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所谓混凝土的临界强度,是指混凝土获得一定强度后受冻而不遭受冻害的最低强度。即达到这最低强度受冻后再标养28天的强度与标养28天强度相比强度损失不超过5%。我国现行规范(GBJ204—83)7·1·2条规定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在受冻前混凝土的临界强度是指不掺防冻剂的混凝土。如按此标准来控制掺复合防冻剂的混凝土临界强度势必延长施工工期,提高工程成本,为此,研究和确定掺复合防冻剂混凝土临界强度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的任务。即本文就此提出掺防冻剂混凝土临界强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现行《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4-83)7.1.2条规定冬期浇筑的混凝土早期允许受冻临界强度(以下简称临界强度)是指不掺防冻剂的混凝土,按此控制掺防冻剂混凝土的临界强度是不恰当的,势必给冬施混凝土工期造成无谓的延长和成本提高。为此研究掺防冻剂混凝土临界强度成为当前紧迫任务。尽快提出一个合理而又能保证混凝土冬施质量的临界强度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重庆建筑》2013,(1):29
<正>1蓄热法浇筑混凝土后,利用原材料加热及水泥水化热的热量,通过适当保温延缓混凝土冷却,使混凝土在冷却到0O以前,即达到预期要求强度(受冻临界强度)的施工方法。所谓受冻临界强度,就是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在受冻以前必须达到的最低强度。2掺外加剂法混凝土中掺加防冻剂和早强剂,混凝土浇筑后不加热也不  相似文献   

4.
<正> 在冬期施工中,为了使浇筑成型的混凝土达到临界强度,目前我国广为采用综合蓄热法。综合蓄热法,是通过保温材料,使加热拌制的混凝土缓慢冷却,并利用水泥水化热和掺入的外加剂(低温早强剂或防冻剂)等综合措施,使混凝土在养护温度降至冰点之前,达到要求强度的一种养护方法。这一方法把“单一”的掺外加剂法和蓄热法“复合”为一体,这一方法简便可行,养护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闫跃龙 《山西建筑》2008,34(15):117-118
结合具体工程,分析了混凝土受冻的危害,介绍了冬期混凝土施工采用的方法,从材料要求、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规定、混凝土原材料的加热、防冻剂的掺量及控制等方面论述了冬期混凝土施工管理的要点,以确保冬期混凝土的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6.
赵永源 《工业建筑》1993,(11):42-45
本文阐述了提高冬期施工防水混凝土抗渗性的机理,以及在防水混凝土中掺入复合防冻剂所产生降低水灰比、改善孔径分布和引气作用等综合效应。文中还提出了掺复合防冻剂防水混凝土的临界强度值。  相似文献   

7.
曹步杰 《建筑技术》1990,17(10):52-54
冬期施工中在混凝土内掺人防冻剂,能降低混凝土的冰点,使水泥在一定的负温条件下仍进行水化反应,不断增长强度。采用这种方法,施工设备、施工方法非常简单,因而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防冻剂有着自身的特殊性,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质量标准和试验方法。混凝土施工规范中对掺防冻剂混凝土的冬期施工也没有明确要求,施工单位无章可可循。尽管近几年已大量采用加防冻剂进行混凝土冬期施工,但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所选防冻剂说明书上提供的规定负温度与掺  相似文献   

8.
师香芬  李建宇 《山西建筑》2010,36(29):128-129
通过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温度的分析计算和保温墙模复合剪力墙结构体系冬期施工临界强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运输过程满足技术要求的情况下,轻骨料免拆保温墙模复合剪力墙结构体系冬期施工时,不需要对浇筑的混凝土采取保温措施,即可满足冬期施工临界强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惠太铨  周云涛 《建筑技术》1991,18(10):32-35
混凝土冬期施工既要免遭冻害,又要确保其具有一定的中、早期强度和耐久性,引入复合防冻剂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为解决高掺量带来的冬施费用激增和耐久性降低等问题,迫切需要研制功效高、掺量少的防冻剂系列品种。分析掺外加剂负温混凝上的特性,筛选防冻剂组分,辅之以适当的预养保温措施。在工程应用中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一、问题的提出在低负温(-15~-25℃)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出于对混凝土遭受冻害危及质量的担忧,容易接受按“冰点下降法”原理设计防冻剂掺量。期望混凝土含冰率趋近于零,往往导致防冻剂掺量增至水泥重量的15%,甚至更多。  相似文献   

10.
冬施中混凝土抗冻临界强度若干概念的理解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冬期施工中存在的几种不同抗冻临界强度的概念,指出了空白混凝土抗冻临界强度与防冻剂混凝土抗冻临界强度之间的本质区别,并提出了广义抗冻临界强度的概念,为负温混凝土的工程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混凝土》2014,(7)
针对低温条件下东北地区混凝土施工特点,采用恒低温一次冻结法和自然变低温多次冻结法,研究了在不掺防冻剂的情况下,不同养护条件下掺合料对低温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并测定混凝土在不同龄期的强度值。结果表明当复掺粉煤灰15%和硅灰5%时,混凝土的强度较之不掺加掺合料的混凝土增加28.8%,掺适量的掺合料的混凝土,恒低温养护条件下18h可达到抗冻临界强度6.9MPa,变低温条件下16h可达到抗冻临界强度6.7MPa。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雀儿山隧道的工程概况与气候特征,针对高寒地区隧道工程冬季混凝土施工掺加防冻剂的弊端,从混凝土拌制、运输、浇筑、养护等环节,阐述了该隧道不掺防冻剂的低温混凝土施工技术,有效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及耐久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寒冷地区混凝土冬期施工量逐年增加,经常采用防冻剂和膨胀剂配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技术,而掺防冻剂和膨胀剂在负温环境下的膨胀率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质量。本文研究了0℃、-5℃条件下FN防冻剂对掺HCSA膨胀剂混凝土强度、限制膨胀率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HCSA膨胀剂等量取代水泥6%时,在恒0℃和-5℃的养护条件下,为确保混凝土具有合适的限制膨胀率和强度增长率,FN混凝土防冻剂的适宜掺量为0.25%和0.3%;FN混凝土防冻剂具有降低混凝土冰点和促进HCSA膨胀剂在低温和负温环境下膨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冬期负温下浇灌混凝土,为了防止冻害、确保工程质量,需采取加热、保温措施,使混凝土在达到受冻临界强度前处于正温,或在混凝土拌合水中掺加能降低冰点的盐类作防冻剂,使混凝土在一定的负温下不冻结或仅部分冻结,水泥的水化作用仍能继续进行,混凝土强度仍缓慢增长。国内外研究和使用的防冻剂,除氯盐外,主要有硝酸盐、亚硝酸盐、碳酸盐、尿素、乙酸钠、氨水等,以及由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盐类组成的复合剂。近年来,由防  相似文献   

15.
几种常见防冻剂各组分掺量对混凝土冬期施工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掺防冻剂作为一种既简便又经济的施工方法,在混凝土冬期施工中普遍采用,本文通过对几种常见防冻剂各组分掺量问题的论述,指出大剂量掺加防冻剂对混凝土冬期施工有何影响及造成的危害,同时也指今后使用防冻剂时,在其掺量方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 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混凝土冬期施工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防冻外加剂被广泛地推广使用;冬期施工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冬施技术的发展和防冻剂的大量开发使用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教训,也提出了不少必须解答的新问题,如掺大量盐对砼性能、尤其对耐久性有何不利影响,临界强度的取值和早期受冻后的性能等。过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防冻剂掺量和受冻临界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培山  卢宗俊  王宗昌 《工业建筑》2001,31(11):39-40,47
冬季混凝土掺防冻剂是保证强度不受损失的有效方法 ,实际掺量存在不合理性。从现行规范及理论上对混凝土早期受冻临界强度进行探讨 ,提出其掺量应以水灰比 ,水泥品种和施工时温度为参数控制 ,减化计算公式并在实践中完善。  相似文献   

18.
冯浩  奚迎收 《建筑技术》1991,18(10):25-29
混凝土防冻剂国家标准经5年试验和2年系统研究于1990年末通过了专家审定,这是国内第一部,也是迄今为止世界各国第一部较为系统和全面的混凝土防冻剂质量标准文件。标准正式颁布和施行后,我国混凝土防冻剂的检验和生产各行其事、缺乏统一标准的“自流”状态将会得到改变,混凝土冬施的质量将得到保证。经审定的防冻剂标准报批稿与前几稿有所不同,其主要特点一是规定掺防冻剂混凝土最终各项物理力学性能不得低于在常温下硬化的普通混凝土(指不掺用防冻剂)的性能,二是将对优质品与合格品的要求分开,三是性能指标分为参考性和强制性两种,避免了因某项非关键指标超标而将产品判废的弊端。这样既严格保证了防冻剂质量,又考虑了不同方面的要求。北京市目前使用的混凝土防冻剂牌号已达80多种,1989年冬期消耗量达3000余t。其中90%是本地产品。我们在1989年冬季和  相似文献   

19.
<正> 在冬期施工中,采用防冻剂法已得到公认,而防冻剂配方则多采用防冻、减水、早强、引气的设计模式,其技术路线大致为:降低液相冰点、改善砼孔结构、干扰冰晶结构、降低冻胀应力、促进砼早期结构(临界强度)形成。SJZ系列少掺量防冻剂的研制基本上以此为依据进行的,本文将重点介绍其几年来在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混凝土冬期施工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防冻剂在冬期施工中被广泛地推广应用,从开始使用NaNO_2到现在则出现了尿素、Ca (NO_3)_2、Ca(NO_2)_2等各种防冻剂;从防冻剂与早强剂复合到现在又引入减水剂、引气剂等多种外加剂复合。冬期施工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混凝土冬期施工技术的发展与混凝土材料学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目前我国混凝土冬期施工的研究偏于实用方面,主要着眼于混凝土在低温下的强度发展,许多基础工作亟待有人去研究。冬期施工技术的发展要求从事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掌握一定的混凝土材料学的基础,以便于更好地选择使用外加剂、设计冬期施工方案和及时处理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在本讲座中作者试图用混凝土材料学的基本概念阐明冬期施工混凝土的一些技术问题。由于目前基础研究大大落后于技术的开发,国内外学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还存在分歧,譬如对掺防冻剂混凝土本身,欧美一些学者与苏联学者的观点还存在根本性的分歧,本文中的某些观点带有作者自已的看法和倾向;此外,限于篇幅,对一些要要问题,如混凝土中的界面等,在本文中基本上没有论述,另外一些问题也只能简明地提出问题和列出结论,难以详尽阐述特作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