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2)
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教导和思想的培育,小学数学教学在教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其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可以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为学生的今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36)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现阶段的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物理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性和思维性具有极大的帮助。同时物理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实验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创新意识。因此,在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6)
<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的目标越来越趋向人的发展,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英语课程改革的目标已经从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向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学生思维品质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文化意识一起被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下面我就结合故事课型谈谈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故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相对真实的、完整的语境中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24)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在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历史作为人文社科类学科,在历史教学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也是教学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14)
机械专业具备很强的工程实践性和应用创新性,对实践创新教学尤为重要。本文从机械学科竞赛特点出发,讨论了学科竞赛在机械专业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竞赛的重要性,并着重探讨在学科竞赛中专业知识的综合、竞赛和工程项目的结合、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强调了学科竞赛的普及对机械学生行业经验和创新思维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3)
该文从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出发,探究中国美术史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转变教育观念,精选中国美术史教学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时代需要培养能适应新课程的研究型教师,因此,教师需探究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具备研究意识。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0)
历史学科教学中,史料是最基本的抓手。教师在史料发掘和运用方面应该有自己的建树,唯有如此,才可借助史料完成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借助史料,可以让学生回到历史时空,多角度观察历史,激活历史思维并能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引领学生穿透史料探寻历史真迹,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史料的多方面运用,值得历史教师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1)
创造力代表了人类素质中的开创性和品质中的繁衍创生性。笔者对西方美术史双语教学进行了探索,发现西方美术史双语教学对美术专业所需要的创新智慧的培养从理论到实践、从观念到行为都进行了渗透。西方美术史课程双语教学的信息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其交互性特点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敏捷性的形成,浸入性教学语境有益于学生创新品质稳定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42)
高中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点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学生在学习地理时不能单纯只接触地理知识,其中还会涉及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地理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引导学生将各学科相关知识融入其中,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而且有助于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提高,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5)
中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与发展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而历史教学则是中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历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历史思维具有重大的意义。历史学科拥有庞大的知识结构和繁杂的理论知识内容,因此,历史学习不仅要有学习时间作为保障,还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作为支撑。因此,必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学生敢于质疑、积极思考的精神,以此强化学生的历史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