剂(K2 S2 O8-Na HSO3)用量为 0 .2 5~ 0 .3 0 % ,交联剂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用量为 0 .2 0~ 0 .2 5 % ,分散剂(Span60 )用量为 1~ 2 %。  相似文献   

8.
以玉米淀粉(St)为原料,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丙烯酰胺(AM)为接枝单体,硝酸铈铵(CAN)为引发剂,合成三元阳离子接枝淀粉St-g-PDMC-co-PAM.当 m(St)∶m(AM)∶m(DMC)=1 ∶0.2∶0.8,m(St)∶m(CAN)=1∶0.3,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 h时,产...  相似文献   

9.
吸水树脂PAA/AM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PS)做引发剂,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为反应单体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适用于淡水和盐水的吸水膨胀聚合物。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最佳吸水膨胀配方进行了优选:单体浓度[M]=30%;单体中和度N=75%;引发剂浓度[I]=0.15%;交联剂浓度[C]=0.011%;反应温度为75℃及反应时间3h。对PAA的吸液速率进行了测定,并讨论了它的反复吸液能力。  相似文献   

10.
赵建兵  王世兵 《河南化工》2014,31(12):33-36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丙烯酰胺(AM)为聚合单体,以亚硫酸氢钠和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法聚合得到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考察了聚合单体的质量分数、引发剂的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p H等因素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成高相对分子质量的CPAM的较优聚合条件是:聚合单体的质量分数为15%,引发剂0.3%,反应温度80℃,p H值为7,反应时间为3 h,相对分子质量可达5.91×106。  相似文献   

11.
采用化学沉淀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复合分散剂制备超细白炭黑。用IR、XRD、SEM和BET等对产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优化的工艺条件为:酸化水玻璃浓度7.5°Be′,温度6070℃,pH值8,复合分散剂用量1.6%5°Be′水玻璃。该工艺合成的超细白炭黑粒径小,平均粒径约45 nm;比表面积达215 m2/g;吸油值达3.79 mL/g。  相似文献   

12.
An investigation on viscosity was conducted 2 weeks after the Al2O3-water nanofluids having dispersants were prepared at the volume concentration of 1-5%. The shear stress was observed with a non-Newtonian behavior. On further ultrasonic agitation treatment, the nanofluids resumed as a Newtonian fluids. The relative viscosity increases as the volume concentrations increases. At 5% volume concentration, an increment was about 60% in the re-ultrasonication nanofluid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base fluid. The microstructur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a higher nanoparticle aggregation had been observed in the nanofluids before re-ultrasonication.  相似文献   

13.
纳米氧化锆在水中分散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鉴于粉体分散对无机膜制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添加不同分散剂及其加入量对纳米氧化锆粉在水中的分散性,以及分散性与溶液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悬浮液的分散性能受到分散剂及其加入量和pH值的影响,不同的分散剂在各自的加入范围内有其最佳加入量。通过对粒径和zeta电位分析,考察含分散剂时pH值对纳米氧化锆粉的分散性能,从中优选最佳pH值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Effects of starting materials and four dispersants ( STP, SHP, FDN and FS60 ) on Zeta potential and rheological behavior of alumina based ULC castables matrix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aracteristics of silica fume and alumina cement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Zeta potential and viscosity of suspensions of the castables matrix; the dispersants STP and SHP can change Zeta potential values of the matrix suspensions remarkably; the four dispersa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matrix suspensions. For the point of lower viscosity of the matrix suspensions, the suitable additions of the three dispersants ( SHP , FDN and FS60 ) are about 0. 2% while that of STP is about 0. 3%.  相似文献   

15.
采用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ATR-FTIR)研究了分散剂官能团特征与神府煤(SFC)成浆性匹配规律。基于4种分散剂的ATR-FTIR分析结果,采用Gaussian分峰法计算了这些分散剂中亲水基团(-OH、-C-O、-C=O、-SO3-)和疏水基团(-CH3、CH2、-C=C)的分布,研究了分散剂中亲、疏水基团对神府煤成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ZFZ分散剂所制备的神府水煤浆(SFCWS)的定黏浓度最高,用MZS分散剂制备的SFCWS的浓度最低。这主要归因于ZFZ分散剂有较多的亲水基团,相对较少的疏水基团,与神府煤有良好匹配性。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分散剂与神府煤定黏浓度预测模型和匹配度模型,选用JJN、DNC和SMS分散剂验证了模型的精确性,误差在±1%以内,同时定黏浓度预测值和匹配度的预测值与定黏浓度的实验值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6.
以氯化镁、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超细氢氧化镁。研究了分散剂种类对氢氧化镁产率和粒径的影响,以及分散剂种类、氯化镁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氢氧化镁沉降速率的影响,同时分别选择水、乙醇两种不同的反应介质,对氢氧化镁的粒径及产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作为分散剂,氯化镁浓度为0.75 mol/L,反应温度为60 ℃,所得氢氧化镁产率较高,且粒径较小(约为6.4 μm)、粒度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17.
用丙酮、甲醛、无水亚硫酸钠和水通过缩合反应制备了水煤浆分散剂SAF,并将其与木质素磺酸钠(木钠)进行复配,评价了分散剂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羊场湾产煤的成浆性能。以表观黏度1 500 mPa.s为标准,采用复配分散剂(SAF∶木钠=1∶2)制备的水煤浆的最大成浆浓度为71%,而采用SAF、木钠制备水煤浆的最大成浆浓度分别为67%,63%;SAF、木钠和复配分散剂制得的水煤浆48 h均无沉淀产生,而三者制得水煤浆的72 h产生的析水率分别为6.0%,4.2%,2.4%,表明复配分散剂可提高煤的成浆浓度,降低析水率。  相似文献   

18.
为了考察复配分散剂对不同煤化程度煤的成浆性能的影响,以木质素磺酸钠与萘磺酸钠复配分散剂对山西王坡煤(WP)、淮北朱仙庄煤(ZXZ)、内蒙古上湾煤(SW)3种不同煤化程度的煤样进行了制浆试验。结果表明:复配分散剂对上湾煤样所成浆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但成浆浓度不高;对较高煤化程度煤样的成浆性提高效果明显,选用3号分散剂王坡煤的成浆浓度达到最大66.8%;朱仙庄煤选用4号分散剂可以制成流动性和稳定性较好的煤浆,其煤浆浓度达67.0%。木质素磺酸钠及萘磺酸复配分散剂的协同作用对不同煤化程度煤样成浆性的影响与煤的结构有关,此复配分散剂对煤化程度较高煤的成浆性提高较有利。  相似文献   

19.
以三氯乙烯模拟氯乙烯(VC),考查聚乙烯醇(KH20)/羟丙基甲基纤维素(60SH50)复合分散剂的分散能力和保胶能力,发现分散能力和保胶能力均随分散剂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复合分散剂中KH20比例增大,分散能力下降而保胶能力增强。以此为基础进行VC悬浮聚合,研究分散剂对聚氯乙烯(PVC)树脂颗粒特性的影响。发现适量的分散剂可同时提高PVC树脂的表观密度和增塑剂吸收量;增大KH20的比例可提高PVC树脂的表观密度,同时使粒度分布变窄,但是增塑剂吸收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0.
陈雯  叶红齐  李友凤 《应用化工》2009,38(12):1746-1749
介绍了一种制备板状氢氧化铝粉体的新方法。从晶体生长行为和反应机理出发,研究碳酸化分解法不同工艺条件:原料液偏铝酸钠浓度、反应气体CO2通气速率、碳分终点pH值、干燥条件等因素对氢氧化铝粉体板状结构的影响。同时,也考察了不同晶型向导剂和分散剂对粉体形貌的影响。得到的产品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BET比表面积等检测手段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偏铝酸钠溶液的浓度为2.0~2.5 mol/L,CO2气体通气速率为100~200 L/h,反应终点控制为pH=12,添加一定量的A lF3和三乙醇胺作为晶型向导剂和分散剂时,可以得到六角板状氢氧化铝,其平均粒径为16.520μm,径厚比为30~60,比表面积351.350 3 m2/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